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的两个问题,诚心向知名大师求解

作者&投稿:镇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个关于供奉佛像的问题,诚心向大家求教。~

你把佛像请回家是没有问题的。并不是你所听说的请佛容易送佛难。佛是大慈大悲的。你可以把佛像当作工艺品, 摆在干净整洁的地方, 如果你不想摆放了, 你可以把佛像送给信佛的居士或者送到附近的寺庙去。

1摘自宣化上人法宝网-线上阅读:

恭敬经典

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对於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无论是哪一部,我们应该看著这一切经典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看著这一切经典比任何珍宝更重要。《金刚经》上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所以经典是佛的法身所在处。

助印经典、阅读经书、恭敬经书,皆可启发无限的智慧;但若对经书不恭敬,也能令人堕落不如意处。安置经书所应注意事项,略说如下:

佛经是法宝,为众生离苦的指南,应尊重恭敬,若有破损,应速修补,不可烧毁或丢弃。经典所在之处皆有龙天护佑,若任其损坏废置,罪过无量。
佛经要放在其他书籍的上面。举凡经、律、论其放置层次,由上而下依次为:原文经典、经典注解、一般佛学书籍、圣贤的言论、教化性书籍、一般书籍。
经书上不可涂写,不得一边谈说杂话、吃东西,一边看经书。
经书应恭敬放於清净高处,不可随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矮桌几上,及不净处。
如手捧或装於口袋携持时,不得低於腰部,不可挟腋下。
不可在看经的桌面上,摆置杂物,或躺著看经书,更不可以污手触经。
不得口吹经上灰尘,应以专用净布拭去。
书房和睡房若是同一间(限单身净房),睡觉时应用乾净的布将经书盖好,且要安置在头的那一边。
不可在经典所在的地方,有种种污秽行为。
中断不看时,应夹放纸条做记号。不可折页、折角,或经书面朝下,做「人」字形搁置。
看经应专心,若有杂念,应先阖上经典,净念后,再阅读。
若无暇阅读,应转送他人,广为流通。
不可在洗手间内看经。
勿以口水沾指翻经页。


2摘自《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这个释迦牟尼佛,听见须菩提这样一说,于是乎就给他说偈言了。这个偈言,就是下边的四句偈,这个所说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四句偈,前几天这个果和来问我,现在我跟你清楚一点的讲,你要记得。这个「若以色见我」:以这个三十二相来见如来,这就是「以色见」。以这个四辩,八音,佛有八种的美妙音声,来见如来的话,「是人行邪道」:这个人哪,他怎么叫邪道呢?「邪道」,就是落于有边了;落于有边就是,不是中道;不是中道,所以就不能见如来。

这个《华严经》上说:「应化非真佛。」应身和化身,这不是真佛。那么这三十二相都是属于应化身的,并不是佛的法身;不是法身,所以,你要以三十二相这个有形有相的来见我,这就叫「以色见我。」以这个有形相的、有色相的来见我。「以音声求我」,以这个寻声,寻这个声音,找这个佛的声音,来见佛,来求佛。「是人行邪道」,这个人是着到这个相上了,是一种有为法,所以「不能见如来。」因为不合乎中道,所以就不能见如来。如来是中道,不偏于空,不落于有;不落于断见,也不落于常见。你这个邪道就是,不是落于断见就是落于常见了。断常二见:断见就是灭了,断灭相;常见就是不灭,永远不灭。但是这都是偏的,不是中道。所以这不是中道,你求如来的法身是无有是处的,是不可以的。

那么讲到这个地方,以前这目连想找佛的音声,看看佛的音声,到甚么地方是个边际。他就用他的神通,向东方去找佛的音声。过了千万亿佛土那么远,比现在打入太空的火箭,还远成万万倍。但是跑到这么远去,听到佛说法的声音,还是犹如在目前,就像在他耳朵旁边和他讲话一样的。所以找佛声音的边际,是找不到的,不知道佛的声音出去多远。那么所以「以音声来求我。是人行邪道。」这个人,所行的不是中道,是邪道。「不能见如来」,永远都见不着如来的法身的



3念经不一定要梵香


4如果那个恶人有悔改心诚心诵经,他的罪业就可消灭,弥天大罪,一悔便消。


4摘自《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其余就是初果,初果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 :这须陀洹也是梵语,翻译过来呢?就叫入流,也叫预流,也叫逆流。入流,就是入圣人的法性流;逆流,就是逆凡夫的六尘流。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证了初果,断了见惑。我们人有一个见惑,一个思惑,见也迷惑,思也迷惑 ;这两种惑,就把人支配得糊涂了。所以你若想真正开悟,就要把这两种惑断了,见惑也要断,思惑也要断。

