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燕惠王书译文

作者&投稿:繁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才能不足,未能遵循先王的教诲,顺应您左右官员的心意,忧虑自己可能因犯错而遭受斧质之刑,这既是对先王英明的亵渎,也是对您道义的损害,因此我选择逃往赵国,独自承担不肖之罪,无从辩解。现在,您派遣使者指责我的过失,我担心您身边的人未能理解先王接纳我的原因,以及我侍奉先王的真诚,因此斗胆以书信的形式回应您。


我听说过圣明的君王,不以私恩授官,而是根据功绩和才能给予;不以偏爱赐予官位,而是让合适的人占据其位。因此,能审时度势并选贤任能的,是成功的君主;以德行结交的,是赢得声望的人。以我所学,先王有超越常人的志向,所以我凭借魏王的符节出使燕国,得到先王的赏识,得以位列群臣之上。不与父兄商议,先王便提拔我为亚卿,我深感遵循先王的教诲,可望不犯大错,因此欣然接受。先王曾令我向齐国宣战,我建议借助赵国之力,以诸侯之师攻齐,齐国战败后,燕国收获丰厚。这次胜利,先王对我大加封赏,使我与小国诸侯并列。


贤明的君王不会废弃功业,留名青史;有远见者不会损毁功名,受后人传颂。先王报了大仇,平定强敌,功业卓著。即使在先王离世后,他的遗训仍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我明白,擅长做事者未必善终,因此,我选择保全功绩,而非彰显先王的用人之明,以免因毁誉之言而有损先王名誉。援助赵国攻打燕国,非我所愿,道义上我难以接受。


我崇尚古君子之道,即使离开,亦不背后诋毁。我虽愚钝,却时常受君子教诲,忧虑旁人误解我。故此,我以书信陈述,恳请您明察我的心意。


扩展资料

《报燕惠王书》是战国时期燕国大将乐毅回复燕惠王的信。乐毅曾率燕军和赵、韩、魏、楚联军大破当时最强大的齐国,并在半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战功彪炳,齐国仅余莒城和即墨2城苟延残喘。乐毅围2城两年有余,欲以攻心之术彻底降服齐国,被齐国派人离间说其有自立之心。当时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和乐毅本有嫌隙,就派人持书招回乐毅而委骑劫为将。乐毅因此而奔赵。后来,齐国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失地尽复,燕国势弱不得不割地求和。这时燕惠王想起乐毅的功劳,去信请乐毅回燕国,而乐毅就此写下《报燕惠王书》。




...其意之切 何尝不仰天而叹 然燕昭王卒 惠王立 何故使骑劫代乐毅?_百...
至于说乐毅想当齐王这种水平的谣言,我相信燕惠王是不会真信的,只不过刚好拿它当借口罢了,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往往是人性不能言说的,譬如自卑啊、嫉妒啊种种阴暗的负面情绪。=== 在《报燕惠王书》这封信中在解释自己为何而去时,乐毅说了这样一句话:“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意思是...

报燕惠王书背景
燕惠王悔恨派骑劫替代乐毅,导致败绩连连,领土失陷,但仍对乐毅投赵心存忌惮。于是,他派人指责乐毅,并表示曾全权托付军国大事,乐毅功绩显赫。但因新王即位,受左右影响犯错。他派骑劫是为照顾乐毅,却被误解。乐毅在《报燕惠王书》中,以伍子胥的教训为自己辩护,坚称对先王忠心,反驳惠王的指责...

关于乐毅的故事
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于斯时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

《史记》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
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於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

乐毅报燕王书的注释译文
1、燕昭王:燕国国君,曾求贤复国,振兴燕国。2、骑刦(jié):亦作骑劫。3、田单:齐国大将,曾用诈降之计火牛阵大破燕军,杀死骑刦。4、左右:国君亲近之人。5、不佞(nìng):不才。6、不肖:不贤。自谦之词。为辞说:用言词辩解。7、侍御者:侍侯国君的人,实指惠王。畜幸:畜养...

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原文 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原文列述
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7、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

燕惠王战国时期燕国第四十任君主
他在位初期,与名将乐毅之间存在矛盾。即位后,尽管使用乐毅,但并未完全信任他,最终用骑劫取代乐毅的领导地位。乐毅因此选择逃离燕国,投奔赵国。齐襄王五年(前279年),田单在即墨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骑劫战死,齐国得以收复失地。对此,燕惠王对乐毅的离开表达了指责,而乐毅则通过《报遗燕惠王书》...

燕惠王: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继位后逼走了大将乐毅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为太子时,与将军乐毅有过节。燕惠王即位后,因中齐国反间计,对乐毅有所猜忌,任用骑劫代任其职,乐毅逃亡赵国。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骑劫战死,齐国收复全部失地。燕惠王责备乐毅逃到赵国,乐毅回致一封《报燕惠王书》。公元前...

跪求《史记》中《乐毅列传》主要内容,一定要100-200字.
”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 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今足下使人数之以罪,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其功多者赏之,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

关于乐毅的传记?
将军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合宜的,可你如何报先王的知遇之恩呢?”于是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

酒泉市15176856300: 报燕惠王书 - 搜狗百科
督桑蛇胆: 望诸君(原昌固君乐毅)便派人送书信给燕王道:“我不(够)聪明,不能听从先王的教诲,来顺应(君王您)左右(官员)的心,害怕犯下受斧质刑的罪,(这样)就伤害了先王的英明,又伤害了您的道义,所以逃奔到赵国.自己来负起不屑的...

酒泉市15176856300: 成语“不测之罪”的意思是? -
督桑蛇胆: 死罪

酒泉市15176856300: 乐毅报燕王书全文翻译 -
督桑蛇胆: 乐毅报燕王书 臣不才,不能秉承先王的教导,来顺从您的心意,恐怕触犯死罪,来伤害先王知人的明察,又损害您的正义,所以逃奔到赵国.自己背着不肖的罪名,所以不敢作解释.现在大王派使人来数...

酒泉市15176856300: 《望湖楼醉书》题目中的“书”的意思是 -
督桑蛇胆: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酒泉市15176856300: 《出师表》《报燕惠王书》两篇文章都表达了报答先王和忠于陛下的真挚情感,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
督桑蛇胆: 相同点是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先王的忠心.不同点是:《报燕惠王书》是乐毅回复燕惠王的一封信,是在燕惠王不信任自己.针对燕王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乐毅在《报燕惠王书》一文中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误解,指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愤而出走的抗争精神.《出师表》写在北上伐魏之前,后主刘禅是信任诸葛亮的,他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刘禅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感情.

酒泉市15176856300: 称谓问题 - 哪些是自称?那些是他称?
督桑蛇胆: 什么叫足下呢?足下是古人对朋友辈的一种尊称.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 足下是中国古代对他人的敬称,在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战国策》、《史记》中...

酒泉市15176856300: “足下”这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
督桑蛇胆: “足下”一词是表示对同辈,朋友的尊称,意思相当与“您”. “足下”这个词出于一个典故.见刘敬叔《异苑》卷十: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出奔在外19年,后由秦送回.重耳回到晋国当...

酒泉市15176856300: 而足下见礼如此 何以当之 的翻译 -
督桑蛇胆: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

酒泉市15176856300: 2.在《乐毅报燕惠王书》中,乐毅如何不卑不亢地向燕王明志 -
督桑蛇胆: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6),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