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作者&投稿:笃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康有为悼李鸿章的一首诗

【原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辨误】

何新按:此诗近年网络传为李鸿章临终绝笔,实大谬。

此诗未见于李文忠公文集。揆诸诗意,则断不可能为李氏所做。盖近年有为李氏涂脂抹粉之风潮,而有人刻意曲解为之包装也。

此诗系一首悼亡之作。有说谓作者应是康有为,可信。

1901年李鸿章死,康有为其时正流亡在新加坡槟榔屿,去国近万里。时逢庚子之乱,国破民残,故有”八千里外吊民残“之语,而李鸿章则死于京门,断不可能发出此语。

盖康氏与李鸿章虽有帝党及后党之别,其往昔交往则颇多恩怨纠结。闻其死讯后,康有为感慨时政及国事,而赋此诗。

【解读】

康有为这首悼诗,解析如下:

劳劳车马未离鞍

————劳顿的车马还没有解开鞍绳

临事方知一死难

————事到临头才知道死别是多么艰难

【何按:此句系化用清初人赵翼《瓯北诗抄》的旧句“平时每作千秋想,临事方知一死难“。赵诗原意是讽刺明末重臣洪承畴的贪生怕死。洪承畴兵败后被清军所俘虏,作为明臣子本应选择死来表示忠贞,以求千秋不朽之名。但他却投降了清朝,这就是所谓”一死难“。而李鸿章在临终之际绝对不可能引用这种诗句,来影射讽骂自己。】

三百年来伤国步

———三百年来清朝无所建树,而国家进步很小

八千里外吊民残

———我流亡在八千里之外,为百姓受残害而伤心

秋风宝剑孤臣泪

—————你身为孤臣孽子,作伴只有秋风和宝剑

落日旌旗大将坛

———(身后)夕阳残照之下的军旗以及拜将的空坛

【何按:李鸿章先统领淮军后以此为基础,建立北洋系军队,被尊为军帅。】

海外尘氛犹未已

————可是国难未已,海外侵掠的征尘还没有平息

诸君莫作等闲看 !

————朝中官人莫要视若等闲,低估了未来的危险!

【史事】

作为以知洋务著称的晚清官僚,李鸿章同情维新,但首先自保,这是李鸿章在戊戌风云中的立场。据近年新见史料,李鸿章在当时朝野纷争中立场属于慈禧一边的后党。但是对康、梁维新派,李鸿章实际暗中有所支持。

1898年6月11日光绪下诏明定国事,历史上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运动开始。6月16日光绪召见康有为,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设计改革新政事务。康有为退朝在故宫便道途中遇到李鸿章。李脸色大变,悄悄将荣禄在慈禧面前参劾康有为、刚毅反对皇帝授康有为官差之事告他,意在提醒要康氏小心。

还有一次,荣禄到颐和园谒见慈禧太后,正好李鸿章因太后赏他食品要向太后谢恩故同被召入。荣禄要李鸿章在太后面前告状说康有为非法乱制,皇上如果听从必将有大害;同时他以李鸿章“多历事故”,应对太后直陈变法的害处。李鸿章则以叩头称“太后圣明”搪塞支应,并将此密告康有为

实际上,戊戌新政的一些政策措施如奖励工商等都是李鸿章多年主张的。将科举考试中的“八股”废掉改为策试,更得李鸿章赞赏。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本想废科举兴办洋式学堂,但考虑到会遭到天下读书人的反对,所以妥协暂改只是废八股,改为策试。据说李鸿章私下曾对人说:“康有为吾不如也”。因为废八股“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愧焉”。当李鸿章听说废八股遭到许多读书人反对、甚至有人要刺杀康有为时,特派人前往康处,要康“养壮士,住深室,简出游以避之。”康有为奉命出京,李还“遣人慰行”。

光绪创办京师大学堂(后来之北京大学)时,李鸿章曾劝奉旨管理大学堂事务的孙家鼐请康有为出任总教习(首任校长),虽然此议未成,但对京师大学堂创办、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西学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则是因李鸿章与孙家鼐的力荐才就任的。丁韪良后来对人说:“戊戌举办的各种新政,惟设立大学堂一事,李鸿章认为最关重要,赞助甚力。”

戊戌政变发生后,慈禧重新训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六君子”被杀,支持维新的官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新法尽废。在这种严峻时刻,李鸿章仍暗中回护了一些维新人士,如张元济因参加维新被革职,他不仅派人前去慰问,而且要盛宣怀在上海安排张的工作。