什么叫见惑呢 ?对境起贪爱,这叫见惑;迷理起分别,这叫思惑。见,你看见了,看见就被这个事物所迷了。被它迷,就随这个境界转了;随境界转,就生出一种贪心来,生出一种爱心来。贪,你生出贪心,就有所执著;你生出一种爱心,就放不下。你执著,放不下,这就不能证圣果;你想证圣果,就要把见惑断了。见惑有多少呢?有八十八品那么多。能把见惑断了,就证初果须陀洹,须陀洹是初果的圣人。怎么又叫预流呢?预就是参加了,也就是得到的意思。预流是得预圣流了,和圣人在一起了,这叫预流。

‘七死七生' :证初果的圣人,还有七番生死,这七番生死了了,‘便证阿罗汉':然后才能证四果阿罗汉,到生死了了这种地步。七番生死,这是说的你到了欲界上上品,贪、嗔、痴、慢,任运而断,在这时候就能了二番的生死。在欲界上中品时,了一番的生死;欲界的上下品,又能了一番的生死;在欲界中上品的时候,也能了一番的生死;在欲界中中品、中下品的时候,又能了一番生死。在欲界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总共了一番生死,所以叫七番生死。这七番生死了了,然后才证得阿罗汉果。证了阿罗汉果,分段生死了了,这是按照很自然的道理来讲。若是特别的情形,有特别的根器来修行呢,那又不一定的,或者由初果就直接证得四果了,如鸠摩罗什的母亲是由初果证二果。所以这证什么果都是不一定的。

三界的见思惑,虽然有那么多品,有那么多的种类,总而言之,最令人颠倒的,就是一个爱,和一个欲。这爱和欲,把所有的人都支配得颠颠倒倒,明明知道它不对,还要去做 ;明明知道它对,却不要去做,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明明知道不好,没人教他去做,教他不要做那个,他一定要做;明明知道好,教他那么样做,他还不那么样做,啊!总是不听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爱、欲两个字把人支配得颠颠倒倒。

‘爱欲断者' :你若能把爱欲断了,那一定会成道业的。‘如四肢断':所以这文上才说爱欲断了,就像人四肢断了似的,‘不复用之':你断爱、断欲,就像断手和脚似的,把手脚都剁去了,不能再用了。你爱欲断了,也应该像手足断了一样,不能再用了。所以经文上说,须陀洹七死七生,便得阿罗汉果。爱欲断者,你这爱和欲断了,如四肢断,就好像手、脚被割断了一样,不复用之,不能再用了。你要有这样的决断心,不是这么样当断不断。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你想要断又不断,不断又要断,这是叫仁柔寡断。仁柔寡断,就是没有一定的智慧,没有真正的智慧,所以才当断不断的样子。好像女人似的,什么事情想这样子,又不这样;不想这样子,又想这样子。这么一点主意也没有,一点宗旨也没有,这对于修道上是很不相应的。修道的人应该要有顶天立地的志气,斩钉截铁的决心,才可以修道的。


5没皈依念,有诚心有感应

第一,四大皆空,不是说求得此境界,而是揭示了宇宙的本质。你作为人如此渺小,却不知整个宇宙变化无常,此无常即是空,一切状态不可永恒,而没有意义,这是宇宙中终极的真谛。健康和幸福,是我们这个 “欲界世界”的虚幻感觉,犹如游戏。有健康,所有就有疾病,此为苦;有幸福就有悲伤,此为苦。佛法的目的不是让给你带来健康与幸福,而是走上解脱的“涅槃之路”,脱离六道而永生。建议你阅读一下释迦摩尼钻研佛法的最初动机,你才能明白佛法究竟目的是什么。

第二,你并没有理解佛法中所指贪和痴的真实含义。你如果对世间的物质的东西去贪,对情和爱痴情的不得了,那是佛法反对的。为什么?因为没有意义。一切都如闪电变化,你也抓不住,你要不到就很可怜,那人就不可能幸福。佛学求的是空,求的是这种境界。你如果说这也是贪,我也没有办法。但很显然,没有了情,爱,欲望的羁绊,这种对空的“贪”是可以达到涅槃境界的。人有生死无常,最重要的就是对世界的各种东西贪。

无矛盾,矛盾的只有你的思维。你的意识心不可信!

依识有染,染有生死,佛法超越任何二元对立,众生一辈子都在搞二元对立的妄想!

人之所以为人是在有反省的能力。

你拿你的反省的能力去打妄想能不迷吗?

