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见齐景公 翻译

作者&投稿:超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的翻译是什么?~

这是三篇不同的文章:
1 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于是辞别景公离去。
2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对曾子说,给你添置几件衣服用吧。曾子并不领情。他坚决不受。没办法,国王派的人只好回去。国王又让他再送来,曾子还是不受,来来回回反复多次,曾子坚持不收。使者就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3 子思居住在卫国,生活很困苦。穿着很薄的袍子,大半个月只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了这件事情,派人给子思送了白狐皮裘,恐怕他不接受,就叫送去的人这么说:“我借给别人的,就是忘记拿回来的;我送给别人的,就是我不要的。”子思推辞不接受,子方说:“我有的你没有,为什么不接受?”子思说:“我听说了,你这样还不如直接把东西扔进山沟里,我虽然很贫穷,不忍心自己变成山沟,所以我不敢当。”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谒见齐景公,景把廪丘邑赠给他,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平民,官职不过是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家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于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直无私,昭王任命他为政廷。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者,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属守的义理。”于是伏在斧饭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职去吧。”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离斧饭,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主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孔子见齐景公》的翻译: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把廪丘邑赠给他,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一个(景公)离去。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

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子思住在卫国,穿着破破烂烂的袍子,二十天里只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后,派人给子思送去白狐裘,又担心他不接受,就叫人对子思说:我借给别人的东西后就会忘记;我给别人东西,就如同我丢掉了一样。子思拒绝,不肯接受。

田子方说:“我有,而您没有,您为什么不肯接受呢?”子思说:“我听说,与其胡乱送给别人东西,不如把东西丢到沟里去,我虽然贫困,但还不愿意把自己当作是丢弃东西的沟壑,所以不敢接受。”

原文: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急[注]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急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扩展资料:

《孔子见齐景公》出自于汉代刘向的《说苑》。

《说苑》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

《说苑》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作者简介: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代表作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①。”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②,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荆,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③。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选自《吕氏春秋》)

译文: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谒见齐景公,景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家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于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直无私,昭王任命他为政廷。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者,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属守的义理。”于是伏在斧饭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职去吧。”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离斧饭,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主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龙江县13252883169: 孔子见齐景公 翻译 -
乔寿拉米: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

龙江县13252883169: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求译文 -
乔寿拉米:[答案]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谒见齐景公,景把廪丘邑赠给他,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

龙江县13252883169: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见齐景公, 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我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 -
乔寿拉米:[答案] 答案: 解析: (1)景公送廪丘把它作为供养之地. 提示: 第(1)句“以为”,介词,“以”宾语省略,译时要补出;“养”,供养之地. 第(2)句,“说”游说;“未之行”即“未行之”.

龙江县13252883169: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的翻译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 -
乔寿拉米:[答案]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

龙江县13252883169: 《孔子见齐景公》 -
乔寿拉米: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

龙江县13252883169: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 -
乔寿拉米:[答案]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

龙江县13252883169: 英语翻译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
乔寿拉米:[答案] 上面的扯淡,这是三篇不同的文章: 1 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

龙江县13252883169: 吕氏春秋孔子见齐景公中,令弟子趣驾的意思 -
乔寿拉米:[答案] 令弟子驱车原文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lǐn】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

龙江县13252883169: 景公致廪丘以为养的以字翻译 -
乔寿拉米: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lǐn】丘以为养. 译: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把廪丘邑赠给他,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以:以此作为

龙江县13252883169: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的辞解释 -
乔寿拉米: 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