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酿酒业的发展历史?

作者&投稿:孛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火箭发展历史~


明清两代,一直到清中叶,无论南酒北酒,还是黄酒为主流的世界。所谓北酒,是产于北方的各类黄酒为主的酒世界;而南酒,则是南方江浙为核心出产的黄酒。之
后,由于社会财富逐渐缩减,战争不断,粮食产量开始减少,黄酒在经济价值上不如烧酒,逐步被后者所取代。目前只有山东、山西还有少量出产,以至于民国时
代,当人们谈到北酒,已经想当然以为是烧酒了。





蒸馏酒的起源之谜


中国蒸馏酒源起于何时?现今有东汉、唐、宋、元等若干起源说。其中,元起源说来源于旧说,有元朝人的记载为证,而东汉说、金代说,都是根据传世文物或者出土发现所说,不过山东社科院的王赛时和国家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孙机都提出元代说比较可靠。


纵观史书文献,自东汉以降,直到宋代,酒的蒸馏迹象也没有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过。唐宋时期有关“烧酒”、“蒸酒”的零散史料,但宋以前时期的烧酒不属于蒸馏
酒范畴,而是指低温加热处理的谷物发酵酒。宋代的“蒸酒”也是指对酒加热,以便于灭菌防腐,长期存放。元代之后所说的烧酒才是蒸馏酒,而我们今天所谓的白
酒是新中国成立后才赋予烧酒的官方称谓。


金代说来源于河北承德青龙县西山嘴村1975年开河道时,所取得的一件蒸馏器,和现代的壶式蒸酒器物很像,当地文物部门也用此物做过试验,但是出酒量非常
少,而且酒精度很低,应该是当地的试验不符合元代的取酒办法。孙机发现,当时在蒸馏器出土的地方还出土了元代的滴水瓦,所以他倾向于认为这器物实际上不属
于金代,或者说就是元代旧物,如果按照元代蒸馏办法,用酿造好的枣酒、葡萄酒,再用这件出土文物做蒸馏,肯定能蒸出很好的高度酒。断此物为元代产物,则一
切非常好解释,文献和实物构成了一套解释系统。


许多专家对照这件器物,发现与元人文献中所描述的蒸馏酒器的形制及液态蒸馏方法相合。另外,除了单体器物,江西还发现了元朝酿制蒸馏酒的遗迹——李渡无形
堂烧酒作坊遗址。除了有文物出土,旧史的记载均以元代为起点,如《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
用器承滴露。”


明清各地的黄酒


从元进入明朝,虽然烧酒已发明,但喝的人还是不多。当时更明显的对峙不是烧酒和黄酒,而是南方生产的酒和北方生产的酒的对峙,也是中国酒发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时代。


北酒地域广阔,以京、冀、鲁、豫为代表,地域广大之外,生产工艺非常传统,生产黄酒、烧酒和露酒都号称尊尚古法,消费量也高;南酒以江浙为核心产区,一直
厉行开发新产品,绍兴黄酒实际上就不那么尊尚古法,包含很多新技术,清中期之后,北酒的名声逐渐被南酒所取代。两者地域风格的区别,成为那个时代酒世界的
最大特征。


当时黄酒在整个发酵酒行业中占据支配地位,酿造工艺更趋成熟和完美,有了时间较长、颜色较深、耐贮存的发酵酒,人们称之为“老酒”,北酒中的不少“老酒”因为做工纯正,在南方也很受欢迎。


在北酒的体系中,河北诞生了许多经典的黄酒,其中沧酒、易酒都属于典型的北派黄酒。在出产汾酒的山西,黄酒也高度流行。


北方黄酒大都分为甜与苦两种,如山西黄酒称“甜南酒”、“苦南酒”;北京的黄酒称“甘炸儿”、“苦清儿”;山东黄酒有甜苦之分。甜黄酒味有甜腻且焦煳味,
并无酒意。苦黄酒味道近南酒,山东人通常喜欢喝后者。但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已经不知道河北等地曾经是著名黄酒的产地,酿造工艺和遗迹都已经荡然无存了。


南酒则没有这种甜苦对立的分别。从一开始,江南地区的黄酒制造就引进了新工艺,且程序统一,有统一的酒谱条例问世,不像北方各地自行其是。南酒很快能够形成整体风格,逐步在北方推广,到了清中期,南酒终于打败了北酒,成为贵重礼物。


南酒还有一个制胜原因,因为南酒运往北方,经历寒冷不会变味,而北酒运往南方,碰到酷暑则会变质。南酒中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儿红的产地都属浙江绍兴府一带。


