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封王有高低之分吗?

作者&投稿:浑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封王有高低之分吗~

当然啦,王爵一般分两级(其余分四级,国,郡,县,亭),一个是国王,一个郡王,而国王里,古代的大国位列一等,比如说楚王,齐王,秦王等,次一级的什么鲁王,宋王,株王都是小国,虽然也是国级的,但是位格低一些,郡王也是这样,大郡,旺郡封号的王,位格也高一些。

唐代官制介绍 唐代中央管理制度小考 比较中国古代历代的中央管理机构设置,唐代的政权组织形式比较合理,它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三省六部制,既可相互制约,又分工明确,正因为具备了一定的积极的、合理的封建科层制功能,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政务清明,迎来繁荣一时、洋洋泱泱的盛唐气象。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最昌盛的时期,而且走在了当时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列。 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师西周时期已较成熟,原都是宗族的长老,对王负有指导、辅佐、监护的责任。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君师者,治之本也”(《大戴礼记。礼三本》)在君主年幼或尚未成熟之时负起全面的指导作用。非道德功勋崇高,则不居其位,宁缺毋滥。到唐代,转变成三公,名位高但不实际行使权力的虚职,不属僚属之列的荣誉职位。 二、三省并相(中书、门下、尚书) 中央行政机构还有其他省、寺、监等各部门,但以此三为最要。其中中书省为受命于最高指令制定、推出各项政令等职能的机关;门下省为朝廷政令及各类上行文的审议机关;尚书省最高的执行机构,执行各项政令。 三省的职能分割和职位设置主要有: 1、中书省:正职长官为中书令,副职长官为中书侍郎。下辖: 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集贤殿和史馆(机构) 2、门下省:正职长官为门下侍中,副职长官为门下侍郎。下辖: 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机构,掌管图书、礼仪、制度沿革等) 3、尚书省:正职长官为尚书令,副职长官为左、右仆射。六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下辖六部二十四司情况: 1)吏部——掌管官吏选拔、任免、升降、考试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制书令史、甲库令史、亭长、掌固 等。 2)户部——掌管户口、经济、财政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计史、掌固。 3)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教育等。。。。。。 注:以上三部左司统之。 4)兵部——掌管武官选拔和军事行政。。。。。。。 5)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和审判。。。。。。 6)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建设和后勤有关工作。。。 注:以上三部左司统之。 三、六部是政务机关,而另外还有事务机关——九寺,来源于秦汉时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长官为卿、少卿。具体分门如下: 1)太常寺 2)光禄寺 3)卫尉寺 4)宗正寺 5)太仆寺 6)大理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7)鸿胪寺 8)司农寺 9)太府寺 另外,还有从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直属机构——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都水监。 | 四、内设的侍从机构 有殿中省、内侍省、学士院、内枢密使。其中学士院为唐玄宗所始设。最初招揽才学之士谓“待诏”,又从朝官中选拔有才艺者居翰林,叫“翰林供奉”,后改称“学士”,专掌内命。后来又有“内相”的别称,尤其加上“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等头衔。| 五、区别于职务的品阶制度 包括不任实际管理职务的工作人员都各有品阶,许多时候,职务与品阶并不一致。文官品阶及其名称如下: 1、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 2、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3、正二品:特进 4、从二品:光禄大夫 5、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6、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7、正四上:正议大夫 8、正四下:通议大夫 9、从四上:太中大夫 10、从四下:中大夫 。。。。。。 