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安徽籍书家有哪些?

作者&投稿:阿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列举明清时期书法家和画家~

书法家:宋濂,文征明,祝允明,唐寅,董其昌,邢侗,米万锺,张瑞图,徐渭,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王铎,刘墉,铁保,成亲王,张照,朱耷,赵之谦,邓石如,何绍基,吴昌硕,康有为等,
画家:文征明,唐寅,董其昌,徐渭,陈洪绶,朱耷,石涛,渐江,金农,郑板桥,袁江,赵之谦,吴昌硕,等

一、概述
明清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朱明王朝为安抚天下、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网罗文人,特设“中书舍人”,一些文士因善书而成为朝廷所用的书法家。明朝历代帝王重视书法,朝野尊崇法帖,因而帖学盛行,成为元代书风的延续。明代书法家在继承传统上有所不足,意欲创新又无法摆脱赵孟烦书风的笼罩。“台阁体”的流行和冲击,使得明初书坛较为沉闷,直到明朝中叶前后的成化、弘治时期,台阁书治已渐渐走向穷途末路,变得毫无生命力;书法家们也认识到台阁体的危害,转而师法晋唐,以畅情适意、抒发个人情感为目的的书风逐渐成为明朝中后期的主流,书坛重现了几许亮色。清代嘉庆、道光以前乃沿袭元明风规,书坛为帖学所垄断,主要以靠帖学起家的董、赵为宗法对象,疏淡之气、丰圆之风先后一统书坛。这与康、雍、乾三位帝王的个人书法偏好紧密关联。出于清代科举的要求和仕途晋级的需要,“黑大方光”的“馆阁体”泛滥成灾,从而失去了应有的艺术生命。在影响了书法艺术发展的同时,客观上也开阔了书法家、学者们的视野,改变了他们的审美观念,碑学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前沿。嘉庆、道光以后由于碑学的兴起,一方面导致了篆隶的再度复兴,另一方面导致千百年来以二王为主的帖学系统统治地位的丧失。碑学的兴起,几可替代帖学,使审美风尚由风流蕴藉、典雅中和转向了粗犷豪放,雄强质朴。使清代书法在篆、隶、北碑书体上超然不群,终而成就了一代书风。由于文人的主动介人,使明清篆刻再度复兴。自明代中叶文彭发现青田石,为文人直接进行“刻印”找到了最好的物质材料后,篆刻被文人提到了与诗、书、画同等地位,篆刻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艺术,佳作如云,流派纷呈。
二、明代书家
1.明代初期“三宋二沈”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吴(今江苏苏州)人。学书用工颇勤,楷书源出魏晋,克肖前贤,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姿卓然。章草方面尤其有建树,将章草、今草、狂草一炉共冶,独具风神。其传世墨迹《急就章》流宕奇特,堪称力作。宋克之弟宋琏(字仲珩)、宋广(字昌裔)均以草书知名。沈度(字民则)和沈粲(字民望)两兄弟号称“大小学士”、“云问(今上海市松江县)--沈”。沈度被明成祖朱棣称为“我朝王羲之”,书法婉丽飘逸,雍容矩度。有名书迹有楷书《敬斋箴》、行草书《镛翁大参巾占》和一些“台阁体”书法作品。沈粲擅长楷书,行笔圆熟,章法尤精。
2.明代中期的“吴中四名家”
明朝中期都城北移,可文化的中心仍在南方,而书法家以苏州籍的最多,形成了地域书风非常突出的“吴门书派”。“吴中四名家”是“吴门书派”中的卓著代表,包括祝允明、文征明、王宠、陈道复。祝允明(1406--1526)字希哲,号枝山。

