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顾炎武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包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①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母丧未赴,遂去家不返。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垦田于山东长白山下,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五台之东,累致千金。遍历关塞,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他邦所少;而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亦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有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

  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尝与友人论学云:“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余,合图经而成者。精韵学,撰《音论》三卷。又《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韵补正》一卷。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精诣之书,盖积三十馀年而后成。其论治综核②名实,于礼教尤兢兢。谓风俗衰,廉耻之防溃,由无礼以权之。常欲以古制率天下。清初称学有根柢者,以炎武为最,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

  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科,又修明史,大臣争荐之。以死自誓。二十一年卒,年七十。

  摘编自《清史稿·顾炎武传》

  【注释】①归庄:顾炎武朋友,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②核:检验、查核。

  译文: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朝秀才。出生就有两个瞳孔,中间是白的,旁边是黑的。读书一目十行。看到明朝末年多变乱,追求治国安邦的学问。明朝南都(即南京)陷落后,侍奉嗣母王氏到常熟躲避战乱。昆山县令杨永言发起义兵,顾炎武和归庄也跟随参加了。鲁王授予他兵部司务一职,起义没有成功,他侥幸逃脱,嗣母于是绝食而亡,告诫顾炎武不要侍奉两个朝代(不事清朝)。唐王用兵部职方郎的职位召唤他,他因为母亲的丧事没有前往,之后离开家乡再也没有返回了。顾炎武认为自己具有经世致用的谋略,不能够得到实现,所到之处就小小的尝试一下。他曾在山东长白山下开垦农田,又曾在山西雁门北面、五台山东面放牧,积累千金。他走遍了边关要塞,四次拜谒明孝陵,六次拜谒明思陵,才选择在陕西的华阴住下来。他说“秦地的人民仰慕经学,尊重有才之人,喜评天下人物和政治,确实是其他地方所少见的;华阴控扼潼关和黄河的路口,即使足不出户,也能见到天下人物、听到天下的事情。一旦有警讯,进山把守险要的地方,不过只有十里路的距离;如果有志于四方,那么一出潼关的关门,也有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的便利”。因此在这里定居了。

  顾炎武生平精力过人,从少年到老年,没有一时一刻离开书本。他所到的地方,常常用二头骡子二匹马运载书籍,经过边境要塞和驻兵的堡垒,就叫来老兵向他们询问当地事情的曲折经过,凡是有跟平时听到的不符的地方,就取出随身带的书籍查对;如果是在平原旷野,就在马鞍上默读各种经书的注疏。曾经和朋友探讨做学问时说:“我所认为的圣人之道该怎么理解呢?就是要做到‘广博地学习文化知识,自己立身处世要有羞耻之心’。从自己个人的事到天下国家大事,都是该学习的事情。从父子、君臣、兄弟、朋友等人伦相处到出入、往来、辞受、取与等社会交往,都是该怀有羞耻之心的事情。士人如果不先谈羞耻之心,那么就是一个没有根基的人;如果不崇尚古道博学广闻,那么所做的就是空虚的学问。凭一个没有根基的人去讲空虚的学问,我看他每天好像都在研究先圣的学问实际上却离他们越来越远了啊。”

  顾炎武的学问,大都是主张收敛浮华而追求真实。大凡国家典章制度、府县旧制、天文观测,河工漕运军事农桑等等,无不极力探究事情原委,考证利弊得失,他撰写了《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另外有一本《肇域志》,则是考订思索之外,糅合图经编著而成的。他精通韵学,撰写有三卷《音论》。还撰写有《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韵补正》一卷。而所著《日知录》三十卷,更是他学术造诣最高的书,因为是累积了三十多年而后写成。他论说政治要综合核实表象与实际是否相符,对于礼义教化更是小心慎重,认为社会风气衰落、廉耻之心溃败,是由于没有礼义来制衡人们,常常想用古代的礼制统率天下。清代初年称学问有根基的人,顾炎武是最上等,学者称他为亭林先生。他广泛交接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虚怀若谷来讨论学问,从不自大自满。

  康熙十七年,朝廷诏举博学鸿儒科,又修纂《明史》,大臣们争相举荐他。他誓死不从。康熙二十一年去世,享年70岁。




清史稿顾炎武传原文及翻译
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科,又修明史,大臣争荐之。以死自誓。二十一年卒,年七十。摘编自《清史稿·顾炎武传》【注释】①归庄:顾炎武朋友,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②核:检验、查核。译文: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朝秀才。出生就有两个瞳孔,中间是白的,旁边是黑的。读书一目十...

