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孟子为什么对齐宣王说「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作者&投稿:丁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为什么说“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你问的这句话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里面的一句,字面意思是:如果按照您的所为,去实现您的抱负,尽力尽力去做了,以后必然会有灾祸。
之所以孟子这样说,是因为齐宣王一心想实现独霸中原的梦想。但是,齐宣王的所思所为很难成功,因为他对内没有施行仁政,不具备称霸的实力,也得不到人民广泛地支持,只靠战争不会取得真正的胜利。
满意请采纳。

直译:以自己所为满足自己的愿望,不可能达到目的。 意译:如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 成语: 缘木求鱼 (拼音:yuán mù qiú yú)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意思: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例子: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如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齐宣王追求霸道,就是通过武力征服成为诸侯霸主。这就必然会和诸侯成为敌人,但是齐国以一国与众多诸侯作战,必然是以少敌多,以弱敌强,也就必然会失败,甚至会亡国。所以孟子说他是缘木求鱼,根本方法是错误的。


燕人畔,王为什么愧于孟子?
燕王哙因让国给燕相子之,引起燕国内乱。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机派兵伐燕,只用了五十天就大获全胜。齐宣王对孟子说:“诸侯各国想要借机讨伐我,我该怎麽办?”孟子说:“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

孟子梁惠王为什么有齐宣王对话呢
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因为魏国都城在大梁,所以史书上以梁代替魏国。齐宣王那是和魏惠王同时代的人,魏惠王在位的时候,齐国君主正是齐宣王。所以记载魏惠王的时候有齐宣王的记载也是很正常的,正常邦交嘛!

为什么推行仁政的孟子会鼓动齐宣王去侵略弱小的燕国
齐宣王征求孟子的看法.孟子回答说,是否攻打燕国应该看燕国人民的态度,“燕民悦,则取之”,“燕民不悦,则勿取”.并以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为佐证.表达了孟子做事情要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具体可以参考他的“仁政”学说和他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及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及翻译赏析
因为只要一照应前文,就会成为对齐王的谩骂,对自己的表扬,并把全篇讽刺的意义大大削弱。读者请分析一下:「」本身并非光明磊落的行动,「」人则更属非礼。一个人之所以要被人「」,想必他做出了见不得人的事,不是内挟阴私,就是外充伪善。齐宣王以王者之尊,竟派人去「」孟子,孟子当然很有反感,所以一上来就用「...

齐宣王为什么“王顾左右而言他”要快点的啊
典故: 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孟子(即孟轲,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怎么办?”齐宣王答道:“和他...

《孟子。公孙丑下》翻译
【注释】①齐国占领燕国时,孟子曾向齐宣王提出,为燕立一君主而后撤离。齐王不听。两年内,燕人不服;赵国等诸侯国也反对齐吞并燕,怕齐国因此而变得更强大,于是立燕昭王,燕人拥护,迫使齐军败退撤回。②陈贾:齐国大夫。③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其旧都,派其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监视殷的遗民。武王死后...

孟子选段文言文翻译
3. 文言文《孟子 梁惠王下》节选翻译 (很短啦) 孟子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对这种朋友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

孔子孟子有关介绍
孟子也看清楚了这一点,便准备回乡。齐宣王派人告诉孟子:“我欲中国(国都中)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④这实际上是把孟子当作一块招牌,博得尊贤重士的名声。 《公孙丑下》记,孟子离开齐国,在齐的边境昼地停留了三宿。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迟缓呢?他说:“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

孟子和弟子的故事 300字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

《孟子·公孙丑下》的翻译
【注释】①齐国占领燕国时,孟子曾向齐宣王提出,为燕立一君主而后撤离。齐王不听。两年内,燕人不服;赵国等诸侯国也反对齐吞并燕,怕齐国因此而变得更强大,于是立燕昭王,燕人拥护,迫使齐军败退撤回。②陈贾:齐国大夫。③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其旧都,派其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监视殷的遗民。武王死后...

夏县15225972797: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为什么说“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氐匡妇科: 你问的这句话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里面的一句,字面意思是:如果按照您的所为,去实现您的抱负,尽力尽力去做了,以后必然会有灾祸. 之所以孟子这样说,是因为齐宣王一心想实现独霸中原的梦想.但是,齐宣王的所思所为很难成功,因为他对内没有施行仁政,不具备称霸的实力,也得不到人民广泛地支持,只靠战争不会取得真正的胜利. 满意请采纳.

夏县15225972797: 缘木求鱼什么意思?? -
氐匡妇科: 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 齐宣王觉得孟子的话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劝告.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爬上树去捉鱼,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劳而无所得.

夏县15225972797: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的若神什么意思 -
氐匡妇科: 若:您、您的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实际就是缘木求鱼的成语出处参考:二、“若”应解作“您、您的”在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

夏县15225972797: 《缘木求鱼》有何典故? -
氐匡妇科: 缘木求鱼 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 齐宣王觉得孟子的话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劝告. “ 缘”在这里是沿着、顺着的意思,“木”指的是树木;“缘木求鱼”就是沿着树木爬上树去找鱼. 树上怎么会有鱼呢?当然没有啦!所以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方向、方法错误,或违反客观规律,结果当然无法达到目的.

夏县15225972797: 缘木求鱼中孟子说齐宣王的大欲比缘木求鱼有甚原意是什么 -
氐匡妇科: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近义词】:水中捞月、缘山求鱼、竹篮打水 【反义词】:探囊取物、瓮中捉鳖 战国时...

夏县15225972797: 成语故事 缘木求鱼 -
氐匡妇科: 孟子说:"大王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孟子便说:"是为了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吗?是为了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为了艳丽的色彩不够看呢?是为了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还是为了身边伺候的...

夏县15225972797: 孟子怎么巧劝齐宣王?
氐匡妇科: 有一回,孟子去见齐宣王,想劝齐王作为一 国之君,要切实负责,把国家治理好,而不应该 只图自己享受快乐.但要这样去向宣王说教, 是会引起反感的.所以,他一见...

夏县15225972797: 绿木求鱼的意思是什么 -
氐匡妇科: 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夏县15225972797: 缘木求鱼的意思 -
氐匡妇科: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

夏县15225972797: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氐匡妇科: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