烧酒此时的表现如何?当时烧酒在承接了元代工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越来越广泛地被接受并逐渐影响了人们饮酒方式的转变,汾酒当时已经很流行,当地人称为火
酒,凡是出产酒少的地方,在购买外地烧酒时,都会选择汾酒,当时的甘肃巡抚就记载,市卖之酒,以汾酒为多。但是,烧酒并没有动摇黄酒的支配地位。

战乱与白酒的崛起


统治者的爱好影响下层的接受方式,清朝宫廷很少饮用明朝人爱喝的葡萄酒,中国传统的添加曲酿造的葡萄酒,到了清代逐渐废弃,成为绝响。


但烧酒开始流行,却并不是由于口味影响,相反,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初黄河治理,中下游“束水冲沙”,需要大量秸秆,导致了高粱种植面积增加。高
粱作为食物口感差,但蒸馏出酒的品质却比其他粮食酿造的更好,酒度也更高。于是酿制烧酒便成了消化这些杂粮最有效的途径。


北酒中烧酒的态势开始超过黄酒,是在清代中叶后,社会上的饮酒风俗也开始向烧酒全面倾斜,王赛时认为,其最主要原因在于:“清中期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白酒的饮用经济价值更合算。”也就是黄酒的酒度低,但价格高,
且大量饮用不易醉。烧酒酒度高,容易入醉,所以饮用成本较之黄酒大为降低。与烧酒的扩张相对的,是这一时期的黄酒衰退。清末南北各省农民起义不断,战乱四
起。绍兴黄酒进京的运河线路与南下的陆路交通时常被战事所阻断,加之黄酒自身不便于颠簸与长时间存放,使得销路严重受阻。烧酒因便于贮藏和远途贩运,酒业
不发达的地区从外地买酒,便多会选择烧酒。


清中叶之后,战乱常常令作物收成雪上加霜,这时,黄酒的酿造原料黍米和糯米为百姓食用尚且不足,是故黄酒产量随之骤减。高粱不宜食用,酿酒反而能够为百姓带来额外的收入。


烧酒经过数百年扩张,最终在清末达到产量上的高峰。


现代中国与西南酒的机会


民国初始,中国尚无名牌烧酒的概念,就算茅台已经逐渐为人所知,但是大部分人觉得,那只是一种遥远的昂贵的酒类,和他们的生活关系甚少。


一般人更是如此。北京的一般百姓,如果喝白干,买到好的二锅头也难,都是挑选山西人经营的大酒缸,酒缸上面是木盖,就当桌子使用,几家老字号的酒好,也就
是保证其纯,不掺杂鸽粪、红巩等强烈物质,掺水大概是难免的。金克木也说,不必拘于什么酒,任何一种酒喝长远了,都好,他喝两种白干,其中包括汾酒,还有
莲花白、茵露陈、五加皮、红白玫瑰,喝长远了,都觉得好。这是白酒尚未行销全国的时代,也没有一种名酒可以名重天下,人人皆知,而且渴望喝之的。


辛亥革命后,尽管创办实业成为一种新思潮,但是中国的酿酒业这种带着浓厚乡土基因的传统行业还是比较小作坊制,加上政府控制,酒行业一直没有大发展。民国
政府如同清政府一样加重酒税的征收,有专门的征管机构,另外从海关的税收记录可知,酒类被归于奢侈品一类,收取的税费金额高达70%。稍遇灾荒,各地方政
府仍是以国民生计为主而频繁实行禁止酿酒的政策,各个小作坊之酒难以行销全国,也是自然的事情。


政府的控制时紧时松。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为了清政府筹饷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各地方政府放松了对传统酿酒业的限制,西南各省的酿酒业得以逐步发展。
到了民国年间,盐业资本向酿酒业转移的趋势,又助推了这里的白酒业的发展。这一时期,西南白酒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白酒之路承前启后的动力。


清朝中叶以来,四川并未经历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入川的移民带来的酿酒技术和消费需求结合本省原有的酿酒基础,使四川的酒业生产能在晚清至民初继续发展。民国时期四川酒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名酒,成为四川名酒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阶段。


泸州大曲、绵竹大曲等大曲酒,在清代就已经是四川有名,并在全国开始为人所知。


还有一些白酒在进入民国后渐有名气,比如全兴大曲、杂粮酒、郎酒和丰谷酒。


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后,中国经济进入了“黄金十年”,茅台酒却仍然依靠鸦片贸易的繁荣得以往来于川黔之间。但这一时期的茅台酒已经成为西南名酒,被很多名人国士所青睐。但是真正的大发展,还是民国政府迁都重庆之后。


重庆当时聚集大批文化名人、专家学者,普遍开始喝大曲,冯亦代的朋友,一位留学回来的眼科专家,因为没有洋酒,就用大曲来兑咖啡、橙汁做鸡尾酒。西南的好酒,在一批文化人回到上海北京后,并没有被忘怀,就这样,逐渐有了全国的知名度。


