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些中国古代历史问题

作者&投稿:泊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历史问题~

隋朝 隋炀帝
业六年元宵节,为了接待西域各国酋长和商人,“于(东都洛阳)端门街盛陈百戏,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又下令装点市容,要求檐宇统一,珍货充积,店设帏帐,人穿华服,卖菜的地方要铺上用龙须草编的席子,街道两边的树上也要披绸挂缎装扮得五彩缤纷。客人经过,酒店老板要邀入进餐,“酒饱而散,不取其值”。还要谎称:“我国富裕,客人吃饭是向来不收钱的!”史书上说,当时外国人感到很惊讶,觉得大隋真实泱泱大国,不过过了一会,聪明些的外国人发现了问题,他们问中国商人,“我在你们国家里见过乞丐,衣不庇体,但为什么在这里你们要用绫罗绸缎包树?为什么不把这些布施舍给穷人御寒?”中国商人哑口无言。

1.秦朝、隋朝 秦二世胡亥 隋炀帝杨广 2、光绪29年(1903年),直隶\两江总督袁世凯和张之洞上疏请渐行罢废科举.1906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 4、社会变革的本质就是社会制度的变革 附举例:
(一、社会是不断变革的从“宏观”方面看:原始社会制度被奴隶社会制度代替,奴隶社会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代替,封建社会制度又被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代替等。因此,“个人生命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完善就是推动社会制度变迁的红线,就是社会制度变迁规律。总之,我们倡导“个人生命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得民心”的社会制度,并非要放弃“国家利益”,只有“国家利益”得到了根本的保障,国家才能繁荣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综上所述,“个人生命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完善,就是“社会制度变迁规律”的主要内容。

一直以来,一些学者对社会的类型、功能、构成、特征等,有深刻地研究。但是,对于社会为什么不断变革,或者说有的社会被淘汰,而新的社会登历史的舞台,什么样的社会得民心,受到好评和拥护?阿德长期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在著作《财富论》中有深刻地剖析,弥补当前这个领域的空缺。

一、社会是不断变革的  从“宏观”方面看:原始社会制度被 奴隶社会制度代替,奴隶社会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代替,封建社会制度又被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代替等;从”微观”方面看:在资本主义初期,雇佣工人没日没夜的工作,后来被8小时的工作制度所代替,再后来又被5天制度所代替等。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地出台都标志着人类社会在进步,是社会进步的里程碑。那么,是什么因素推动了社会制度不断更替呢?

二、社会变革的内因是“完善生命权”的需要  有一句中国式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见证了多少“帝王”的兴衰成败,也是对那些“兽性”的暴君无情的鞭挞。秦王朝昏庸残暴的覆灭,映衬出汉高祖宽厚仁慈的优越;蒋介石横征暴敛的溃败,折射出毛泽东自力更生的成功。
  顺着秦王朝覆灭的辙印,俯瞰着人类社会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足迹,试图寻觅社会制度更替的共性。我们做学问,搞研究,并不是做历史的记录员,而是透过具体事件,挖掘事件的共性。我们不难看出有一条红线始终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始终支配着人类社会制度的变迁。这条红线就是:人类社会每时每刻都在为“生命权”抗争,社会制度的职责就是实现个人“生命权”;个人“生命权”高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生命存在和发展权利”的完善程度是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进步的准则。

  要重视和完善国民的“生命权”是优越的社会制度。也就是说,“重视和完善人们生命权”的社会制度能够得到人们的支持和拥护;相反,“漠视和践踏人们生命权”的社会将被人们咒骂和唾弃。生命权包括生存权和发展权,即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权利。生存权是指个人享有生命存在的权利,发展权是指个人享有获得维持生命存在和提高生命质量所需资料的权利。

三、推动社会变革的红线  顺着秦王朝覆灭的辙印,俯瞰着人类社会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足迹,试图寻觅社会制度更替的共性。我们做学问,搞研究,并不是做历史的记录员,而是透过具体事件,挖掘事件的共性。我们不难看出有一条红线始终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始终支配着人类社会制度的变迁。这条红线就是:人类社会每时每刻都在为“生命权”抗争,社会制度的职责就是实现个人“生命权”;个人“生命权”高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生命存在和发展权利”的完善程度是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进步的准则。

