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徽草堂笔记》卷十六翻译

作者&投稿:阚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翻译~

我的叔叔仪南公说,有王某人和曾某人平时一向很好。王某人眼谗曾某人的妻子,乘曾某人被盗贼所诬陷栽脏,暗中贿赂狱吏使他在狱中死死亡。才去求媒人去说亲。他突然有自悔的意思,于是中止了说亲的意图,准备把这个做为功德来解除冤孽。然而又想到佛法可能有不知道的,于是把曾的父母妻子和儿女接到家中,奉养非常周到,象这样做了几年。破费了他一半的家产,曾的父母感到不安,想用曾的妻子嫁给王某,王坚决的推辞,奉养更加谨慎。过了几年曾的母亲病了,王某侍奉汤药,衣不解带的照顾她。曾母慨然的许诺,曾父也写了一封信,放在曾母的袖子中:死后如果见到儿子,把这个给他,如果再有怨恨。黄泉里都不见他。后来王某为曾母下葬,监督工作劳累,在坟坑边小睡,突然听到耳边有大声说话:冤恨也解了,你有一个女儿,忘了吗?突然警惕而醒了,于是将他的女儿嫁给曾某的儿子,后来居然得到了好死。一定不能解脱的冤恨,用不能不解脱的真情去融化,真是狡猾的人呢。然而像这样冤可以解脱,知道没有不可以解的冤恨啦。也足以去劝戒那些悔恨自己罪行的人呀。

沧洲憩水井有位老尼姑,叫慧师父,不知这是名还是号,也不知是不是这个“慧”字,人们都习惯这么称呼她。我小的时候,曾看见她出入外祖父张公家。她守戒极严,连糖都不吃。她说:“糖也是用猪油做的。”她不穿皮衣,说:“穿皮衣跟吃肉一样。”不穿绸绢做的衣服,说:“一尺绸绢,是千只蚕的性命。”供佛用的面食一定要自己做,说:“市上卖的,加工时都用脚踩。”烧香时她一定要用火石打火,说:“灶火不干净。”吃的是清淡斋饭,自给自足,从来不去募化。

外祖父家有一个女仆,施舍她一匹布。她仔细看了看,认出是外祖父家的布,说:“施舍必须是自己的东西,才能成为功德。府上因丢了这匹布,有好几个小婢挨了打,佛怎么能接受这样的东西呢?”女仆坦白说:“原先以为布有几十匹,未必能一一清点,所以就拿了一匹。不料连累别人挨打,天天诅咒,我心中实在不安,所以布施这匹布忏悔罪过。”老尼把布扔还她说:“那你为什么不偷偷送回原来的地方?这样别人可以洗清自己,你也可以心安了。”女仆死了几年后,老尼的弟子才把这事透露出来,所以人们才知道了这件事情。

乾隆十九、二十年间,她已七八十岁了。有一天她忽然来到我家,说要去潭柘寺拜佛,为小尼姑受戒。我偶然说到前面讲的这件事,她摇头说:“实在没有这事,是小尼姑们乱嚼舌头。”在座的无不叹息她的忠厚。临走时,她求我为佛殿写一幅匾额,我让赵春涧代写。她合掌说道:“是谁写的,就请签谁的名,在佛前不要打诳语。”待署上赵春涧的名字,她才拿走。后来她再没来过。近来问起沧洲人,竞没有人知道她。

还有景城天齐庙的一个和尚,是住持僧果成的第三个弟子。士绅们敬重他,都称他为三师父,竟把他的真名给忘了。果成的弟子品行不怎么样,大多游食四方。只有这位三师父没有败坏师祖的门风,既没有名山大刹里知客僧的市侩气,也没有法座禅师的娇贵气。他守戒勤苦,即使是千里路程也背着包步行,从来不乘车骑马。先兄晴湖在路上遇到他,苦苦邀请他同车,他始终不肯。官员到庙中,接待的礼仪不会增加,农夫村老来庙里,接待的礼仪也不会减少。布施多的,布施少的,不布施的,他都同等对待。他诵经之余,只静静地端坐在一室中。人进到庙里,还以为庙里空无一人。他行事就是这样。

然而乡里无论男女,没有不说三师父道行清高的。待问到道行在哪里,清高在什么的地方,人们就茫然不知该怎么回答了。三师父之所以能感动人心,正是在这不知什么原因上。我曾就此问过姚安公,他说:“据你所见,他有不清高的地方么?没有不清不高的地方,就是清高。你以为必须像锡飞、杯渡那样才算是好和尚吗?”

