历史问题

作者&投稿:良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问题~

简论中国古代“礼”“法”关系


一、 中国古代的“礼”与“法”
观点1:“礼”与“法”的现代诠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中国古代的“礼”与“法”的现代诠释是我们讨论中国古代“礼”“法”关系的基础.所谓中国古代的“礼”与“法”的现代诠释其实质就是用现代的西方的“法”的 “理论体系”或者说“话语体系”去界定中国古代“礼”与“法”的性质.在我们现代人的“法”的观点中,中国古代的“礼”与“法”到底是什么?
然而,由于在中西文化的语言体系中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语意表达,因而这项工作本身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明显的十分不“科学”.这种困难在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开始就存在,例如严复就明确地提出过:“西方‘法’字,于中文有理、礼、法、制四者之异译”.
观点2:“礼”是一种行为规范的体系,它融宗教规范、道德规范、伦理规范、行政规范、法律规范于一体.
中国古代的“礼”的范畴远大于今天的“法”,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广泛地调整着人们的行为与社会生活.“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因而,我们今天说礼是自然法、神权法、习惯法、民法、宪法等等都有一定道理.但“礼”就是“礼”.
观点3:在中国的古代,礼是今天的“法”体系的核心内容,但今天的“法”体系又不仅仅包括礼,而且律、令、格、式、例、敕以及民间的家族村落法也属于今天的“法”的体系.
观点4:中国古代的“法”是与“礼”并存,且主要是在“礼乐崩坏”之后建立的另一种行为规范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刑”与“政”,即“刑律”与“政令”. 譬如,古文中的“法”字,本身就取“灋”型,对此,《说文》解释到:,“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法”与今天的“法”的定义有更多的相似性,但古代的“法”更多是今天的“法制”,而“法理”部分则要到“礼”“义”中去寻找.

二、 先秦时期的“礼”“法”之争
观点1:(礼法之争的历史背景)“法”“刑”作为一种独立于“礼”的行为规范很早就存在,刑起于兵,《尚书》中的“誓”“诰”“五刑”都是“法”的原型.但法的真正兴起,作为一个系统是在“礼乐崩坏”之后,传统的“礼”已经无法调整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政治生活,思想家们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救世之路:法家抛弃“ 过时”的礼乐秩序,企求“重建”“刑”“政”的秩序体系,而儒家试图对“礼”进行革新,在礼的范围内“复古”社会秩序.
观点2:(礼法之争的政治焦点)“礼”的重要特点是“别”“分”,维护“宗法”体系中传统血缘政治贵族的等级特权.“法”“律”的重要特征是普遍适应性,《说文》解释道:“律,均布也”.即“壹刑”,刑无等级.“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周官之人,知而讦之上者,自免于罪,无贵贱,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其 “变法”的重要政治取向是剥夺贵族的特权,建立君主集权的“郡县制”.
观点3:(礼法之争的价值焦点)“礼”之规范体系以“德”为基础,以“教化”“修身”为手段,以“和谐”“中庸”“平衡”为目的,以“仁爱”为规范的价值追求.而“法”之规范体系以“政”为基础,以“刑杀”为手段,以“耕战”“富国强兵”为目的,以“功利”为价值取向.

三、中国古代的“礼”“法”合流
观点1:“礼法”合流的目的是为“法”提供一个“仁爱”的“善、良”标准,以“礼”之“德”为“法”的基础,为法条的合理性提供“礼”的依据.
观点2:“礼法”的影响是相互的,其结果不仅改造了“法”,而且改造了“礼”.“礼”的特权不仅仅赋予皇室贵族,而且赋予官僚贵族,又同时受到君主集权的极大限制.
观点3:“礼”的“差等”性与“法”的“普适”性的矛盾与冲突一直存在,贵族特权在法律中的体现在魏晋时走向高峰,不仅是“八议”“请”“减” 等刑罚制度的确立,而且“九品中正制”将“家世”作为首要的任官标准.而到唐朝礼法结合几近完美,但“科举制”的推行证明了政治家对“礼”的特权开始进行反思,但最终没有严格执行,唐朝因而也没有罢脱“藩镇割据”进而灭亡的悲惨命运.而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重典治吏”都可以发现“礼法”之间的这种矛盾的踪影.