是你的执著困住了你
我们太容易被表象迷惑和困住,其实是被自己的执著困住了,想挣更多钱,住更大的房子,买更漂亮的衣服等,都是自己执著于此才徒增了许多烦恼。
三(7)实相
实相就在那,而我们却看不到,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三(8)领带与情绪的圈套
用领带与蛇很好的说明了空性,悉达多用各种方法引导大家走出无明,从而摆脱恐惧焦虑,如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三(9)佛陀的教法
佛陀的教法是那么因地制宜,因人而施,而佛法也是帮助大家证悟的工具,当证悟后,佛法也要抛弃掉,如同乘船渡河,上岸后会弃船而行。这比喻真是妙。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醋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醋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踏悬崖与说相类。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佛法是心地法,佛法从来不强求人,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只有悲心缺乏智慧不成为佛法。
佛法是可以以身为证的,不是空谈

为什么诸佛,菩萨能帮助众生,因为他们通达了无我的智慧!

建议初学多看印光大师文钞,多闻对治愚痴!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这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特别之处,佛教一定是追寻智慧的

第一问题啊,你说四大皆空,空不是没有,这里的空是指一切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在一起,并不能有一个东西而孤立的存在,所以说一切都是因缘法,无欲无求是要放下贪心,嗔恨心,愚痴,修行苦是以你现在的位置来看待修行,其实从一个修行人的角度来问题的话,不修行才是苦的,修行有两种,一个是自己修行不管别人,这种叫小乘,另一种就是不光要自己解脱生死,还要帮助众生解脱,这种就是大乘,在中国普遍的都是大乘佛法,就是要帮助众生解脱。这种心就好比一切人都是大海之中,都在喊救命,有的人抓住了树枝,使劲的上岸,不能自己想要上岸,还要再带上几个一起上岸,你能说这种心是多余的吗?
第二个问题啊,学佛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学佛本身就是贪念,但这种贪是为众生的贪,而不是为了自己,因为自己本身也是存在于因缘之中的,为众生的心不为自己这就不算是贪念,为自己的贪而产生轮回,为众生而求学之心而成佛道。
最后一个问题啊,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应世间而化身成佛到娑婆世界说法渡众生,这个身是和人一样的,有生命的本体存在,有生则必然有死,所以一定要示现涅磐,不然有生无死,就不符合规律了。人就是这种分段生死,而忘了去解脱轮回。最后还是那句话,去求佛道是因为自己与众生尚未得渡。

你说的:期望佛给我们带来健康,带来幸福!

这个也是不对的,修行的人不是求佛带给我们什么,是佛教给了我们什么,佛能给我们的是方法,因为一切都都是自己本性具足的,佛告诉我们的是如何让自己本来具有的东西显现出来。比如你想要500万,佛会告诉你赚500万的方法,你想要健康,佛会告诉你如何得到健康。而并未你要什么直接就给你什么,这是不劳而获的行为,这是没有的。

按你所问造个回答:

不贪不嗔不痴时,便知四大皆空,便会无欲无求、无爱(执,佛法是有爱,但无情执,叫慈悲)无恨。

那麽,无情执则自然健康(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病是七情六欲导致经络不通而产生)。慈悲则自然行善去恶,生活境界提升;不执着,则自然不忧愁,必然幸福。

所以并不相悖矛盾,只是世间的观念颠倒了。

补充回答:

耶稣的死,是去了天国得永生。佛祖的死,也是肉身的死,但不用再受轮回之苦,是脱离了轮回的离苦得乐。

而佛法的乐,与世间观念的乐不一样,锦衣玉食极其量也只是一时之乐、甚或吃也不知其味的无乐可言。前者是得到的乐;后者是放下自在的乐。这种自由自在,并不是什麽都不做,是可以追求、但不强求的乐。

问题是,很少人会发现,这种看破、放下、自由自在的乐的滋味,比锦锦衣玉食,来得真实、恒久,有着差天共地的分别。

补充2:

金刚经不是我的主修强项,可找一下南怀谨的《金刚经说什麽》,网上有下载的。

心经可考潘宗光的《心经与生活智慧》

其实,读经的正确方法,针对你有兴趣的几本说一下:

1. 《心经》很短,把它背上,每日背一到七遍。很多师兄,包括我自己,不知不觉下会明了大概的意思。明了的深浅因人而异。
2. 《大悲咒》,可以的话,也每天读上一遍,咒一般都不用去理解,自然会有感应,没有也不奇怪,总之会有帮助。只管念,可以的话也背上。
3. 《金刚经》跟其它大经一样,只把它每天念一遍或一节。不用全明白,当中明白哪一句便依那句去悟、日常生活去实践。