四、社会制度变迁规律的基本内容  社会的存在以个人的存在为基础,个人利益的实现又以个人生命存在为基础。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以人的存在而存在,“个人生命存在权利和发展权利”的完善支配着社会制度的变迁。因此,
“个人生命高于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完善就是推动社会制度变迁的红线,
就是社会制度变迁规律。也就是说,一种社会制度是否进步,衡量的标准应该是:个人的生命和财产是否得到了保护。
  诚然,人们自始至终为“生命权”抗争,就是不辞辛苦地寻找“个人生命高于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的社会制度。因此,个人生命和利益得到充分体现的社会就是“得民心”的社会;当个人生命和利益得不到保障时,当打着国家的旗帜横征暴敛,甚至草菅人命时,这样的社会已经病入膏肓,岌岌可危。本观点出自刘德著作的《财富论》。

五、拙劣的社会制度总是会被优越的代替  平心而论,个人生命和利益是第一位的。正如俄罗斯联邦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所说“任何国家的发展,任何国家的成就、追求,都绝不能以人的痛苦和失去生命换取。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高于人的生命的价值。”
如今,温总理在自诩为最“优越”的社会主义中国倡导和推广“政治改革”,不就是要把被社会“窃走”的自由和民主归还给老百姓吗?不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个人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权利”吗?不正是“社会制度变迁规律”的迫切需要吗?你看,邓小平同志多伟大。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正是顺应了“社会制度变迁规律”,兼顾了个人、社会、国家的利益,从而体现出强大生命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项来自美国的调查。1991年6月,美国一个社会问题调查机构在莫斯科做了一次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掌握着高层权力的党政要员。调查采取特定小组讨论的方式,一般要同调查对象进行4-5小时的谈话,通过谈话以确定他们的思想观点。分析结果是:大约9.6%的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他们明确支持改革前的社会主义模式;12.3%的人具有民主社会主义观点,拥护改革,并希望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主化;76.7%的人认为应当实行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在世界上存在最长、影响最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党的干部队伍内竟有那么多的人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在令人震惊。可见,资本主义社会是否得民心,已经跃然纸上。

  社会主义,就意味着公有制,就意味个人财产终究有一天被国家无偿占有。因此,这些“吃饱喝足”的达官显贵利用手中的职权大肆瓜分国家财产,为了使这些已经得到的财富有法可依,他们选择资本主义自由市场,集体背叛“社会主义”。这些举措就是拒绝专横独裁,就是拒绝残酷剥削和野蛮掠夺,就是为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合法化”,就是用心良苦地维护“个人利益”不受侵犯,就是社会制度变迁规律起作用——“个人生命高于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和国家利益”完善的具体表现。社会制度变迁规律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和理论。
  总之,我们倡导“个人生命高于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得民心”的社会制度,并非要放弃“国家利益”,只有“国家利益”得到了根本的保障,国家才能繁荣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因此,怎样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一个执政者的必修课。

  综上所述,“个人生命高于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完善,就是“社会制度变迁规律”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个人生命高于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和国家利益”越完善的社会,就是优越的社会,就是进步的社会,就是人们支持和拥护的社会。如果说军事力量强大的前苏联惨败于没有硝烟的战场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迷,那么“社会制度变迁规律”就是微启这个迷团的钥匙。如果说“社会制度变迁规律”是当今世界杀伤力最强的武器,那么阿德就是研制这个武器的资深高级工程师)5、文帝为景帝之父,景帝为武帝之父

1、唐朝号称万邦来朝,各国使节云集长安,各国歌舞和饮食在长安都能看到,这两点应该可以表明其繁荣和开放。
2、其政治开明,主要还是受君主的影响,初唐时期的君主都是能力比较强的人,而且善于纳谏,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
3、古代重心南移是从中唐开放江南开始,当时关中土地兼并严重,失地农民日益增多,为了缓解土地矛盾,所以开发江南,其完成期是在宋朝,北宋引进占城稻,大大增加粮食产量,加上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南移是时势所逼也是一种趋势。
4、有宋一朝,社会地位最高的是文人士子。
5、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蒙。
6、A
7、首先造船水平和航海的技术达到了海洋航行的要求,其次是国家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在舰队规模方面有保证,第三是水军素质和数量满足了要求,第四则是商品的生产能力有往外销售的需求。
8、最早的青铜器好像是商朝的吧,为司母戊鼎。
9、四大发明为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这些发明作用最大的是造纸,对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其次为印刷,增加书籍供应量和降低书籍成本,第三为指南针,在冷兵器的战争中有用到,最后为火药,其发展和应用的高峰期为现代武器。
10、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出现分裂行为,西汉初期即为统一局面,不知道你说的大一统指的是什么,汉武的最大名声来源于打败匈奴,其次则为独尊儒术,在其任上有过内部叛乱,但迅速平定。
古代说盛世,一般会以米价来衡量,贞观时期米价为斗米两三文左右,在杜甫的《忆昔》里有描述开元盛世的场景。
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的主要是唐朝,很多胡人官员在唐任职,在唐境内有不少胡人居住和做生意,《胡腾儿》这首诗也写出了这种场景。
唐朝时的中外往来嘛,看各国的遣唐使就知道了,日本最多,而且很多国家派来学习的人到最后都有不少人干脆定居在唐朝和在唐朝为官,就像现在的留学生一样,日文也是这个时期的日本人根据汉字改编出来的。
至于启迪嘛,只有一个,以开放、自信的胸怀和态度来接纳世界,让世界的人口来中国进行发展,这样最终受益的仍然是中国。