由于李鸿章的许多思想与维新派相近,所以有人向慈禧告密说他也是维新派。慈禧太后曾向他出示这些告密奏章,并问他说:“有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回答说:“臣实是康党。惟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慈禧听后“默然”。(据李鸿章侄婿孙仲屿的《日益斋日记》)

李鸿章之所以如此回答慈禧,因为他了解慈禧最关心的其实并非“法”变不变,而是她的权力是否受到挑战;注重的首先不是臣下对“变法”的观点,而是其是否参与光绪、“帝党”、维新派的实际政治活动。所以他强调“废立之事,臣不与闻”,表明自己不介入宫廷政争,不参与朝廷的“家务事”。

1898年戊戌政变,维新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流亡海外。之后一年多时间里,慈禧太后严令下,清廷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新党,维新派人士多数潜逃海外。

1898年11月政变后,因当时西方列强多支持光绪和康梁维新党人,慈禧派荣禄去见李鸿章,想让李鸿章出面安抚洋人。李鸿章请求朝廷委任自己为两广总督,以便与列强沟通。荣禄向慈禧转达了李鸿章的意思,慈禧同意了。于是李鸿章被任命为两广总督。1900年初,李鸿章离京南下赴任。

1899年7月,康有为在加拿大成立保皇会,向国内渗透。慈禧倍感压力巨大。因之两度以十万两白银的巨额赏金,悬赏捕杀康有为与梁启超。另一方面慈禧决定废黜光绪皇帝,使保皇党人彻底失去使帝政复辟的希望。

1900年1月24日,慈禧宣布废光绪,立溥儁为皇储。然而这次废立遭到以刘坤一为首的外藩大臣的反对,加上列强不支持,最终宣告失败。

康梁保皇党人闻听后党废立之议后,计划组织起兵勤王。保皇会在澳门设立总局,指挥国内,按保皇会的设想,起兵勤王主要在三个方向:长江、广西、广东。长江起义,主要负责人是唐才常及其自立军。在广西方面,康有为集合广西保皇党人及天地会党人,准备攻桂林,取湘鄂。1900年5月,唐景崧派人主动与康有为联系,唐景崧原先在康有为协助下在桂北办团练,已经拥有多个根据地。在广东方面,康有为派梁炳光等人到新安、东莞一带办团练,联络各地洪门会党与绿林豪杰。康有为与梁启超非常重视广东举事,还一个原因就是康梁均为广东人。

正当康有为与梁启超正密谋在广西与广东发动起义时,李鸿章接任两广总督。

1900年1月18日,李鸿章到达广州。他此行的受命之一,是为肃清康有为、梁启超及其党人。在李鸿章就任两广总督之前,清政府已经严令海疆各地缉拿康梁。 但是李鸿章对康有为与梁启超实抱有同情的态度。李鸿章到任不久,2月11日,清廷下令李鸿章将康有为与梁启超的广东祖坟铲平,但李鸿章接到朝廷命令后,却迟迟不肯行动。到3月27日,李鸿章上奏朝廷,称“虑激则生变,平坟似宜稍缓”。 不仅如此,李鸿章还给康有为和梁启超写了一封亲笔信。在信中,李鸿章勉康梁“精研西学,历练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国事,不必因现时境遇,遽灰初心”。

1900年庚子事变义和团运动发生,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西太后带着光绪跑到西安,清廷大乱。

6月12日,慈禧转授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火速调其回京负责与列强周旋拟签订条约事务,连续急电催其北上。

李鸿章回京后即主持与列强的谈判。1901年7月25日,李鸿章、奕劻代表清廷签署了《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

辛丑卖国条约签约后两个月,李鸿章身体每况愈下,不久死去。

死讯传到海外,康有为弟子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是:

“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的大势,不知政治的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

“要而论之,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彼非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后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之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扩展资料: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其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这是李鸿章在临终前写的一首绝命诗,李鸿章是晚清重臣,在对外战争失败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几乎都是由李鸿章出面商谈的。李鸿章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遭人唾弃...

求 李鸿章 去世前写给光绪皇帝的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乱,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求:李鸿章的诗,越多越好。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靖,诸君莫作等闲看。 四十年来百战身,几回此地息风尘。经营庶富休羞我,纽握机权耻授人。尽一分心酬圣主,收方寸效作贤臣。诸君努力艰难日,莫作龙华会里因。 入都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

李鸿章有没有写过忧国忧民的诗句?
有的。诗篇: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先来看一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事情发生在1901年,当时已经78岁高龄的李鸿章被召唤回京城,作为清朝全权外交大臣,与八国的帝国主义列强谈判。9月19日...

