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时而动的道家哲学

作者&投稿:善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易传》时观的基本原则之一 。但“待时 ”的观念似乎在 《管子》、《左传 》、《国语》中就已经提出了。《管子·霸言》在论述霸王大业时则说:“夫谋无主则困, 事无备则废。是以圣王务具其备 ,而慎守其时。以备待时, 以时兴事。时至而举兵, 绝坚而攻国”, 则可以“徳利百姓,威振天下, 令行诸侯而不拂。近无不服, 远无不听 。 ”以此论证天下统一的时机。 《左传 》庄公八年:八年春 ,治兵于庙 ,礼也 。夏 ,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 : “不可。我实不德,齐师何罪? 罪我之由 。 《夏书》曰: `皋陶迈种德 ,德乃降 。 '姑务修德以待时乎 。 ”这是说 ,郕降于齐师, 齐师无罪 ,实我无德, 讨伐齐师的时机尚未成熟 ,必须修德以待时。《国语 ·齐语上 》也有类似的说法:有人居我官 ,有功休德 ,惟慎端悫以待时, 使民以劝 ,绥谤言,足以补官之不善政。“慎端悫 ”,即恐惧修省 ,端正善德 。 “慎端悫以待时 ”, 亦即 “修德以待时”。意思是说 ,使有功业有美德之人在位,又能戒慎恐惧, 修养品德, 等待时机 ,勉励民众 ,止息诽谤 ,则可以弥补为政的缺失。此种“待时”观念 ,在当时影响相当广泛 。 齐国是黄老学派的大本营之一。据众多学者考证孟子亦曾受过稷下黄老道家的影响。《孟子 ·公孙丑上》亦有: “齐人有言曰 : 虽有智慧, 不如乘势 ; 虽有( 金旁兹 ) 基, 不如待时。”由此可见, “待时”观念已经成为时人的一种共识 。 《易传》极力倡导“待时”说,正是此种思潮的产物 。
在 《左传 》、《管子》、《国语 》看来 ,所谓 “待时”, 实也含有 “动不违时 ”之义 。因此, 其中常常将 “时 ”与 “动 ”,即人的行为活动联系起来加以论述。如《国语 ·周语中》说 : “宽所以保本也, 肃所以济时也, 宣所以教施也, 惠所以和民也。本有保则必固, 时动而济则无败功 ,教施而宣则遍, 惠以和民则阜 。若本固而功成 ,施遍而民阜, 乃可以长保民矣。其何事不彻 。 ”《周语下 》则更有 “度于天地而顺于时动 ”, “方之时动 ”, “方非时动”, “明以时动 ”[ 3] 等说法 。
仔细品读玩味《国语》,其《齐语》中有一段话,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其中说 : “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 耒耜枷芟 ,及寒击菒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耰之 ,以待时雨 。时雨既至, 挟其枪刈耨镈 ,以旦暮从事于田野 ,脱衣就功。 ”据韦昭注 : “四时树艺各有宜也 。权 ,平也 ,平节其器用小大倨句之宜也 。枷 ,柫也 ,所以击草也。芟, 大鎌 ,所以芟草也 。寒, 谓季冬大寒之时也。菒 ,枯草也。时耕,谓立春之后 。疾 ,速也 。耰 ,摩平也 。时雨至 ,当种也。在掖曰挟。枪, 桩也。刈, 鎌也。耨 ,兹其( 似铲) 也。镈,鉏 ( 锄) 也。 ”
照这些说法来看, “待时耕”, “待时雨”, 又是同准备器械工具联系在一起的 。由此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 , 《系辞传》所谓 “藏器于身 ,待时而动 ”,就要呼之欲出了 。只不过 , 《国语 》所说的“时”, 更多地是讲时节、天时, 而《易传》则将“时”赋予了时机、时势、时运的含义 ,具有某种事物在大化流行过程中的客观必然性的意味。如此以来 ,就将“时”提升到了一个范畴的高度 。这似乎又受了 黄老道家与阴阳家的影响 。正是在吸取这些思想的基础上, 《易传 》进一步发展为“待时而动”说 。
“与时偕行”即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 ”,这是 《周易 》时观的又一重要原则。此说的提出又与黄老道家、阴阳家有紧密联系在一起 。
《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记载有蔡泽劝说范雎及时隐退的对话。蔡泽说 : “语曰: 日中则移, 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 ,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 与时变化 ,圣人之常道也。故国有道则仕, 国无道则隐。圣人曰 :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今君之怨已仇而徳已报 ,意欲至矣, 而无变计, 窃为君不取也 。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至于葵邱之会, 有骄矜之志, 畔者九国 。吴王夫差,兵无敌于天下,勇强以轻诸侯, 陵齐晋 ,故遂以杀身亡国。夏育 、 太史噭, 叱呼骇三军 ,然而身死于庸夫。此皆乗至盛而不返道理,不居卑退处俭约之患也。 ……易曰 : 亢龙有悔 。此言上而不能下 ,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自返者也。愿君孰计之 。 ”照此所说, 蔡泽认为 ,国有道则仕,即 《周易》乾卦九五爻所说: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 国无道则隐 ,即《论语 ·述而》所说 :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如果身居高位,不知隐退,就是不懂得 “亢龙有悔”的道理, 其结果是能上而不能下, 能伸而不能屈 , “乘至盛而不返道理 ”,必有杀身亡国之祸。朱伯昆先生认为, 其以 “物盛则衰 ”、“与时变化 ”说明乾卦上九爻辞 “亢龙有悔 ”的道理, 是受了道家和阴阳家的影响[ 8]。