你的问题一次性也太多了,打这么多字很累的,
1、唐朝号称万邦来朝,各国使节云集长安,各国歌舞和饮食在长安都能看到,这两点应该可以表明其繁荣和开放。
2、其政治开明,主要还是受君主的影响,初唐时期的君主都是能力比较强的人,而且善于纳谏,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
3、古代重心南移是从中唐开放江南开始,当时关中土地兼并严重,失地农民日益增多,为了缓解土地矛盾,所以开发江南,其完成期是在宋朝,北宋引进占城稻,大大增加粮食产量,加上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南移是时势所逼也是一种趋势。
4、有宋一朝,社会地位最高的是文人士子。
5、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蒙。
6、A
7、首先造船水平和航海的技术达到了海洋航行的要求,其次是国家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在舰队规模方面有保证,第三是水军素质和数量满足了要求,第四则是商品的生产能力有往外销售的需求。
8、最早的青铜器好像是商朝的吧,为司母戊鼎。
9、四大发明为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这些发明作用最大的是造纸,对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其次为印刷,增加书籍供应量和降低书籍成本,第三为指南针,在冷兵器的战争中有用到,最后为火药,其发展和应用的高峰期为现代武器。
10、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出现分裂行为,西汉初期即为统一局面,不知道你说的大一统指的是什么,汉武的最大名声来源于打败匈奴,其次则为独尊儒术,在其任上有过内部叛乱,但迅速平定。
古代说盛世,一般会以米价来衡量,贞观时期米价为斗米两三文左右,在杜甫的《忆昔》里有描述开元盛世的场景。
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的主要是唐朝,很多胡人官员在唐任职,在唐境内有不少胡人居住和做生意,《胡腾儿》这首诗也写出了这种场景。
唐朝时的中外往来嘛,看各国的遣唐使就知道了,日本最多,而且很多国家派来学习的人到最后都有不少人干脆定居在唐朝和在唐朝为官,就像现在的留学生一样,日文也是这个时期的日本人根据汉字改编出来的。
至于启迪嘛,只有一个,以开放、自信的胸怀和态度来接纳世界,让世界的人口来中国进行发展,这样最终受益的仍然是中国。

1、唐朝号称万邦来朝,各国使节云集长安,各国歌舞和饮食在长安都能看到,这两点应该可以表明其繁荣和开放。
2、其政治开明,主要还是受君主的影响,初唐时期的君主都是能力比较强的人,而且善于纳谏,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
3、古代重心南移是从中唐开放江南开始,当时关中土地兼并严重,失地农民日益增多,为了缓解土地矛盾,所以开发江南,其完成期是在宋朝,北宋引进占城稻,大大增加粮食产量,加上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南移是时势所逼也是一种趋势。
4、有宋一朝,社会地位最高的是文人士子。
5、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蒙。
6、A
7、首先造船水平和航海的技术达到了海洋航行的要求,其次是国家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在舰队规模方面有保证,第三是水军素质和数量满足了要求,第四则是商品的生产能力有往外销售的需求。
8、最早的青铜器好像是商朝的吧,为司母戊鼎。
9、四大发明为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这些发明作用最大的是造纸,对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其次为印刷,增加书籍供应量和降低书籍成本,第三为指南针,在冷兵器的战争中有用到,最后为火药,其发展和应用的高峰期为现代武器。
10、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出现分裂行为,西汉初期即为统一局面,不知道你说的大一统指的是什么,汉武的最大名声来源于打败匈奴,其次则为独尊儒术,在其任上有过内部叛乱,但迅速平定。
古代说盛世,一般会以米价来衡量,贞观时期米价为斗米两三文左右,在杜甫的《忆昔》里有描述开元盛世的场景。
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的主要是唐朝,很多胡人官员在唐任职,在唐境内有不少胡人居住和做生意,《胡腾儿》这首诗也写出了这种场景。
唐朝时的中外往来嘛,看各国的遣唐使就知道了,日本最多,而且很多国家派来学习的人到最后都有不少人干脆定居在唐朝和在唐朝为官,就像现在的留学生一样,日文也是这个时期的日本人根据汉字改编出来的。
至于启迪嘛,只有一个,以开放、自信的胸怀和态度来接纳世界,让世界的人口来中国进行发展,这样最终受益的仍然是中国。

