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的的发展史和简介

作者&投稿:平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相声的发展史~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三不管儿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马(三立)派”、“侯(宝林)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著名相声表演大师有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苏文茂、刘宝瑞等多人。二十世纪晚期,以侯宝林、马三立为首的一代相声大师相继陨落,相声事业陷入低谷。
2005年起,凭借在网络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相声演员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
2008年相声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的相声艺术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是由“俳优”这种杂戏派生出来的。“俳优”多在宫廷里演出,用诙谐的话语,尖酸、讥讽的嘲弄,以达到惹人“大笑捧腹”的目的。这些笑料中艺人们往往寄托对统治者的嘲弄和鞭挞。
唐代相声叫“弄参军”,因为这种表演的演员常是军营中的幕僚,故称“弄参军”。弄参军是一种对口相声,一个人穿着绿色衣服,手持简策,扮作机灵滑稽的参军;另一人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扮作愚蠢可笑的苍头,互相笑骂、嬉弄,甚至扑打。这种相声演员的形象,我们可以从唐墓出土的戏弄俑上看到。
清朝同治年间,相声艺术在北京得到长足发展,日渐成熟,并规定用北京方言表演,外地也偶有用地方方言表演相声的。
据一些民间的老艺人说,在相声中有两段基本技巧练习的段子,一段叫“学四相”,即指学大姑娘、老太太、哑巴和聋子四种人的动作;另一段叫“学四声”,也就是学山东、山西、北京城里、北京城外四种地方话的声音。“相声”二字就是由“学四相”和“学四声”的尾字合成而来的。如今,相声已成为一种遍及全国各地,独具风格,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

一般认为相声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

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

扩展资料

2006年12月21日,经过3个多月的公示调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对外公布。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单,相声位列其中。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正式对外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声



相声一词,古作象声,原指模拟别人,又称隔壁相声。经华北地区民间说唱曲艺进一步演化发展,并融入了由摹拟口技等曲艺形式而形成,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为单口笑话,名称随之转变为相声。后逐步发展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经过多年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晚清年间,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各地也有“方言相声”。
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在《随缘乐》子弟书中说:“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铜骡子于三胜到像活的一样。”
朱绍文(1829—1904)相声界祖师爷。艺名穷不怕,汉军旗人,祖籍浙江绍兴。他演出时打击节拍的竹板上刻着“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的字句。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相声演员表现出民族气节。常宝堃曾经两次因为讽刺日治政府而被捕,张寿臣公开赞扬吉鸿昌等人的抗日,批评当局不抵抗政策;也曾为讽刺当时天津警察“贱”遇到麻烦。



相声的的发展史和简介

给您推荐百度百科,里面写的很详细

相声(Cross 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侯(宝林)派”、“马(三立)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著名表演大师有侯宝林、马三立、常宝堃、苏文茂、马季等多人,后起之秀有郭德纲等人。

英文翻译:crosstalk或comic cross-talk,TALK SHOW脱口秀,或CHINESE COMIC DIALOGUE我国的相声艺术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形式是由“俳优”这种杂戏派生出来的。“俳优”多在宫廷里演出,用诙谐的说话,尖酸、讥讽的嘲弄,以达到惹人“大笑捧腹”而娱人的目的。在这些笑料中,艺人们往往寄托了对统治者的嘲弄和鞭挞。秦朝末年,俳优演员优旃为秦二世胡亥演出,他知道愚蠢的胡亥为了把长城重新漆一遍,将要下令加重老百姓的劳役和赋税,大臣们都阿谀奉迎,谁也不敢谏阻。优旃通过自己的表演,把胡亥说得失声大笑,继而又恼羞成怒。唐代时的相声叫“弄参军”,由于这种表演相声的演员常是军营中的幕僚,故称“弄参军”。弄参军是一种对口相声,一个人穿绿色衣服,手持简策,分作机灵滑稽的参军;另一人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扮作愚蠢可笑的苍头,互相笑骂、嬉弄,甚至扑打。这种相声演员的形象,可以从唐墓中出土的戏弄俑上看到。宋代的群口相声很时兴。宋高宗十二年,杭州会试,宰相秦桧的儿子及两个侄儿都被取,无人敢揭其弊。而相声艺人扮成几个考生,用幽默的谈话,叙述韩信取关中三秦之地的典故,讽刺了秦桧的三个子侄。清朝同治年间,相声艺术在北京得到长足的发展,日渐成熟,并规定用北京方言表演,外地也偶有用地方方言的。据一些民间的老艺人说,在相声中有两段基本技巧练习的段子,一段叫“学四相”,即指学大姑娘、老太太、哑巴和聋子四种人的动作;另一段叫“学四声”,也就是学山东、山西、北京城里、城外四种地方话的声音。“相声”二字就是由“学四相”和“学四声”的尾字合成的。如今,相声已成为一种遍及全国各地,独具风格、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表演工具有醒子(醒目,)、扇子、手绢三样。基本功用:醒子——单口相声开场敲击醒子,用来提醒观众,引人注意。 扇子——天热的时候扇扇。手绢——擦汗。但是三样东西在舞台上又有着其它的作用。 醒子——是一个小道具,用处并不是很大,但是听过相声《夸住宅》,就会知道,逗哏演员用醒子比作捧哏演员家里的房子,捧哏演员说“这是房子吗?这不是蛐蛐过笼吗?”因此是使活的需要。 扇子——用处较多,在演员的手中,扇子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刃全在扇子上。同时扇子也是烟枪、烟袋、鼓槌、喇叭等等等等,扇子几乎可以扮演舞台所有需要的道具。 手绢——用来化妆,包在头上,男的就是女的了。《学四省》中,包在同上,用来表明捧哏演员的砍头疮。是为了丑化演员而达到喜剧效果的一种装扮工具。


声学发展史(梗概)
现代声学中最初发展的分支就是建筑声学和电声学以及相应的电声测量。以后,随着频率范围的扩展,又发展了超声学和次声学;由于手段的改善,进一步研究听觉,发展了生理声学和心理声学;由于对语言和通信广播的研究,发展了语言声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把超声广泛地用到水下探测,促使水声学得到很大的...