西南名酒的另一个机缘,来自于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渡赤水的时候,共产党人在此种下了茅台酒的情结,铺垫了其日后的“国酒”地位。“外交礼
节无酒不茅台”之说其实起自民国,“西安事变”时,周恩来从延安飞赴西安,张学良宴请周恩来用的是他喜爱的茅台;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蒋
介石待客之酒也是茅台。



共和国的白酒天下


新中国成立之初,烧酒仍沿用民国时代多种混乱的称谓:高粱酒、土烧酒、汾酒、小酒等。当时白酒酒度由于无酒度表测量,更无统一标准,商场市肆也称呼杂乱,
叫作原干、原酒、白干、干酒、炮子酒。为了工业化的规范,新中国成立后,才将这种工艺和原料类似的烧酒,统一称之为白酒。


内地酒酿造作坊开始进行合作化改造,白酒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第一个问题是粮食供应问题,共和国的粮食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了
统购统销,酒厂非得纳入计划后,才能享受到粮食配给,所以小作坊逐渐倒闭或者关门,只有一些粮食特别富足的地区,还保留了一点合作制的小酒作坊,也不归私
人所有,传统的中国师徒相授式的酒作坊开始纳入了工业化体系。


有了粮食的统购统销,酒也被纳入了统购统销机制,和清末情况类似,酒精度高而相对更省粮的白酒逐步在全国推广,而相比之下经济价值不如白酒的黄酒,只在全国少量地区得以保留,例如绍兴、江浙地区的酒风也为之一变。许多从前不喝白酒的地区,也开始饮用白酒。


八大名白酒是1963年第二次评酒会评出来的:贵州茅台酒、四川五粮液、安徽古井贡酒、四川泸州老窖特曲、四川全兴大曲、陕西西凤酒、山西汾酒、贵州董酒。此次评酒会改变了此前白酒只有品种没有品牌的
历史。在此之后,各地酒厂逐渐国有化,成了一家的天下。评上名酒带来的现实好处,首先是流通许可的优势。从刚刚解放起,因为运输管制,如果不能进入计划,
没有哪个产品能够运销到外地。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在粮食不够的状态下维持生产,无论是贵州茅台,还是泸州老窖,在困难时期,都还能有特殊供应的渠道,保证
维持酒的生产。

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中有段的介绍:“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上皇:指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 仪狄: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时间上晚于上皇时代。《世本》有“仪狄始作酒醪”的说法。 杜康:许慎《说文解字》说他是夏朝第五世君主,张华《博物志》说他是汉朝的酒泉太守,民间传说他是周王朝王宫的酿酒师。现在学术界的看法是:杜康可能是周秦之间的一个著名的酿酒家。 这段话说酒的起源是由于把剩饭倒在桑树林,粮食郁积,久蓄则变味成酒,而不是由于某个人发明的。
那么酒到底是怎样、何时酿出来的呢?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仪狄酿酒 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但《黄帝内经》已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神农本草》又肯定神农时代就有了酒,都早于仪狄的夏禹时代。
二、杜康酿酒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杜康也是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杜康造酒” 经过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唱,在人们心目中杜康已经成了酒的发明者,也有了各种传说。 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传说是杜康的出生地;河南汝阳县的杜康矾、杜康河,传说是杜康酿酒处;河南伊川县皇得地村的上皇古泉,传说是杜康汲水酿酒之泉。
三、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 黄帝内经· 素问》中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但《黄帝内经》一书是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可信度尚待考证。
四、考古中的酒的发现 考古的发现,说明酿酒早在夏朝(4000多年前)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这一点已被大量考古事实所证实。
1、磁山文化时期(7355-7235年前) 磁山文化时期,发现了一些形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和大量谷物,谷物酿酒的可能性很大。
2、河姆渡文化时期(6000-7000年前) 发现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 3、三星堆遗址(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 该遗址地处四川省广汉,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铜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壶等。
4、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400年) 该遗址地处山东莒县,随葬80多件陶器中,有25件洁白的白陶器,主要是成套的酒器,计有贮酒的背壶,温酒的陶规、注酒的陶瓮和饮酒用的规杯。
五、现代对酿酒起源的看法
1、酒最早是天然产物 人类不是发明了酒,而是发现了酒。酒里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学名是乙醇),许多物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变成酒精。谷物中的淀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转变成了谷物酒。水果和乳汁也很容易转变成酒。
2、最早的酒——果酒和乳酒 远古时代,人们的食物主要靠采集和狩猎,采集的野果含糖分高,最易发酵成酒。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乳糖,也很容易发酵成酒,以狩猎为生的远古人也有可能意外地得到乳酒。