求清末名臣李鸿章的绝笔诗。
李鸿章“绝笔诗”濒死人生谢幕难 万千心事付云烟 是非一任盖棺论 功过由他史册镌 涉世维艰需忍韧 声名毁誉也恬然 秋风老叶归根后 拜将之坛远九泉

关于辞世诗
李鸿章的临终遗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内尘氛犹未靖,诸君莫做等闲看。李白的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杨继盛的临刑诗:浩气还...

李鸿章这八句诗分别是什么意思?
(1901年11月7日),这位老者在诀别人世时,留下了一首凄凉的绝命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秋风宝剑孤臣泪”,百年之下,我亦读之垂泪!画报上夹护着李鸿章的日、俄两国,被普遍...

李鸿章的绝笔诗是真的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这是李鸿章的遗诗,这位跟洋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孤寂的老人到死也没有忘记“海外尘氛”,奉劝大家将海外之事重视起来。鸿章死后,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怀着“敬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辨误】 何新按:此诗近年网络传为李鸿章临终绝笔,实大谬。 此诗未见于李文忠公文集。揆诸诗意,则断不可能为李氏所做。盖近年有为李氏涂脂抹粉之风潮,而有人刻意曲...

关于李鸿章逝世后的挽联.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冕宁县18999808559: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
敏茂抗病:[答案]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据说这是李鸿章去世之前的一首诗,那么你应该能理解那句“临事方知一死难”的意思了吧 劳劳车马未离鞍...

冕宁县18999808559: 临事方知一死难原诗译文
敏茂抗病: 李鸿章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寰海尘氛犹未已,请君莫作等闲看.译:几尽劳顿的马车上的马从未卸下马鞍.大事未成,受尽病痛折磨想要轻松一死也是为难. 三百年来国家衰败缓慢发展,回望无限悲伤.遥遥祭奠着那些被侵略侮辱远去的同胞被残伤的民魂. 秋风吹着未出鞘的宝剑,倒影壮志未酬寂廖落泪.日落的那点阳光,此刻定孤寂悲凉的照耀着城外曾经辉煌、荣耀的旌旗和豪壮的大将坛罢. 现今环视海外,外强虎视耽耽,想要入侵我朝的心思从未断.万望同仁同胞不可心存妄想,狼子野心并不是投之以食就能抚其胃欲.

冕宁县18999808559: 请问李鸿章临终诗的名字,还有其中内容是什么意思内容是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 -
敏茂抗病:[答案] 名字不知道,貌似没有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 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 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 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 秋风宝剑孤臣...

冕宁县18999808559: 我想知道清末重臣李鸿章的临终遗诗 -
敏茂抗病:[答案] 李鸿章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乱,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做等闲看.

冕宁县18999808559: 劳劳车马未离鞍全诗解释是什么? -
敏茂抗病: 劳劳车马未离鞍全诗解释如下: 劳劳车马未离鞍:几尽劳顿的马车上的马从未卸下马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大事未成,受尽病痛折磨想要轻松一死也是为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三百年来国家衰败缓慢发展,回望无限悲伤.八千里外吊民残:遥...

冕宁县18999808559: 由李鸿章临死前写的诗创作的那首歌曲叫啥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 -
敏茂抗病:[答案]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乱,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作等闲看. 是诗吧

冕宁县18999808559: 甲午战争打败以后李鸿章作的那首诗词 -
敏茂抗病: 李鸿章《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寰海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冕宁县18999808559: 谁有好诗?古诗! -
敏茂抗病: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宫辞》李商隐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

冕宁县18999808559: 求郭德纲《窦天宝传奇》里窦天宝拜师前说的那段文言词.谢谢大侠了! -
敏茂抗病: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灵鸡有翼,飞不如鸦.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文章盖世,孔子困于陈蔡;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盗跖年幼,不是善良之辈;颜回命短,实非凶恶之徒.尧舜至圣,反生不肖之...

冕宁县18999808559: 平时每作千秋想,临事方知一死难的意思 -
敏茂抗病: 这是诗人赵翼《瓯北诗抄》诗句,写的是洪承畴叛变.洪承畴为官时期处在明清交战之际.洪承畴兵败后被清军所俘虏,作为明朝的臣子本应选择死来表示自己对明朝的忠诚,但对明朝的失望和对生的渴望,让他选择了清朝,这就是“平时每作千秋想,临事方知一死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