30、从九下:将仕郎 另外,还有对皇组宗室成员、战功等的奖赏所勋封的不同待遇称号。 六、监察、谏议制度及其结构设置 唐代的御史台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监督结构。御史台下分三院: 1)台院侍御史,负责纠举、弹劾朝廷百官。 2)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各种仪式。“正班,列于阁门之外,纠离班,语不肃者”。 3)察院监察御史的督察范围非常广泛。巡按各地。监察御史虽只八品小官,但手握天宪,气魄很大,“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摄州县,为不任职”! 另外,除三公也有这种权利、职责外,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和补阙、拾遗也是专门的谏官。以“犯颜强谏”著称的魏徵,就做过谏议大夫。并形成了“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的制度”。 议唐代官制及其渊源 每一个皇朝均有皇室及政府之分。皇室以皇帝为代表,而丞相则是政府的第一把手。丞和相都是副的意思,所以丞相也是一个副官,在先秦时代他实际上是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宰,在外理事称相。秦统一天下以后,所有的贵族都倒台了,只剩下一家贵族,那就是皇族,所以他们家中的丞相就变成既要管理国家,又得管理皇帝的家事。这就是丞相的由来。 唐代宰相采取的是委员制而异于两汉的领袖制。共有三个衙门:中书、门下、尚书,此三个部门的职能外加御史台才等于汉代丞相的职权。可见唐代丞相的分权。 1、中书省----发令。这些命令唐代叫做“敕”,虽以皇帝的名义发出,却不由皇帝拟定,而由中书省拟订。其程序如下:由中书舍人草拟圣旨多份,称“五花判事”,再由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或中书侍郎(中书省副官)选出一份并稍加润饰,成为正式诏书,接着由皇帝画一敕字成为皇帝的命令,最后下达门下省。 2、门下省----复核。由中书省发出的皇帝命令,至此须经过复核。若复核不通过则由给事中(有封驳权的官)批注送还中书省,称“涂归”,意思是要求中书省重拟。若复核通过,还需侍中(门下省长官)或门下侍郎(门下省副官)签名,诏书才正式生效,然后下达尚书省执行。若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而没有中书、门下的印章,在唐代这被认为是违法的。 3、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叫尚书令,李世民在做皇帝前曾任此职,所以其后朝臣无人敢再当尚书令,常虚悬其缺。尚书省实权遂在其副官,称左、右仆射者。左仆射管吏、户、礼三部,右仆射掌兵、刑、工三部,六部职能见zxc789兄《唐代中央管理制度小考》。每部下有四司,共二十四司。 政事堂----由于一道诏书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才正式生效,为了方便就在讨论重大事件时,由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所在称“政事堂”。若一人身兼左右仆射,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有权进入政事堂议事(由于尚书省的长官是虚设的)。但在开元以后,仆射就不能进入政事堂议事了,尚书省变成一个纯粹的执行机关。因此在唐代中书、门下的长官才是真丞相。 再介绍一下御史台。它分为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中央政府官员,主要是尚书省六部官员,而中书、门下省不在监察之列;右御史检查各地方官员,全国分十道,每道一个,称“观察使”。这“观察使”本是中央的监察官,在各道巡查,后来就变成常驻地方的中央官了,无形中成为地方的最高长官。假使他的任务是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又赋予他全部权力以应付地方事宜,这即成为“节度使”。节是当时一种全权的印信,有了它就可以调度一切,故称“节度使”。由于其权力极大,所以逐渐演变成“藩镇”。 唐代分九品官,一、二品官处以元老,不实际负责政治事务,即“三公”等衔。以上所述的“三省六部一台”的第一把手都为三品官。 除“三省六部一台”外的官职,多为闲职。这里说一说“九寺”。来源于秦汉时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长官为卿、少卿。 1、太常寺----“常”,本作“尝”,取以食物供奉祖先,让其时时尝新之意,故太常寺管皇帝理祭祀之事; 2、光禄寺----其来源为汉代光禄勋,“勋”通“阍”,是皇家的门口,故光禄寺掌管宫门警卫; 3、卫尉寺----汉本是皇家卫队,至唐变为仅管皇帝依仗帐幕等; 4、宗正寺----掌管皇帝的宗族之事; 5、太仆寺----仆,是赶车人的意思,故太仆寺掌管皇帝的舆马; 6、大理寺----源于汉代廷尉,为中央审判机关; 7、鸿胪寺----胪,是传呼之义,源于汉代之大鸿胪,掌管皇帝的待人接物,等于皇帝私人的外交部; 8、司农寺----源于汉代大司农,管政府经济的机构,天下田赋收入名义上均归司农寺管理,而入国库; 9、少府寺----也是管经济的机构,但是是管山泽盐矿等税的,这部分收入纳入皇帝私人钱库中去

