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何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绝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绝句》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绝句

杜甫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能直接表示诗的内容。但是杜甫的《绝句》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 溪居即事》是唐代诗人崔道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诗人笔下,水边的小村,掩闭的柴门,疏落的篱笆,飘荡的小船,构成一幅宁静、优美、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图画。诗人还捕捉了这幅图画中一刹那间发生的一件生活小事,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原文如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译文如下:
村间的屋外有条小河曲曲弯弯,不知谁家的小船没系上绳缆;春风吹着小船儿飘飘悠悠,慢慢地飘进了钓鱼的河湾。
小孩子望到了喜出望外,以为是邻村的客人忽然到来。他急急忙忙奔向柴门,赶紧把闭着的柴门打开。

扩展资料:绝大部分晚唐诗人,尤其是唐末诗人在“无事”之中,情感趋于淡泊,情趣渐向市井通俗之风转移,崔道融即属此类。
黄巢起义时,崔道融避地东浮,隐居温州仙岩山,此诗应作于此段时间,是诗人居住在水乡小河畔的村舍里所见到的一幕水乡风情,信手拈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溪居即事

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些地方。
这首诗写柳宗元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诗的大意是说:我久为做官所羁累,幸好有机会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来,解除了我的无穷烦恼。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有时荡起小舟,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放声歌唱。
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如开首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什么久为做官所“累”,而为这次贬窜南荒为“幸”,实际上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些地方。沈德潜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卷四)这段议论是很有见地的。


溪居记事这首诗怎么解释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薰陶。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点不稀奇的。但“篱外谁家不系船”句,却于平常中又显出不平常来...

《诗词曲赋文·溪居》原文与赏析
(《居士传》)这首诗就是元和五年(810),子厚谪永州,游零陵西南,得胜地冉溪,爱其风景秀雅,迁居此地,改冉溪为愚溪时写的。诗既写出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又表露出他因受禅宗影响而在诗中蕴藉的佛理禅趣。“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这里借指官场生活。诗的大意是...

溪居即事这首诗成功地描写了一个什么的农村儿童的形象感受了作者的什...
崔道融的《溪居即事》这首诗成功地描写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感受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生活情趣。供参考。

溪居即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溪居即事》是唐代诗人崔道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诗人笔下,水边的小村,掩闭的柴门,疏落的篱笆,飘荡的小船,构成一幅宁静、优美、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图画。诗人还捕捉了这幅图画中一刹那间发生的一件生活小事,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溪居即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乡村生活?
这首诗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溪居即事 》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_百度...
《 溪居即事》是唐代诗人崔道融的作品之一。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悠悠飘荡的小船 波光粼粼的溪水 掩着的柴门,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表现了诗人那积极乐...

溪居即事古诗的意思 溪居即事这首诗的意思
整体来看,《溪居即事》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营造出浓厚的田园诗意,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恬淡的乡村气息,以及水乡景色的优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黄巢起义期间,诗人崔道融身处温州仙岩山,以亲身经历的水乡生活为素材,展现了他对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

溪居柳宗元中夜榜响溪石一句的表达效果
\\“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些地方。

溪居即事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趣事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诗人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

溪居即事古诗的意思
13、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诗人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14、溪居即事古诗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全诗为“篱外谁家不...

东辽县18749161451: 溪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赧司福至: 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些地方. 这首诗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诗的大意是说:我久为做官所羁累,幸好有机会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来,解除了我的无穷烦...

东辽县18749161451: 柳宗元的溪居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赧司福至:[答案] 抒发了作者面对现实的生活的无奈,但依然坚持面对微笑,所以作诗也能取乐!

东辽县18749161451: 溪居的赏析 -
赧司福至: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①.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②.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③.注释 注释 [注释]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累:约束,束缚.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谪...

东辽县18749161451: 溪居即事 反应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
赧司福至: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诗人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而透过这一切,我们还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东辽县18749161451: 题元十八溪居表现作者什么情感 -
赧司福至: 诗人对溪居环境的清雅淡远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山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东辽县18749161451: 溪居表达柳宗元的什么情感? -
赧司福至: 看似闲庭信步.确实字里行间显示出自己的怀才不遇

东辽县18749161451: 柳宗元溪居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
赧司福至:[答案]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

东辽县18749161451: 溪居 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官之后怎样的思想感情?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 -
赧司福至:[答案] 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官之后幽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东辽县18749161451: 溪居即事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赧司福至: 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东辽县18749161451: 溪居的思想感情和情感和小石潭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
赧司福至: 小石潭记 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