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门有万里客》有何特色?

作者&投稿:殷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植的《门有万里客行》为什么可以道出人间常有的苦涩?~

全诗共十句,前四句写门前有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诗人问他:“你是什么地方的人?”而这位“万里客”并没有立即答复诗人。相反,我们从下面“褰裳”二句,可以体会到,这位“万里客”避而不谈,掉头回去,因而不得不令诗人提起衣服的前裳,跟踪追逐,诗人的这一行动,果然成功了。这位“万里客”,令他从心里感受到诗人就是他万里寻觅的亲人。


这就曲折而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和“万里客”思想渐趋融洽的过程,也反映出当时环境的险恶,如果所遇非人,稍有失言,便有杀身之祸。《三国志.陈思王传》云:“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由此可知,曹植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监视。“褰裳起从之”就从侧面地描绘出“万里客”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欲言而不敢言,欲接而不敢接近的矛盾心理。

五、六二句,深一层描写“万里客”,踏破铁鞋、万里逢知己的激动心情,他先是“挽裳对我泣”,而后,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悲愤,对知己的诗人“太息前自陈。”
最后四句,是写“万里客”对诗人的陈述:“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四句中连用三处地名——朔方(今内蒙古一代)、吴越(今江苏和浙江一带)、西秦(今陕西和甘肃交界处)。以照应首句,大笔勾勒出万里客的行程,中间插入“行行”、“去去”两个重叠词,前者为平声,后者为仄声,平仄相间,使得诗歌格律构成对仗,富于高低起伏的音乐美,写出了“万里客”行踪匆匆、四处漂泊的苦楚。

