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作者&投稿:官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手?” 求解释~

祭泰山,是天子诸候之礼,季氏以陪臣而祭泰山,是不符合礼的。冉有是孔子的弟子,当时在季氏那里作官,孔子问冉有:“你能劝阻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就说:“啊呀,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泰山之神,是不会接受非礼之祭的。

《论语征》有这样一种观点:孔子引林放,则是讥奢不讥僭,大抵是季氏为鲁侯祭山,过于奢侈了。这也可备一说。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祭泰山,是天子诸候之礼,季氏以陪臣而祭泰山,是不符合礼的。冉有是孔子的,当时在季氏那里作官,孔子问冉有:“你能劝阻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就说:“啊呀,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泰山之神,是不会接受非礼之祭的。 《论语征》有这样一种观点:孔子引林放,则是讥奢不讥僭,大抵是季氏为鲁侯祭山,过于奢侈了。这也可备一说。

翻译: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八佾》。

原文节选: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白话译文:

孔子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扩展资料:

赏析:

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孔子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通译】
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呀!礼,与其奢费,宁可节俭;丧,与其多变,宁可戚穆。

孔子说:边远夷狄之邦拥有君主,[其状况]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

季孙氏要行旅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补救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竟然认为泰山神还不如林放吗?”

【解义】
其一,礼在其实。林放问礼之本,孔子认为这个问题太大了,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操作层面作了解读,即勿搞形式,恪守实质。这个实质就是:与其繁文缛节、奢靡铺张,还不如简洁朴实;与其礼仪多变、程式繁杂,还不如肃穆敬重。
其二,敬为礼本。孔子没有直说这个道理,可能是碍于一语道破,或很难一语界定。《左传·庄公十八年》载云:“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这种“位”定“礼”的理论根据或许来自周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系辞》)孔子没有采取这一说法,在于礼是公器:礼昭显地位,但地位不定礼。
其三,观念滞后。孔子为何要拿中原和边域进行文明程度的比较?无非是突出文化沉淀对于观念文化、意识形态的积淀作用。所谓中国,是相对周边的所谓“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而言。中原是从未中断的农耕文明,边域之国大多是游牧文明、山冲文明、高原文明、戈壁文明、岛屿文明,而且少有延绵不绝的古文化积淀。政权变更,只要民族还在,文化沉积就必然继续。所以孔子说,边域不及中原。
其四,礼是素养。文明的进步与经济发展,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从普遍人性文明进程来说,是成正比的。但是,并非任何时代,任何境域,任何情形,任何家庭,任何个人,都会同步一致。因为,人性在利益欲望的诱惑下,或许会发生畸变,乃至暴露出原始动物性的一面。这就与个人的文明教养、素质底蕴、信念意志,有很大关系。换言之,就个体而言,富贵并不与素养成正比。从三古而始,拜祭神山事关邦国,天子才有
资格,至秦以后称为“封禅”。所以孔子说,胆敢犯禁祭泰山之人还不如普通人懂得礼规。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祭泰山,是天子诸候之礼,季氏以陪臣而祭泰山,是不符合礼的。冉有是孔子的弟子,当时在季氏那里作官,孔子问冉有:“你能劝阻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就说:“啊呀,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泰山之神,是不会接受非礼之祭的。

《论语征》有这样一种观点:孔子引林放,则是讥奢不讥僭,大抵是季氏为鲁侯祭山,过于奢侈了。这也可备一说。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通译】
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呀!礼,与其奢费,宁可节俭;丧,与其多变,宁可戚穆。
孔子说:边远夷狄之邦拥有君主,[其状况]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
季孙氏要行旅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补救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竟然认为泰山神还不如林放吗?”
【解义】
其一,礼在其实。林放问礼之本,孔子认为这个问题太大了,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操作层面作了解读,即勿搞形式,恪守实质。这个实质就是:与其繁文缛节、奢靡铺张,还不如简洁朴实;与其礼仪多变、程式繁杂,还不如肃穆敬重。

子季去泰山玩,孔子问冉有:你能找到他么?
这小子说:不行(因为太大了)。
孔子说:哎呀,你小子以前不是说泰山还没个林子那么大么!


孔子 一到五章中关于以礼治国的句子
3•6 季氏旅(1)于泰山,子谓冉有(2)曰:“女(3)弗能救(4)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5)乎?”【译文】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评析】 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

请将<<论语>>中的语句摘录下来(至少2条)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

论语十六章季氏篇翻译及注释
季氏旅(1)于泰山,子谓冉有(2)曰:“女(3)弗能救(4)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注释】(1)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

什么是八佾?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

学庸论语八佾第三第二十句至二十四句的意思谁能告诉下。。
⑵宰我——孔子学生,名予,字子我。3.22 子曰:“管仲⑴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⑵,官事不摄⑶,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⑷,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⑸,有反坫⑹,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⑺知礼,孰不知礼?”【译文】孔子说:...

孔子论语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

论语全文不要翻译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③,奚取于三家之堂④?” 【原文】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原文】 3•5 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诸夏②之亡③也。” 【原文】 3•6 季氏旅①于泰山,子谓冉有②曰:“女③弗能救④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

论语七则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子曰:“夏礼吾...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从对话内容看冉有已经在季氏任职了。孔子有两个弟子,冉有和子路都在季氏门下做官,孔子尽管对季氏僭用礼乐的行为很不满,倒也并不干涉学生们的选择。 旅,原意是多人行进,如军旅、商...

关于【我敬佩的一个人】的论语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西沙群岛17347345130: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壤闸青霉: 翻译: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八佾》. 原文节选: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西沙群岛17347345130: 翻译下面句子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
壤闸青霉:[答案] 季孙氏到泰山去祭祀.孔子对冉有(姓冉,名求,孔子的弟子;他给季孙子做家臣)说:“你不能拯救他吗?”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哎呀!竟然说泰山,不如一个林放吗?” 注意:古代只有帝王才能到泰山去祭祀,这种行动叫“封禅”....

西沙群岛17347345130: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手?” 又有深度理解的 -
壤闸青霉:[答案] 祭泰山,是天子诸候之礼,季氏以陪臣而祭泰山,是不符合礼的.冉有是孔子的弟子,当时在季氏那里作官,孔子问冉有:“你能劝阻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就说:“啊呀,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泰山之神,是不会...

西沙群岛17347345130: 《论语》八佾篇六、七、八详解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子曰:“君子无所争.... -
壤闸青霉:[答案] 3-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泰山,孔了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

西沙群岛17347345130: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壤闸青霉:[答案] 季氏准备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 旅:祭祀.曾:难道.救:阻止.

西沙群岛17347345130: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
壤闸青霉: 季氏准备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

西沙群岛17347345130: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
壤闸青霉: 季孙氏去泰山祭祀.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回 答:“不能.”孔子说:“哎呀!难道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会接受 这种不合礼制的祭祀吗?”

西沙群岛17347345130: 对于个人交际的礼节,社会的风俗,以及国家的制度,标新立异产生的坏处的例子3.6季氏旅于泰山①.子谓冉有曰②:“女弗能救与③?”对曰:“不能.”子... -
壤闸青霉:[答案]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莫非说祭祀泰山的人还不如林放知礼吗?”有许多人把权力把前途诉诸迷信,如果不分善恶,有求必应,那作人很容易,尽管做坏事,天天去拜他,或做...

西沙群岛17347345130: 八佾的全文是什么出自《论语》
壤闸青霉: 论语·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