四、现实意义与思考
今天我们又面临着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礼法”再一次“崩坏”,“法”再一次脱离传统的“礼”的轨迹在“变法”的旗帜下开始独立运动和发展.但这一次不再仅仅以“功利”和“富国强兵”为目的,而包含有更多的诸如“自由”“平等”“民主”等西方法律价值内涵.然而,西方的价值观我们能够真正“移植” 并“接轨”吗?传统的“仁爱”体系就真的会一去不复返吗?

不知道汝是说那些方面的问题,政治历史问题那肯定是过去发生的政治问题,历史,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常常在新闻上听说的历史问题好像是指到现在还没解决的一些问题,成为历史遗留的问题或过去还未解决需要现在或以后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取消?这个词我看有点不准确,我到觉得用能不能解决较合适,不知如何?
还有一种就是历史政治问题或者说是过去出现过的政治问题,是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不过是拿来后人所学习、借鉴等的问题。历史出现的并在历史里解决的政治问题,相对于我们现在,那便不是什么问题,何谈能不能取消呢?我们应该尊重历史。

  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位天子。西周时期用作军事上的烽火通信已形成正式制度,与出鼓传声相互使用。所谓“烽可遥见,鼓可遥闻”。这种通信方法虽是沿用原始社会的声、光通信,但有所发展。西周的烽火台规模越筑越大。“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室,室上有柱,出高丈余”,台柱上有烽有鼓,正式名称为烽燧台。据《汉书音义》记载:“边防备紧急,作土台,台上作桔槔,槔头置笼,装积薪,有寇即燃火举之以报警曰烽。又备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汉书·贾谊传》注解:“烽用火,燧用烟;夜宜用火,昼宜用烟。”这种烟是用一堆柴禾和狼粪,点着后发出狼烟,狼粪冒出的烟有个特性,无风笔直上升不散开,很远就能看见。古人有《狼烟》诗:“三道狼烟过碛米,受降城上探旗开”,形容边疆不平静有战事,有“狼烟四起”的成语。

  西周烽火通信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史记·周本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即“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这个故事的情节和一个名叫褒姒的女子联系在一起。

  褒姒确有其人,幽王自纳其为妃后,“自此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形影不离,一连十日不上朝。褒姒不爱笑,幽王想了各种办法,她还是不笑。此后有一臣石父献计用烽火戏诸侯的办法,来使褒姒一笑。幽王与褒姒出游骊宫,命令兵士在骊山上点燃烽火,擂起大鼓,骗周围各路诸侯急忙赶快救援,结果虚惊一场,诸侯扫兴而归,而褒姒和幽王却在了望台上哈哈大笑。

  昏庸的幽王还赏给石父千金,故俗语相传“千金买笑”。有一年边境几个国家联合攻打周朝的国都,幽王再点烽火,结果一个救兵也没来,幽王被犬戒主左先锋满也速写一刀砍死在车里,褒姒被掳去。这一情节在《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有具体生动的描述。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位天子,他死后由被废掉的太子宜臼继位,为周平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阳。历史上把此后的周朝称为“东周”,从此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至公元间476年为春秋,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为战国。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关键时期。

  上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给人以鉴戒,不可失信于民,国防通信设施和国家安危息息相关,切不可轻举妄动。同时也使人们看到了在西周末年,烽火、击鼓这种声、光军事通信方法,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通信手段。

烽火戏诸侯

-------------------------------------------------------------------------------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音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马屁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音lì)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连结犬戎进攻镐京。
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F


急求关于祖国历史的问题20个,快快快!!!
1.1662年何军头目被迫投降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香港与澳门何时回归 3.秦始皇哪些功过 4.历史上中国总共统一了几次 5.我国近代签订了多少不平等条约 6.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在何时成立 7.那一个皇帝在位时间最短 8.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 9.我国末代皇帝是谁 10.儒家学派创始人是谁...

一些中国历史问题
1. 【中原】--中国? 【关中】--塞外?(唔知呀) 2. 【燕云十六州】--位今河北,山西二省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 参考: 中史

提几个简单的历史问题(回答的简洁一点)
是从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诠释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3.在这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分封制瓦解”,因为在“分封制”稳固时,天下都唯周天子是从,诸侯是不能也不敢争霸的,春秋时期能够起来诸侯争霸,就是“周王室衰微”了,从制度上说就是“分封制瓦解”了,这是...