《老子》九章说: “功遂身退, 天之道。 ”《老子》67章:“不敢为天下先。 ”《管子 ·白心 》解释说 : “日极则仄 ,月满则亏。极之徒仄,满之徒亏,巨之徒灭 , 孰能己无己乎 , 效夫天地之纪 。 ”《庄子 · 秋水 》也说 : “消息盈虚, 终则有始 。 ”天地万物的变化 ,总是盛极则衰。又 《管子 ·四时 》云: “是以圣王治天下, 穷则反, 终则始。德始于春 ,长于夏。刑始于秋, 流于冬 。刑德不失 , 四时如一。 ”认为阳气盛于夏 ,穷则反于秋 , 阴气到来 ; 阴气盛于冬, 穷则反于春,阳气又到来 。圣人应效法此天道, 春夏讲德教, 秋冬用刑杀。此既道家与道家文子的 “法天地”“与时变化 ”说 。
《战国策 ·秦策三 》也有范雎与蔡泽的对话的记载 。虽然与《史记》所载详略有所差别 ,但都有 “语曰 : 日中则移 ”至 “与时变化 ”一段话。这与 《周易 》丰卦《彖传》文 : “日中则昃, 月盈则食 , 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 ,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其文意是完全一致的。即使尚不能断定二者的具体关系, 它们均受到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影响 ,却是可以肯定的 。 《庄子·山木 》所谓 “一龙一蛇, 与时俱化 ”, 《盗跖 》所谓“与时消息”的说法,则可以对此加以印证 。
受其影响, 《易传 》更将 “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 ”视为天地万物变化的自然法则 。 《彖传 》解释剥卦说 : “剥 ,剥也 ,柔变刚也 。 `不利有攸往' , 小人长也。顺而止之 ,观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虚 ,天行也 。 ”“顺而止之”,是解释剥卦之象坤下艮上,坤为顺, 艮为止 。 “观象 ”, 指观察形势。意思是说 ,当柔浸刚,阴的势力兴盛,小人得势之时, 应观察时势的变化 , 不要有所进取, 因为小人得势不会长久, 即将结束。此即君子以消息盈虚为“贵 ”,懂得事物变易的法则 。 “天行”, 即天道,天地变化之道。因为事物的变化总是处于消长盈虚的过程 ,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因时而行, 与时消息。
道家与阴阳家特别强调“因时”。 《管子·宙合 》说: “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濡取与之必因于时也,时则动 ,不时则静 。 ”《白心 》说: “以靖为宗 ,以时为宝 。 ”《霸言》则说 : “视时而动 ,王者之术也 。 ”“圣能辅时, 不能违时, 知者善谋 ,不如当时 。 ”“辅时”,即因时之来,辅成其事 。而其 《四时》篇则四言 “五政循时 ”, “循时”也即 “因时 ”。所以其 《牧民》篇说 : “知时者可立以为长。”这也就是司马迁 《论六家要指 》所概括的 “与时迁移”、“因时为业 ”、“时变是守”。
“与时变化”、“因时为业 ”、“与时消息 ”也即与时间 、 时运、时势共进退 。此种思潮也极大地撞击着《易传》作者的心灵。他们对此加以继承和阐发 ,并明确提出了 “与时偕行”的命题 。
“与时偕行”这一命题 ,在《易传》中反复出现了三次。 《文言传》解说乾卦九三爻辞说 :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意思是说 ,九三爻辞讲君子终日勤勉奋发, 至晚夕则安闲休息 ,虽处危厉之境, 亦无灾咎,是因为能与时间 、 时运 、 时势共同前进 。也即所谓: “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淮南子 ·人间训 》解释此爻说: “终日乾乾, 以阳动也。夕惕若厉, 以阴息也。因日以动 ,因夜以息, 唯有道者能行之 。 ”“因日以动, 因夜以息 ”,即因时而动, 因时而止 ,也即 “与时偕行 ”之义。
损卦《彖传》说: “二簋应有时 , 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是说, 只用两盆饭举行祭祀 ,如此之薄祭, 在恰当的时机也可以实行。损卦的卦象是损下益上, 抑阴而扶阳, 但有时偏偏损上益下 ,损刚益柔 。因此, 减损还是增加, 丰盈还是亏损 ,要与时并进, 因其时机、时势而采取不同措施 ,所以说 “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损卦如此 ,益卦也不例外, 所以益卦 《彖传》说: “损上益下, 民说无疆。自上下下, 其道大光。 ……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 。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与时偕行”,在《周易》中也称为 “与时行也”。遁卦 《彖传 》说: “遁亨 ,遁而亨也 。刚当位而应, 与时行也 。 ”这是说 ,君子退隐 ,乃是亨通之道 。何以如此 ? 盖因阴的势力渐长, 小人得意之时 ,君子不得不因时势而行事 ,见机而去 ,暂时隐退 。小过卦 《彖传》又说: “小过亨( 亨字据王念孙校补) , 小者过而亨也 。过以利贞,与时行也。 ”[ 6]小过卦有四个阴爻, 两个阳爻 , 阴小而阳大 ,小的超过大的 , 故名为 “小过 ”。阴的势力超过阳的势力, 何以能够亨通? 原来其利在于守正 ,即能够依据时局而行事 ,与时机、时势共进退,故曰“过以利贞 ,与时行也 ”。既济卦《象传》所谓 “东邻杀牛, 不如西邻之时也 ”, 亦是此意。这与《左传》所谓 “相时而动 ”, “时以作事 ”, 《管子 ·霸言 》所谓 “慎守其时”, “以时兴事 ”也是一致的。据此,艮卦《彖传 》总结说: “艮,止也。时止则止 ,时行则行, 动静不失其时, 其道光明 。 ”[ 6]当行则行, 当止则止 ,进退行止 ,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必有光明前景。“变通趋时”是《易传》时观更具开创性的命题。春秋战国以来 ,无论是道家, 还是阴阳五行家 ,都推崇“时”, 然而 ,将变通与 “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的 ,除 《庄子 ·天运 》“礼义法度者 ,应时而变者也 ”一条之外,尚不多见。不管是黄老道家、老庄道家、还是阴阳家,《易传 》所谓 “待时而动”说的提出 ,似乎与道家与阴阳家有着某种切割不断的关联。