一、北方自古是王气聚集之地.北魏时期,为钳制来自北方的柔然,曾设立北方六镇,是哪六镇,又是哪镇造就了北周隋唐三朝?
关于古代历史的9个问题,看看你了解多少?

二、唐中晚期,深陷藩镇危机,其中,河朔三镇一向不服朝廷调度,割据一方,请问河朔三镇是哪三镇?三镇中某镇节度使田季安死后,谁继承了节度使后归附了朝廷?

三、唐末时期,沙陀贵族李克用崛起,与朱温势均力敌,后朱温登基建后梁,不久其子朱友贞继位,李克用已去世,其子李嗣源遵父命灭后梁,请问二者关键性的一战叫什么?

四、杨行密唐末时在淮南建立吴国,后权臣徐知诰崛起,易姓江山,请问成立了什么国?

五、宋太祖当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请问他是以什么理由带兵出征的?

六、宋朝建立之初,五代十国里还有哪些国家没有被灭?

七、西汉末年,两支农民军突起,请问是哪两支?又是哪支支持了更始帝刘玄?

八、为什么明太祖尊元代最后一任皇帝为“元顺帝”?

九、清末最后一任云贵总督是谁?又是哪两位将领组织靖国军,从云南起兵,反对袁世凯复辟,讨袁护法

一、北方自古是王气聚集之地.北魏时期,为钳制来自北方的柔然,曾设立北方六镇,是哪六镇,又是哪镇造就了北周隋唐三朝?
关于古代历史的9个问题,看看你了解多少?

二、唐中晚期,深陷藩镇危机,其中,河朔三镇一向不服朝廷调度,割据一方,请问河朔三镇是哪三镇?三镇中某镇节度使田季安死后,谁继承了节度使后归附了朝廷?

三、唐末时期,沙陀贵族李克用崛起,与朱温势均力敌,后朱温登基建后梁,不久其子朱友贞继位,李克用已去世,其子李嗣源遵父命灭后梁,请问二者关键性的一战叫什么?

四、杨行密唐末时在淮南建立吴国,后权臣徐知诰崛起,易姓江山,请问成立了什么国?

五、宋太祖当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请问他是以什么理由带兵出征的?

六、宋朝建立之初,五代十国里还有哪些国家没有被灭?

七、西汉末年,两支农民军突起,请问是哪两支?又是哪支支持了更始帝刘玄?

八、为什么明太祖尊元代最后一任皇帝为“元顺帝”?

九、清末最后一任云贵总督是谁?又是哪两位将领组织靖国军,从云南起兵,反对袁世凯复辟,讨袁护法?


关于一些中国古代历史问题
1、唐朝号称万邦来朝,各国使节云集长安,各国歌舞和饮食在长安都能看到,这两点应该可以表明其繁荣和开放。2、其政治开明,主要还是受君主的影响,初唐时期的君主都是能力比较强的人,而且善于纳谏,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3、古代重心南移是从中唐开放江南开始,当时关中土地兼并严重,失地农民日益增多,为了...

中国古代史的一些事
64、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公元25——220年)政权,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65、养蚕抽丝、纺纱织绸,是5000多年前中国人的重大发明。公元前5——6世纪,丝绸传到西域。到了汉代,丝绸业已十分发达。纷至沓来的商队,把各种丝和丝织品运到了古罗马...

一些中国历史问题
1. 【中原】--中国? 【关中】--塞外?(唔知呀) 2. 【燕云十六州】--位今河北,山西二省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 参考: 中史

中国古代有哪些朝代?
夏朝(约前21世纪 - 前17世纪):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传说中的朝代,有关夏朝的资料主要来自于古代文献记载和传说。商朝(约前16世纪 - 前11世纪):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实际考古证据支持的朝代,以商代青铜器文化和甲骨文为特点。西周(前1046年 - 前771年): 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建立了...

