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二首其二古诗的诗意

作者&投稿:并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诗的解释~

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诗的意思是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采莲曲》其二原文:
作者: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扩展资料
《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
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意思: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出自:唐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其二》
原诗:
采莲曲二首 其二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指荷花。

扩展资料
这首诗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
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
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
王昌龄的五古,基本上都写得严正肃然,高古劲健,颇有风骨。在他有生之时,就正是以这样的诗歌风格驰誉于盛唐诗坛。

采莲曲二首 其二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 乱” 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 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也更显荷叶罗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采莲曲整首诗的翻译
采莲曲二首原文其一: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其实采莲曲诗两首,主要都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赏析 ...

采莲曲中“乱”字的意思
原文:《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是乐府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域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场面,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王昌龄这首《采莲曲》表现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对这首诗的前两句,历来释家大同小...

采莲曲二首中“二”的拼音是什么?
拼音:èr 《采莲曲二首》唐代: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其一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

采莲曲其二古诗意思
莲花和少女的脸庞相映盛开,分不清哪儿是人脸,哪儿是莲花,影影绰绰,叫人想要一探究竟。这句诗明显通过映衬的手法,将景与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又加以衬托,勾勒出一幅采莲少女,落入满池花叶之中的美丽景象。而第二句又在第一句的基础上更加升华,乱入也就是混入的意思。少女们混进池...

赞美“荷花”的原创诗有什么?
古风: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莲曲二首 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采莲曲》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意思是什么?这两句出自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这两首诗大概是王昌龄被贬龙标尉之后的所见成诗。龙标即如今的湖南怀化地区,在当时称吴越之地,离京城遥远,但是民风淳朴,少数民族特色明显。王昌龄作为七绝圣手,在游玩的时候看到少女采莲戏水,心念勃发,得此二绝句...

荷花美人的诗句
这是一句用赞美的语言来描写荷花的诗句,把荷花比作宫样的美人,把荷叶比作翠色的衣裳,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诗句中的“美人妆”,既指荷花的鲜艳和娇媚,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女的赞叹。整句诗气韵和谐,情景交融,别有一番风味。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

关于莲花的两首诗
【池莲】 金·完颜畴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池园亦可怜。数点飞来荷花雨,暮香分得小江天。 【夏歌】 南朝·梁·萧衍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莲曲二首 (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 催园辅玉溆花争发,金塘...

与莲有关的诗句
莲曲二首 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初荷唐•李颀 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 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从来不著水,清净来因心。 莲塘清 朱克生 日暮莲塘里,浴水两鸳鸯。 低飞不远去,只在荷花傍。 风莲戏鱼图 清 恽寿平 萍风将散绿,...

《采莲曲》唐诗赏析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上元二年(675 ),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畤,途经江南时写下这首《采莲曲》,《采莲曲》虽乐府曲名,虽是袭用乐府旧题,写的却是江南农村的真实生活。莲即荷花。

动力区19591516065: 《采莲曲(其二)》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
营富亮菌: 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动力区19591516065: 《采莲曲(其二)》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
营富亮菌:[答案] 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动力区19591516065: 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解释 -
营富亮菌: 王昌龄(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

动力区19591516065: 采莲曲二首(其二)的译文是什么
营富亮菌: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动力区19591516065: 王昌龄《采莲曲》其二中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怎么理解这句诗的意思? -
营富亮菌:[答案] 乱入 混杂在 关于这句诗的理解,可参看一个精彩的网友点评,相当棒:

动力区19591516065: 王昌龄<<采莲曲>>的诗意 -
营富亮菌: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原文: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

动力区19591516065: 古诗——采莲子(其二)的大意 -
营富亮菌: 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诗题《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

动力区19591516065: 赏析一首有关“莲”的诗歌(先写原诗,后写赏析) -
营富亮菌: 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

动力区19591516065: “王昌龄”的《釆莲曲》全诗是什么意思? -
营富亮菌: 释义: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动力区19591516065: 采莲曲的诗意是什么 -
营富亮菌: 【注释】: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采莲曲作者:【崔国辅】 年代:【唐】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逢畏相失,并着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