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中关于写作背景的诗句

作者&投稿:司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谁知道《兵车行》的历史背景

这是一首反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治讽刺诗,可能作于天宝十载(751)。天宝以后,唐王朝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征战越来越频繁,战争的性质,已由天宝以前的制止侵扰,安定边疆,转化为残酷征伐。连年征战,给边疆民族和中原人民都带来深重的灾难。

《资治通鉴》卷216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沪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疬,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这首诗大概就是为此事而作的(沈德潜认为此诗乃"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唐诗别裁》),不确)。全诗分为两大段:首段叙事,写送别的惨状。"问行人"以下为第二段,由征夫诉苦,是记言。诗人深刻地揭露了李唐王朝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人民不幸的真挚而深厚的同情。这是杜甫第一首为人民的苦难而写作的诗歌。

2.《兵车行》中立意高远的诗句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兵车行》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鉴赏: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

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

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

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

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

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一个普通“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

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感受,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接着,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

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

接着以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作例,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

诗人写到这里,笔锋陡转,开拓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以谈话的口气提醒读者,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

诗中的“汉家”,也是影射唐朝。华山以东的原田沃野千村万落,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

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的闻见,联想到全国的景象,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从“长者虽有问”起,诗人又推进一层。

“长者”,是征夫对诗人的尊称。“役夫”是士卒自称。

“县官”指唐王朝。“长者”二句透露出统治者加给他们的精神桎梏,但是压是压不住的,下句就终究引发出诉苦之词。

敢怒而不敢言,而后又终于说出来 ,这样一阖一开,把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表现得极为细腻逼真。这几句写的是眼前时事。

因为“未休关西卒”,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而“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所造成。

“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呼应。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越来越深刻。

这里忽然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

3.杜甫《兵车行》中的名句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叙事诗《兵车行》。

节选如下: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译文如下:

大路上车轮滚滚战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挂在腰间。

父母和妻儿纷纷跑来相送,灰尘弥漫天空不见咸阳桥。

亲人们牵衣领足拦路痛哭,凄惨的哭声直冲九天云霄。

过路的人站在旁边询问原因,回说官府征兵实在太频繁。

有人十五岁就到北方驻防,四十岁又被派到河西去营田。

走时年少里长替他缠头巾,归来时发已白又要去戍边。

边疆的战士已经血流成河,而皇上扩张领土没有穷尽。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此时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对吐蕃的用兵。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对南诏的用兵,此时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弄得民怨沸腾(见钱谦益《钱注杜诗》卷一)。上述两种说法均可通。

作品赏析

《兵车行》是杜诗名篇,为历代所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很突出。首先是寓情于叙事之中。

这篇叙事诗,无论是前一段的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次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舒得开,收得起,变化开阖,井然有序。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兵车行

4.和杜甫兵车行一样背景的 或者盛唐时写反战的诗有哪些

【沙场夜】 唐·于濆

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征人烧断蓬,对泣沙中月。耕牛朝挽甲,战马夜衔铁。士卒浣戎衣,交河水为血。轻裘两都客,洞房愁宿别。何况远辞家,生死犹未决。

【苦战行】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 唐·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 唐·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杂曲歌辞·白马篇】 唐·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杀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波涛。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5.杜甫词兵车行的翻译于背景他写此词的背景和意图

这是一首反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治讽刺诗,可能作于天宝十载(751)。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征战越来越频繁,战争的性质,已由天宝以前的制止侵扰,安定边疆,转化为残酷征伐。连年征战,给边疆民族和中原人民都带来深重的灾难。

《资治通鉴》卷216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沪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疬,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这首诗大概就是为此事而作的(沈德潜认为此诗乃"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唐诗别裁》),不确)。 全诗分为两大段:首段叙事,写送别的惨状。

"问行人"以下为第二段,由征夫诉苦,是记言。诗人深刻地揭露了李唐王朝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人民不幸的真挚而深厚的同情。

这是杜甫第一首为人民的苦难而写作的诗歌。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诗中多处使用了民歌的"顶真"手法,诵读起来,累累如贯珠,音调和谐动听。

另外,还运用了对话方式和一些口语,使读者有身临现场的真切感。《唐宋诗醇》云:"此体创自老杜,讽刺时事而托为征夫问答之词。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小雅》遗音也。篇首写得行色匆匆,笔势汹涌,如风潮骤至,不可逼视。

以下出点行之频,出开边之非,然后正说时事,末以惨语结之。 词意沉郁,音节悲壮,此天地商声,不可强为也。

" 【题解】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诗的开头七句为第一段,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描绘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 “道旁”十四句为第二段,通过设问,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

“长者” 十四句为第三段,写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的情况。全诗把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揭露得尽致淋漓。

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 诗的字数杂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

既井井有条,又曲折多变,真可谓 “新乐府”诗的典范。 【译 文】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爷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尘埃飞扬不见咸阳桥。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岁到西部边疆去种田。

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伸诉怨恨?就象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喊叫。

6.【边塞诗写作背景】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作为参考。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 “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7.边塞诗写作背景