总观全诗,纯是客观的记叙。在宾主、虚实的关系处理上也颇有匠心。“万里客”在诗中是主,而“我”则是宾。诗人的笔墨主要集中于对四处漂泊“万里客”的形象描写上,而“我”则作为“宾”来映衬,没有喧宾夺主。另外,“万里客”四处飘零之告是实写,而曹植自己因封地时常改换、因被监视而感到抑郁寡欢的精神痛苦,在诗中是虚写。这种虚实相间的写法,使得诗含蓄且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一、慷慨任气骨气奇高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如是评说:"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在同也。"(1)由此看来,"慷慨""任气"乃建安文人普遍共有的风格特征。而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主要是指曹植的诗中尤其突出地表现着这股"慷慨"、"骨气"。其诗作的"慷慨"、"骨气"具体体现在:
  (一)感时伤乱、悲悯民生的"忧生之嗟"。建安作家生逢乱世,饱经流离,他们或半生戎马,或历经忧患,对生活感触多,体验深,因而,感时伤乱同情人民疾苦成为建安诗作"慷慨之音"的共同内容。曹植"生乎乱,长乎军",也曾随父南征北战,直至建安九年,曹操消灭了最大的敌人袁绍,占据邺城为根据地,曹植才过上了安定优裕的生活。可以说,曹植对当时丧乱现实有所了解。《送应氏》就是诗人笔下感时伤乱的力作。诗中描绘了战乱给社会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悲悯之情。
  "忧生之嗟"表现为对生命的忧惧和对内心苦悲的嗟叹:"人生一世间,忽若风吹尘"(《薤露行》),"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日希"(《赠白马王彪》)。像大多数建安诗人一样,曹植希望通过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而"譬如朝露"般短促的生命,尤其是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时时折磨着诗人敏感的心灵,更加激发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历经生活的磨难,诗人陷入深深的苦闷、悲哀、忧惧、愤懑之中。特别是建安25年曹操死后,曹植一直受到曹丕父子的打击和迫害,曹植时刻感到"身轻于鸿毛,谤重于泰山"(《黄初六年令》),终日提心吊胆,忧惧生命。生活境遇的巨变直接影响了诗人的创作风格。曹植诗也从前期的乐观开朗、豪放俊逸变为后期的隐曲深沉、哀怨忧愤,然而那种"慷慨""任气"的风骨却始终充溢侵人。
  曹植后期诗作更多地运用比兴手法,间接形象地抒写内心的苦闷悲愤,因而显得隐曲深沉。如《吁嗟篇》以飞篷比喻自己迁徙飘荡的生活,《七步诗》用豆箕煎比喻骨肉相残;《种葛南山下》、《揽衣出中闺》等,以怨女思妇的口吻托物讽喻,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幽怨、愤激、无奈。"孤魂翔故城,灵枢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赠白马王彪》),面对骨肉相残,生离死别,诗人则悲惧忧愤,感情的激流似喷泉直涌而上。"自顾非金石,咄咄令心悲"、"仓猝骨肉情,能不怀苦辛?"(《赠白马王彪》)艰险的经历、复杂的心态,更加重了诗作的沉郁之气。故而曹植后期诗作更多"忧生之嗟"和愤激不平之气。
  (二)建功立业、执著追求的"慷慨之音"。连年的战乱带来社会乱极思治的普遍要求,"建不世之业,留金石之功"成为"那个时代文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3),而曹植对功名的追求尤甚。曹植一生忠爱君父,忧国忧民,胸怀大志--"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与杨德祖书》);又因曹植从小受父亲曹操雄才大略的影响,早年就发下"皇佐扬天惠,四海交无兵"(《赠丁仪王粲》)的宏愿。曹植虽然文学才能卓越,但却不甘心仅做一位文学家。"他的第一志愿是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立'经国之大业'。其次是在学说上有所贡献,'成一家之言',最后才是做一个文学家,'以翰墨为功绩,辞赋为君子'"(4)。因而,倾吐诗人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和昂扬奋发的豪情,成为曹植前期诗作的重要内容。《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代表作。诗中塑造了一位英姿飒爽、武艺精湛、视死如归的游侠少年形象。在这个理想的人物形象身上,倾注了诗人"立功立事,尽力为国"(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三)的素志,诗中洋溢着任情使气的豪侠之气。读完全诗,掩卷凝思,你是否直觉一股浩然之气扑面盈怀,令人振奋?你是否感觉到一股强烈的爱国激情荡气回肠,催人奋发向上?"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曹丕《典论·论文》),曹植早期诗作中涌动着的"气"就是这种阳刚之气、浩然正气,他的"慷慨"是积极的、焕发的、昂扬的,这也正是构成曹植诗的"骨气"。后人推重的"建安风骨"指的就是这种精神。
  "曹植后期的诗是他痛苦生活培育出来的,因此更多慷慨之音。"(5)虽屡遭迫害,曹植并未颓丧,"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名"(《与杨德祖书》)的远大理想始终未变;虽忧谗畏讥,然"更多慷慨之音",而"骨气奇高。"最能代表其平生志业理想的诗篇,当是他作于明帝太和年间的乐府诗《薤露篇》:"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孔氏删诗书,王业璨已分。骋我迳寸翰,流藻垂华芬。"当时曹植已届中年,经历了种种人生变故,从翩翩佳公子变为了郁郁不得志的待罪藩王,因此,诗中表现的思想追求,尤能反映诗人终身坚持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同时,更充分表现了曹植愿辅佐明君,建立功业,以实现"三不朽"境界的才志抱负。虽处忧患之中,曹植对于功业、荣名的追求却是执著的。他继承了屈原坚持理想、缱绻忠怀、至死不渝的执著精神。"......惟陈王处骨肉之变,发忠爱之忱,既悯汉亡,又伤魏乱,感物指事,欲语复咽,其本原已与《骚》合"(6)正是说明这一点。
