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采莲曲》

作者&投稿:叔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意思是什么?

这两句出自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

这两首诗大概是王昌龄被贬龙标尉之后的所见成诗。龙标即如今的湖南怀化地区,在当时称吴越之地,离京城遥远,但是民风淳朴,少数民族特色明显。王昌龄作为七绝圣手,在游玩的时候看到少女采莲戏水,心念勃发,得此二绝句。

不过我们从格律标准来看,这二首虽然都是律句组成,但是都是“折腰体”,也就是第三句的平仄和第二句没有“相粘”。这并不影响诗的好坏,只是在划分的时候注意区分,不能称之为“七绝”,只能作为古风中的歌行体看待,毕竟圣手自己取的标题也是《采莲曲二首》。

诗的内容也不复杂,充满了民歌特色,这么说起来,倒又像极了刘禹锡后来整理发展的“竹枝词”。不过“竹枝词”是从下往上的整理、高端,而王昌龄的这两首纯粹是自己个人创作,从发源上还是不同。

第一首是采莲活动。

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她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唐诗解》有云:“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吴姬、越艳、楚王妃三词连用,写出采莲少女们争芳斗艳,美色天成。个个都是人间绝色。争弄莲舟则表明少女们正在游戏,即“采莲之戏”,正因为“争弄”,水将衣裳打湿了也无所谓。生动的场景、少女们的明艳和争强好胜、活泼开朗的性格就都表露出来了。

第二首详写采莲画面

这首相对第一首更加有名气些。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她们混入莲池之中瞬间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荷叶罗裙一色裁”,第一句写荷叶与少女罗裙同色,用了个“裁”字,感觉不但同色,连布料都是一样的了。“芙蓉向脸两边开”,第二句则是写荷花在少女的脸庞旁边盛开,人比花娇,互相掩映。

“乱入池中看不见”,第三句对前面这种花和人混乱的景象进一步加深和补充,少女们进入莲池,就再也找不到了。这说明莲池之大,荷花之盛,一个“乱”字,写出莲叶团团摇晃,和少女的身影风姿相似,让人花了眼。“闻歌始觉有人来”,听到了少女歌声才知道有人到来,从声音方面增添了诗的情趣。

整体来说,王昌龄这两首诗没有过多的深意,只是在营造采莲场景和少女形态描写上精雕细琢,通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递进,一步步还原给读者一个生动、美好的少女采莲图画。

诗风纯正向上,用字渐渐精研,是王昌龄个人特色的形成,也正是盛唐诗格的发端。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是什么意思?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全诗
这句诗是出自于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是什么意思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意思是: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出自:《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是什么意思
这是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意思是指的湖中莲花长得好茂密好高大,采莲的女子划船进入,加上有穿上绿色像荷叶一样的裙子,都看不见了,只有听到里面传来歌声,才知道有人撑船过来了。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意思是: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全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

王昌龄的采莲曲中写人花难辨荒人头尾的诗句是什么什么?
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采莲曲》【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白话释义: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乱入池中看不见的下一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意思是:混入荷花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这句诗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描写的是一群少女在湖中采莲时的情景。她们与荷花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直到听到歌声才发现有人前来。这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意思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意思是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出自《采莲曲二首(其二)》,《采莲曲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中的第二首。此诗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

乱入池中看不见的下句是什么乱入池中看不见的的原文及翻译
1、乱入池中看不见下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2、原文:《采莲曲》【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3、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

内黄县19847651773: 王昌龄的《采莲曲》的翻译: -
达聪吡罗: 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

内黄县19847651773: 王昌龄《采莲曲》其二中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怎么理解这句诗的意思? -
达聪吡罗:[答案] 乱入 混杂在 关于这句诗的理解,可参看一个精彩的网友点评,相当棒:

内黄县19847651773: 乱入池中看不见的下一句是什么 -
达聪吡罗: 乱入池中看不见的下一句是闻歌始觉有人来

内黄县19847651773: 王昌龄《采莲曲》翻译 -
达聪吡罗: 翻译: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内黄县19847651773: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
达聪吡罗:[答案]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巫山云雨两迷梦,日出方显花容开.

内黄县19847651773: 闻歌始觉有人来的前一句是什么? -
达聪吡罗: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采莲曲 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 (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内黄县19847651773: 王昌龄《采莲曲》中“乱”,“始”两字用的非常好,请结合诗句赏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达聪吡罗:[答案] “始”字写出诗人深浸莲花拂面香满身,未觉有人前来,突出莲景风美 而“乱”字写诗人被莲花遮面不见天日,两字的使用赋予莲花无尽的生机

内黄县19847651773: 《采莲曲(其二)》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
达聪吡罗:[答案] 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内黄县19847651773: “乱入池中看不见”的下一句,作者是? -
达聪吡罗:[答案] 这句诗出自 王昌龄的《采莲曲》 原诗: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内黄县19847651773: 乱入池中看不见的下句是什么 -
达聪吡罗:[答案]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拿最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