极力推荐你看一本书,《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是作者如何运用金刚经的几句去日常工作而悟入。正好适合你喜欢的金刚经。

你不懂,虽然人的尽头都是要死的
但是死的意义有不同,你生前做了什么事,死前还执着着,觉得自己一生怎么样,决定了你来世,这就是六道轮回存在的原因
你学佛一辈子,念佛一生,死后就去佛国不再轮回迷茫受苦了
你不知道学佛,不相信,死后跟生前一样,糊里糊涂,又白过一生浪费人身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做人要有非常大的福报才行,听闻佛法更是需要极大的善根和因缘
你这样想,就太消极了,是啊,都是要死的,都是假的不长久的,反正死了就是一把灰,那么我生前为什么不多做好事念佛吃斋,反正要死,不如帮助他人,这样你活着就有了价值而不是虚度时光
你如果想懂什么四大皆空,那么你就要先从基础开始懂,如因果、轮回,懂了人的命是靠自己来改的,多做好事绝对有好报的,做好一个善人,再来思考一些大修行人才该想的四大皆空吧,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信佛的几个疑问
回答1 虽说众生皆苦,但是如果不投胎做人,在畜生,恶鬼,地狱更苦,比人苦的太多太多了,所以人身难得,不能出家那还是要生小孩的,只要学佛就可以给孩子一个闻佛法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就是得人身,闻佛法,是幸运的!而且堕胎从佛法讲是是很重的罪业!回答2 首先能信佛的人是不多的,另外信佛也不...

请教如何念佛的问题,诚心请各位师父指点。
又须知晓的是,这种摄心念佛的方法,是即浅即深、即小即大的不思议法。所以应当至诚相信佛所说的话,切莫以自己智慧知见达不到就生出疑惑来,致使多劫以来累积的善根,因为这样生疑而丧失,不能究竟亲自获得实益,才是令人悲哀的。掐珠念佛,只适合于行走和站立两种时候,如静坐养神,因为手要动的...

佛与生活的问题
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

佛学问题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的清楚: 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这个恶业是无量无边的,如果你一遍遍去想自己的错误,可以...

你对诚信是如何理解的?社会中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
佛教的诚信取决于佛陀制定的戒律。戒律,就是守规矩、守法。佛制定了在家学佛人必须持的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出家人的十戒、二百戒、三百多戒,其中多以防非止恶为宗旨,例如,五戒的不偷盗、不妄语即是取信,一个常偷别人东西、说谎话的人,有谁还能相信他呢?恐怕他自己对...

佛法问题
我对神佛、宇宙、人生的理解前言我并不否认佛的存在,只是认为人的资质成佛几乎是很难的,我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只是个初级的想法,就是让你们提出意见,完善我的观点。我的立场在物质文明中叫中立,在精神文明中叫无知(我自封的),因为我证明不了一切的存在于否。如果说不存在就没什么说的了,现在是从存在的立场去谈...

问个关于佛教的问题,希望有些对佛教了解的大仙能够回答我
诸大菩萨。舍利弗及诸苾刍。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尔时佛告坚意菩萨。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之所能得。唯有住在十地菩萨。乃能得是首楞严三昧。尔时名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此弥勒菩萨一生补处。次于世尊。当得阿...

现在信佛的人,大都是有所求。 那么这样信徒并不虔诚,能得到庇佑么?
但是这个“有所求”,其实也是分很多种的,不能一概地否定,比如说为了他人的权益而祈求的。宗教上的说的虔诚,和是否有所求并不必然的联系,虔诚是对所信仰的对象的一种投入,如果一个信仰佛菩萨或是耶和华,就好像一个幼儿信任他的父母一样,那他也像一个幼儿一样不停地向父母索取东西,那他的...

请回答图片中的佛教问题
若不极力念佛求生西方,则随业轮回于三途六道中,何可底止。此子之去,益当知一切事皆不可倚靠,唯有西方阿弥陀佛,乃我等一切众生之大倚靠。从兹发感激心,发精进心,以自己所作之种种功德,及所念佛之功德,同皆回向往生西方。汝能如是,则此儿之死,即为汝作警策,免汝被世间福报眷属所迷,...

慈诚罗珠堪布解释释迦摩尼佛在因地修行时遇到了什么障碍
释迦牟尼佛。是佛陀把“爱我执”的所有过失揭露出来,然后告诉我们:你们自己看看“爱我执”的过失有多么严重,对你们造成多大的伤害,你们还敢不敢继续这样?!如果我们仍然无动于衷、一如既往,就只有继续流转于轮回当中,永远不得解脱! 如果不把“爱我执”和“爱他执”这两个执着进行交换,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解脱,...

