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解里”徼”字后”古吊切”貌似是注音,”古吊切”是什麼意思?

作者&投稿:东野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徼是什么意思~



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始(李兵注:此处其它版本是“天地始”而马王堆出土的是“万物始”而《道德经》后面有天地长久之说,也就是天地没有开始,所以此处用“万物始”);有名,万物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名词解释:
道:正确的人生行为。
名:正确的对人生观、世界观的看法,也就是正确的思想。
可〈动〉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
恒:(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这里也代表达到绝对状态。此处许多版本用“常”而“常”字在《道德经》中有特指,而此“恒”同样有特指,所以该用“恒”就要用“恒”,该用“常”就要用“常”,不能混淆。
欲:人们理解是欲望,此处有另外的含义,就是没有达到绝对的极致,或者说欠缺之意。
徼:〈动〉窃取,抄袭。
妙: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
玄: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本来面目。
直译:
道如果是用来被歌颂的道,是没有到达极致的道,或者说是没有到达标准的道。名如果是用来被歌颂的名,是没有到达极致的名。没有“名”的时候,万物已经开始了。有了“名”以后,万物就是他的母亲。所以要达到一种极致的状态,而没有一点点的欠缺,才能看清世间的本来面目。如果不能达到这种极致状态,就只能看到表面现象了。“道”和“名”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一样。它们都是事物的根本,到达极致就是懂得这些根本,就是通往看清世间事物本质的的道路。
讲解:
第一章 为什么要讲《道德经》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道是正确的行为方式。如果是被人们歌颂的,或者说是被人们赞扬的正确人生行为,就一定是没有到达道的极致,所以也就不是真正的道。
而正确的思想,如果是被人们歌颂的,或者说是得到人们赞扬的正确思想,就一定是没有到达极致的正确思想。所以没有达到极致的行为与思想,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正确行为与正确思想。
此句告诉人们,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让人们感到他在做好事,而去赞扬他,那么他的思想与行为就一定还没有到达,真正的正确人生行为。
那么什么是到达极致的正确的人生思想与行为那?就是一个人做了好事,让人们根本就感觉不到这种行为,才是达到极致的正确人生行为。此《道德经》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做到根本极致的正确人生行为。
如果对此还是不理解就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华佗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代名医,传说他们家兄弟三人都是行医的。
有一天曹操问华佗:“你的医术很高明,会开刀做手术,受到人们的敬仰与赞叹。在你们哥仨中一定是医术最高明的”
华佗说:“不是我,我二哥比我医术高明。他常常在疾病还处在初期阶段就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在疾病没有扩大之前,让病人吃一些药病就可以好了,根本用不着开刀。人们看到吃点药就好了,认为自己得的不是什么大病,所以人们都认为我二哥医术一般,只能治疗一些小病。”
曹操又问华佗:“那还有比你二哥医术高明的吗?”
华佗说:“有,就是我大哥。他常常在人们自己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的时候,通过‘望、闻’就能知道这个人存在潜伏期的病症。然后告诉病人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吃什么。人们通过改变生活习惯,使自己的病症在潜伏期就被医治好了,病症没有出现。所以人们都没有认为自己是病人,也不认为我大哥是医生,更不会有人赞叹他。”
后面章节中的“道褒无名”讲的也是这个问题。
无名,万物始;
为什么前两句所讲的,让人们看出来的就不是达到极致的行为与思想哪?这两句就是解释。
在没有人类思维的时候,也就是说没有人类的时候,万物就已经存在了。

这是反切法注音。
反切(拼音:fǎn qi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字注音方法,也是对汉字字音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反切法使用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前面的字称为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後面的为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古代采用直行的书写方式,故前字在上,後字在下)。声母、韵母、声调取出来之後一组合,就是那个汉字的读音。在使用外国音标和外国字母注音之前,它是中国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时间最长的注音方法。

但是注意,古书中的反切使用的是古音。汉字的读音随时间不断变化(如不分清浊,入派三声等情况),因此一些字的今音不一定符合古书中的反切。
如:古吊切。按照今音(普通话)进行反切:取“古”的声母(g),“吊”的韵母(iao)和声调(去声),组合起来即是giào,明显与“徼”字读音不符。
另外,也会出现古书中的反切与现在一些方言中的读音可能不符,但是与另一方言的读音可能又相符的情况。

这是古人注音的方法,叫反切法。第一个字取其声母,第二个字取其韵母和声调,二者拼合即为被注音的字的读音。你确定你没有记错,是 古吊切?如果真的似的话,这个注音与之不和啊。举个例,比如说缓,就是 胡管切 ,即取h和uan以及第三声,合起来就是h+uan=huan(读第三声)。我懂的就这些了,至于古吊切为什么不和(莫非徼是通假字?),我就不知道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德经 徼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这个字“徼”其实是一个边界的意思。第一章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在你无法消除欲望的时候,你就要去观察。你要去观察自己的呼吸,其实这个字除了解释边际之外,还可以解释为呼吸。说明这个在有欲望的时候,你要从有意到无语这个过程就要去观这个徼。这个是有边界的,不...