文征明:滕王阁序因右手大拇指旁多长了一个小指,故自号枝指生。其书法所学广泛,传统功夫深厚,真、行、草诸体皆能,尤精草书,风骨烂漫,天真纵逸,有“明代草书第一人”之称。其代表作有缅赤壁鳓、髂神嬲和(溏人诗卷》等。文征明(147卜1559)初名壁,字征明,以字行,后改字征仲,号衡山居士。19岁时应乡试,因书法拙劣而置三等,故为雪耻而发愤学书。文征明诗文书画俱工。书法:[四体,小楷、行草尤佳。其行书笔法纯熟,姿媚挺拔,有“王版圣教”之称。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滕王阁序》《赤壁赋》、《石湖烟水诗卷》等。王宠(1494--1533)字履仁,后更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号称诗书画三绝,书法上精于小楷和行草。兼具祝允明的奇崛和文征明的和雅,笔法道逸,秀气天成。其楷书代表作有《半岩潘君七帙序并辞》,行草有《自书诗册》等。陈道复(1483--154471482--15397)初名淳,字道复,更字复甫,号白阳山人。他精于书画,书法五体俱工,书迹有《杜诗卷》、《草书诗》、《秋兴诗卷》等。
3.明晚书家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书法由唐入晋,工楷、行、草三体。笔致闲适淡雅,布局疏朗潇洒,书风典雅秀逸。书法风靡天下,从者甚众。传世名作有楷书绢鳓,行草《七言律师册》、《琵琶行诗卷》等。董其昌是明代书坛执牛耳者。
张瑞图: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汉族,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其行草书笔法独异,起笔势长而露锋,结构重横势,节奏强烈。作品主要有◇吐甫秋兴八首诗卷》、《李白独坐敬亭山诗轴》等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其书骨格苍凝,厉峭劲涩。倪元璐(1593--1644)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其书古劲奇绝,茂逸超迈。黄、倪二人同是为明捐躯的壮士,书因人重,其传世作品似有一股超然浩气(如图)。
王铎(1592—1653)字觉斯,号痴庵,松(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与黄、倪同年进士。书法上乃一卓然大家,有“神笔王铎”之王铎自书诗卷誉。但他因降清作贰臣,多被丑诋轻视。其书法人古出新,举重若轻,用笔收放自如,风神俊迈潇洒。传世作品既多且精,主要有《拟山园巾占》、《琅华馆帖》、舷月馆巾酚、《自书诗卷》等。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人。他精于书画篆刻,一生拒不仕清。草书寓巧于拙,一任自然。其书法主张“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可以视为清代碑学的滥觞。

三、清代书家
1.不落窠臼、别具一格的金冬心和郑板桥在清代前期书坛为帖学所笼罩的情势之下,能不落俗套独辟蹊径者主要有“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和郑燮。金农(1678—1764)原名司农,字寿门,又字吉金,号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其书法以隶、楷为佳。所书自号“漆书”,用笔方扁如刷,用墨浓稠似漆,自成一格。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其书法隶、楷、行、草四体相参,加入兰竹笔意,自谓“六分半书”。其书体结构时出新意,行款活泼自由,故有“乱石铺街体”的别称。
2.“刘、梁、王、翁”四家
刘墉(1719—1804)字崇和,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其书法浑厚雄劲,得钟太傅、颜鲁公精髓,书法初看圆润软滑,反复回味则骨格分明,内涵刚劲。四家中,他成就最高,康有为认为“石庵集帖学之成”。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浙江钱塘人。工小楷,亦善擘窠大字,其书出人苏、米,论其骨力则稍弱。
王文治(173卜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书法源出于米、董,用笔瘦劲,秀润天民(如图)。他与刘墉用墨相反,喜用淡墨,故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说。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宛平(今属北京市)人。其书法以浑厚胜人,为时人所重。
3.碑学期的书法名家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后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书法四体皆工,尤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邓石如为清代碑学巨擘,翁方纲、赵之谦称“国朝书以山人为第一”。其篆书能突破玉筋篆的旧规,掺以隶法,开创了清代篆书的新路,影响了众多的碑学书家。行草和楷书亦灵活挺拔,风貌独具。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书法以隶书为最,康有为认为其可与邓石如并提,为清代碑学的两个开山鼻祖。其书法端庄大方,宽博俊伟,有一种雍容华贵的风度。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媛叟,湖南道州人。书法尽占时名,曾有人评为清代第一。其书法能博采众长,笔法独具,精磨熟练,卓然成家向有云:“其分蒯皆,皆以篆法行之,如屈铁柱藤,惊雷坠石,真足以凌铄百代矣。”赵之谦(1829—1884)初字铁山,改字益甫,后字伪叔,浙江绍兴人,清代有名的书画家和篆刻家。书法上以二王和颜氏笔法写四体,糅以北魏书笔势,开创别调,影响甚广。