有高低之分 亲王比郡王要高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

肯定有,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
亲王:亲王一般只封皇帝的嫡亲,
嗣王:高于郡王,低于亲王。
郡王:比亲王低一级,只封皇帝的表亲。但个别有大功的臣子也会封王,如唐代的郭子仪。

有,大多是按血缘亲疏分的。

没有,

有 楚王的食邑是楚州大地,是亲王;而临淄王的食邑是临淄郡,是郡王。


古代爵位高低是只看公侯伯子男还是要兼顾国、郡、县、乡?比如郡王和国...
在下认为 这个其实很简单 看公侯伯就行了 我们中国一般没有子爵和男爵。阁下所说的郡王和国公 当然是“王”大了 每个朝代 几乎都是宗室才封王 地位高低可想而知另外汉代和的分封制所封的爵位和之后的爵位又不一样了 所以你所说的郡王和国公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感觉 ...

中国历史封王有什么王
封王是从汉代开始的,受封者除了开国功臣者外,均为皇族。王的高低基本看封地大小,封号基本以地名为主。自魏晋之后,开始分为亲王和郡王两等。一般亲王一字,如齐王,梁王等;郡王两字,如汝阳王,汾阳王等。用字基本仍以地名居多,也有使用好字的,不过不多。一般亲王都是近支受宠皇族,如唐太宗四子...

中国历史爵位
2、春秋战国时的封爵 战国以前,各诸侯国内部的爵实际上有卿、大夫、士三级,每级又分上中下三等。 各国按国大小待遇不同,如《左传》中载“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同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大,下当其下大夫。” 有不同的食封标准,如《国语》中载“大国之卿,一旅之...

古代帝王是怎样搞封王的?
明朝除了亲王、郡王外,封给宗室的封爵从高到低依次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品级分别是正一品到正六品;封级异姓功臣和外戚的爵位从高低分别为国公、侯、伯。由功劳得到的爵位大多能世袭,由外戚裙带关系得到的爵位很少能世袭,即使特别恩准能世袭,也多只是...

唐朝封王有高低之分吗?
有高低之分 亲王比郡王要高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

西汉有二十等爵位,是指侯爵有二十等么?
周封爵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秦废除5等爵位制,主要设王、公、侯三等,侯又分县侯、乡侯、亭侯、彻侯等不同级别。汉高祖规定异姓不得封王爵。汉武帝避皇帝名讳改彻侯为列侯。曹操设关内侯十八级。以后各朝各代爵位制度历经变迁,不尽相同。春秋时殷商后代封于宋,公爵,其余有虢、虞等...

刘备为何自封汉中王,而不自称为汉王?
虽说自行封王有些问题,不过曹魏率先称王,不管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的事。益州主要有四王,巴王、蜀王、汉王和黔王,这些王都可称,但为何称汉中王,因刘邦以汉王得天下,刘备想效仿,但又不能太露骨,于是以当时的地名汉中称之,是为汉中王,但最不能称的是成都王,因级别低一级,巴、蜀、汉中、...

明朝,皇帝的儿子都是亲王,那么这些亲王的地位有高低之分是平等的么?
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翻译:明朝制度,皇子封亲王的,要授予金册,住宅。护卫少的三千,多的有一万。在兵部登记,服饰,车辆低于天子一等,公侯大臣都要拜见。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爷实力强弱和兵力、疆域有关。明朝的武官特可以封侯的。

战国时期不是编制20爵位吗?从小到大分别是什么?都有那些待遇?
秦《传食律》是关于各级官员住宿传舍伙食供给标准的规定,其中反映了对于爵位高低不同的人的不同待遇。规定:”其有爵者,自官士大夫以上,爵食之。“ 官士大夫是指第五级的大夫和第六级的官大夫,在此以上的爵位,才能享受有爵位人的供给标准。 《传食律》又规定:“不更以下到谋人,稗米一斗,...

