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董仲舒传》反映了怎样思想,有何进步性、

作者&投稿:周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书·董仲舒传反映了董仲舒什么是目的是什么~

阅读汉书董仲舒传上述材料反映了中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和目的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除了儒家学说外,其余的各派学说都禁止传播。“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通过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2)材料二董仲舒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提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材料三针对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提出“仁谊(义)礼知(智)信”,即“五常”。
(3)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点评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

“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推崇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之说

《汉书·董仲舒传》反映了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

 “仁而不知则爱而不别也;知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必仁且智》)在此,可以看出董仲舒的仁智统一是以仁为体,以智为用,智从属于仁,其作用是行仁。比较辨证地看到了德育和智育的辨证关系。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学科兴起。人文教育的弱化,重智育而轻德育的倾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科技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和舒适的同时,也由于非人道的使用,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威胁,各种社会问题以及人类精神领域的种种危机也日益凸现。这些都警示着我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严重偏向科学、忽视人文的畸形教育。因此,当代德育的建构应重视人文精神,正确处理好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矛盾,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如果剔除仁智的封建性,董仲舒德智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仍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倡导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将先秦儒学改造为汉代新儒学,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其教育思想来说,其核心是道德教育。
他从德育的理论基础――性三品说出发,对于德育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设定,对于德育方法提出了极富见解的意见。其丰富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资料:
董仲舒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姜碧纯 点击数: 更新日期:2006-10-27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系, 上海 200234)

董仲舒是中国政治皇朝独尊儒术的开端,是其后千百年用儒家思想治国的起始。其传后赞曰: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至向子歆以为:「伊、吕乃圣人之耦,王者不得则不兴。故颜渊死,孔子曰『噫!天丧余。』唯此一人为能当之,自宰我、子赣、子游、子夏不与焉。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吕不加,过矣。」 对董仲舒的推崇就是对儒家的推崇。 其实刘歆的评价比刘向的评价更客观些。整个董传反应了的是“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纵观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就是以礼、仁治国,以刑辅之。拿现在话就是说以德治国,教化万民,提高国民素质。古代仁术治国思想,放到现在,其实是和西方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相通的,是有进步性的。
题外话:班固之赞不如司马迁之赞。司马迁之史记又不如司马光之通鉴更纪实,史记虽美,多传说,不免虚妄,我以为通鉴的记载更真实可信些。但通鉴后的“臣光曰”又能看出司马光的迂腐而不如王安石务实。

天权神授、天人感应。。。把皇权集中制,摆到一个新高度

加强皇权集中制。。汉武大帝集中皇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孰复的引证解释孰复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孰复的引证解释是:周密;详尽。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_之。”颜师古注:“_,反_重言之也。”《新唐书·陆贽传》:“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_日数百,_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_,人人...

介绍一下汉朝天人三策
天人感应在肯定君权神授的同时,又以天象示警,异灾谴告来鞭策约束帝王的行为。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这就使得臣下有机会利用灾祥天变来规柬君主应法天之德行,实行仁政;君王应受...

小人出处
1. 古代,平民百姓通常指的是被统治阶层,如《书·无逸》中提到的不知劳苦的贵族子弟。《汉书·董仲舒传》中的“负且乘,致寇至”形象地说明了居高位者若行为不当,如乘车者行庶人之事,将招致祸患。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中,君子以仁义对待百姓,而小人则需接受平和的教化。2. 在古代社会...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3)
臣闻制度文采玄黄之饰,所以明尊卑,异贵贱,而劝有德也。故《春秋》受命所先制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应天也。然则官至旌旗之制,有法而然者也。故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於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也。然则常玉不...

闭纵的意思闭纵的意思是什么
注音是:ㄅ一_ㄗㄨㄥ_。结构是:闭(半包围结构)纵(左右结构)。拼音是:bìzòng。闭纵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指闭阳纵阴或闭阴纵阳。后因以“闭纵”指阴晴变化。引《汉书·董仲舒传》:“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

汉书 董仲舒传 译文
我(郑重地)考查研究了《春秋》中的内容,通过细看前世已经发生的事情来观察天人之间的彼此往来之道,(真是)非常值得敬畏的。国家(如果)将要出现(因为)失去道义(而带来)的衰败,上天就会先(让这个国家)发生灾害来谴责并告诫君主,(如果还是)不知道自我反省,那么就又会(让这个国家)发生怪异...

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
一、“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出自班固的《汉书·董仲舒传》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意思是——道之大,源于天之大;天不变,则道也不变。“天”主要是指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董仲舒认为,封建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由天决定的,天是永恒不变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会之“道...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上一句?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上一句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本意是说,你站在河塘边,与其急切地期盼着、幻想着鱼儿到手,还不如回去下功夫结好渔网。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 曰:‘临渊羡鱼,不...

附: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暨《天人叁策》
公元前140年的汉武帝时代,一场关于治国方略的讨论在朝廷中热烈展开,董仲舒等贤良文学人才纷纷献策,他们的对策共分三次,即著名的《举贤良对策》,来源于《汉书·董仲舒传》。因其主要探讨天人关系,后人又称之为《天人三策》。这三次智慧的碰撞,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董仲舒强调...

改弦更张是什么意思
改弦更张(改:更改;张:给乐器上弦)指重新改换琴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变更方针、政策或做法。改弦更张(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联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成语...

崇安区13742937257: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便,道亦不便”,体现了哲学的什么道理? -
权龙汇瑞:[答案]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按照当时 董仲舒的思想,道是封建社会存在的根源,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是由天决定的,天是永恒不变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会之“道”,也是永恒不变的,这句话体现了...

崇安区13742937257: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董仲舒的思想 -
权龙汇瑞:[选项] 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 趋向“独尊儒术”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崇安区13742937257: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权龙汇瑞:[选项] 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崇安区13742937257: 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权龙汇瑞: 《春秋》推重统一,这是天地永恒的原则,是古今共通的道理.经:原则、条理、秩序;谊: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这句话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本传叙述董仲舒其人其事,详载其贤良对策.董仲舒,少习《公羊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初,以贤良对策,主张更化善治,“前德而后刑”.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统纪而明法度.又奏请立学官,州郡举茂材孝廉.两任诸候相,后家居治学著书.其学混合儒家学说和阴阳五行说,形成“天人感应”的思想体系,鼓吹“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宣扬黑、白、赤三统循环的历史观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理准则.

崇安区13742937257: 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教育思想 -
权龙汇瑞:[答案]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宜,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赋...

崇安区13742937257: (12分)《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
权龙汇瑞:[答案] (1)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2分)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任2点2分)(2)君... (2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分)(3)主张限田 反对土地兼并.仁政.(2分)(4)改造传统儒学 使儒家思想成...

崇安区13742937257: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
权龙汇瑞:[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的前提;(4分)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

崇安区13742937257: 〈汉书 董仲舒传〉 -
权龙汇瑞: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说,汉朝希望国家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却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原因在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就是没有在观念上、制度上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调整,于是他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古训,来告诫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观念、制度这个根本.

崇安区13742937257: 董仲舒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
权龙汇瑞: 儒学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经过了两次重大的改造,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是这两次儒学改造的关键人物.董仲舒不仅是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教育家. 一、生平和著述 董仲舒(前179一前104年),广川(今...

崇安区13742937257: 材料三反映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
权龙汇瑞: 因为无图无材料,所以只能猜测,应该是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