道法的相关典籍
《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学者根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庄子》。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黄帝四经》于经学研究有极重要的地位。 作为...

有哪些有趣的古诗词,可以送给老年人?
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

老子写了哪个著作?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活了多久?老聃长寿,一百零一岁仙逝,邻里皆来吊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念老子顺民之性、随民之情、与世无争、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悲不自胜。老聃好友秦佚来吊唁,至老子灵旁,不跪不拜,拱手致意,哭号三声即止。待其欲转身回去...

道家的宗旨是什么?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指出: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按照老子的观点,万物的产生是因为道不断向前发展的结果。而万物在发展过程中,又逐渐远离了道。因此要认识道、实践道,就要循着道向前发展的方向反向而行,才能接近道、回归道。这就是老子归根复命的哲学主张: 夫物芸芸,各...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道家哲学思想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它将淳朴、自然带入到国画的创作理念中,将真、善、美融入到中国画的灵魂中,因此我们才能有机会传承到一幅幅具有真性情的、灵动的、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绝世佳作。道家哲学思想的形成不仅对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还促进了中国...

无为的无为无不为
道家不管是老庄学派还是黄老学派大多都认为无为并非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认为“无为”是消极的,因而“无为”并不完全排斥“有为”。跟“无为”相对立的“有为”,主要是指主动生事、主观妄为、不该为而为。而正当的“有为”则与“无为”并不矛盾。是如阴阳、静动一般,既相互对立统一又能相互依存转化。那么,什么样...

