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和对历史的影响?

作者&投稿:机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和对历史的影响?~

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公元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达十五万人。而中央军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一、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二、安史之乱过程: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三、安史之乱结果: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四、安史之乱结果和影响:
1、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北方的经济衰落了,而江淮地区未直接受到安史兵祸。所以,从此之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日益超过北方,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了。
2、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3、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
4、使唐王朝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战争性质: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
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起了像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的死守睢阳等的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这场叛乱发生的背景是:唐玄宗李隆基由于放纵节度使势力发展,导致节度使拥有兵权、财权等,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军事力量,同时有的节度使不止拥有一个镇,如王忠嗣统辖四镇(拥兵二十四万)、安禄山统辖三镇(拥兵十五万)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因地处边境,与少数民族接触较多,他本人也是胡人,当时边地战事颇多,人口复杂,民族矛盾尖锐,安禄山正是利用这样的形势在当地招兵买马,积极准备叛唐;但安禄山表面上对唐玄宗极其忠心,他善于结交朝廷权贵,大肆贿赂朝廷官员,让他们在玄宗面前说自己好话,使得玄宗和朝廷均对他麻痹大意。后安禄山觉得时机成熟,于是以奉密诏讨宰相杨国忠(奸臣,本为市井无赖靠着堂妹杨玉环受玄宗宠幸而爬上相位)为名在范阳起兵叛乱,因唐朝方面内地兵力空虚(唐朝将大量兵力调往边地征战)且未经严格训练,安禄山一路进展顺利,唐朝官兵或逃或降,安禄山很快进至天险潼关,只要攻破潼关,唐都长安便指日可下。
唐玄宗在得知安禄山叛乱后相当震怒,他任命军事经验丰富的将领高仙芝、封常清镇守潼关,此二人认为叛军远道而来锐气正盛,不宜速战速决,于是采取坚守城池以达到疲敌的效果,可是唐玄宗却想急于解决战事,认为他们作战不力,不顾群臣劝阻将二人斩首——朝廷失去了两员经验丰富的大将!又派上了年纪的老将哥舒翰去往潼关迎敌。
哥舒翰此时患有风疾,指挥多有不便,他来到潼关后同样也采取疲敌战术,此时潼关里面有二十万守军,力量相当雄厚,而安禄山方面见唐军不肯决战,自己粮草日渐消耗,也有了想要退回范阳的打算,可是没有想到此时唐玄宗的一道诏书让安禄山取得了胜利:
唐玄宗见哥舒翰迟迟没有与叛军交战,内心相当气愤,而奸相杨国忠趁机煽风点火说哥舒翰与安禄山暗中勾结,唐玄宗立即下旨命哥舒翰出潼关主动进攻叛军,哥舒翰接旨后恸哭不已,料知此战必败。结果第二天唐军出战后果然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哥舒翰仅残余八千多人退回潼关,当天晚上手下将哥舒翰反绑去往叛军大营投降,潼关失守。
潼关失陷的消息传到朝廷,长安一片混乱,唐玄宗只得带上杨贵妃、杨国忠等人逃往蜀中。晚上宿营在马嵬坡时,随行将士忍无可忍终于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父子,同时又逼迫唐玄宗杀掉杨贵妃,因军情激愤,玄宗无奈命宦官高力士将杨贵妃缢死(一说杨贵妃没有死,用的是一个替身,本人逃往日本) ,此后太子李亨与玄宗分两路逃亡,其中太子带领精兵强将逃往灵武;玄宗在老弱残兵的护送下进入蜀中。后太子在各方势力的拥护下于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就此退位。
叛军虽然占领长安,但此后已经很难再有进展,安禄山视力日益下降几乎失明,加之身上长满毒疮,脾气越发暴躁,身边服侍他的太监李猪儿(被安禄山亲手阉割)经常受其打骂,导致他对主子怨气很大;大臣严庄一直受到安禄山器重,但因攻下长安后叛军没有进一步发展,也经常受到安禄山的无理责骂——然而最重要的还不是安禄山与臣下的矛盾,而是他与太子安庆绪的父子矛盾
安禄山的长子叫安庆宗,原来在长安充当人质,安禄山发动叛乱后被朝廷处死,安禄山攻下洛阳自立为帝(国号“燕”)后鉴于长子已亡,便立次子安庆绪为太子,但一直不喜欢他。安禄山极其宠爱自己的幼子安庆恩(因其母极受安禄山宠幸),一直想要废掉安庆绪改立安庆恩,但因群臣们极力反对而作罢。安庆绪也知道自己太子之位不稳,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掉父亲自立。
安庆绪与严庄、李猪儿三人密谋,由近侍李猪儿负责刺杀安禄山,然后重臣严庄负责起草遗诏,称先帝病逝由太子安庆绪即位。这次刺杀行动相当顺利,安庆绪得以继承大燕皇位。
此时唐军在镇压叛乱中逐渐占有上风,大燕部将史思明见形势不对便以其军队和封地投降了唐朝,唐廷封其为“归义王”,领范阳节度使。后唐军围攻安庆绪所在的邺郡,胜利在望之时史思明却背叛了朝廷,出兵十三万援救安庆绪,在叛军的两面夹击之下唐军溃败,安庆绪得以解围。然而安庆绪与史思明的矛盾也激化了:因叛军大部分兵将是掌握在史思明手里,安庆绪帝位不稳,因而一直暗地想要除掉史思明;而思明也自知危险将至,也意欲杀掉安庆绪自保。邺城之围被解后,史思明要求安庆绪进城劳军,安庆绪虽然知道此行凶险,但慑于对方兵势强大也不得不从。安庆绪带领自己的六个兄弟和少量随从一起进城,结果被史思明当场拿下,史思明斥责他不该杀父自立,将此行所有人员全部诛杀。然后史思明将安庆绪的残余军队尽数收编,返回范阳,称“大燕皇帝”,叛军首领自此由安氏转入史氏。
史思明后与唐军交战互有胜负,唐朝方面任命郭子仪、李光弼等率军平叛,叛军逐渐落于下风。史思明称帝后竟然也走了故主安禄山的老路,也想废长立幼,结果身为长子的史朝义先发制人将父亲杀害,同时也将自己唯一的的异母弟史朝英并其母一起诛杀。
史朝义即位后,叛军内部分崩离析,完全不是唐军对手,许多部将相继投降唐朝。公元762年,唐朝各路官军共讨史朝义,史朝义在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绝境下自缢于树林里,延续七年零二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
安史之乱虽然宣告结束,但影响巨大,这场惊天大祸给唐朝造成了巨大伤害,百姓流离失所不可计数,经济受到巨大打击;各地节度使继续拥兵自重,安史部将虽然降唐,但暗地里并不服朝廷管制,中央与藩镇的斗争一直存在;在平叛期间,大量边防军调到内地镇压叛乱,导致边防空虚,少数民族政权伺机进攻唐朝,吐蕃兵一度攻占过长安。安史之乱的平定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此后唐朝虽然在削藩的措施上取得过一定胜利(“元和中兴”),但终究无力回天,最终亡于节度使朱温(后梁太祖)之手。
本人花费不少笔墨,求采纳为谢!