太平天国有多少个王?
次王、长王、请王、补王、梯王、爱王、挺王、求王、封王、堵王、对王、比王、归王、养王、听王……为了取个封号,也真是绞尽脑汁啊。天王以下,王爵分为五等,按照等级可享受不同的待遇。所有受封为王的,不论等级高低,权力大小,一旦受封,立即大兴土木,建造王府,广纳美女,大讲排场。

吴中区18776374509: 请问中国古代王爵的等级排位? -
衅俩珊瑚: 爵位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先秦时代的封爵 夏商时期 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

吴中区18776374509: 古代封王的等级,比如亲王,郡王 -
衅俩珊瑚:以前称王 北周:初置开国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五等爵后据《周礼》改制,置【亲王、郡王、县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乡男十一等爵. ...

吴中区18776374509: 唐朝皇帝为什么要封自己的儿子为王?
衅俩珊瑚: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没有安排好几个儿子的官职,导致为了争夺帝位而引起兄弟自相残杀,所以自己李世民开始,为了避免类似的案件发生,从此非太子即封王,而且要离京就任,地区大小,是有区别的,如果比较受皇帝的喜欢,当然所选的地方在当时可适宜居住,至于高低嘛,就看皇帝是否宠爱了,欢迎更多的人参预回答

吴中区18776374509: 古代的王还要分等级吗? -
衅俩珊瑚: 北周:初置开国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五等爵后据《周礼》改制,置【亲王、郡王、县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乡男十一等爵. 隋文帝置国王、郡王 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

吴中区18776374509: 古代的将相王侯候爵? -
衅俩珊瑚: 魏无忌:信陵君田文:孟尝君赵胜:平原君黄歇:春申君张良:留候周勃:绛候卫青:长平候霍去病:景恒候赵充国:壮候高长恭:兰陵王李靖:代国公长孙无忌:赵国公杜如晦:莱国公房玄龄:梁国公尉...

吴中区18776374509: 唐朝为什么不分封藩王 -
衅俩珊瑚: 唐朝缀以“王”字的爵位有亲王、嗣王、郡王,亲王虽然有一套相应的官属和机构,甚至也可以称“国”(《旧唐书》卷四四称“亲王国”有国令、国尉、国丞等),但并无封土,自然也不可能治民.唐代的王爵,按制度规定本来只能授予皇室...

吴中区18776374509: ***次数:9999999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精美绝伦的侗族?
衅俩珊瑚: 1、历史2、侗族的服饰文化早在古时就有记载.唐朝李延寿编撰的《北史·僚传》上有“僚人能为细布,色致鲜净”的记载,反映了当时侗族先民的纺织技术和染色技艺....

吴中区18776374509: 唐代王爷的女儿如何称呼
衅俩珊瑚: 唐太祖李虎(李渊的祖父)的子孙封王的有:江夏王道宗,永安壮王孝基,淮南壮王道玄,长平肃王叔良,新兴郡王德良,长乐郡王幼良,西平怀王安,襄武郡王琛,河间...

吴中区18776374509: 唐朝皇帝儿子叫什么 -
衅俩珊瑚: 唐朝皇帝儿子是没有实际封地的.大概是从刘备的时候起,因为刘备虽号称汉室正统,封了自己的儿子各地的王位,例如秦王,但他实际上并未占领这些地区,所有就有了虚封的开始.这种方法由于其便于中央集权,以后被历代帝王仿效.唐朝儿子肯定没有封地. 唐朝的皇子都被称作殿下,或者以所封王爵称呼.在史书上,一般都被称作皇子.皇帝的女儿应该都是公主.

吴中区18776374509: 唐朝有哪些大门阀 -
衅俩珊瑚: 所谓门阀,亦即门第阀阅,指封建社会世代显贵,影响大,权威高的姓族家门.这些所谓“高门大姓”一般地说由家族人物的地位、权威和声望自然造成,一旦形成则显赫无比,十分威严,并世代传承.有时官方尚作明确规定,宣称某称为望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