这一尼一僧,也算是佛门中独立特行的人了。

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如果不对,你可以提出来。祝你成功!

  阅微草堂笔记 卷十六·姑妄听之二【白话译文】
  神不能决
  天下事,情理而已,然情理有时而互妨。里有姑虐其养媳者,惨酷无人理,遁归母家。母怜而匿别所,诡言未见,因涉讼。姑以朱老与比邻,当见其来往,引为证。朱私念言女已归,则驱人就死;言女未归,则助人离婚。疑不能决,乞签于神。举筒屡摇,签不出。奋力再摇,签乃全出。是神亦不能决也。辛彤甫先生闻之曰:“神殊愦愦!十岁幼女,而日日加炮烙,恩义绝矣。听其逃死不为过。”
  天下的事,无非是情、理两方面而已,然而情与理有时候也会互相冲突。我们村有一个当婆婆的,总是虐待她家的童养媳,手段可谓惨无人道。童养媳受不了,偷偷跑回了娘家。娘家妈可怜女儿,就把她藏了起来。婆家来人找,娘家人谎称没见过,于是婆家告了官,两家打起了官司。有个姓朱的老头儿与童养媳的娘家是邻居,那个当婆婆的认定他知道真情,想请他出庭作证。朱老头私下琢磨:把童养媳回娘家的事说出来,等于置人于死地;如果谎称她没回来,又等于助人离婚。他犹豫不决,就去向神明求签。他举着签筒摇了半天,一根也没甩出来。用力再摇,所有的签全甩了出来。看来,神明对此事也难于决断。辛彤甫先生听到此事后说:“这神也太昏愦了。一个十岁的幼女,天天用烧红的火钳来烫她,早就没有什么恩情关系可言了。容许她死里逃生,不算过分。”
  梦见他人之诗
  戈孝廉仲坊,丁酉乡试后,梦至一处,见屏上书绝句数首。醒而记其两句曰:“知是蓬莱第一仙,因何清浅几多年?”壬子春,在河间见景州李生,偶话其事。李骇曰:“此余族弟屏上近人题梅花作也。句殊不工,不知何以入君梦?前无因缘,后无征验,《周官》六梦,竟何所属乎?”
  举人戈仲坊在乾隆四十二年参加乡试,梦中到了一处,见屏风上题写了几首绝句。醒来还记得其中两句:“知是蓬莱第一仙,因何清浅几多年?”乾隆五十七年春天,他在河间遇见景州人李某,偶然说起这事。李某惊道:“这是近人给我族弟家的屏风上题写的咏梅诗,句子一点也不出色,不知为什么入了你的梦。”这事事前没有什么因缘,事后也没有任何应验。《周官》记载梦有六种,这样的梦到底归入哪一类呢?
  雄鸡卵
  《新齐谐》(即《子不语》之改名)载雄鸡卵事,今乃知竟实有之。其大如指形,顶似闽中落花生,不能正圆,外有斑点,向日映之,其中深红如琥珀,以点目眚,甚效。德少司空成,汪副宪承霈皆尝以是物合药。然不易德,一枚可以值十金。阿少司农迪斯曰:“是虽罕睹,实亦人力所为。”以肥壮雄鸡闭笼中,纵群雌绕笼外,使相近而不能相接。久而精气抟结,自能成卵。此亦理所宜然。然鸡秉巽风之气,故食之发疮毒。其卵以盛阳不泄,郁积而成,自必蕴热,不知何以反明目。又《本草》之所不载,医经之所未言,何以知其能明目?此则莫明其故矣。汪副宪曰:“有以蛇卵售欺者,但映日不红,即为伪托。亦不可不知也。”
  袁枚的《新齐谐》(即《子不语》一书的改名)载有雄鸡生蛋的事,如今才知道竟实有其事。这种蛋有手指肚那么大,样子像是福建的花生米,不是正圆的,上面有斑点。把它对着太阳看,蛋中是深红的琥珀色。用它点进眼里治白内障很有效。工部侍郎德成、按察副使汪承霈等人都曾用公鸡蛋配药。但它不容易弄到,一个蛋价达十两银子。户部侍郎阿迪斯说:“这种蛋虽然罕见,但也是人力造成的。把肥壮的公鸡关在笼子里,笼外放一群母鸡,使它们能够相近但不能交配。时间一长,公鸡的精气凝结郁积,便生成鸡蛋。这从道理上也讲得通。不过鸡属巽,巽为风,所以吃鸡容易引发毒疮。公鸡蛋是因为强盛的阳气得不到发泄郁积而成的,自然蕴含热毒,不知为什么反而能明目。而且《本草纲目》中没有这种记载,医家经典中也没有论及,人们是怎么知道它能明目的呢?这些都弄不清楚了。汪承霈说:“有人用蛇蛋假冒公鸡蛋出售骗人,但蛇蛋对着太阳照里面不红,根据这一点就可判断是假冒品。”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变鸡生蛋偿债