四、明清书法理论
明代书法理论直接继承赵孟烦书论。赵孟烦追求的“雅”,在明人丰坊、项穆的理论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项穆提出了“中和”的美学观。董其昌将“中和美”进一步推演为“平淡天真”,提出了“淡”为核心的美学观。较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有:陶宗仪的《书史会要》、张坤的《书法通释》、丰坊的《书诀》、杨慎的《清河书画舫》、项穆的《书法雅言》和董其昌的徊禅室随锄等。
清代的书法理论,同书法一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傅山的“四宁四毋”理论成为清代碑学源起的前导。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包世臣的纯舟双辑》。刘熙载的《书概》认为碑帖各有其长,碑帖应该互补,才能有益书法的发展。冯武的《书法正传》、蒋和的《书法正宗》、周星莲的妁临池管见》、冯班的《钝吟书要》、宋曹的《书法约言》和梁嵫的《评书『脚锈等都是较好的书法论著。五、艺术特色书家有评:“元明尚态”。元代书坛复古之风盛行,明代书坛的确有崇尚态的明显特征。明代早期的书法以帖学为本,台阁体的小楷,柔媚的行草,所尚的“态”是书法中尤不足取的媚俗之态。后期的书法意欲溯晋追宋,但大多未能摆脱赵书的束缚,只在笔墨问求逞一种妍腴之态,其中也有一些具有清秀俊美仪态的佳作。清代帖学期的书法承继元明书风,实不足以称道者。“碑学”大兴后,掀起了求新求变的热潮。书风一扫帖学卑弱之习,勃兴一股雄茂之风,气度高古,尤以势胜。

明清时代安徽籍书家有:

1、桐城派统治文坛达百年。

2、张玉书、张廷玉父子宰相更是一段佳话。

3、清初毫人梁巘是书法大家,和梁同书齐名,有南梁北梁之誉。

4、及至晚清,寿州又出了著名的状元孙家鼐,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傅,任武英殿总纂,晚年主张改革,戊戌变法时参加强学会,复以吏部尚书兼任管学大臣,主办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即今之北京大学)。孙氏后代中有众多企业家、学者、艺术家。

5、明末方以智,集哲学家、科学家于一身,天文、地理、物理、医药、音韵、历史、诗词、书画,无所不精。其《物理小识》影响在清初即已播及海外,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6、明末名臣,著名水利专家,东林党主要成员左光斗是一位大儒。清初戴名世,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也是清代文字狱第一批受害者。


明清时代安徽籍书家有哪些?
明清时代安徽籍书家有:1、桐城派统治文坛达百年。2、张玉书、张廷玉父子宰相更是一段佳话。3、清初毫人梁巘是书法大家,和梁同书齐名,有南梁北梁之誉。4、及至晚清,寿州又出了著名的状元孙家鼐,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傅,任武英殿总纂,晚年主张改革,戊戌变法时参加强学会,复以吏部尚书兼任管...

清朝刘墉刘罗锅有家谱吗
清朝刘墉刘罗锅有家谱的,永字和子字辈是刘墉的第3代,其他别的地方也有他的后代。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

清朝人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5,梁同书(1723-1815),清代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直语补正...

清朝刘墉刘罗锅的儿子有几个,有做官的吗
另外,刘墉的弟弟刘堪早逝,其子刘镮之也由刘墉抚养长大,并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考取进士,后历任兵部尚书、顺天府尹、户部尚书等职。刘镮之生二子:刘喜海、刘华海。其中,刘喜海中举人,曾任陕西按察使等职,他也是清后期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

清朝画家
石涛(1642年-1708年),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

安徽桐城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1、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2、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江郡舒城县(今...

清朝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简介,金农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6),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据金农自述;“家有田几棱,屋数区,在钱塘江上,中为书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无穷”。 金农天姿聪颖,早年读书于学者何焯家,与“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比邻,又与吴西林同时,与号称“浙西三高士”交往熏陶,更增金农的博学多才。乾隆元年(...