2.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是( ) A.618年 B.755年 C.763年 D.907年?_百度...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
公元755年12月至763年2月。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至763年2月间由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发动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和对历史的影响?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这场叛乱发生的背景是:唐玄宗李隆基由于放纵节度使势力发展,导致节度使拥有兵权、财权等,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军事力量,同时有的节度使不止拥有一个镇,如王忠嗣统辖四镇(拥兵二十四万)、安禄山统辖三镇(拥兵十五万)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因地处边境,与少...

列举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人物、原因和影响?
一、时间: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二、人物:安禄山与史思明。三、原因:1、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

列举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人物、原因和影响?
安史之乱发生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02月17日是唐朝将军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使唐王朝一蹶不振,对生产力发展有巨大帮助的被废弃,府兵制也遭到废弃。成就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两个重要制度被废弃后,经济军事一蹶不振,再也不复盛唐气象。影响了后世文臣武将的地位。

列举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人物、原因和影响?
一、时间: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即公元755年至763年之间。二、人物:此次叛乱的主要领导人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安禄山是叛乱的发起者,史思明在安禄山死后接过了领导叛军的大旗。三、原因:1、社会矛盾激化:唐朝晚期,社会矛盾尖锐,包括统治阶级与民众之间的矛盾,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斗争,...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影响?
安史之乱时间: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经过: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

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开始时间:755年12月16日(天宝十四年)结束时间:763年2月17日(广德元年)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安史之乱[1]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

谁能告诉我安史之乱发生的具体时间(年\\月份),谢谢啊!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历时八年,于763年平息。

安史之乱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对当时朝政有什么影响呢?
是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它是唐朝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安史之乱的起义者利用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来起义。是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广大人民的残暴行径引起了常山太守和平原太守的反抗斗争。安禄山起兵是在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而刚开始,唐玄宗一直都...

梁河县18074216624: 求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 -
包发安胜:[答案]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

梁河县18074216624: 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是什么?按做题来回答!不要复制 -
包发安胜:[答案] 简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第一,土地兼并严重.唐玄宗后期,土地兼并日益发展,均田制逐渐破坏,失去土地的农民四处逃亡,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第二,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玄宗时废...

梁河县18074216624: 安史之乱的起因、经过、结果? -
包发安胜: ┌————————┐ │ 安史之乱的背景 │ └————————┘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世走向衰亡的转捩点,其产生背景如下: 一)玄宗荒怠政事 —— 玄宗晚年沉溺於酒色之中,他怠於政事,不纳忠言,政事全委於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李林...

梁河县18074216624: 安史之乱的时间 -
包发安胜: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7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涉及重点人物 安禄山:原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 安庆绪:安禄山之子. 史思明:安禄山部将. 史朝义:史思明之子.

梁河县18074216624: 安史之乱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
包发安胜: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三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梁河县18074216624: 请详细说说“安史之乱”的由来、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 -
包发安胜: http://baike.baidu.com/view/2795.htm

梁河县18074216624: 请问安史之乱的原因
包发安胜: 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 唐朝初年,为巩固中央集...

梁河县18074216624: "安史之乱"的起因及经过.谢谢!!! -
包发安胜: 一)玄宗荒怠政事 —— 玄宗晚年沉溺於酒色之中,他怠於政事,不纳忠言,政事全委於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专权十七年,杨国忠继之,他们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 二)用蕃将为边帅 —— 唐初所用边帅,多为忠谨之臣,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