声学的发展历史
声音是人类最早研究的物理现象之一,声学是经典物理学中历史最悠久而当前仍在前沿的唯一分支学科。从上古起直到19世纪,都是把声音理解为可听声的同义语。中国先秦时就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和乃成乐”。声、音、乐三者不同,但都指可以听到的现象。同时又说“凡响曰声”,声引起...

相声的的发展史和简介
一般认为相声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

学会保存声音的人类,经历了哪样的演变和创造?
虽然声音嘈杂,只持续78秒,但这是现代人能听到的最古老的可播放录音,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录制的音乐表演。 录音,顾名思义,记录过程被记录在介质上。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记录手段已经从机械记录、电声记录、磁带记录到数码光学记录等等。圆筒留声机时代 最早的录音仪器是1857年法国科学家斯科特发明的声学振动计。它是利...

和声的发展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及特征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谱写了三百多手歌曲,并广泛流传。发展到封建时期,国家建立了音乐机构,并由专人整理、改编、创作、收集,如屈原的《九歌》就是当时很有影响的一部大型声乐作品,在曲目与题材上具丰富多彩。封建中期唐代以后,民族声乐已发展到了空前的繁荣。国家设立了更加完善的...

语言声学的历史发展
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语声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20世纪40年代,一种语言声学的专用仪器——语图仪问世了。它可以把语声的声学特征用语图表示出来,从而得出了“可见语言”。这对语言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50年代对语言产生的声学理论开始有了系统的论述,到了60年代语言声学研究得到了计算技术...

音响的发展史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

声腔的衍变和发展
这先后两度的南、北曲交流,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青阳腔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名 明中叶,中国东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思潮对戏曲艺术有着深刻影响。昆山腔的革新与弋阳腔的衍变,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和社会习尚下发生的。1、昆山腔的革新与发展...

美声的历史发展
美声是借鉴、融合了圣咏、阉人歌手高超华丽的演唱方法,伴随着歌剧的创始与发展,逐渐成熟和完善并成为—个科学的声乐体系,它能在世界声乐史上达到一个光辉的顶峰,所依靠的正是那些严格、准确的技术要求和训练,依靠的正是那些动人的声乐作品和杰出的歌唱家们炉火纯青的高超技艺。由于“美声”这种歌唱方法与风格,很快得到...

噶尔县15653485683: 相声的历史背景 -
延哲复方: 早期发展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明朝即已盛行.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

噶尔县15653485683: 举例说明传统相声的历史渊源 -
延哲复方: 相声一词,古作象声,原指模拟别人,又称隔壁相声.经华北地区民间说唱曲艺进一步演化发展,并融入了由摹拟口技等曲艺形式而形成,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以说笑话或滑稽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为单口笑话,名称随之转变为相声.后逐步发展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经过多年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晚清年间,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各地也有“方言相声”. 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噶尔县15653485683: 短的相声 -
延哲复方: 相声的历史不很长.一般认为,从清同治年间兴起,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起初叫“暗春”,“暗”是演员不露面,只在一个布圈里学“口技”;“春”即“说”的意思.清乾隆时诗人蒋士铨在《京师乐府十四首》中,又将口技、双簧等称为“像...

噶尔县15653485683: 什么是对口相声?
延哲复方: 对口相声由单口相声发展而来,是相声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对口相声由捧哏、 逗哏两个演员进行表演.一般来说,逗哏是主要叙述者,捧哏是辅助叙述者,通过 两人的...

噶尔县15653485683: 什么是单口相声?
延哲复方: 单口相声是相声里最早出现的形式,它是从民间笑话发展而来的.顾名思义, 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进行表演.单口相声的语言通俗亲切,无论叙述评论,还是摹 拟角色,...

噶尔县15653485683: 剧本分为什么 -
延哲复方: 剧本 1、按照 应用范围,可分为: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动画剧本,微电影剧本,微动漫剧本等,小说剧本,相声、小品. 2、简介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

噶尔县15653485683: 马季的 四个老师 各有什么优缺点 ? -
延哲复方: 马季的四个老师分别是: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 侯宝林 侯宝林(1917-1993),北京人,幼年家境贫寒,12岁时学演京剧,后改说相声,先后拜常宝臣、朱阔泉为师.一度在北京的鼓楼和天桥一带表演,1940年赴天津演出并成名....

噶尔县15653485683: 中国相声的影响为什么会逐渐减少? -
延哲复方: 我是局外人,但是我想相声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是一项既高雅又平民的艺术,这几天其影响力日渐减少,一方面现在的人追求多样化的、丰富多彩表演方式,相声相对而言其表现形式就略显单调了;另一方面,这几年中国相声界一直没有出现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对相声的发展推动有限;再者,相声可能由于受表现形式的制约,其取材有限,旧瓶装新酒,没有什么新意,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段老百姓听多了肯定会腻.呵呵,你说呢

噶尔县15653485683: 在天津相声界成名的老艺人有哪些?
延哲复方: 天津是传统相声的重镇.在百年来相声艺术的发展进程中, 有不少老艺人都是在这里的舞台上成名的.如相声艺术大师马 三立、侯宝林、张寿臣、常宝昆等. 张寿臣自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