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有赐死杨贵妃吗?难道真如所说,杨贵妃潜逃去了日本?

作者&投稿:钱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在哪儿赐死了杨贵妃?~

马嵬坡
安史之乱爆发,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逃难,途经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失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仓皇逃离京师长安,其宠妃杨玉环死于马嵬驿。这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幕,不知引起多少文人墨客的咏叹。然而,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团,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由,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

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当然,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其实,杨贵妃在马嵬驿必死无疑。《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换言之,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土的观点。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置于庭院。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民间传说杨贵妃死而复生,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六军”将士们以“祸本尚在”的理由,要求处死杨贵妃。如果人们继续坚持这种观点,那么,杨贵妃就会被当作褒姒或者妲己一类的坏女人,除了世人痛骂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赞扬。即使她是人间什么绝色或者盛唐女性美的代表者,也不会在人们的潜在意识中产生怜悯与宽恕。全部的问题在于:杨贵妃事实上不是安史之乱的本源。高力士曾言“贵妃诚无罪”,这话虽不无片面,但贵妃不是罪魁祸首,那是毫无疑问的。安史之乱风雨过后,人们开始反思,总结天宝之乱的历史经验,终于认识到历史的真相。民间传说自有公正的评判,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往往比较客观。杨贵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为牺牲品的一面。于是,人们幻想确实已死了的杨贵妃能重新复活,寄以无限的追念。


历史揭密:绝色美女杨贵妃究竟有没有亡命去日本

斯 米

杨贵妃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历代文人骚客在描写她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爱情生活方面,真可谓呕心沥血,不异笔墨!但是,对于杨贵妃的死因,则说法不一,至今还是一个谜。
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是被缢死的。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奔蜀,途经马嵬驿,六军将士以咎在杨家,愤杀杨国忠,迫杨贵妃自缢,葬尸于坡前。这是历来正典史籍的普遍记载。如唐人李肇在其《国史补》中说:“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靿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玩,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杨贵妃死于马嵬驿的一座佛堂梨树下,这一点确凿无疑,而且搬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导致一位老太婆借此大发其财。对于这一历史事件,《旧唐书》、《新唐书》都说杨贵妃受缢死于马嵬驿,与李肇的上述记载大同小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所引杨贵妃被缢的史料更为详细:当哗变的军士杀了杨国忠后,护驾的六军将士仍不肯继续前进,唐玄宗亲自下令,也无效。唐玄宗要高力士问军中主帅陈玄礼是什么缘故?陈玄礼回答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辫宗听后,最初不肯割爱,“倚仗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却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而唐玄宗却说:“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这时连高力士也一反常态,对玄宗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视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玄宗经高力士劝说,“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这样才使六军将士“始整部伍为行计”(《唐记》三十四)。
正典史籍几乎都是以上的记载,而稗史、传奇也有这样类似的记载。元和元年(806年)冬,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他的好友陈鸿和王质也寓居该县。一天,他们游览仙游寺,谈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异常感慨,王质建议白居易以此为题写诗,白居易写了脍炙人口的《长恨歌》,陈鸿写了《长恨歌传》。陈鸿是位史学家,在写杨贵妃缢于马嵬驿一节时他是这样记叙道:杨国忠处后,“左右之意未决。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仅袂掩面,使牵之而云,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
杨贵妃死于马嵬驿,日本一些著名的学者也持这一说法。如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汉学家井上靖先生,他在收集了大量史实的基础上,以细腻的笔调,写了长达14万多字的《杨贵妃传》,把这位传奇人物的悲欢离合,描写得畅酣淋漓。关于杨贵妃的死,井上靖先生不仅与中国历代学者观点相同,而且还写了杨贵妃本人临被赐死前的态度。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杨贵妃没有死于马嵬驿,则当了女道士。这种说法,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如白居易《长恨歌》中记载:“无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说的是平叛后玄宗由蜀返长安,途经杨贵妃缢死处,踌躇不前,舍不得离开,但在马嵬坡的泥土中已见不到她的尸骨。后来又差方士寻找,“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在这里暗示贵妃既未仙去,也未命归黄泉仍在人间。后来一些学者认为,根据白居易《长恨歌》所述,杨贵妃当是流落到了“玉妃太真院”(即女道士院),唐时女道士院实质与青楼无异,此时她已落花飘零了,这对玄宗说来真可谓“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俞平伯先生从20年代末期在《小说月报》第20卷2号上发表的《<长恨歌>及<长恨歌 >的传疑 》一文起,直到解放后,一直坚持这一观点。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杨贵妃亡命到了日本。1936年,一位日本少女在电视台向日本电视观众展示了她的家谱等古代文献,言之凿凿地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这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此事在竹内好主编的日文杂志《中国》有记载)。日本有种说法,说死者是替身,杨贵妃本人则远逃日本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久津。据当地的传说讲,认为被缢身亡的,乃是一名侍女。军中主帅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死。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察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而这一以假代真的计谋得以成功。而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飞快南逃,大约在今日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过海上的漂泊,来到日本油谷町久津。
日本历史学家邦光史郎在《日本史趣事集》中还若有其事地说:杨贵妃死后就葬在匀津的二尊院。至今当地还保存有相传为杨贵妃墓的一座五轮塔。在久津二尊院里还供奉着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两座立像,传说是唐玄宗为了安慰杨贵妃而特意送到日本来的,现已被日本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1984年《文化译丛》第5期)一文中则是这样记载的:“唐玄宗平定安禄山之乱,回驾长安,因思念杨贵妃,命方士出海搜寻,至久津向贵妃面呈玄宗佛像两尊。贵妃则赠玉簪以为答礼,命方士带回献给玄宗。虽然互通了消息,但杨贵妃未能回归祖国,在日本终其天年。”
应该说,杨贵妃缢杀于马嵬驿,史料是比较翔实的,且已得到公认。但是,杨贵妃出逃当女道士和亡命日本的说法,也言之成理,证之有据,不能轻易地否定。