  沈媪言:里有赵三者,与母俱佣于郭氏。母殁后年余,一夕,似梦非梦,闻母语曰:“明日大雪,墙头当冻死一鸡,主人必与尔。尔慎勿食。我尝盗主人三百钱,冥司判为鸡以偿。今生卵足数而去也。”
  次日,果如所言。赵三不肯食,泣而埋之。反复穷诘,始吐其实。此数年内事也。然则世之供车骑受刲煮者,必有前因焉,人不知耳。此数之狡黠攘窃者,亦必有后果焉,人不思耳。
  沈老太说:村里有个赵三,与母亲一起在郭家做工。母亲死了一年多后的一个晚上,赵三躺在床上,像做梦又不像做梦,听见母亲说:“明天下大雪,院墙外会冻死一只鸡,东家肯定会送给你,你千万别吃。我曾偷过主人三百文钱,阴间官府判我变鸡还债。现在生的蛋已经够卖三百文钱,我将离开这里了。”第二天,果然一切都像她所说的。赵三不肯吃那只鸡,哭着将它埋掉。主人反复追问,赵三才说实话。这是近几年的事。由此看来,世界上供人骑和拉车的马牛,供人吃受屠宰烹煮的鸡猪等,前一辈子必定欠了这些人的债,只是人们不知道而已;这些奴仆狡猾偷窃,下辈子也必遭报应,只是他们没有好好想想而已。
  卖假药尽孝
  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证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竟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踊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乃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惜人往风微,无传于世。余作《滦阳消夏录》诸书,亦竟忘之。癸丑三月三日,宿海淀直庐,偶然忆及,因录以补志乘之遗。倘亦潜德未彰,幽灵不泯,有以默启余衷乎!
  我十一、二岁时,听堂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药丸。然后,他带着假药丸,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一路上,就靠骗几文钱糊口。可也怪了,沿途凡吃了他的药的,即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银钱。他急忙拜谢。忽然,一个强盗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哇,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呵。可惜,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齐某之子的义行未能流传开来。我曾作《滦阳消夏录》诸书,也忘掉收录了。癸丑年三月三日,我住在海淀值班的地方,偶然想起了这件事,便记录下来,以补充地方志记载中的遗漏。这或许是因为孝子的德性埋没,他的灵魂没有泯灭,所以暗暗提醒了我吧?
  狐媚老翁
  李蟠木言:其乡有灌园叟,年六十余矣。与客作数人同屋寝,忽闻其哑哑作颤声,又呢呢作媚语,呼之不应。
  一夕,灯未尽,见其布衾蠕蠕掀簸,如有人交接者,问之亦不言。既而白昼或忽趋僻处,或无故闭门。怪而觇之,辄有瓦石飞击。人方知其为魅所据。久之不能自讳,言初见一少年至园中,似曾相识,而不能记忆;邀之坐,问所自来,少年言:“有一事告君,祈君勿拒。君四世前与我为密友,后忽藉胥魁势豪夺我田。我诉官,反遭笞。郁结以死,诉于冥官。主者以契交隙末,当以欢喜解冤。判君为我妇二十年。不意我以业重,遽堕狐身,尚有四年未了。比我炼形成道,君已再入轮回,转生今世。前因虽昧,旧债难消;夙命牵缠。遇于此地。业缘凑合,不能待君再堕女身,便乞相偿,完此因果。”我方骇怪,彼遽嘘我以气,惘惘然如醉如梦,已受其污。自是日必一两至,去后亦自悔恨,然来时又帖然意肯,竟自忘为老翁,不知其何以故也。