大学中国近现代史问题,求具体一点的答案~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的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

关于一些中国古代历史问题
1、唐朝号称万邦来朝,各国使节云集长安,各国歌舞和饮食在长安都能看到,这两点应该可以表明其繁荣和开放。2、其政治开明,主要还是受君主的影响,初唐时期的君主都是能力比较强的人,而且善于纳谏,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3、古代重心南移是从中唐开放江南开始,当时关中土地兼并严重,失地农民日益增多,为了...

你认为在回答历史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原则方面的问题呢?
解答历史问题必须掌握的几点原则 1. 回答历史事件背景、条件、原因时,一般包括经济(科技)、政治(阶级)、思想几方面。2. 回答涉及国际历史事件背景、条件、原因时,一般包括双方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因素。3. 回答具体人物思想出现或形成背景、条件、原因时,一般包括时代特征和社会的需求、他所代表力量...

问一下历史问答题怎么写?从什么地方下手?谢谢
第一,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

几个中国近代史问题
几个中国近代史问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是什么?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4、如何认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3、如何理解近代...

中国的历史问题
传统糟粕观念问题:中国人向来很传统,上两个世纪遭遇新文明的碰撞后,几番波折,图强不成走变法、变法不成走革命、革命之后又军阀,起义、兵变十余年,最终导致外敌入侵,最后又回到了历史上传统的争权夺利。为了突破传统,中国可以说是处处荆棘,困难重重,即使是今天的环境下,依然阴魂不散!新观念不...

世界历史问题
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教学建议:初中教材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介绍仅限于“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高中教学需使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在回顾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

闸北区19431564936: 历史问题 -
偶俘银花: 政治上:欧美资产阶级形成并发展壮大,英、美、法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若干基本准则,资本主义制度在少数国家建立.中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

闸北区19431564936: 初中教材历史问题集锦!! -
偶俘银花: 1.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2.大运河的开通对促进南北方经济、政治的交流和沟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历史上对于维护中国的南北统一、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3.政治方面:日本派“谴唐使”来华,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发达的科学文化,回国后改造自己的国家,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文化方面:中国和尚鉴真东渡日本,把唐朝的佛教传到了那里,使佛教在日本得以扎根、传播,对日本的古代乃至现代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74年.田中角荣. 5.彻底的反思、真诚的道歉,从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等一切方面面向未来,保证永远不重蹈覆辙.

闸北区19431564936: 有关历史的问题
偶俘银花: 可以结合从古猿进化为先民社会来理解这个论断.可知古猿在当时他们的生活劳做中通过慢慢地进化,逐渐可以站立起来,直立行走.使得它们的上肢解放出来,这就为从上肢进化为手提供了前提,在又一个漫长的生活劳作之后,双手进化完成...

闸北区19431564936: 一些历史问题 -
偶俘银花: 汉武帝具有着明确的人才规划,他在重用卫青时就着手锻炼霍去病,“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断更新和提高人才的战略思维和整体素质.同时,汉武帝还注重引进外部人才,正是原匈奴小王赵信给汉朝骑军带来了先进的战术.足见其...

闸北区19431564936: 通过以上历史问题的探究,你有什么认识? -
偶俘银花:[答案] 历史问题,主要是其历史事件对人民或者是后代后人有什么很大的影响.分析历史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经济影响、文化影响(思想)、政治影响这三大类.一定要均衡三方面的因素、成因、效果.生活的改善、思维的开阔、国力的强盛、人民的信仰、...

闸北区19431564936: 历史问题. -
偶俘银花: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2.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剧烈的社会变革..迫使人们去思索3.战争的需要和政治上的要求.养士蔚然成风..形成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地位4.私学兴起和讲学之风.(敢于发表见解)5.夏商周的文化成果奠定基础6.民族融合的加强7.思想家个人经历和性格各有不同

闸北区19431564936: 历史问题~~ -
偶俘银花: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德国,内阁制民主共和制法国,有点混乱,历史上多次改变政体,搞得现在也独树一帜,“左右共治”就是总统议会参半的方法

闸北区19431564936: 历史问题,高手请进! -
偶俘银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共党史的联系与区别这两个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共同的基本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共党史是共和国史是共和国史的核心.共和国史是在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时期的基础上独立出来、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