我是参考的

日本各地都有杨贵妃雕像,包括楼主说的近年有日本女星自称杨贵妃后代,长得挺美。但她逃去日本,这却值得商榷。一位人民大学教授认为,1300多年前杨贵妃远在陕西兴平市马嵬坡,从陕西逃亡日本,他分析了三条可行路线,一扬州,二苏州,三我忘记了,而当时李亨已经掌握权力,他欲置贵妃死地,千里之程,凭当时的交通条件这是比较困难的,还要乘船出海,玄宗时期海运并没有太大发展。但日本遣唐使多次到达唐朝,说明还是有这个可能性的,而在日本一个港口甚至就叫贵妃村,似乎还是呼应了贵妃逃亡日本的假象。
再者,马嵬坡事件中,陈玄礼作为玄宗身边掌军大将,但他却是太.子.党的。太.子.党与杨党是死对头,尤其李亨曾与贵妃三姐杨花花有过“深刻”恩怨,他一上位,第一件事当然是清君侧,杨党全部清除。玄宗当时气数将近,他无力阻止陈玄礼帐下士兵,陈玄礼也无力阻止,因为这是李亨唐肃宗的命令。
而高力士作为贵妃的行刑人,这就颇为有趣了。高力士一身无大过,与贵妃也是关系甚好,是玄宗最为亲近之人,他对玄宗的意思也捕捉的十分清楚,往往一个眼神便知道玄宗在想什么。让他去杀贵妃,就按我们常理所想,确实也有些不忍。那是否高力士受玄宗令或者瞒着玄宗放过贵妃呢?
在马嵬坡附近,考古学者发现了贵妃墓,但据查此墓只是寥寥掩埋,似乎并不符合贵妃身份,即使当时没有机会修墓,但战争过后玄宗总会好好修建或者移走贵妃墓。因此,在这里出现一个谜语了。《旧唐书》中记载贵妃墓不见肌体只存香囊。那贵妃究竟是真死或者死后被移走,还是有人替死(侍女替死)或者假死(暂停止身体机能的药物)呢?一位考古专家认为,若移走贵妃尸体那么又怎么会遗留香囊呢?在这四种可能当中,各有各的理由,我也不做一个确定。
但我可以猜测。玄宗回到长安为太上皇,日复思念成疾,身体每况愈下。那么,贵妃决计不会出现在他的附近。则贵妃也许死去也许被带离远方。长恨歌中出现了“蓬莱”一词,蓬莱是东海中仙岛,许多人认为其实就是日本,但玄宗请来的道士在“蓬莱”一座仙山见到太真贵妃。这里提一下,玄宗信道不信佛,佛有前生来世,但道却不同,道有大神通,知天下事遁万里路,却无法入得佛门中的地狱和天堂。既然玄宗请了道士,那么很可能是贵妃处于一个不能相见的地方,请求道士带来贵妃讯息。在四川有一太蓬山,且有一个杨氏墓,当地人说就是杨贵妃墓,但这不能肯定。我们能更倾向的一个结果是,贵妃未死,被救走远乡。但哪里是“蓬莱”,谁又得知呢?