  一夜,初闻狎昵声,渐闻呻吟声,渐闻悄悄乞缓声,渐闻切切求免声;至鸡鸣后,乃噭然失声。突梁上大笑曰:“此足抵笞三十矣。”自是遂不至。后葺治草屋,见梁上皆白粉所画圈,十圈为一行。数之,得一千四百四十,正合四年之日数。乃知为所记淫筹。计其来去,不满四年,殆以一度抵一日矣。或曰:“是狐欲媚此叟,故造斯言。”然狐之媚人,悦其色,摄其精耳。鸡皮鹤发,有何色之可悦?有何精之可摄?其非相媚也明甚。且以扶杖之年,讲分桃之好,逆来顺受,亦太不情。其为身异性存,夙根未泯,自然相就,如磁引针,亦明甚。狐之所云,殆非虚语。然则怨毒纠结,变端百出,至三生之后而未已,其亦慎勿造因哉!
  李蟠木说:他的家乡有个管菜园子的老头,六十多岁了,和几个打短工的人同睡在一间屋里。一天大家忽然听见他发出低低的呻吟声,接着又发出嗲声嗲气很淫荡的声音,叫他也不答应。有天晚上灯没吹熄,只见老头的被子轻轻抖动翻卷,好像有人性交的样子。问他也不回答。此后在白天,他有时忽然跑到僻静处,或者无缘无故地关着门。大家感到奇怪,偷偷地观察,则有瓦块石头飞来。这才知道他被鬼怪迷住了。时间一长,他自己也保不住秘密了。他说开始看见一个少年来到园子里,好像认识,但记不起来了。请他进来坐,问他来干什么。少年说:“你在四世前和我是密友,后来你忽然借助官豪的势力,强抢我的地。我告了官,反被打了一顿,因此忧郁而死。告到冥官,他说两人开始交情深厚,也该有个善终,还是用欢喜的方式来解这个冤仇,便判你当我的妻子二十年。不料因我罪孽深重,投生为狐狸。你我还有四年的缘份没了。等我炼形得道,你已死去进入轮回,投生为今世。前因虽然茫茫,旧债不能勾销,夙命把你我牵缠在一起,相见于此。因缘凑合,我不能再等你投生为女人,请你现在就偿了旧债,了结这个因果。”我正惊异,他向我吹了一口气,我惘惘然如醉如梦,被他奸污了。从此他每天来一两次。那少年走后,我也悔恨,可那少年一来,我又服服贴贴地,竟忘了自己是个老头,不知是什么原因。一天夜里,大家又听到那老头开始发出调情亲热的声音,接着便是呻吟声,渐渐地听见请求慢一点儿,渐渐地又听见恳切的求饶声。鸡叫时,老头又失声叫唤起来。突然梁上有人大笑道:“已够抵偿我那三十大板了。”从此少年不再来。后来要修房,见梁上有白粉画的圈,十圈为一行,一数,一共是一千四百四十,正合四年的天数。于是知道这是才知道是狐狸记录的行淫次数的标记。它从头至尾来的时间不到四年,大概是以行淫一次抵一天吧。有人说,这狐狸想迷这老头,故意编出这一套。但狐狸媚人一是贪图美色,二是采补精气。这么个鸡皮鹤发的老头有什么美色?有什么精气可采补?可见不是贪图美色。况且这老头已到了拄拐杖的年纪,还去做别人的男宠,对别人的污辱逆来顺受,也不近情理。也许他虽然是个老头,但仍是女性,夙缘没有泯灭,自然会投身那个少年,像是磁石吸铁,两者很自然地凑在一起,这是很明显的。也许狐狸说的不是谎话。由此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怨仇缠绕纠结,变化万端,一直到三世之后还没了结。世人应当谨慎小心,不要结怨造下祸因啊。
  少年不受妖诱
  文水李秀升言:其乡有少年山行,遇少妇独骑一驴,红裙蓝帔,貌颇娴雅,屡以目侧睨。少年故谨厚,虑或招嫌,恒在其后数十步,俯首未尝一视。至林谷深处,妇忽按辔不行,待其追及,语之曰:“君秉心端正,大不易得。我不欲害君,此非往某处路,君误随行。可于某树下绕向某方,斜行三四里即得路矣。”语讫,自驴背一跃,直上木杪,其身渐渐长丈余,俄风起叶飞,瞥然已逝。再视其驴,乃一狐也。少年悸几失魂。殆飞天夜叉之类欤?使稍与狎昵,不知作何变怪矣。