  曹植后期的诗作在隐曲地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郁愤之时,亦贯穿着"慷慨不群"愤激不平之气。"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难。"(《杂诗》)在隐曲的表白心迹的同时透着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凉气韵,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骨气"。正如人所评,"(植)在压迫之下并不颓废,不放弃英雄事业的理想,始终意气慷慨,所以他的诗感情强烈,精神焕发,骨气奇高。"(7)
  二、以情纬文辞采华茂
  曹植有很深的古典文学修养,又有进步的文学观念,"街谈巷说必有可乐,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与杨德祖书》)。是曹植,将质朴无华的乐府民歌发展成为"辞采华茂"的文人五言诗。主要表现在:
  (一)由叙事转而抒情,拓展了五言诗的题材。乐府民歌,以叙事见长。建安诗人在继承了其叙事为主的特点的同时,兼而抒情,这种特色在曹植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首先,曹植诗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抒情性。不论写什么内容,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诗人独特的形象--抒情主人公"我"。他早期抒发豪情壮志的《白马篇》、《薤露篇》,使人感到他的振奋、开朗、自信;其描写怨女、弃妇的《七哀诗》《美女篇》,让人领略了他内心的苦闷、忧怨;而揭露现实、反抗迫害的《赠白马王彪》、《泰山梁甫行》等,则使人感觉到他的积郁、忧惧、怨艾、愤懑。他的后期诗作感情尤为强烈,有的哀怨缠绵,有的悲愤激昂,正因为他是"有意为文",有意识地进行诗歌创作,从而大大增强了文人五言诗的感人力量。
  其次,曹植拓展了五言诗的题材范围,更充分地展示诗人复杂的爱憎感情。如:同是拈取征夫思妇这一题材,《杂诗》(微阴翳阳景)因物起兴,唤起了诗人对役夫长年不归、男女旷怨的联想,便直抒恻怆之情;《杂诗》(西北有织女)塑造了烦恼总萃的思妇形象,从细腻的雕镂中,曲折地传达思妇婉娈的柔情、纷乱的愁思和无尽的寂寞哀怨;《门有万里客》则用粗放的线条,勾勒仆仆风尘不得宁居的征夫情态。因作者长期迁播,生活困苦,与征夫感受统一,情感渗透融合,故诗人不再借助隐喻比拟,而直接使用精炼而性格化的语言,表达征夫愤怨的情绪,从而显示了诗人潜藏于心的反抗力量。
  (二)"由质朴而华美",使五言诗词采并茂,文质相称。汉乐府民歌语言古朴质直,建安诗人的作品也大多如此。曹植的诗则在保持其朴素自然特点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了加工、提炼,使其诗表现出语言洗炼、词采华美的特色。
  曹植诗讲究词采和对仗,注意炼字和声色,"以最洗练最精彩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木需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杂诗》)。激昂豪迈的语言,表现着诗人悲壮凌厉之气慨。"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寄松为女萝,依人如浮萍。"(《闺情》),恻怆委婉的细语,倾吐着内心的哀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地。"(《公宴诗》)。绮丽的语言,绘出西园绚烂的秋色,而"被"字与"冒"字把茂密的物象形容到极致,且对偶精工,置之于唐人律体也并不逊色。
  曹植诗还非常讲究韵律,增进了诗歌语言的和谐。比如:"朝游北海岸,夕宿潇湘氵止"(《杂诗》),"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赠白马王彪》)等诗句,平仄协调,音调铿锵,读来适口,听之忘倦,为五言诗声律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曹植诗中还常常使用双声叠韵的复音调,如"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美女篇》)、"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等诗句,正是"冉冉"、"翩翩"、"徘徊"等叠韵词语的使用,使曹植诗音调谐和、"文才富艳"(8),由此亦见曹植诗在"修词"、"炼字"方面的功夫。
  (三)讲究写作技巧,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表现力。"陈思极工起调"(9)。曹植诗善于托物起兴,往往在一首诗的起首两句,便突出和渲染气氛,使读者一开始便感觉到诗人的感情基调。这当归于曹植锻炼警句的功夫。如:《野田黄雀行》起句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来渲染环境的险恶;"八方有异气,千里殊风雨",《泰山梁甫行》起句描述各地气候不同,烘托滨海人民生活的痛苦,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
  曹植诗还大量运用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写作技巧,大大增强了文人五言诗的艺术表现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钟嵘评价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是相当中肯的、恰切的。也正因为此,曹植才无愧于"建安之杰"的称誉。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曹植,乐府五言诗才真正走上雅化的道路,并呈现出日后诗歌鼎盛的气象。

