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即已是太子,为何还要趁安史之乱篡夺皇位?

作者&投稿:乔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李亨在安史之乱时逼迫李隆基让位,主要有4方面原因。

其一:只要还没有当上皇帝,即使是太子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历史上,皇帝是王朝的最高领导人,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太子是王朝的储君,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太子虽然是皇位继承人,但只要还没有成为皇帝,即使是太子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太子一定能顺利继承皇位。

比如汉朝汉景帝时期的太子刘荣,最后被皇帝所废,另立刘彻为太子:再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太子刘据,当了几十年太子,母亲是皇后卫子夫,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但因巫蛊之乱被迫自杀;

再比如清朝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当了几十年太子,而且两度被立为太子,他的老爹对他也是寄予厚望,最后还是没有顺利成为皇帝。

所以,李亨虽然已经是太子,仍然提前逼迫老爹李隆基让位。

其二:尽快当皇帝,是太子们的心愿。

由于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让每一个有机会成为未来皇帝的人,都在盼望着早日当上皇帝,作为储君的太子也是如此。

比如,上一条提到的康熙朝皇太子胤礽,当了几十年太子,自己都没有耐心了,迫不及待的想早日当上皇帝,最后触动皇权,成为被废的原因之一。

李亨作为李隆基的儿子,也当了不少年的太子,如今正好遇上安史之乱,李隆基对朝局的掌握不再像以前那样牢固,李亨便趁机逼迫老爹提前退位,自己提前称帝。

其三:国家动乱之际,称帝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政务。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朝廷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利,最后李隆基被迫逃出长安。

这时的李隆基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有效地处理政务,而且晚年的李隆基宠幸杨贵妃,重用奸臣杨国忠等人,造成朝局混乱,民怨颇重。

这时候李亨提前登基,更有利于获取人心,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政务、收拾残局。

其四:太子逼迫父亲提前退位,在相对开放的唐朝屡有发生。

唐朝是个相对开放的朝代,受传统观念和伦理道德的束缚没那么严重,在皇家,太子逼迫父亲提前退位屡有发生,李亨并不是第一个。

比如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不久后又逼迫老爹李渊退位,自己当上了大唐皇帝。

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乾,也学他父亲造反,打算逼迫李世民提前把皇位传给自己,不过没有成功而已。

可见,儿子逼迫老子提前让位的事在唐朝并不新鲜,大唐的皇族血液里仿佛流淌着造反的基因。

作为唐朝太子的李亨,趁着安史之乱逼迫老爹李隆基提前退位,在唐朝也不是什么新鲜之事。

对此,大家怎么看?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精彩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关于太子李亨即趁安史之乱篡夺皇位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觉得自己太子的位子做得并不安稳,为了能尽早坐上皇帝的宝座上,才趁安史之乱掌握实权的机会篡夺皇位,不然根本没机会。

唐朝的太子

对于其他朝代的皇子皇孙来说,太子或许是一个比较安稳的位子,但在唐朝就不一样。自从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获得皇位开始,唐朝的太子登基为帝的可能性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先是太子李建成的皇位被弟弟李世民拿去;作为李世民儿子的太子李承乾同样没有登基为帝,皇位最后被李世民传给了小儿子李治。所以当时作为太子的李亨明白一个道理,当皇帝要趁早。

太子李亨

李亨的出生其实并不是特别高贵,虽说他的父亲唐玄宗后来当上了皇帝,但他的母亲杨氏当初只是太子姬妾,当时的太子妃是后来当上玄宗皇后的王氏。只不过由于后来的皇后王氏一直没有生育,杨氏就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王氏身边。王氏看到李亨的第一眼就喜欢李克这个孩子,直接将他接到自己身边,当成亲生孩子来抚养。

其实唐玄宗最开始立的皇太子是李亨的次兄李瑛,当时年仅五岁的李亨直接被封为安西大都护。李亨原本跟太子之外,哪知没过几年的时候,作为太子的李瑛就落得一个被废杀的下场。此时唐玄宗就开始跟宰相李林甫等人商议立储的事情,经过多方角逐之后,李亨顺利被立为皇太子。

有名无权

可惜的是,李亨即便登上太子的位置,依然被巨大的危险包围着,他们分别是当时以宰相李林甫为首以及后来以杨国忠为首等政治势力。虽说李亨当时贵位太子,但是在他父亲的眼中估计还没有李林甫跟杨国忠等人重要,自然没有机会掌握权力。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权力的太子跟没牙的老虎没有区别,自然不用太待见他,毕竟前太子李瑛就是前车之鉴。如果不是后来爆发安史之乱的话,李亨估计依然还是一个不受太多人重视的太子。