顾炎武的史籍记载
《清史稿·顾炎武传》(卷四百八十一·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历史上关于顾炎武的离奇传说有哪些?
这一年顾炎武只有三十三岁。从这以后,他背负着国恨家仇,成了一个终生未敢忘却复国之念的孤臣孽子。顾炎武有三个外甥:徐乾学、徐元文和徐彦和,都在朝廷里做大官,也都是著名的学者,可却都对舅舅顾炎武畏惧三分。康熙十五年(1676年),顾炎武曾经到过京城,徐乾学、徐元文在京做大学士,二人设筵招待...

给好评!!好人有好报! 文言文翻译(朝花夕拾后记):“...况迩来世风日下...
1、况迩来世风日下,沿风浇漓,不知孝出自然,反以孝作另成一事。2、殊未审孝只在乎心,不在乎迹。尽孝无定形,行孝无定事。3、慨自欧化东渐,海内承学之士,嚣嚣然侈谈自由平等之说,致道德日就沦胥,人心日益浇漓,寡廉鲜耻,无所不为,侥幸行险,人思幸进,求所谓砥砺廉隅,束身自爱者...

文言文阅读李固言,赵郡人.祖并,父现…
李固言,赵郡人。祖并,父现。释义:李固言,河北赵郡(今河北赞皇)人。祖父叫李并,父亲叫李现。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全文翻译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著书之难》:(《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清代学者王鸣盛:“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通鉴》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

取得成就用文言文怎么说
常常遗憾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2,顾炎武手不释卷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

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翻译
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翻译如下: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

爱国人士的故事 爱国的名言警句 爱国的古诗
1、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翻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

文言文翻译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翻译:查道,字湛然,安徽翕欠州休宁人。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接近...

微山县14799149324: 《顾炎武,宇宁人,原名绛...》这是哪一篇古文
国韵法斯: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

微山县14799149324: 顾炎武>的翻译 -
国韵法斯:[答案] 与友人论门人书 〔清〕顾炎武 【原文】 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

微山县14799149324: 顾炎武手不释卷的译文 -
国韵法斯: 译文: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看书仔细认真的查看.

微山县14799149324: 顾炎武手不释卷中文全文翻译 -
国韵法斯: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⑴,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⑵,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⑸.或径行平原大野⑹,无足留意⑺,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⑻;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

微山县14799149324: 英语翻译最好30分钟内给咱啊! -
国韵法斯:[答案] 原文: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二羸马捆书自随.偶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

微山县14799149324: 顾炎武手不释书文言文翻译 -
国韵法斯: 《顾炎武手不释书》,又称为《顾炎武手不释卷》,选自清代文学家全祖望的《亭林先生神道表》. 原文是: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育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是: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马三骡装书.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退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走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核对校正.他有时自己走在平原旷野时,不值得留心,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及注释注解与阐发.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前往小镇店铺反复复习.

微山县14799149324: 顾炎武手不释卷译文
国韵法斯: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马三骡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立即叫老士兵询问其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发书核对校正.有的直接走过平原大野,没有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发书仔细认真复习.

微山县14799149324: 顾炎武手不释卷中文全文翻译我想知道这篇文章的全文翻译,就是这样~请知道的好人告诉我一下,谢谢!能否再详细一些捏? -
国韵法斯:[答案]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⑴,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⑵,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⑸.或径行平原大野⑹,无足留意⑺,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⑻;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⑼. ...

微山县14799149324: 顾炎武精勤 文言文翻译 -
国韵法斯: 原文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就据鞍默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后,亦无...

微山县14799149324: 顾炎武“:盖天下之理无穷,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达,故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 翻译 -
国韵法斯: 这个翻译很简单的 盖:用于句首 表示要发表议论.天下的道理无穷无尽,但仁人志士在追求道义真理这件事上,不获得成就,也就不能算通达.所以以往的收获成就,不足以骄傲自满,以后的成就,也不能以此而固步自封自大自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