推荐给你以下信息:
《门有车马客行》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个乐府古题名。在[唐]吴兢所著的《乐府古题要解》中对于此乐府古题曾做过解释说:“右曹植等皆言问讯其客,或得故旧乡里,或驾自京师,备叙市朝迁谢,亲戚雕丧之意也。”在这里,我们可以初步地看出这种古题所写的内容就是一些关于社会凋敝,民不聊生的一些场景。而在我们今天所要比较的晋·陆机的《门有车马客行》、晋·张华的《门有车马客行》、魏·曹植的《门有万里客行》这三首诗歌,所表现的正是上述的主题。在这三首诗中,陆诗的文采最为华丽,且意象也最为丰富。陆机写了不少乐府诗,大多是严格按照乐府古题的题义、仿照早期歌辞写作的,除少数几篇,难以看出其个人生活的内容,因此,这一首也就更显示出了它的可贵之处。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向门前的“车马客”询问一些故乡的消息,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家乡人民的生活的疾苦。在文章的一开头,作者听闻有故乡客到,便“揽衣不及裳”,表现了作者心中激动与急切之情。接下来呢,就“拊膺携客泣” “叙温凉”嘘寒问暖一番,而且还要加上一个“掩泪”的动作,使作者复杂的益于言表的心情,跃然纸上。紧接着,作者通过“车马客”之口,道出了但是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情况和故乡的近况:亲友零落,旧齿凋丧。市朝迁易,城阙丘荒。坟垄日多,松柏茫茫。在这里,作者不惜笔墨,对一系列的事物进行了描写,而且还以同样的笔调,采用了排比的手法,使整篇文章一气呵成,感情充沛,酣畅淋漓,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到最后,作者笔锋一转,从“车马客”身上转到了自己的身上通过自己命运的多舛,不能够在太平盛世中度过表现出了遗憾之情。其实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到,作者并不是自私的,他是借之命运,衬托出了国家的命运,流露出的显然是对破灭的故国的怀思及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 与陆诗相对比,张诗则显得更为简洁直率、通俗易懂。在张诗中,作者也与陆机一样,是借“车马客”之口道出了生活的悲凉反映了社会的黯淡萧瑟。但是与陆诗所不同的是,陆诗通过“车马客”之口述说后,自己写出了“车马客”所讲述的内容。而张诗则不同,张诗所描写与表现的是侧重对“车马客”的倾诉,但是对倾诉的内容却之字不提。具体是什么内容呢?或许是个人生活遭遇的不幸,或许是对社会的动乱的悲哀,作者没有点明,这样给读者留下更为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在这里,作者一直强调的是“悲忧”的连绵不绝,旧悲未去,新忧又至。在文中如“语昔有故悲,论今无新喜。” “前悲尚未弭,後忧方复起。” 而“清晨相访慰,日暮不能已。”更是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一整天的倾诉,仍然诉不尽心中的苦水。当然,作者在诗中对于这个“车马客”遭遇的同情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捷步往相讯,果是旧邻里。”一个简单的“果”字,其蕴涵的内容却是深刻的。它不仅向读者传达了作者对这“车马客”是“旧邻里”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意思之外,还隐藏着更为深层的含义:对故乡人民的怀念与关心,同时也流露出了浓浓的恋乡情结。在曹诗中,作者的描写较为简练,文字也比较朴素,同时在情感的表现上也比较平淡内敛,似乎扮演着一种类似局外人的角色,但其实又不然。同时,曹诗也综合了上述两首诗歌的特点:与陆诗相比,曹诗与陆诗一样,将“车马客”所说的内容通过笔墨表现出来,展示了社会的背景;与张诗相比,一方面曹诗则与张诗有着共同的特点——哭述,通过“车马客”的倾诉,既交代了倾诉者的身世与遭遇,也反映出了整个社会的悲凉,另一方面作者“果得心所亲”与张诗的“果是旧邻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的也都是对故乡亲人的眷恋与怀念。在诗中,作者引了“车马客”的诉说:“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说明了政权覆灭,故国已亡,而如今“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借以逃避现实和不甘心沦为“吴越民”的决心,感人至深。以上就是对这三首诗歌的简单分析与比较。其实,这三首诗在表现的内容题材上都是一致的,在情感上也是可以互相贯通的,只是在表现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罢了。至于孰优孰劣,其实各有千秋,各有特色,而不能一言蔽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门有万里客行原文_翻译及赏析
——魏晋·曹植《门有万里客行》 门有万里客行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乐府 , 战乱 , 人民 , 迁徙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