当安禄山起兵快要打到长安的时候,处于醉生梦死当中的唐玄宗才从美梦中惊险过来,落得一个仓皇而逃的下场。作为太子的李亨也是在这个危难时候站了出来,直接被玄宗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正式开始有了监国跟调动各大兵马的权力,算是真正掌握实权。由于李亨率军时经常身先士卒,受到不少好将领跟老百姓的拥护,随着他收复的失地越多,越来越受到百姓跟士兵的拥戴,最后利用手中的权力成功夺得皇位,唐玄宗也只能让出皇帝宝座。



按照常理来说,太子就是皇帝的继承人,只要没啥事,皇帝去世了,太子就能接班,这是正常的逻辑,很多人也是这样的认为的。

但是,在唐朝,太子是一个高危职业,这都是李世民开的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原本正常情况下是太子继承皇位,而且发生了政变,太子李建成当不了皇帝,还被杀,李世民开了这个头后,唐朝的太子变成了高危职业。

后来,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因为担心魏王李泰会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先下手为强,准备暗杀李泰,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夺,还被贬为庶人,唐朝的第二个太子也没当成皇帝。

再说唐高宗李治,李治一朝出了五个太子,首先是长子李忠被立为太子,但是李忠并非嫡子,后来被废,李忠之后立武则天之子李弘为太子,但李弘又早逝,于是又立李贤为太子,李贤后来被武则天所废,后面还有李显和李旦也被立为太子,都因为武则天的原因被废除。

即使是唐玄宗一朝,太子之位也不稳定,唐玄宗最初立的太子是李瑛,当时唐玄宗最宠爱的是武惠妃,武惠妃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于是设法陷害太子李瑛,导致李瑛被唐玄宗废为庶人,还被逼自杀,李瑛之后的太子就是李亨。

李亨这太子之位坐得也是战战兢兢,并且时常受到宰相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打击与迫害,李亨生怕自己犯了点小错,就被人抓住,丢了太子之位是小事,如果连命也没了,那才是大事,在安史之乱前,李亨活得非常小心谨慎。

安史之乱时,李亨被授予监国重任,原本太子是没有任何实权,一旦监国就有了政治权利和兵权,当安史叛军攻破潼关时,唐玄宗决定逃到蜀地,朝廷分了两批人,第一批是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及部分禁军先走,第二批是太子李亨断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亨发动了政变。

李亨政变的内容分为两块:

一、联合禁军首领陈玄礼杀杨国忠、杨贵妃

二、放弃到蜀地,赶到朔方军的治所灵武,在这里称帝,并改立唐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为什么要发动政变称帝?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李亨的太子当得很郁闷,并且时刻遭到朝臣的打压,而且唐玄宗也是默许,之所以如此,因为唐朝的皇帝与太子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的,皇帝时刻防备太子篡位,所以经常敲打太子,这事又是李世民玄武门兵变的后遗症。

李亨如果不篡位的话,说不定哪一天被人抓住把柄,太子之位丢了不说,连命都丢了。

2、李亨以太子之位监国,有了篡位的权力。

监国实际上就是代理皇权,权力很大,有了政权与兵权,并且唐玄宗把对付安史叛军的烂摊子交给李亨,这个时候的李亨相当于事实上的皇帝,如果不趁此机会夺取权力,就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了。

3、唐朝的太子之位一直不稳定,这是客观存在的,会影响李亨对自己将来地位的判断,而且当时李亨的年龄也大了,有45岁了,年龄不等人了,李亨也担心自己的位置不稳定,现在有了篡位的基础和实力,当然要篡位了,不然有可能会废太子一样,失去一切。



李亨趁着安史之乱即位,不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整个大唐当时的形势而言,都是最正确的决定。唐朝是一个盛产太上皇的朝代,皇帝爸爸早上还精神满满去上班,晚上就变成退休老大爷基本上也就是在唐朝能多次见到。受影视剧的影响,我们很多人觉得太子都是年轻的大帅哥,然而李亨长得帅不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和年轻俩字没关系,他在灵武即位的时候已经是46岁的中年人了,他在已经当了18年的太子。

马嵬驿兵变的最大获益者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一路打到了长安,唐玄宗李隆基一通“华丽”的操作后带着亲信出逃,将长安城和百姓们全部抛弃。唐玄宗李隆基一行逃至马嵬驿的时候,士兵们一路劳顿又吃不饱饭,再加上李隆基跑路的做法实在丢人,士兵们一怒之下把国舅杨国忠杀了,之后又逼着唐玄宗李隆基把杨贵妃处理掉。

这件事情让疑心很重的李隆基对太子李亨产生了不信任,能够一天之内杀了三个儿子的李隆基绝对不是普通的老父亲,也不是普通的皇帝。不论李隆基以前有多么厉害,在马嵬驿处理掉杨贵妃的那一刻起,李隆基已经没有威望了。就目前的历史资料而言,我们没有证据能够证明马嵬驿兵变是李亨指使的。不论是不是李亨指示的,反正李亨确实是这个事件的最大获益者。李隆基的出逃和马嵬驿处理掉杨贵妃都在为李亨的提前登基铺平道路。