中国古代历史的国家顺序
中华古代历史的顺序:先秦时期: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秦朝、 西汉、 新朝、 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曹魏、蜀汉、东吴)、 西晋、 (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 隋唐时期: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

古代历史各朝代的顺序?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朝有哪些名将?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南京打到北京去的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岳飞的异世知己,可惜直捣黄龙还是没成功,败阵而回,还落了个岳武穆的下场,悲矣 徐达(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哪些出名的女将军
妇好,好姓,妇为尊称,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3、梁红玉 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

中国古代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建立者建立时间
中国古代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建立者建立时间如下:一、奴隶社会:1、虞朝:约前36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有虞(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 黄帝 颛顼 虞幕。2、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斟鄩阳城(今河南洛阳)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启 夏王少康。有穷:前1981年-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县) 有...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中国版图最大?为什么?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清朝叠加版图面积1312万平方公里,极盛版图面积1297万平方公里。.第2名-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元朝叠加版图面积1526万平方公里,极盛...

宝清县13157909701: 几个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问题 -
军孔丙酸: 1:西周宗法制对当时社会结构和官吏的选拔制度都有影响,主要表现为“家天下”,周王即是君主又行使父权,封邦建国的体制.周公的礼乐制度等2:察举主要是秦,特点是由地方推选,缺乏公正性,有推选世家子弟或用重金收买等嫌疑.世官就是地方豪强实力膨胀,王权的限制和百姓被奴役.科举制是起于隋,完善与唐宋,到清末结束.科举是公正公平的体现,也使文化更快传播,局限性是在创造方面丧失了人才.

宝清县13157909701: 关于一些中国古代历史问题急需解决 -
军孔丙酸: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 但是秦朝时期思想专制 压制人性政策啊 (1)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以及封建制度的确立,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3)...

宝清县13157909701: 两个关于古代史的问题1 东汉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与中国往来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 2 中国古代工商业市镇兴起是在哪个时期?哪个朝代 -
军孔丙酸:[答案] 1、海上丝绸之路 2、明清时期,明朝和清朝

宝清县13157909701: 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问题 -
军孔丙酸: 1,汉初刘邦的支持率并不是很高,为了稳定统治阶层做了一些让步.2,最早的科举制度在隋朝在唐朝得到发展,而且唐朝重军功,所以只要庶族的人够优秀就能身居高位.3,其实当时的制度很完美,只是杨国...

宝清县13157909701: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问题 -
军孔丙酸: 网上资料3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出现哪两个显著趋势 试结合史实予以扼要说明.(12分) 答.①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战国时,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等七国,七国继...

宝清县13157909701: 关于中国历史的一些问题 -
军孔丙酸: 铁器 我国最早的铁器出现在春秋时代,此时的炼铁技术为块炼铁技术.春秋末期提高到块炼渗碳钢,白口生铁已发展为展性铸铁.西汉,灰口铁、铸铁脱碳钢兴起,随后又出现生铁炒钢(包括熟铁)...

宝清县13157909701: 有关早期中国古代历史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东周末春秋时期有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那么商周那段时期,中国主要是什么思想主导? -
军孔丙酸:[答案] 三代时期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我们能得到的直接文字资料就是出土的青铜器篆刻、甲骨文字,间接资料就是从东周开始的诸子百家著作中去管中窥豹.一定要说三代时期有一种思想文化的话,我认为三代时期的文化可以称为巫文化...

宝清县13157909701: 中国古代史问题 -
军孔丙酸: 从禅让制变成王位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即家天下.而奴隶制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禅让制是原始社会的选举制度,而王位世袭制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选举制度,单独就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比较,进入奴隶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不再屠杀战俘,开始重视劳动力等.所以相匹配的选举制度也是相应的进步,因为这不是单纯的选举制度的进步,而是代表了时代的进步.没错由皇家子弟继承,不管他是否有才能,的确是王位世袭制选举的缺失处,因此才会发展到现今的民主选举制度,而不是回复到禅让制.

宝清县13157909701: 有关早期中国古代历史的问题 -
军孔丙酸: 三代时期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我们能得到的直接文字资料就是出土的青铜器篆刻、甲骨文字,间接资料就是从东周开始的诸子百家著作中去管中窥豹.一定要说三代时期有一种思想文化的话,我认为三代时期的文化可以称为巫文化.“国之大...

宝清县13157909701: 中国古代史的问题! -
军孔丙酸: 因为此前,教育是贵族的专利.孔子不分等级、不辨身份的教育思想不是拼空产生的,一定有它的时代因素和社会基础,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下移”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