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及古今异义词

作者&投稿:代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及古今异义词~

一、通假字: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6.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
二、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扩展资料文章首段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并埋下两处伏笔:郑无礼于晋,与秦无关;晋、秦不在一处。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其中,佚之狐举贤和烛之武先“辞”后“许”,行文波澜起伏,颇具戏剧性。三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
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亡郑”、“陪邻”、“舍郑”,皆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旧事重提,触及秦伯的恨处,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后必“阙秦”。
烛之武的说秦之词,句句令人毛骨悚然,具有撼人的逻辑力量,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四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此段行文又一张一弛,先是“子犯请击之”,令气氛陡然又紧;文公“未可”,又松;直到“亦去之”,读者的心才安然放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烛之武退秦师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 “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 (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一、通假字:

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译:供应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译:秦伯很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译:失去他所得到的,这是不明智的

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译:怎么才能让他们满足呢?

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译:我也不能做什么了

6.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

译:难道还要使郑国灭亡来陪葬邻国

二、古今异义:

  1. 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译: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能叨叨这种地步的

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译:他也跟着走了

扩展资料

原文:烛之武退秦师

先秦: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通假字: 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增加)

通假字

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增加)

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已”通“矣”;2、“知”通“智”;3、“厌”通“餍”,满足;4、“说”通“悦”,赞同,高兴等。《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及古今异义词
一、通假字: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6.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二、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及古今异义词
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译:供应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译:秦伯很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译:失去他所得到的,这是不明智的 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译:怎么才能让他们满足呢?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增加)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烛之武退秦师中所有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所有通假字 1. “共”通“供”,供给的意思。在文中表现为秦军提供粮草。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绝”。2. “说”通“悦”,高兴的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高兴满意,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遂绝其和”。3. “振”通“震”,...

《烛之武退秦师》里有那些通假字?
5、失其所与,不知中“知”通“智”,明智的意思。词句注释:1、烛之武:本名武,此处指烛地叫武的人。退:使撤退。2、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3、无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作公子时流亡经过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之事。4、贰:对晋有二心,与楚亲近。晋、楚城濮之战时,郑国曾...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及古今异义词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及古今异义词 一、通假字 1. “矣”通“也”,语气词,表陈述。2. “寘”通“置”,安置、安放的意思。二、古今异义词 1. “东道主”:古义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为请客的主人。2. “行李”:古义为出行所带的物品,今义为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 “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字词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 字音 ⒈秦军氾南:氾,fán ; ⒉佚之狐:佚,yì; ⒊夜缒而出:缒,zhuì; ⒋君之薄也:薄, bó; 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éi; ⒍共其乏困:共,gōng; ⒎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wéi; ⒏夫晋:夫,fú(译为‘那,表示 远指 的指示代词’); ⒐阙秦:quē ;(也有标注 ...

...重要 单字 的解释,和古今异义!! 通假字!! 及其翻译!!!急急急急...
夫人:那人,指秦穆公 行李:略 3.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共其乏困:共通供 何厌之有:厌通餍 秦伯说: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4翻译: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出亡过郑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并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

营山县19127401691: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及古今异义词 -
巫浩丹瑞: 一、通假字: 1.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6.焉用亡郑以陪邻.(...

营山县19127401691: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及古今异义词 -
巫浩丹瑞:[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 词类活用 ⑴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 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⑶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⑷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

营山县19127401691: 烛之武退秦师所有 重要 单字 的解释,和古今异义! 通假字! 及其翻译!急! -
巫浩丹瑞:[答案] 不是很全的版本:1.重要词:以:因为;军:驻军;若:假如;辞:推辞;犹:尚且;过:过错;然:然而;鄙:边邑;远:此文指郑国;(越国以鄙远)焉:何;(焉用亡郑以陪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

营山县19127401691: 烛之武退秦师的古今异义等 这文章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就这4个 就是 文章的笔记那种 -
巫浩丹瑞:[答案] 通假字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6.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

营山县19127401691: 关于"烛之武退秦师"里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虚词.关于这类的都行... -
巫浩丹瑞:[答案]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

营山县19127401691: 〈烛之武退秦师〉里有那些古今意义的词和通假字!要带意思的哦! -
巫浩丹瑞:[答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通 “已”,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 “供”,供给、供应.读gōng)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 “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è.)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智”,...

营山县19127401691: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实词 古今异义 通假字 虚词 和句式总结 -
巫浩丹瑞:[答案]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例:国... (阙,通“缺”,侵损,削减.)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

营山县19127401691: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
巫浩丹瑞: 通假字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6.焉用亡郑以陪邻...

营山县19127401691: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通假字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
巫浩丹瑞:[答案]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 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

营山县19127401691: 烛之武退秦师中所有通假字 -
巫浩丹瑞: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与古今异义 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