康熙的皇太子胤礽就曾抱怨过: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秦昭襄王雄才大略又长寿,驾崩一年后继任者也驾崩,再三年有一个继任者驾崩,接着就是秦始皇登基。当今世纪某个海洋国家,女王九十多岁身体状态依然还不错,王储是个稍微驼背的七十多岁老者,这位老大爷已经当了六十多年的太子。李亨原本也不是皇太子,但是三位兄弟一天之内全部被亲爹杀掉,李亨纯粹是按照顺位排到了太子之位,可是李亨的身体不是很好,而他的父亲李隆基身体不错,要不然白白胖胖爱吃荔枝的杨贵妃也不会从李亨的前弟媳变成现任后妈。李隆基去世不到两个星期,李亨也驾崩了。李亨要是没有提前即位强行把李隆基变成太上皇,那么他最多能当一个多星期的皇帝。

李亨即位对大唐产生的积极作用

安禄山叛军打到京师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居然抛弃军民和皇宫选择跑路,这对大唐士气打击很大。把李隆基搞成太上皇的李亨站出来收拢人心,成为抗击叛军的旗帜,那么他就拥有了独立于李隆基赏识之外的权力来源和拥戴。这对大唐而言是一种很好的信号,至少说明皇帝没有放弃大唐。

当时,安禄山大有建都于洛阳之势,并且还占据长安,如果唐王朝再主动放弃长安以西以北的广大土地,那么安禄山对蜀地的压力就远远大于魏国对蜀国的压力,只据有弹丸之地的唐那时绝不是叛军的对手了。李亨如果老老实实跟着李隆基蜷缩在四川躲避安禄山,唐朝的历史在这一刻也就可以结束了。

李亨即位后做出了一系列安排,或者说只是发挥吉祥物作用,让郭子仪、李光弼们安心打仗,最后收复长安和洛阳,让处在灭亡边缘的唐朝又继续回血存在下去。

皇太子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位

作为未来的君王,必然是百官瞩目的焦点。然而在雄主之侧,表现太过于突出则动辄背锅,甚至于还会被父亲认为有提前主动上位的心思;而如果一点都不表现,韬光养晦,那么其他的兄弟就很可能动了不改动的心思,在父亲面前献宠邀功,动摇自己的地位。很多重臣也会为了表现出自己对皇帝的忠诚而去挤压太子。

唐朝的太子着实不是什么轻松安全的职位。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在玄武门干掉。太子李承乾,被李世民废掉了,兄弟李治捡了便宜。太子李贤,被亲妈武则天逼死。太子李隆基,侥幸存活。太子李瑛,被父皇唐玄宗李隆基赐死。太子李亨,如果不是提前把李隆基搞成了太上皇,可能都活不过他的父皇。



因为他身为一个太子,并没有实际的权力,他这次趁乱窜夺皇位,只是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利,以便于在他登基的时候能获得更多人的拥戴


朱瞻墡为何被称为“明朝最牛皇叔”,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一直有种说法是,朱瞻墡是大明最牛皇叔,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朱瞻墡出生于永乐四年,他是太子朱高炽的第五子,但母亲却是正妃张氏,所以他也是嫡次子,仅次于嫡长子朱瞻基,大哥朱瞻基从小就得祖父永乐皇帝朱棣的喜爱,朱高炽能成为太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个好儿子,相比之下,他作为嫡次子却没有...

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
韩信在打仗方面很厉害,但是政治头脑缺乏,在帮助刘邦夺天下以后要求分封自己为诸侯王,刘邦怎么容忍这种功高震主的事情呢,所以对韩信一杀了之。

古时皇帝的封号是怎么来的?
。帝王的谥号,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二字,如西汉的皇帝刘盈谥惠帝、刘恒谥文帝、刘启谥景帝,东汉的皇帝刘秀谥光武帝等即是。但是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例天宝十三年,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废掉太子李承乾之后,为何同时也将魏王李泰也降封了?
因为李泰想要与李承乾夺取太子,李承乾在李泰八岁的时候被李世民立为太子,李世民对李承乾也是非常的照顾,精心培养,甚至在李承乾成年的时候让他监国以及让他学习着处理政务。一切发展得都很正常,就在李承乾腿疾的时候发生了变化,李世民觉得给予李承乾太多权力了,心里有点不安,害怕以后李承乾会胁迫...

拥有半壁江山比南宋条件要好的南明弘光,为何不到一年便土崩瓦解呢?_百...
这件事要从崇祯时代说起,崇祯末期,面对日益困顿的朝局,崇祯萌生了南迁的想法,召见了附马都尉巩永固讨论南迁事宜,巩永固也极力表示赞同随后,左中允李明睿也上书皇帝“南迁”,但是遭到内阁首辅陈演,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的极力反对。此后都察御使李邦华是支持李明睿的,他写给皇帝的秘密奏疏,提出折中方案,派遣太子“南迁”...

