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一下“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含义。

作者&投稿:公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出自哪里~

杂语)秦道生法师之语。言草木尽具佛性,而述一真法界之理。祖庭事苑五曰:“道生法师说:无情亦有佛性。乃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中略)禅客问南阳国师,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人有信否?意旨如何?师曰:此尽是文殊普贤大人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不出法,岂非法身乎。又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色,岂非般若乎。”

《大珠慧海禅师语录卷下诸方门人参问语录》记载:
“讲华严志座主问:“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师曰:“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花而显相。非彼黄花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故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黄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座主会么?”曰:“不了此意。”师曰:“若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随用而说,不滞是非;若不见性人,说翠竹著翠竹,说黄花著黄花,说法身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志礼谢而去。”
从文中的意思来看,世人中不明要义,以“说翠竹著翠竹,说黄花著黄花”,无法参透般若、法身的真谛。而明性之人则知“法身本无象,般若亦无知”,参透真义后则处处皆可现形,翠竹、黄花只是借用来说明此中道理而已。
至于红颜白骨皆是虚妄这个也很好理解就是说年轻年老漂亮丑陋都只是不真实过眼云烟
有那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话是说,法身与翠竹一体,都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啊;般若与黄花一类,也都没有见、闻、觉、知啊。
般若:中文的意思是智慧,但智慧一词难以表达“般若”的蕴含。
法身: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大珠慧海禅师语录
卷下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记载:
“讲华严志座主问:“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师曰:“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花而显相。非彼黄花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故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黄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座主会么?”曰:“不了此意。”师曰:“若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随用而说,不滞是非;若不见性人,说翠竹著翠竹,说黄花著黄花,说法身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志礼谢而去。”
从文中的意思来看,世人中不明要义,以“说翠竹著翠竹,说黄花著黄花”,无法参透般若、法身的真谛。而明性之人则知“法身本无象,般若亦无知”,参透真义后则处处皆可现形,翠竹、黄花只是借用来说明此中道理而已。
满意请采纳


翠竹黄花是什么意思
拼音:cuì zhú huáng huā解释:指眼前境物。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例句: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期末试卷(语文数学都要)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菇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顽强不屈的品格,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自古至今,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残雪还没有消融时,新竹...

形容一个男孩身形修长的两个字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一个男孩身形修长的两个字的词有:颀长、修长、秀颀、细长。颀长拼音: qí cháng解释: (qícháng)<书>(身量)高。造句: 他头发乌黑,脸色红润,身体颀长,但很单薄。修长拼音: xiū cháng解释: 细长:~身材。造句: 青青翠竹,亭亭玉立,它有着修长的身躯,好似苗条的妙龄少女;...

下列没有“不合逻辑”语病的一项A.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
D.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画家,竹画是中国画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节。解析:A.有歧义,“他”既可指欧盟的大使,又可指龙永图。C.有歧义。“一人”有两种理解:是夫妇中的一个人,还是夫妇每一人?D.指代不明。“它”既可指翠竹,也可指竹画。答案:B板块六不合...

求带“竹”字的成语、俗语、典故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刀过竹解 拼音:dāo guò zhú jiě释义: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金石丝竹 拼音:jīn shí sī zhú释义:...

谁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啊?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菇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顽强不屈的品格,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自古至今,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残雪还没有消融时,新竹...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导学与评价期末测试卷答案。急需!!!_百度知...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菇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顽强不屈的品格,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自古至今,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

中学生作文题目,用俗话
考生在此引用这句话,可谓是一语双关,既了悟了禅师所指,也引出了下一句“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大师,我们和了吧。”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文章的主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素材展示4】 一代先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从中我们看到了责任,看到了毅力和奉献。因此,我们很容易明白古代劳动人民是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泊船: 。间: 。 绿: 。还: 。六、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干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茄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然而,我...

竹子的象征意义
1、骨气的代表 在古代,人们很爱用植物比喻人,君子是大家对竹子的普遍印象,说的是其为人坚持自我、不怕威逼利诱、刚直不阿、有气节、谦虚等。在我们看历史古装剧时,都会看到其庭院中竹子的身影,古人甚至说过“不可居无竹”,其解释就是以竹子的来比喻自己,不同于只追逐世俗名利的人。2、正气的...

鄱阳县18867666170: "青青竹叶,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鄘彭卡迈:[答案] 青青的竹叶,一片一片的,那是什么?不是什么植物的叶子,都 是佛的法身.一朵朵的黄花、菊花,都是般若,都是大智慧.

鄱阳县18867666170: 请解释一下“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含义
鄘彭卡迈: 《大珠慧海禅师语录 卷下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记载: “讲华严志座主问:“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师曰:“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

鄱阳县18867666170: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什么意思
鄘彭卡迈: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话是说,法身与翠竹一体,都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啊;般若与黄花一类,也都没有见、闻、觉、知啊.出自:《大珠慧海禅师语录,卷下,诸方门人参问语录》.记载,就是把事情写下来,目的是记录事实、事件或者让后世的人可以有所参考,让知识以及文化传播,既可以作为动词使用又可以作为名词使用.

鄱阳县18867666170: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这段话什么意思? -
鄘彭卡迈: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青青翠竹,郁郁黄花,都是虚妄,虚妄就是妄念,就是迷惑了的自性.自性迷惑了就表现为种种世间的东西,而自性清净了就表现为佛国净土. 翠竹黄花是这样,土石砖瓦也是一样. 所以说觉悟了随处都是净土,而迷惑了随处都是秽土.就是这个意思.

鄱阳县18867666170: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怎么理解?何解? -
鄘彭卡迈:[答案] 您问的这个问题,对于没有深入过佛教经藏和初学佛的人有相当的难度,俺尝试着解释一下:“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话是说,法身与翠竹一体,都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啊;般若与黄花一类,也都没...

鄱阳县18867666170: “佛说,红颜白骨皆是虚妄,青春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什么意思 -
鄘彭卡迈: 这不是佛说,是胡乱组合古大德的话.“青春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两句是一起的,“红颜白骨皆是虚妄”却是别处的,说的不是一个意思,组合起来不伦不类.

鄱阳县18867666170: 佛说: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
鄘彭卡迈: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意思是说“所有的有相的东西,都是自性中的妄念所变现出来的,本质还是自性. 以下是具体的理解: 1. 所有的虚妄和真实都是“心”的一部分,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而已.例如:就像一部分细胞...

鄱阳县18867666170: 郁郁黄花 尽是般若 -
鄘彭卡迈: 出自佛经中的《金刚经》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这句话是说,法身与翠竹一体,都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啊;般若与黄花一类,也都没有见、闻、觉、知啊.

鄱阳县18867666170: 佛教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这是无情有性观,具体解释一下? -
鄘彭卡迈: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外求法是外道法.有情即解动,有情即不动.有情无情皆是你心中妄想,不是草木的妄想,如何说是草木有性观?若草木有你这样的妄想,则可以说无情有性观.

鄱阳县18867666170: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
鄘彭卡迈:[答案]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青青翠竹,郁郁黄花,都是虚妄,虚妄就是妄念,就是迷惑了的自性.自性迷惑了就表现为种种世间的东西,而自性清净了就表现为佛国净土. 翠竹黄花是这样,土石砖瓦也是一样. 所以说觉悟了随处都是净土,而迷惑了随处都是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