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鄙陋之人文言文

作者&投稿:在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1)夷地的人们却不这样,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2)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3)表示感叹的语气词,通常都独立置於一句之前.(4)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5)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全文翻: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很安乐,并没有见到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有着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就都这个样子,不能认为是落后啊.那些当面说爱,背后说恨的,颠倒黑白,狡猾奸诈的人,外表忠厚,而内心像毒虫刺人,中原华夏地区的人们大都不能免;如果是外表文质彬彬,穿戴着礼仪之邦宋国的礼帽,鲁国的大袖之衣,遵守规矩法度,就不鄙陋落后了吗?夷地的人们却不这样,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那就有了.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我不这样认为.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哎,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意即孔子欲对浑朴的夷民施以礼乐教化)虽然这样,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讲呢?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自然也就没有宣讲这些了.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 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2. 孔子言论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人或问孔子曰:“颜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 ”

“子贡何如人也?”曰:“辩人也,丘弗如也。”

“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

宾曰:“三人皆贤夫子,而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

2.白话文的表达方式:

有人问孔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答道:“颜回是仁义之人,我不如他。”

那人又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答道:“子贡是善辩之人,我不如他。”

那人接着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答道:“子路是勇敢之人,我不如他。”

有人奇怪地问:“三人都比您强,却拜您为师,听从您的调遣。这是为什么啊?”

孔子答道:“我既有仁心又能狠心,既善辩又不露锋芒,既勇敢又有所畏惧。用三位弟子的长处换我的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我也不干。”

3. 谁知道孔子说过的文言文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

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

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

4. 文言文阅读(孔子为人)的解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话常见常用,可要解释清楚,还真得费点笔墨。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5. 子夏问孔子,求这篇古文

《孔子家语第四卷六本第十五》中,有一条子夏问孔子的记载:

子夏问于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贤于丘.”

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敏贤于丘.”曰:“子路之为人奚

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

庄贤于丘.”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何为事先生?”子曰:“居,吾

语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反谓反信也君子言不必信唯义所在耳赐能敏而不

能诎,言人虽辨敏亦宜有屈折时也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言人

虽矜庄亦当有和同时也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与也,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贰

也.”




孔子说鄙陋之人文言文
(1)夷地的人们却不这样,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2)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3)表示感叹的语气词,通常都独立置於一句之前.(4)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5)然而这对他们...

文言文讲朋友卑鄙龌龊的句子
搬弄是非 卑鄙龌龊 卑鄙 *** 卑辞厚礼 卑躬屈膝 被人唾弃 播恶遗臭 不堪入耳 不堪入目 不三不四 不肖之徒 不肖子弟 不肖子孙 不以为耻 不知羞耻 不自珍爱 不自尊重 丑名远播 臭名千里 臭名远扬 臭名昭彰 臭名昭著 出口不逊 传布谣言 倒行逆施 颠倒黑白 丢人现眼 恶言恶语 恶意造谣 恶意中伤 ...

文言文骂不懂看脸色的
1. 我想以一篇文言文骂不知廉耻之人,不知道各位能不能帮我写个 三代已逝兮,君子不见;四海糜烂兮,小人层出。男某、自恃跳梁之技,专夸命世之能。以菲薄之识,啖问学淑女;乘容发之隙,肆骋其意淫。流氓之徒热眼,奸邪之流羡目;西门免冠徙跣,世美自叹不如。西门踵门,将问其罪,其辞...

孔子逸马文言文,翻译
孔子马逸 【原文】《孔子马逸》出自【吕氏春秋】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

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文言文翻译
翻译:艾子的邻居,都是鄙陋无知之人,我听见一个人和别人聊天时说:“我与齐国大臣,都是接受了三才(天、地、人)的灵气的人,为什么他们有智慧,而我没有智慧呢?”另一个人说:“他们每天吃肉,所以有智慧;我平常都吃粗粮,所以没什么智慧。”那个问话的说:“我正好有卖粮食的钱几千枚铜钱...