门有万里客行译文 | 注释 | 赏析
门有万里客行 [两汉] 曹植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乐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问我是哪里人。我提起衣服去寻访,果然找见了自己心中所喜悦的友人。他...

门有千万里客行(精选6句)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6、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问我是哪里人。我提起衣服去...

谁知道《门有万里客》这首诗的意思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大意:门前有过路旅人。(我)问到你是哪里人。(他没回答,主要是没时间)撩起衣服下摆跟上他的脚步。于是得到了他的认同(觉得我也是赶路的)。卷起裤子对我...

门有万里客作品译文
在门庭前,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跋涉万里,向我询问着籍贯。我起身相迎,寻找那份久违的喜悦,果然,他就是我内心期盼的挚友。他的到来令我惊喜,他激动地拉着我的衣袖,眼含泪水,诉说着他的故事。他原籍北方的朔方,然而命运的车轮将他推向南方的吴越之地。如今,他已经成为了吴越之地的一员,但...

曹植的《门有万里客行》为什么可以道出人间常有的苦涩?
这位“万里客”,令他从心里感受到诗人就是他万里寻觅的亲人。这就曲折而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和“万里客”思想渐趋融洽的过程,也反映出当时环境的险恶,如果所遇非人,稍有失言,便有杀身之祸。《三国志.陈思王传》云:“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

门有万里客作者简介
曹植,字子建,乃曹操的第三子,曾封为陈王,尊号为思,被后世尊称为陈思王。他生活于建安时期,是这一时期文学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建安之杰",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曹植现存的诗歌作品多达八十多首,辞赋和散文作品,无论完整还是残篇,总计超过四十篇。他的作品以其华美...

曹植写过哪些著名的文章
一、曹植著名的文章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二、曹植的文章如下:三、曹植名篇简介(节选):1、《七哀诗》是魏晋诗人曹植作的一首五言闺怨诗。这首诗借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

谁知道《门有万里客》这首诗的意思
而在我们今天所要比较的晋·陆机的《门有车马客行》、晋·张华的《门有车马客行》、魏·曹植的《门有万里客行》这三首诗歌,所表现的正是上述的主题。在这三首诗中,陆诗的文采最为华丽,且意象也最为丰富。陆机写了不少乐府诗,大多是严格按照乐府古题的题义、仿照早期歌辞写作的,除少数几...

曹植的《门有万里客》有何特色?
而在我们今天所要比较的晋·陆机的《门有车马客行》、晋·张华的《门有车马客行》、魏·曹植的《门有万里客行》这三首诗歌,所表现的正是上述的主题。在这三首诗中,陆诗的文采最为华丽,且意象也最为丰富。陆机写了不少乐府诗,大多是严格按照乐府古题的题义、仿照早期歌辞写作的,除少数几...

沙洋县17299495631: 曹植诗的特点 -
军郝万苏: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族王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还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谢灵运赞曰:“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沙洋县17299495631: 曹植的人生经历 -
军郝万苏: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诗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

沙洋县17299495631: 曹植为何能在西门接回曹操 -
军郝万苏: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1]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

沙洋县17299495631: 曹植的所有著作有哪些 -
军郝万苏: 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

沙洋县17299495631: 曹植简介 -
军郝万苏: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诗有八十多首,辞赋、散文完整的与残缺不全的共四十余篇.从这些作品来看,其成...

沙洋县17299495631: 曹植诗歌的艺术贡献是什么?
军郝万苏: 曹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也是建安文人中一个最杰出的人物,他的著作有赋、诗、颂、赞等,但成就最高的是诗歌,从东汉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的...

沙洋县17299495631: 曹植的四句古诗 -
军郝万苏: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沙洋县17299495631: 曹植前期诗歌创作特点与后期诗歌创作特点有什么不同? -
军郝万苏: 曹植前期的诗歌雄浑,充满青年踌躇满志的激昂,在抒写志向与抱负的同时,也常常弥漫着战乱环境所赋予的悲凉慷慨情思和人生无常的叹息.后期则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

沙洋县17299495631: 结合曹操诗文,评价曹操英雄形象 -
军郝万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得以看出,曹操,志向万里,非等闲之辈.人生几何,对酒当歌.得以看出,曹操,感慨人生之短暂,惆怅伤感溢于言表,曹操亦是性情中人.

沙洋县17299495631: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例子 -
军郝万苏: 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古代诗多数讲究押韵,对仗,在数字上也比较整齐.现代诗很自由,容易理解,也很洒脱.例子:曹植《七步诗》;现代诗歌的例子: 淡黄色的天空, 涂鸦出凄凉的午后花景.想断然忘却昨日的苦痛,心不由的颤动.看那,镜中的自己有多狼狈. 从前与泪朝夕相处,现在却要与泪分离.对着时间之轮,我总是,自己欺骗自己.一味的相信,时间会让我将泪忘记,可是,命运女神偏偏又将我们绑在一起.《我只在乎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