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到底有没有可能找人代替杨贵妃受死呢?这个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形。马嵬坡之时,士卒们已经控制了整个局面,并且明确提出要赐死杨贵妃,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已经无法压制,而士卒们既然提出这个要求,就一定会监督行刑过程,秘密处决是不可能的,除非没有人认识杨贵妃,否则,根本无法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掉包。

那么,到底士卒们认不认识杨贵妃呢?唐代民风开放,而且皇室有公开参加各种民间节庆的习惯,无论是上元节的与民同乐,还是三月三踏春,杨贵妃都曾多次出现在民众视线之内,当时参与事变的军人大多来自长安,应该有很多人见过杨贵妃,在这种情况下,找人替死几乎不可能实现。

是真的,因为当时满朝文武百官中只有大将郭子仪能够灭了安禄山,其余再无猛将!郭子仪等人是忠臣,认为是杨贵妃导致李隆基对朝政懈怠,所以认为杨贵妃是罪魁祸首,所以就说是杨贵妃不死,他(郭子仪)不带兵评安史之乱。当时的李隆基虽说是一国之君,但是好多大臣已经不服了,结果第二年他儿子寿王就在现在的甘肃被群臣拥护为皇上了。所以当时李隆基为了保住大唐,为了让郭子仪出兵,杀死杨贵妃是有可能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过去的事情,都不好妄下结论。不过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君王之爱罢了,而且日本人的话能信吗?


安史之乱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是唐朝的第几任皇帝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是唐朝的第7任皇帝。简介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712年至756年在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武周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

李亨即已是太子,为何还要趁安史之乱篡夺皇位?
李亨作为李隆基的儿子,也当了不少年的太子,如今正好遇上安史之乱,李隆基对朝局的掌握不再像以前那样牢固,李亨便趁机逼迫老爹提前退位,自己提前称帝。其三:国家动乱之际,称帝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政务。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朝廷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利,最后李隆基被迫逃出长安。这时的李隆基已经不再像年轻...

李亨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为什么他要这么做?
由于玄宗晚年老迈回馈,极端宠信安禄山,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而玄宗的威望也一落千丈,从一个励精图治的明君变成了一个宠信奸佞的昏君,文武百官对他已经失望透顶。这时候,大臣们转向支持太子就理所当然了。而且,玄宗时期的几个重要将领,安禄山造反,封常清、高仙芝因为坚守潼关不出,被斩,哥舒翰倒是...

安史之乱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结束
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

唐玄宗是谁?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和对历史的影响?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这场叛乱发生的背景是:唐玄宗李隆基由于放纵节度使势力发展,导致节度使拥有兵权、财权等,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军事力量,同时有的节度使不止拥有一个镇,如王忠嗣统辖四镇(拥兵二十四万)、安禄山统辖三镇(拥兵十五万)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因地处边境,与...