名人与安徽的故事
(1701-1754):清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出身于探花第中,自幼过着“笙簧之艺,渔猎百家”奢华生活。后家道败落,移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安徽巡抚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晚年贫困,漂泊扬州,卒于他乡。所著《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

安徽从古至今的历史名人
皋城(今六安)人,古六安国始祖。 管仲。春秋时齐国颍上人,名夷吾,又名敬仲。著有《管子》一书。 老子。春秋末宋国相邑(今涡阳)人(一说河南省鹿邑),道家创始人。 庄子。战国时代楚国蒙地(今蒙城)人,战国哲学家、文学家。 范增。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

安徽历史名人(安徽历史名人排行榜)
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3、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更多关于安徽...

巴南区17678014271: 宋元明清时期的朱姓文学家 -
才钢谱安: 1、朱肱 北宋 1050年-1125年 今浙江湖州 医学家,作品有《南阳活人书》等. 2、朱熹 南宋 1130年-1200年 今江西婺源 理学家,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 3、朱淑贞 南宋 约1135年-约1180年 今安徽歙县 女诗人,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 4、朱思本 元代 1273年-? 今江西抚州 地理学家. 5、朱彝尊 清朝 1629年-1709年 今浙江嘉兴 词人、学者、藏书家,开创浙西词派.

巴南区17678014271: 书法起源于何时?“文房四宝”是指哪四宝? -
才钢谱安: 一、书法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 从书写文字中发展起来的书法艺术,与汉字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器皿上,有一些刻写的符号,与甲骨文近似,商代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汉字,在早期、中期、晚期表现出不同...

巴南区17678014271: 皖籍名人名家有哪些 -
才钢谱安: 曹操,老子,管仲,包拯 这是我目前知道的

巴南区17678014271: 安徽休宁哪些名人 -
才钢谱安: 休宁历史上共出了十九位状元,下面是我们休宁状元故里大酒店理出的一份详细的名单,你可以看看.真乃奇男子也!——金国人叹服程若川之语程若川 字号、生卒年不详.南宋汊口人.武状元,历任监丞、...

巴南区17678014271: 明清有哪些篆书名家? -
才钢谱安: 徐霖赵宦光傅山徐真木王澍杨法董洵邓石如钱坫洪亮吉孙星衍胡长庚陈豫钟邓廷桢张廷济邓传密吴让之何绍基莫友芝杨沂孙胡澍赵之谦杨守敬吴昌硕王瑾黄土陵罗振玉吴育王孝禹程荃丁玉藻何琪严坤

巴南区17678014271: 明清时期,徽商的情况 -
才钢谱安: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商又称 “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

巴南区17678014271: 唐宋时期皖西籍诗人有哪些? -
才钢谱安: 唐 季广琛 寿州(今安徽寿县)人 《全唐诗》存诗2句. 刻舟寻已化,弹铗未酬恩.宋 三吕:吕夷简、吕公著、吕本中吕本中 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李公麟 舒州(今舒城县)人

巴南区17678014271: 明清时期的主要哲学家有哪些 -
才钢谱安: 明清时期的主要哲学家有:王守仁、罗钦顺、王廷相、王襞、王艮、李贽、方 以智、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戴震等

巴南区17678014271: 儒林外史中的穷翰林是谁? -
才钢谱安: 鲁编修,一个贫困潦倒的“穷翰林”.明清时代,进士尤以能进入翰林院为荣.这是因为进入翰林院也许就是飞黄腾达的开始,自明英宗时起就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所以读书人无不以中进士,进翰林院为奋斗目标.但是,翰林虽然令人羡慕,也似乎是前程无量,但在飞黄腾达之前却也只是个冷寂的京官,是个没有油水可捞的清水衙门,翰林们也只是每日编编书,写写文章,所以,鲁编修自称是“穷翰林”也不是偶然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做穷翰林的人,只望着几回差事.现今肥美的差,都被别人钻谋去了.白白坐在京里,赔钱度日.”虽然很想出去捞一把,但是因为没有后台没有门路,美差已经被人钻谋去了,他也就只能干等,终日里结交些文人墨客发发牢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