李斯是怎样人
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群臣都不知道。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正式确立太子,所以保守秘密,把始皇的尸体安放在一辆既能保温又能通风凉爽的车子中,百官奏事及进献饮食还像往常一样,宦官就假托...

汉武帝失去太子刘据后,为何会在临终之前选择刘弗陵呢?
汉武帝29岁的时候卫子夫才给他生下第一个儿子刘据,纵横查了一下西汉皇帝的平均年龄在40多岁,一个将近三十岁的皇帝还没有儿子,皇位都是不稳固的,当时田蚡就曾表示过“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因此汉武帝对刘据十分喜爱,当时就升...

太子刘据全家被杀了,汉武帝是怎么确定刘病已是曾孙的?
至于刘据,其实在汉武帝杀了他之后,他心中还是非常后悔的。为此,他还特意建立了一个特殊的“思子宫”来表达对儿子刘据的思念与悔意。至于,他承认刘病已是自己的曾孙这件事,不管他这么做是为了博得名声,还是发自内心,最终还是追封了刘病已为太子,并继承了皇帝的王位。总之,我相信汉武...

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为何最终却将平庸无能的李治立为太子?
但是长孙无忌却反对立李泰为太子,因为他与李泰不是一条线上的,于是他便将李治推了出来,而经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也开始考虑立谁为太子,因为他太清楚权势的欲望有多可怕,为了保全自己其他的儿子,他想到只有立生性怯懦,善良的李治为太子,才可保全。所以说为什么会立平庸的李治为皇帝,或许从某种...

为什么朱祁钰曾励精图治拯救明朝,却被人一夜推翻呢?
石亨是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对于名利地位并不看中,但石亨则不然,他是功臣中获利最多的那个一个。“论功,亨为多,进侯。”不仅封为侯爵,加封太子太师,佩镇朔大将军印,可以说位极人臣。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把石亨招致床边,令其代替皇帝行祭祀大礼,可以看出朱祁钰对石亨十分...

洪湖市15938322624: 唐玄宗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后让出皇位
夏皆大蒜: 第一,在安史之乱的打击下,李隆基的威望一落千丈.虽然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但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被盛世掩盖的各种危机都显现出来.潼关失守后,“百官朝者什无一二”.李隆基宣布要御驾亲征,也没人相...

洪湖市15938322624: 安史之乱,叛军占领长安之后,为什么不继续追杀唐玄宗等皇室呢?? -
夏皆大蒜: 首先,对于安禄山等叛军,之所以没有追击唐玄宗李隆基,主要原因就是此时的叛军已经强弩之末了.根据《唐代军事史》的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整个唐朝的军队数量在57万左右.其中,安禄山所领3镇的兵力总共约为18万人. 虽然18万人...

洪湖市15938322624: 唐玄宗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后让出皇位 -
夏皆大蒜: 因安史之乱,唐朝大乱.唐玄宗逃往西蜀,而太子李亨不愿追随逃亡,半道上收拾残部抵御叛军,结果获胜后被大将拥戴在灵武称帝.尊了唐玄宗为太上皇,也就是说当时形势唐玄宗已经不能掌控了.没办法只得自称太上皇,李亨收复长安,李隆基也回归长安了,李辅国因为拥戴有功把持朝政.唐玄宗被软禁,后苍凉老死

洪湖市15938322624: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夏皆大蒜: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世走向衰亡的转捩点,其产生背景如下: 一)玄宗荒怠政事 —— 玄宗晚年沉溺於酒色之中,他怠於政事,不纳忠言,政事全委於李林甫.口蜜腹剑的...

洪湖市15938322624: 唐朝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
夏皆大蒜:[答案] 安史始衰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

洪湖市15938322624: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夏皆大蒜: 天宝十四年(公元75),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联合卢龙节度使史思明,组成了号称20万的大军,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

洪湖市15938322624: 唐朝安禄山叛乱,背后的真实原因真的是为了杨贵妃吗? -
夏皆大蒜: 安禄山起兵叛乱还真和杨贵妃有关系,当然并不是为了得到杨贵妃,而是用问罪于杨贵妃来为自己的起兵寻找借口.《新唐书·后妃》记载:“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这里的“妃”指的就是杨贵妃.政治从来都是冰冷...

洪湖市15938322624: 安史之乱的原因 -
夏皆大蒜: 安史之乱从755年至763年,历时八载,可谓是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难,直接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八年后,乱虽平,可战乱带来的一切已然难以掩盖.加之安禄山,史思明旧部又潘镇割距,使唐皇帝难以中央集权,手握兵权,再也不复当初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