“栗”是满族姓氏吗?求解答
1. 栗姓原姓为李,源自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李隆基逃往蜀地,期间一位李姓王孙与皇室失散,隐居在渭河北岸的一处山谷中。为了躲避追捕,他将自己的姓改为“简”,后来又改为“雹”,最终定为“栗”。2. 栗姓也是满族的姓氏之一。此外,栗姓源自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这部分人口...

安史之乱后谁当皇帝?
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亨做了皇帝。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初名李嗣升、李玙,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不算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唐朝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756年—762年在位。初封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

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时,为何在靴子里藏一把刀?
因为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候,对人才十分珍惜,在李隆基的努力下,唐朝开创了开元盛世。可是后期的李隆基却变得昏庸了起来,以为是一个盛世,却不知道危险已经降临在自己的身边了,也就是自己一步又一步的导致了安史之乱。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说一说安史之乱时期的李光弼为什么要在自己的靴子里藏一把刀?...

唐玄宗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

黎川县19285808342: 历史上杨贵妃是唐玄宗下令缢死的吗? -
真姜活胃: 其实缢死杨贵妃非唐玄宗本意,而是在逃亡途中因为军士以缢死杨贵妃为要求,不这样做的话,恐怕自己的命就难保了,唐玄宗也是无奈之举,可以说是他下令缢死的. 但如果没有安史...

黎川县19285808342: 唐太宗时代的安史之乱中,杨贵妃是否真的被用唐太宗白绫赐死? -
真姜活胃: 是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杨贵妃确实在马嵬坡被玄宗赐死,有杨妃墓为证.至于什么流落日本,要知道总有一些事情越传越离谱,完全偏离事实真相!

黎川县19285808342: 问:史书上记载的杨贵妃是怎么死的啊 -
真姜活胃: lz你不但看、居然还信这个狗血剧……[已注销] 她的死法记载的太多了..有说她是被赐死的..有说她被赶出了皇宫..还有说她漂洋过海去了日本……兔吆吆 LSS,无聊了嘛,八卦哈,可以...

黎川县19285808342: 杨贵妃最后怎么死的 -
真姜活胃: 死于马嵬坡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又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后她被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

黎川县19285808342: 唐明皇和杨贵妃是怎么认识的?唐明皇为什么又要赐死杨贵妃? -
真姜活胃: 杨贵妃本是唐玄宗儿子寿王的妃子.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后,当他见到儿媳玉环后,爱情之火再次燃起,于是霸占玉环为妻.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协玉环逃亡,在马嵬坡下众将士表示杨贵妃是罪魁祸首,唐玄宗被迫赐死杨玉环.

黎川县19285808342: 李隆基于杨贵妃是谁先死的 -
真姜活胃: 肯定是杨贵妃先死啊,安史之乱的时候在逃跑途中士兵们不满相国杨国忠,把他给砍了后来迁怒于杨贵妃,李隆基被逼的没办法只能把贵妃赐死,死于马嵬坡.

黎川县19285808342: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
真姜活胃: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 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此外,杨玉环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 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黎川县19285808342: 唐玄宗为何要赐死杨玉环 -
真姜活胃: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出逃,在马嵬坡时军中将士不愿前进,一定要玄宗把祸国殃民的杨氏处死才愿保送玄宗逃命,无奈之下唐玄宗不论是为了江山还是为了他自己,只有忍痛割爱了

黎川县19285808342: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真姜活胃: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又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后她被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死时38岁.传说运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被一老妇人拾去,过客要借玩,须付百钱,老妇人借此发了财.

黎川县19285808342: 赐死杨贵妃后,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凄惨? -
真姜活胃: 赐死杨贵妃后,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凄惨?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凄惨.但这样的凄惨,却是在赐死杨贵妃前后,这位老皇帝一步步“作”出来的.首先堪称“自作”的,就是“赐死杨贵妃”事件.潼关之战前,倘若不是李隆基关键时刻瞎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