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作者&投稿:拓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才》翻译~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能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
这一两个人的心倾向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追逐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是大势所趋向的,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因此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而渐渐形成习俗风尚。
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回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
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
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如果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然而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就会认真小心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稍有闪失,就会败坏风尚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

扩展资料
一、原文
清代 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底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一有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二、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年间(1821—1850)进士。1853年(咸丰三年)初,为对抗太平天国革命,以吏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率兵出省与太平军作战十一年,是镇压太平军的魁首,被清廷视为“同治中兴”的功臣,并因此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死后谥文正。

“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其”意思是他的,“者”是助词,具体翻译可能要联系上下文吧。。。原文曾国藩《原才》: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翻译出来就是“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
后面一句“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意思是“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这句话原文是“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前面已经有“社会风尚对人心的影响”这个主语了,后面不会是定语后置。

意思: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原才作者曾国藩,这篇谈论人才的文章首先提出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说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民风。章法上模仿韩愈,排比句式较多。原文摘抄: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底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

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译文: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能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

一两个人的心倾向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追逐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是大势所趋向的,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扩展资料

治家方略

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原则。孝容易理解,就是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尊敬与赡养。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在曾国藩家书里,一般都以为他给孩子写的信最多,事实上他写给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

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曾国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这个勤以持家在曾国藩那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一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曾国藩说的这些,他自己就能一丝不苟地带头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

比如第二个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然一窍不通,也能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学一点。这样的父亲,才不愧是一个真正“勤以持家”的父亲。

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纪泽总是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讲解经史典章,不论再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家人,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曾国藩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很多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意思是: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说,起初很微弱,但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出自:清代曾国藩的《原才》:“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译文:众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势所趋,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说,起初很微弱,但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扩展资料

《原才》这篇谈论人才的文章首先提出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说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民风。章法上模仿韩愈,排比句式较多。

本篇以陶铸人才为主体,移风易俗则申其作用。故篇首开宗明义即揭示论点大纲,道破一篇要旨。

曾氏既得桐城义法之真传,反映在原才本篇中,就是对比映衬技法之广泛使用。如第一段,以庸弱与贤智相对照,以突显人才之难能可贵;又以“赴义”与“赴利”相映衬,以见人才思想的两极影响。



风俗对于人心来说,开始的时候作用很微小,但是最终却是不可以驾驭的。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
现在如果想让老百姓的心沉下来要更正我们行为,重要的是管理人民的生产问题,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然后对人的教化就可以有效地运行了,人们品性风俗也会渐渐改善。

苏洵礼论原文及翻译
然而君王父兄又不能不得到他们的臣子子弟的拜见,而只是白白地做他门的君王父兄,于是圣人便又有了权术,让他们的心为之信服,让他们肯于拜见他们的君王父兄。既然这样,那么圣人终究(到底)是用的什么方法呢?只是人的羞耻之心罢了。古时候的圣人将要用礼去治理天下,所以一定会先修养好自己的身心,让...

鲁迅的《文化偏至论》的原文
夫以力角盈绌者,于文野亦何关?远之则罗马之于东西戈尔⑧,迩之则中国之于蒙古女真,此程度之离距为何如,决之不待智者。然其胜负之数,果奈何矣?苟曰是惟往古为然,今则机械其先,非以力取,故胜负所判,即文野之由分也。则曷弗启人智而开发其性灵,使知罟获戈矛,不过以御豺虎,而喋喋誉白人肉攫之心,以为...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二a
近岁朴拙之人愈少,巧进之士益多。惟陛下哀之救之,以简易为法,以清净为心,而民德归厚。臣之所愿陛下厚风俗者,此也。 祖宗委任台谏,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许以风闻,而无官长。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台谏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释义: ●《毛诗序》①:《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

苏绰文言文
是以其人畏而爱之,则而象之,不待家教日见而自兴行矣。 } 其二,敦教化,曰: {天地之性,唯人为贵。明其有中和之心,仁恕之行,异於木石,不同禽兽,...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封美阳县伯。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 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

训俭示康原文即翻译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

文言文:《闲倩偶寄》翻译
而涉及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 演习部 》、《声容部》,故后人裁篇别出,辑为《李笠翁曲话》。《闲情偶寄》恐怕没几个人喜欢读,因为这世上有趣的人实在不多,尤其要像李渔那样有趣的人,少之又少。这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大家都觉得人生难免有许多大事可做,要不拘小节,更不可沉湎于...

学记文言文翻译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

宜宾市17374502104: “其智足以移百人者 ”的翻译 -
东郭丽欧苏: “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其”意思是他的,“者”是助词,具体翻译可能要联系上下文吧...原文曾国藩《原才》: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翻译出来就是“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 后面一句“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意思是“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这句话原文是“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前面已经有“社会风尚对人心的影响”这个主语了,后面不会是定语后置.

宜宾市17374502104: 曾国藩写的文言文“原才” -
东郭丽欧苏:[答案] 风欲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 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欲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

宜宾市17374502104: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翻译》中第三十八章请贴出,呵呵 -
东郭丽欧苏: 古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

宜宾市17374502104: 求朱熹 《中庸章句》翻译 -
东郭丽欧苏: “命”就如同所发出的“令”一般,是一种趋势.“性”则可以等同于“理”.“天”指的是宇宙整体,其有阴阳五行的变化,且正因为有这些变化所以才产生了万物.万物是以“气”的运动的方式来构成自身的“形”,而在其成形的过程中,...

宜宾市17374502104: 荀子的《劝学》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
东郭丽欧苏: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宜宾市17374502104: 求魏征谏太宗《十渐不克终疏》全文 -
东郭丽欧苏: 谏十渐不克终疏 臣奉臣奉侍帷幄十余年,陛下许臣以仁义之道,守而不失;俭约朴素,终始弗渝.德音在耳,不敢忘也.顷年以来,浸不克终.谨用条陈,裨万分一. 陛下在贞观初,清净寡欲,化被荒外.今万里遣使,市索骏马,并访怪珍....

宜宾市17374502104: "中庸之道"指的是什么? -
东郭丽欧苏:[答案] 什么是中庸之道 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这一提... 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自我教育贯穿于人一生之中...

宜宾市17374502104: 颜氏家训的全文翻译 -
东郭丽欧苏: 各个篇目都有,选择性的参考吧~!支持我就别网赏分哦,谢谢!! 颜氏家训(原文+译文)2006-11-13 15:13================================================================ 序致篇 ==================================...

宜宾市17374502104: 《学记》白话文翻译 -
东郭丽欧苏: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①闻,不足以动众;就②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③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④! 〔译文〕〔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

宜宾市17374502104: ·求庄子古文及翻译 -
东郭丽欧苏: 【原文】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4)!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