一、边塞诗的写作背景:边疆这个概念强烈反映了古代中国同四周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历代统治者对本王朝疆界的划定以及派兵驻守边疆,其目的就是“攘夷”。所以,民族关系的发展始终伴随战争,而战争又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这一点早在周代就表现得十分突出。西周到春秋中叶,社会矛盾一直很尖锐,矛盾演化的结果必然导致战争,形式主要有西周“攘夷”与春秋“争霸”两种。这些战争归根到底源于边界问题,实质上是边境战争。有了边境战争,必然就有边塞生活。在这些战争与生活里反映到文学里就是《诗经》中的边塞诗章。

二、扩展知识:

1、概念:塞诗编辑 锁定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2、诗派: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唐朝的王维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老将行》等)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3、思想内容: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喜有乐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

8.从“兵车行”的“行”字看 ,这是古体诗中的一首什么诗

因为汉魏时有许多乐府诗,唐时有人仿效乐府诗的体式写过不少“乐府”诗和“古风”,其实就是古体诗。又因为,汉乐府诗里有许多带“歌”和“行”的题目,如《东门行》《孤儿行》《妇病行》《悲歌》《古八变歌》《艳歌》等,唐人仿此体式写的诗也很多。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这类诗都属于古体诗。

“行”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文体。乐府诗中诗题称"歌"或"行"的很多。这种诗体,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多用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古代有"从军行"的乐府旧题,但杜甫却自拟乐府新题创作《兵车行》,继承并革新了乐府民歌体。




关于《骆驼祥子》的故事背景、内容、作者背景、反映了什麽社会现象...
憨厚的祥子果然中计,成了虎姐的猎物。从此,祥子的命运就牢牢地与虎妞拴结在一起。虎妞劝说祥子不再去拉车,计谋着嫁给祥子而后继承刘四的车行,或者凭自己?quot;私房"弄上两三辆车,当个小业主。但是,祥子宁愿被虎妞骂成"地道的窝窝头脑袋"也要去拉车。祥子终于找到一位善良的曹先生当主顾,为他...

祥子悲惨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什么?
此文出自现代·老舍《骆驼祥子》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骆驼祥子》对社会的批判,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批判。老舍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老舍自幼所见旧北京下层社会的生活画面时时活跃在他脑中,给了他灵感和生活背景,一部以人力车夫祥子为中心交织着北京穷苦社会世俗风情的作品很自然地构思完成了。这部作品以惊人的道德眼光与心理深度,揭示了旧中国的国民灵魂与人生悲剧,老舍非常满意这部作品。

《骆驼祥子》的创作时间及背景
1936 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山东大学闹了学潮,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1937年1月,小说在《宇宙风》连载。《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

兄弟车行的剧情评价
该剧从贫民视角切入,讲述一代人创业的故事,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积极励志;颇有生活质感的情节与画面。无论是故事的时代背景,还是人物造型,均满溢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代特色。(凤凰网评) 《兄弟车行》通过“车行和汽车”这个独特载体,描述90年代都市市井百态,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的创业情怀,...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什么意思
如果骑着马行路时遇见长者要下马,坐着车行路时遇到长者要下车。长辈走后,自己还要在原地呆会儿,等长辈走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原文: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

骆驼祥子的人物性格特点
祥子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前期: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后期:麻木、撩到、狡猾、好占便宜、吃喝赌嫖、自暴自弃。《骆驼祥子》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旧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祥子18岁从乡下来到城里,他勤劳正直、能吃苦,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部...

写一篇背景描写作文
创作背景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 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

田锡《牧牛图》的译文和特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田锡是怎样的一个人...
1、译文:中州大地无处不被战争侵扰,运送军粮的牛车好似流水一般。什么时候才能像画里这般天下太平,秋天的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2、特点是通过牧童吹笛放牧的闲适平和的美丽画面,与动荡不安的社会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社会的向往之情。3、写作背景是在宋初的文坛依然弥漫着五代十国萎糜的文风...

《《骆驼祥子》中虎妞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
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对待车工非常冷酷。她市侩气很浓,处处不忘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表现出她为富不仁的阶级本质。以上种种使得她在人们心目中打下了深深的“丑”的烙印。2、虎妞能力强,帮父亲把车厂打理的井井有条 虎妞固然是丑,这是不争的...

织金县15550076570: 古今中外描写战争的诗词,有关背景,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贾景欧必: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的兵车行,表达了作者厌恶战争,悲天悯人的思想感情.

织金县15550076570: 杜甫在《兵车行》中诉说唐代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灾难的诗句 -
贾景欧必: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织金县15550076570: 古诗词中和战争有关的一则名句
贾景欧必: 家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兵车行》里描写的较多.

织金县15550076570: 兵车行,作者加诗词 -
贾景欧必: 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织金县15550076570: 盛唐时期,杜甫在兵车行中点明"点行频"原因的诗句是什么? -
贾景欧必: 盛唐时期,杜甫在兵车行中点明"点行频"原因的诗句是: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织金县15550076570: 杜甫的兵车行中彰显妻离子散悲剧的诗句
贾景欧必: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织金县15550076570: 求整首《兵车行》诗词 -
贾景欧必: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

织金县15550076570: 杜甫的<<兵车行>>中体现借古咏今这一特色的诗句是哪句?
贾景欧必: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织金县15550076570: 杜甫兵车行中立意高远的句子 -
贾景欧必: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 by:知道团队【写意天下】 求采纳~~

织金县15550076570: 杜甫的兵车行中彰显妻离子散悲剧的诗句 -
贾景欧必: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彼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含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