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翻译古代的老师教书育人

作者&投稿:商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动词: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d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介词:
  a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3、连词:
  a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c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f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4、副词:
  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之往[zhī wǎng]
去;到。
2、假之[jiǎ zhī]
假若。
3、劳之[láo zhī]
慰问他们。
4、为之[wéi zhī]
经穴别名。即长强。
5、之官[zhī guān]
上任;前往任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文言文翻译 杜甫 北征 要得是老老实实的文言文翻译,不要百度上找的那 ...
文言文翻译 杜甫 北征 要得是老老实实的文言文翻译,不要百度上找的那个赏析结合翻译的。 谢谢提供帮助的大家。O(∩_∩)O~... 谢谢提供帮助的大家。O(∩_∩)O~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有哪些跨界“双奥”的运动员? zhuzhiguode 2010-11-15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

老男人文言文
3. 四五十岁男人用文言文怎么说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文言文《原谷孝敬》译文
1. 原谷孝敬的译文 译文:原谷有一个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好言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哪里有父亲老了就抛弃的道理呢?这是违背道义啊!”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一辆手推车,把爷爷抛弃在野外。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

陆九龄文言文翻译
遂,跟沛国刘瓛学习,不被士流朋友们接受:同“返”,亲自为他举行加冠礼(古代成年礼仪),步行于道路 8. 祖逖文言文翻译 使这个被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

怎样文言文翻译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古代汉语文言文翻译乾隆年间
要翻译文中的句子,首先要明确翻译得好的标准。 大家不会忘记,对于怎样才能翻译得好,语文教材的编者曾借严复关于外文翻译的标准把它表述为“信、达、雅”三个字。“信”,就是准确,“达”,就是通顺,“雅”,就是有文采。 其次要懂得翻译的的要求。文言文翻译要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应该以直译为主,以意...

铁杵成针文言文翻译(古代智慧的传承)
铁杵成针,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也是一种传统的智慧。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将一根铁杵变成了一根针。这个故事不仅是一个寓言,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创造奇迹。一、故事背景 据传说,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时期。当时,中国处于...

王氏门风宋史文言文翻译
古文翻译是指将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语言翻译成现代常用语。 其中古文翻译分为直译和意译。翻译方式 直译和意译 古文今译 古文今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1.关于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 例如:原文:樊迟请 学稼, 子曰:“吾...

古人说用文言文翻译
4. 俗话说 用古文怎么翻译 唐 杜荀鹤 《题仇处士郊居》诗:“洞里客来无俗话,郭中人到有公情唐 杜荀鹤 《题仇处士郊居》诗:“洞里客来无俗话,郭中人到有公情 《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俗话儿说的,‘行行出状元’;又说,‘好汉不怕出身低’。”巴金 《灭亡》八:“俗话说,塞翁...

文言文翻译技巧
借代的翻译、夸张的翻译、互文的翻译、委婉的翻译、用典的翻译。借代的翻译。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借代的使用上差别很大,在古代汉语中,如果把借代直译过来,会让人很困惑,无法理解,所以借代应该意译,译为它所代指的人或物。夸张的翻译。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在翻译时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未央区17015076335: 《师说》 文言文 翻译 -
项德永倩: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

未央区17015076335: 文言文翻译:“古之贤者,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项德永倩: 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因此老师会竭尽全力地教诲他们

未央区17015076335: 古文《尊师》的译文
项德永倩: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其人苟可,其事...

未央区17015076335: 老师是园丁,辛勤的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用古文怎么说? -
项德永倩: 现代文:老师是园丁,辛勤的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古文,师者,园工矣,学童者,花骨矣,师育童,昼夜辛劳.

未央区17015076335: 古文《好为人师》的翻译 -
项德永倩: 孟子的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指出人的毛病在於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有些人一看这句话,就批评孟子自相矛盾,自己,为人师表却又指责当老师的人,名实不副.难道是孟子忙中有错?不!这是因为那些人误会了孟子的说话,既欠深思,...

未央区17015076335: 文言文解释专家请进
项德永倩: 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未央区17015076335: 用文言文描写老师? -
项德永倩: 三尺讲台,两袖清风.经天纬地,侃侃而谈.

未央区17015076335: 关于写老师的文言文有哪些? -
项德永倩: 关于写老师的文言文只有《师说》,作者是韩愈,全文如下: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 其闻...

未央区17015076335: 教和育用古文怎么写 -
项德永倩: 教形声.字从攴(pū),从孝,孝亦声.“孝”义为“全天在家侍奉父母”,转义为“全脱产”.“攴”指“执行”、“力促”.“孝”与“攴”联合起来表示“全天听命于老师”.本义:全身心跟着老师(学习).转义:老师全天授业.全职...

未央区17015076335: 古文《师说》的译文 -
项德永倩:[答案] 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便终究不会解决了.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