哲学流派有哪些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之处是它的辩证思维方式和实践的观点。全面辩证的思维,可以避免片面和偏激。生活实践的观点使哲学具有活力。二、人本主义哲学 人本主义哲学强调,哲学要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问题。它主张,哲学是人的哲学,而不应成为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经验的抽象理论。三、...

道教和佛教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大也很有文化底蕴,我只敢试着答几方面要点:1,道教从根源上说是中国上古的巫觋文化和后来的老庄道家哲学的结合体。是由东汉张道陵天师将之正式定型并逐渐发扬光大。而佛教则是脱胎于受印度宗教哲学影响的释迦牟尼佛,除了小细节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佛陀完全创新的宗教。2,早期道教信仰天神,也信仰三清和上帝...

庄子的资料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史记》的介绍】 《史记》用寥寥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后世道教的思想理论,主要来自於先秦道家哲学。春秋时期,老子曾阐发了一套关於宇宙万物产生、存在及运动变化的理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及赖以存在的本体,主张人的活动应当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求「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由此而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世道教的发展奠立了理论基础。战国时期,又有不...

湟源县14720569725: 道家治国思想的要素 -
芮柔止咳: 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道家对治国的基本要求有非常精彩的论述,可以说穿越古今,至今仍然经得起考验1、我无为而民自化:对公权力进行彻底限制,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 2、道生法:依道生法依法治国,不但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还说明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来源,正如黄老道家代表人物慎到所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据此,法律还可分为有道之法和无道之法,有道之法天下大治,无道之法“法令滋彰盗贼蜂起”(老子语)

湟源县14720569725: 有关道家和黄老之学的两个问题. -
芮柔止咳: 顺气自然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主观能动性:内求道德,恬淡虚无 积极无为与待时而动:道家求道,不在结果,只在过程,注重点滴积累,功到自成.君子不立围墙之下,该走还是要走的,不然就砸死了.所谓趋吉避凶,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湟源县14720569725: 老黄之道指的是什么 -
芮柔止咳: 黄老之学吧,看到老黄半天没反应过来.黄老之学是流行于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因为托名黄帝和老子,所以被称为“黄老之学”.基础是早期的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儒家,法家,墨家等各家学说,可以说具有兼采众家的特点.黄老之学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即黄帝和老子,包括治身(养+生)和治国两个方面.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湟源县14720569725: 道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芮柔止咳: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

湟源县14720569725: 道家思想的精华及发展历程是什么? -
芮柔止咳: 1.道家思想之精髓1.1“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就清楚地说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具有更高的地位.道家崇尚自...

湟源县14720569725: 道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芮柔止咳: 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道家的“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道包含天道、人道、地道.老子所说的“道 ”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世界的本原(本体),世界由以出发、由以产生的基础; 第二,世界...

湟源县14720569725: 自然无为的道家哲学 -
芮柔止咳: 有为即庄子说的有所待,待就是依赖于条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缘和合而成.无为即庄子说的无所待,不依赖任何条件,无所依、无所附,自本自根,自为主宰,不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永恒真实,圆满逍遥.因为一切都可以超越. 超越了一切, 才叫无可待!超越了我,知道人我无二. 超越了生死,庄子才会鼓盆而歌.超越了众生,庄子于是知道了鱼乐,并可以是蝴蝶,蝴蝶也可以是他. 超越了物我,列子才可以御风而行!才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湟源县14720569725: 道家学派的基本思想 -
芮柔止咳: 道家学说形成于先秦时期,与儒家文化互相激荡,相辅相成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脊柱,道家学说是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道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家学派以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家的关系.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儒墨之说形成明显对立.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

湟源县14720569725: 结合庄子《山木》一文,谈谈道家的处世哲学 -
芮柔止咳: 本篇仍主要是讨论处世之道.篇内写了许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故事,希望找到一条 最佳途径,而其主要精神仍是虚己、无为. 全文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其为道德之乡乎”,写山木无用却能保全和雁不能鸣 因而被杀,说明很难找到...

湟源县14720569725: <<道德经>>中阐述的老子七律是哪七律? -
芮柔止咳: 第一律,道法自然律,相当于“朴素唯物论”. 第二律,玄之有玄律,相当于“否定之否定”. 第三律,巨树毫末律,相当于“量变到质变”. 第四律,反者道动律,相当于“对立的转化”. 第五律,有无相生律(老子原著第十一章和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