形容一人没素质的文言文
1. 形容一个人没教养的文言文 一、《诗经·鄘风·相鼠》——春秋·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译文:你看这黄鼠还有皮,人咋会不要脸面。人若不要脸面...

文言文阅读卓茂字子康
卓茂说:“你是鄙陋的人啊。大凡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们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现在乡邻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之所以相互亲近的原因,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乘势求取馈赠罢了。你偏偏不想修行,岂能远走高飞,脱离这个世界呢?亭长平素就是个好官,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那人说:“...

损人文言文
1. 文言文骂人的经典句子有哪些 汝等鼠辈,穷极龌龊之能事。 鸿鹄之志,安燕雀能知? 不足与谋! 汝彼娘之大去老妪, 若非吾之留去操之在汝,今日言吾之阖眼小憩,定当顶不少於两三句。 愤也,小憩者,非止吾也,何也点而言之? 况乎余尚未失神,其冤枉也。 汝有何能? 尔等果如其母戏寡人欤 尔无颜吾奈尔...

俭与吝文言文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二》:“且其为利,又至陋劣不足道,则驯至卑懦俭啬,退让畏葸,无古民之朴野,有末世之浇漓,又必然之势矣。” 5. 郑余庆素吝文言文翻译 子犹说,贫穷是处于人之常态;节俭是人之本性。因为贫穷而不得不节俭,而节俭不一定是因为贫穷,所以说是“本性”。然而这样节俭是不是需要推行?回答说...

文言文翻译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 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

西区18895021769: 孔子说:何陋之有的原文是什麽?(文言文) -
莘琪拉氧: 此句出处∶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第九》)

西区18895021769: 鄙 的文言文释义 -
莘琪拉氧: ①边远的地方.《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鄙陋,鄙俗.《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廉颇蔺相如列传》:“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轻贱.《孔雀东南飞》:“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④鄙薄,轻视.《训俭示康》:“孔子鄙其其小器.” ⑤谦词.《滕王阁序》:“敢竭鄙诚.”

西区18895021769: 有鄙人事孔子者日请往说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
莘琪拉氧: 有一个侍奉孔子的粗俗鄙陋的人对孔子说请您前去说服他.文言文翻译要坚持信达雅的原则.

西区18895021769: 颜氏家训的译文
莘琪拉氧: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⑴;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⑵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译文】???? 孔子说:“奢侈就显得不恭顺,俭朴就显得鄙陋.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孔子又说:“假如有一个人有周公那样好的才能,但只要他既骄傲又吝啬,那其它方向也是不足道的.”这么说来就应该节俭而不应该吝啬了.节俭,是指减省节约以合乎礼数;吝啬,是指对穷困急难的人也不救济.现在肯施舍的却也奢侈,能节俭的却又吝啬,如果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可以了.

西区18895021769: 孔子说过“何陋之有”么是说给谁的 -
莘琪拉氧: 论语【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今译】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西区18895021769: 谁有<<陋室铭>>的原文和解释
莘琪拉氧: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西区18895021769: 翻译古文(选自何陋轩记)1)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2)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 -
莘琪拉氧:[答案] (1)夷地的人们却不这样,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 (2)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3)表示感叹的语气词,通常都独立置於一...

西区18895021769: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陋室铭》 -
莘琪拉氧: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西区18895021769: 古代常用字“鄙”的翻译及例句有哪些? -
莘琪拉氧: ①边界地方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为学》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②动词,轻视孔子鄙其小器(轻视)《训俭示康》译文:孔子轻视他器量狭小.③庸俗,见识...

西区18895021769: 《孔子家语》卷五,文言高手来孔子兄子有孔篾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 -
莘琪拉氧:[答案] 小可不才,愿为你提供如下答案: 1,在文中,孔子的两位弟子有:孔篾、子贱. 2,文中谈话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一,做官后学业是否有进步;二,做官后是否亲戚疏远;三,做官后是否朋友疏远. 3,文中已经明确了孔子心目中君子的形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