道德经中“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读哪个音
道德经中“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读jiào。《汉语大字典》2卷909页:缴:终极;归终。出自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老子》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所以常无,是为了观察其深渊高妙。常有,是为了观察其所归趋终点。

老子道德经中缴怎么读
道德经 第一章:常有,欲以观其徼。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第十四章 皦:音jiǎo。清白、清晰、光明之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 jié),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绳绳(mín ...

《道德经》中的“常有,欲以观其徼”中的徼字在文中怎样发音?怎样解释...
jiao第四声 意思是:边界,巡察 本句自古有两种断句的争论。第一种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解释为:常无,意欲观察其深渊高妙。常有,意欲观察其所归趋。第二种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解释为:常没有欲(欲可理解为人的情欲和志欲),才能观察到其至...

“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句话的译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徼(jiao),本意是边际、边界。在这里引申端倪的意思。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原文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 意思是:宇宙万物最初没有名字,不做分别。有了名字,才分出万物。因此,...

欲以观其徼 里面的徼怎么读?以及徼的意思
徼,读音是jiào,边际、边界的意思,引申为端倪的意思。这一句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的第一章<天地之始>。节选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

道德经中“常有欲以观其徼”中的“徼”读哪个音
jiào(第四声)“徼”详细字义:(1)巡查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2)边界,边塞;引申为边关、边卡;再引申为边涯、界限。故穷则徼终,徼终则反始。——尹文子《大道上》(3) 激发,激励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

“欲以观其徼”里面的“徼”怎么读,意思是什么?
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翻译 ...

请问,道德经里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妙字和徼字...
该句有四种主要解读方法: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强调“常无”“常有”是“道”的两状态属性。如《庄子-天下》评老子“建之以常无有”。2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E Q- g, p4 n6 J @& s" i 强调人应该“常”通过“无欲”...

常有欲以观其徼怎么读?
徼,读音是jiào,边际、边界的意思,引申为端倪的意思。这一句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的第一章<天地之始>。节选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译文: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

鹤峰县17811504884: "徼" 怎么读,什么意思?在《道德经》中老子说言之“徼”意指什么? -
夏坚降糖: 徼,读音是jiào,归终、边际、边界的意思.引申端倪的意思.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

鹤峰县17811504884: “徼”的读音在老子的《道德经》中的“常有欲以观其徼”中的“徼”字应该怎么读?读几声?为什么?这里的“徼”字是作为名词用的 -
夏坚降糖:[答案] 现代汉语词典中说 1 读jiao第三声 意思1求 2 同侥幸 2 读 jiao 第四声意思 1边界2巡查

鹤峰县17811504884: 徼在古文中的意思 -
夏坚降糖: 关于此处文字解释,甚为杂乱,但也情有可原.因为后人毕竟距离老子年代差异甚远,甚至包括唐宋后人的诠解,都未必尽然,也离不开借助文中内容及相关史料来推敲猜度.故而从古至今,不可能有一个较为权威的解释.所有资料只能仅供参...

鹤峰县17811504884: 《道德经》“常有欲以观其徼”中的'徼 '的意思是什么? -
夏坚降糖: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就是——人们要想体认大道有无之际,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才能观察——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再说,如果要想体认到无中如何生有,又必须要加工,但从有处来观察这个“有”而终归于本来“无”的边际.“徼”字,就是边际的意思.

鹤峰县17811504884: 道德经弟一章中的徼是什么意思?
夏坚降糖: "常有,欲以观其徼"中“徼”,音:jiao,原意是边界,在道德经第一章引申为“开端,端倪”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常常从有目的、受约束局限的状态,来考察它有名有形之处的客观真实 说大不合适,这里是说要考察道的本质和端倪,而并不是道的范围和形体,所以说大不合适

鹤峰县17811504884: 道德经第一章中,“徼”咋念?什么意思? -
夏坚降糖: 脚同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鹤峰县17811504884: 徼侥,道德经第一篇里面的这两个字是怎么读的?到底是jiào 四声,还是 jiǎo 三声! -
夏坚降糖:[答案] 我又查了查,我觉得应该读三声.网上的版本写的是: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看南怀瑾大师的翻译,原文是这样写的:常有,欲以观其徼侥 而 徼 字在读三声的时候jiǎo 同“侥”. 所以,后来的版本可能因为这两个字字意相同,而省去了一个字. 见参...

鹤峰县17811504884: “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什么意思 -
夏坚降糖: 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徼(jiao),本意是边际、边界.在这里引申端倪的意思. 二、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原文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 意思是:宇宙万物最初没有名字,不做分别.有了名字,才分出万物.因此,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

鹤峰县17811504884: 徼侥怎么读?是什么意思?道德经第一章中的徼侥 不知道什么意思 -
夏坚降糖:[答案] 很多种解释,徼 字在读三声的时候jiǎo 同“侥”. 所以,后来的版本可能因为这两个字字意相同,而省去了一个字. 但是这道德经中,“徼”是边际、边界的意思,引申为端倪.要念jiao,第四声.本人认同第二种解释.

鹤峰县17811504884: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和注释! -
夏坚降糖: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 名④可名⑤,非常名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⑦.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⑧.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⑨. 【注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