  文水县的李秀升说:他的乡里有个少年在山里走,遇见一个少妇独自骑着驴。她穿着红裙子、披着蓝披肩,容貌很娴雅,老是斜眼瞅他。这少年性情谨慎敦厚,怕招惹是非,便在她身后离开几十步远,低着头一眼也不看少妇。走到林中深处,少妇忽然停驴不走了,等这少年跟上来,对他说:“你居心端正,真是难得,我不想害你。这不是往某某处去的路,你跟在我身后走错了路。在某棵树下绕向某某方向,斜着走三四里,就找到路了。”说完,少妇在驴背上一跃,直上树梢,她的身子渐渐高到一丈多。不一会儿,风起叶飞,转眼不见了。再看那头驴,却是一只狐狸。少年吓得差点丢了魂。莫非这是所谓飞的夜叉之类的妖怪吧?假如年轻人稍微对她轻薄一些,还不知会变出什么花样来呢。
  举子发狂
  癸丑会试,陕西一举子于号舍遇鬼,骤发狂疾。众掖出归寓,鬼亦随出,自以首触壁,皮骨皆破。避至外城,鬼又随至,卒以刃自刺死。未死间,手书片纸付其友,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八字。虽不知所为何事,其为冤报则凿凿矣。
  癸丑年会试时,陕西的一位举人在考试的号舍里碰到了鬼,突然发狂。大家把他扶出,回到住处,那鬼也跟了出来。举人自己用头撞墙壁,头皮和头骨都撞破了。于是躲到外城,那鬼又跟到外城,结果举人用刀自杀而死。还没死时,他写了一张纸条给友人,上面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八个字。虽然不知道到底为了什么事,但这属冤孽报应,则是肯定无疑的。
  狐能克己让人
  南皮郝子明言:有士人读书僧寺,偶便旋于空院,忽有飞瓦击其背。俄闻屋中语曰:“汝辈能见人,人则不能见汝辈。不自引避,反嗔人耶?”方骇愕间,屋内又语曰:“小婢无礼,当即笞之,先生勿介意。然空屋多我辈所居,先生凡遇此等处,宜面墙便旋,勿对门窗,则两无触忤矣。”此狐可谓能克己。
  余尝谓僮仆吏役与人争角而不胜,其长恒引以为辱,世态类然。夫天下至可耻者,莫过于悖理。不问理之曲直,而务求我所隶属,人不能犯以为荣,果足为荣也耶?昔有属官私其胥魁,百计袒护。余戏语之曰:“吾侪身后,当各有碑志一篇,使盖棺论定,撰文者奋笔书曰:‘公秉正不阿,于所属吏役,犯法者一无假借。’人必以为荣,谅君亦以为荣也。又或奋笔书曰:‘公平生喜庇吏役,虽受赇骫法,亦一一曲为讳匿。’人必以为辱,谅君亦以为辱也。何此时乃以辱为荣,以荣为辱耶?”先师董文恪曰:“凡事不可载入行状,即断断不可为。”斯言谅矣。
  南皮人郝子明说:有位读书人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一次,他刚在一个空院里解完手,忽然被一块飞来的瓦片击中后背。过了一会儿,只听空屋里有人说:“你们能看见人,人不能看见你们。不知道自己回避,反倒嗔怪人家,有道理吗?”读书人正在惊骇时,忽又听屋里的人说:“这些丫环无礼,我马上去惩罚她们,请先生不要介意。但是,这些空屋子是我们的住所,先生以后再到这里,请脸冲着墙小便,不要对着门窗,这样,就不会发生冲突了。”这位狐仙可以说是很能自我克制了。我想,有的人家因为僮仆吏役与人争斗败下阵来,主人总是引以为辱,世情一向如此。但我却以为,天下最可耻的,莫过于违悖情理。不问是非曲直,只求自己的下属不败于人,还要以此为荣,果然值得引以为荣吗?过去,我手下曾有位属官,千方百计袒护他的胥吏头目。我开着玩笑对他说:“我们这些人死后,当各有一篇碑志,以便盖棺论定,如果那对我们的一生作最后评判的人举笔写道:‘公秉正不阿,对属下的吏役犯法者,坚决惩治,不讲情面。’人们必定以此为荣,估计您也会以此为荣的。又如果那人举笔写道:‘公平生喜欢庇护吏役,即使他们受贿违法,也一一设法替他们掩盖。’人们一定会以此为耻,您也会以此为耻的。那么,您现在为什么却以耻辱为荣耀,又把荣耀当成耻辱呢?”先师董文恪曾说:“凡事不能写进死后的行状的(载入个人履历),是绝对不能做的。”这话说得真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d27f6d0100reqf.html