靖安县15657659302: 两个佛学问题 -
福风英脱: 第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比喻,不是说佛性就是金的,而是用金来比喻一旦自身佛性显现就会如真金一般不朽、不可撼动、坚硬和能断一切.LZ不能拿现在的思维来衡量佛陀时代的思维,在当时人们就是认为金是永远...

靖安县15657659302: 我问一个关于佛门修行的问题,求真懂的大师指点 -
福风英脱: 首先,佛说不注重身体,是一个皮囊,是说不要执着身体的享受,众生为了身体的苦乐而造业,受报,无量苦果,所谓身体是皮囊,是说自性心才是身体的主人,应该是主人控制皮囊,而不是皮囊牵着主人的鼻子走,所以说身体只是五大假和,地水风火空,肉骨等为地,血汗等为水,温度等为火,气脉为风,空间为空,如果心是这些的主人,指挥他们做事,这个人就是智者,觉者,但是如果身体影响心,然后心再指挥身体去做事的人叫迷者,愚者,所以佛说不要注重肉体,只是今生的房子,宾馆而矣,佛门中的确有非常顶极的修身法门,最厉害的是无上瑜伽大圆满法,通过对自性心本自圆满的认识和体悟,不需苦修即可证得妙用无穷,不坏金刚身是因证悟心性本空而得,无相身形成,有相身就是太简单了

靖安县15657659302: 问2个问题~ 关于佛的 -
福风英脱: 1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音菩萨.同一尊佛 2 阿弥陀佛和大日如来佛 不是一尊,一个是西方世界的佛祖,阿弥陀佛. 一个是佛祖,释迦牟尼佛

靖安县15657659302: 关于佛教一些疑惑 -
福风英脱: 1,佛在六道外的觉悟的者(无肉体的存在),仙在六道内,是天人;个人认为:基督是菩萨是天人;各类经文只针对地球,是佛祖应我们的世界而用我们所能理解的语言所传的佛法;外星人自然也有类似的佛教存在;我们只是六道中的沙子;...

靖安县15657659302: 对佛教的几个问题(无悬赏,愿得大乘教诲)
福风英脱: 要用真心念佛,用无我心,无他心,无私心.去感受,去悟.罪孽就是罪孽,不要想去消除,要与人为善,于己为善.要积德,积阴德.佛在哪?在心中,念佛时只要守住本心,什么都不用去想.用心去体味.

靖安县15657659302: 关于佛学的几个疑问 -
福风英脱: 1,在佛的境界里面,因果律也是“空”,也就是在胜义谛的高度,因果也为空性;在菩萨、凡夫的境界里面,因果实有,也就是在世俗谛的高度,因果不空.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句话实际上有问题,前半句是在胜义谛的高度说的...

靖安县15657659302: 佛教 请问最初的佛是从哪里来 -
福风英脱: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觉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教并不说是谁创造了世界,就好像中国有盘古开天地,西方有上帝造万物,各有各的.

靖安县15657659302: 两个最近的关于佛的问题
福风英脱: 佛法中的起心动念,是指做正常事时,正常心思意识的活动中充斥着的与此无关的杂心妄念.比如,我们吃饭的时候可能脑子里还想着读书,睡觉的时候还想着工作,结果此事没做好彼事也没弄清楚.一个把握住佛法意义的人,看的时候只是看...

靖安县15657659302: 有关佛学因果报应的问题.求大师助我 -
福风英脱: 做法:直接把你心里的真实想法告诉她:你其实不喜欢她.以前做的不是真心的.并向她道谦.请求她原谅.这样才能把你的过错清除掉.弟子规里也讲: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没有谁会因为别人活不下去.你越果断,对她的伤害越小,你越纠缠不清,耦断丝连对她的伤害越大.佛法中最大的忏悔就是知错就改,后不再犯.这八个字讲时容易做时难.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日常生活中不种恶因.从因上修行(即修正自己的行为).你这么年轻,就有佛缘,而且信佛所讲,你一定是有大善根大福德之人,更要努力修学,不要错过了这么好的缘份.

靖安县15657659302: 关于佛学的疑问请各位先学、大师、上师指点我我是一个对佛学感兴趣的
福风英脱: 问1:普通人死后,业力为“强者先牵”偏人则人偏鬼则鬼偏畜则畜.一般来说,人断气后神识12小时左右开始离体,昏迷两天多后苏醒,这叫“中阴身”.其间最长49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