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子妙答孔君平翻译

作者&投稿:强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杨氏子妙答孔君平>>的翻译~

(43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②。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③。”
【注释】
①聪惠:聪慧;聪明。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③夫子:对对方的尊称。这一则文字说明双方利用了杨梅和杨姓、孔雀和孔姓中的一个同音字。
【译文】
梁国有一家姓杨的,有个儿子才九岁,很聪明。一次孔君平去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这家便叫儿子出来,给孔君平摆上果品。果品里头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道:“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应声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文举用陈韪的话反诘陈韪,将计就计,使陈韪侮辱不成,反被侮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实在是妙啊!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②。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③。”
【注释】
①聪惠:聪慧;聪明。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③夫子:对对方的尊称。这一则文字说明双方利用了杨梅和杨姓、孔雀和孔姓中的一个同音字。
【译文】
梁国有一家姓杨的,有个儿子才九岁,很聪明。一次孔君平去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这家便叫儿子出来,给孔君平摆上果品。果品里头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道:“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应声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


《世说新语》中婉转妙答的故事
言语第二之四十三、家果家禽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孔坦)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

《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
在善听上,当客人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姓杨,就逗他说“此是君家果”,言外之意则是以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的联系开玩笑。在妙答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应声答,孔君平话音刚落,杨氏之子就回答了,说明反应敏捷。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客人提问的思路是“杨梅——姓...

杨氏之子妙答孔君平的句子是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文言文杨氏子妙答孔君平,杨氏子机智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两个方面:(1)孔君平说杨梅是杨氏子家的果子,所以杨氏子就说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鸟,体现出他的机智.(2)杨氏子回答孔君平时十分有礼貌,并没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未闻”,这让孔君平无话可说.

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的联系开玩笑。在妙答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应声答,孔君平话音刚落,杨氏之子就回答了,说明反应敏捷;二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客人提问的思路是“杨梅——姓杨——君家果”,杨氏之子回答的思路是“孔雀——姓孔——夫子家禽”,联想丰富,都在姓上做文章,同样是幽默风趣。

假如杨氏恰好办完事回来他与孔君平会展开什么样的对话请你写一写...
过了一会儿,杨氏从外面回来了。孔君平把刚才杨氏子的妙答对他说了。然后对杨氏说:“令郎真不愧聪慧过人!”杨氏拱手答道:“您过讲,还望您今后多多指教呢!”于是俩人又聊了很久,直至孔君平离开杨家。

杨氏子妙答孔君平中为什么杨梅是杨氏的家果
这是孔君平和孩子开的玩笑:杨家是姓杨,杨梅也是以“杨”开头,所以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九岁的杨氏子很聪明,反驳道:没听说过孔雀因为名字是以“孔”字开头就是夫子(孔丘)家的鸟。

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军平会说些什么?请展开想像,写一写。
会吃惊,然后哈哈大笑,夸孩子很聪明,心中自疚,自己没有一个九岁的孩子聪明。微微点头,用赞许和诧异的眼神看值杨氏之子,眼神中微微流露出惊讶。感到杨氏之子很聪明,幽默。流露出赞赏、喜爱的神情。

杨氏子妙答孔君平的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②。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③。”

世说新语的故事
我们的教材曾经选用了数则《世说新语》的故事,如《小时了了》《陈太丘与友期》《人琴俱亡》《周处》《杨氏之子》等,上面也列举并分析了一些,下面再摘录一些有名的故事以飨读者。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

余江县13442181183: 杨氏之子(原文及译文) -
赵翟安素:[答案]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句子的理解.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余江县13442181183: 梁国杨氏子 九岁,甚聪慧.孔君平 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赵翟安素:[答案] 1、从未闻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回答礼貌 2、因杨氏之子姓杨所以孔君平以同'姓"的杨梅来取笑杨氏之子;又因孔君平姓孔所以杨氏之子就以同“姓”的孔雀来回孔君平. 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哈哈哈哈!

余江县13442181183: 《杨氏之子》中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其中“此是君家果”中的“此”和“君”的意思.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应声”、“闻”和“... -
赵翟安素:[答案]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

余江县13442181183: 《杨氏之子》翻译 -
赵翟安素: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人家的儿子聪明有智慧.孔君平拜见孩子的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叫儿子出来.孩子为孔君平摆设水果,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随声答道:“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家的鸟.”

余江县13442181183: 杨氏子妙答的翻译是什么???
赵翟安素: 梁国有一家姓杨的,有个儿子才九岁,很聪明.一次孔君平去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这家便叫儿子出来,给孔君平摆上果品.果品里头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道:“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应声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

余江县13442181183: 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 -
赵翟安素:[答案] 杨氏之子 (398人评价) 8.1 朝代:南北朝 作者:刘义庆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余江县13442181183: 杨氏之子的答案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 -
赵翟安素:[答案] (1)杨氏子能言善辩. (2)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3)妙在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余江县13442181183: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YUE):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请问你... -
赵翟安素:[答案] 1.课文简说.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

余江县13442181183: 阅读理解!《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指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 -
赵翟安素:[答案] 1,联系上下文,说出带点字的意思. ----于是,就: ----很,极 2,我 从“(为设果)”这句话看出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 从“(儿应声答曰)”这句话可看出他反应很敏捷; 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可看出他说话委婉而有礼貌.

余江县13442181183: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是怎样回答孔君平的话的?他的回答巧妙在什么地方? -
赵翟安素:[答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巧妙之处在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