没有什么可说的。

你好了没有人吗哦你们吃鸡吗哦你们吃鸡吗哦你们吃鸡吗哦你


名从主人的意义
3、《春秋谷梁传注疏》卷三: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故曰郜大鼎也。4、《尔雅注疏》卷七释地:曷为谓之大原?地物从中国,邑人名从主人。原者何?上平曰原,下平曰隰。5、《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案牍册籍,亦书为东鄂。公羊传所谓名从主人也。”例句:1、因此,在回译这些术语时...

良莠的成语
有关良莠的成语:良莠不齐、良莠不分、良莠不一、良莠淆杂。意思是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造句:1、社会里的人良莠不齐,交朋友时要特别当心。2、他们同出少林,但武功却良莠不齐。3、改革开放时期,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4、这批学员...

院中有榆树,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
1、根据问题提供的文字,这段话出自电视剧《三国》。结尾时,司马炎给司马懿背诵所言,其典故出自韩婴的《韩诗外传》卷十。此举注释为:我家园子中有榆树,树上有蝉,蝉正在振动翅膀鸣叫,想喝早晨的露水,却不知道有螳螂在它的后面,歪着脖子,打算捉住并吃掉它;螳螂正想着吃蝉,而不知道黄雀在它...

兔起鹘落文言文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示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此事如~,稍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 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机栝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3. 兔起鹘落古文举是什么...

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的区别
3、感情色彩不同:良莠不齐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而鱼龙混杂则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其中好的少而坏的多。4、来源不同:良莠不齐来源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甚矣,稗官野史之猖狂,心学入门之invoke也。良莠不齐,理所固然。而鱼龙混杂则无具体来源,只是一种常用的...

什么起鹘落
兔起鹘落[tù qǐ hú luò]的出处:宋 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兔起鹘落的例句: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四回》:两只眼睛,兔起鹘落的,监押著管帐先生及家人们。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此事如兔起鹘落...

良莠不齐中的有指的是什么
良莠不齐中的“莠”有指的是狗尾草。基本解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成语出处:纪昀(清)《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之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李宝嘉(清)《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

成语“良莠不齐”中的“莠”指的是?
狗尾草。“莠”是指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良莠不齐”意思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出自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良莠不齐”和“参差不齐”都有不整齐的意思。但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

兔走鹘落是什么意思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机栝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近义词:兔起凫举、兔走鹘落 反义词:拖泥带水、蜗行牛步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quick flow of writer's thoughts and imagination [编辑本段]文言文...

兔起鹘落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译文]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

汉寿县13764642289: 《阅徽草堂笔记》卷十六翻译 -
满峰消心: 内阁学士永宁为病所累,精神萎靡不振.请大夫诊治,一时之间也未痊愈.改请一位医生,这个医生索要前一位医生开的药方,没有找到.永公认为是婢女放错了地方,叫她仔细寻找,并威胁她说:“如果找不到就鞭打你.”永公正靠着枕头休...

汉寿县13764642289: 《阅微草堂笔记》的翻译 -
满峰消心: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

汉寿县13764642289: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
满峰消心: 益都的李词畹先生说:秋谷先生游历南方的时候,借住在一个朋友家的园亭里.有一天晚上睡下之后,想要写一首诗,正在沉思着构思,听到窗外有人说话:“先生还没有睡着吗?您写的清雅秀丽的诗句,我已为之心醉十几年了,现在幸而遇到...

汉寿县13764642289: 河中石兽转转不已已字翻译 -
满峰消心: 已字翻译:停止

汉寿县13764642289: 《阅微草堂笔记》 译文 -
满峰消心:[答案] 《两则》原文和翻译 40《阅微草堂笔记》两则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为编者所加.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

汉寿县13764642289: 阅微草堂笔记全文翻译 -
满峰消心: 离我们老家十几里的地方,有位姓卫的盲艺人.乾隆戊午(1738)年除夕之前,他走家串户为各家演唱辞年贺岁的小曲.每家也纷纷赠送给他一些食物,他便用口袋背着这些食物往家走.半路上,他不幸失足坠入一口枯井中.这口枯井地处荒郊...

汉寿县13764642289: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译文 -
满峰消心:[答案] 什么意思? 草堂笔记里面故事太多了,难道要全本的译文?这工作量也太大了.

汉寿县13764642289: 阅微草堂笔记 译文 -
满峰消心: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

汉寿县13764642289: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译文 -
满峰消心: 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回这样而延误自身呢?

汉寿县13764642289: 解释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 -
满峰消心: 古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读音si四声,等候).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