蒸馏酒的起源
用特制的蒸馏器将酒液加热,由于酒中所含的物质挥发性不同,在加热蒸馏时,在蒸汽和酒液中,各种物质的相对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较易挥发,则加热后产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浓度增加,而酒液中酒精浓度就下降。收集酒气并经过冷却,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酿造酒,酒度低于20%。 蒸馏酒则可高达 60%以上。
现代人们所熟悉的蒸馏酒分为"白酒"(也称"烧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兰姆酒"等。
白酒:中国特有,谷物酒蒸馏而成
白兰地:是葡萄酒蒸馏而成的
威士忌:是大麦等谷物发酵酿制后经蒸馏而成的
兰姆酒:是甘蔗酒经蒸馏而成的。 蒸馏酒与酿造酒相比,在制造工艺上多了一道蒸馏工序,关健是蒸馏器。蒸馏器的发明是蒸馏酒起源的条件,但也可能用来蒸馏其它物质,如香料,水银等。
一、蒸馏酒起源于东汉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 26.6-20.4的蒸馏酒。在安徽滁洲也出土了一件类似的青铜蒸馏器。所以有人认为东汉已有蒸馏酒。
二、蒸馏酒起源于唐代 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中提到了烧酒。陶雍有"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的诗句。有些人认为这里所提到的烧酒即是蒸馏酒。 但从唐代的《投荒杂录》记载了烧酒方法:"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显然不是蒸馏酒的操作,所以也很难判断唐代的烧酒是否就是蒸馏酒。
三、蒸馏酒起源于宋代 宋代的《丹房须知》中描述了蒸馏器"抽汞器";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写成的《岭外代答》中记载了一种广西人升练"银朱" 的用具,基本结构与《丹房须知》 中的描述大致相同;南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卷五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所以蒸馏酒也可能起源于宋代。
四、蒸馏酒起源于元代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麦蒸熟,以普瓦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辛、甘、大热、有大毒。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与姜、蒜同食,令人生痔。盐、冷水、绿豆粉解其毒。"。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 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章穆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曰‘阿剌吉’。番语也(外来语--著者注),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处人始传其法于中土"。不管是自己的发明还是外国的传入,蒸馏酒最迟应该起源于元代。

中国酿酒的历史很长。据说殷人好酒,纣王常常整夜喝酒,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终于因此亡国。现代出土的殷代酒器极多,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其实喝酒并不是殷人独有的嗜好,历代都有嗜酒如命的名人,后代的文人几乎没有不喝酒的,包括女作家在内。他们不但喝酒,而且写酒,酒几乎成了古代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不过,古代的酒不是烈性的,烈性的酒出现得很晚。最晚到唐代,酒的品种就相当可观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一饮十八碗,他们喝的都还是淡酒。诗人们推崇的美酒大多已经失传,后世的人们既然品尝不到,也就说不清楚它们到底是什么味道了

酒曲生产技术的演变
  一 原始的酒曲
  我国最原始的糖化发酵剂可能有几种形式:即曲,蘖,或曲蘖共存的混合物。
  在原始社会时,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或发芽, 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可以发酵成酒。因此,这些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
  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发霉的谷物和发芽的谷物是不加区别的, 但曲和蘖起码在商代是有严格区别的。因为发芽的谷物和发霉的谷物外观不同,作用也不同,人们很容易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制造,于是,在远古便有了两种都可以用来酿酒的东西。发霉的谷物称为曲,发芽的谷物称为蘖。
  二 散曲到块曲
  从制曲技术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最原始的曲形应是散曲,而不是块曲。
  散曲,即呈松散状态的酒曲,是用被磨碎或压碎的谷物,在一定的温度, 空气湿度和水分含量情况下,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生长其上而制成的。散曲在我国几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来。例如古代的"黄子曲",米曲(尤其是红曲)。
  块曲,顾名思义是具有一定形状的酒曲, 其制法是将原料(如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匀后,填入一个模具中,压紧,使其形状固定,然后再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湿度情况下培养微生物。
  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中有几个字,都注释为“饼曲”。东汉的<< 四民月令>>中还记载了块曲的制法,这说明在东汉时期,成型的块曲已非常普遍。
  到北魏时代,以<<齐民要术>>中的制曲,制蘖技术为代表, 我国的酒曲无论从品种上,还是从技术上,都达到了较为成熟的境地。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块曲(包括南方的米曲)的主导地位;酒曲种类增加;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大大提高。 我国的酒曲制造技术开始向邻国传播。
  散曲和块曲不仅仅体现了曲的外观的区别, 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酒曲的糖化发酵性能的差异上。其根本原因在于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
  从制曲技术上来说,块曲的制造技术比较复杂,工序较长, 而且制曲过程中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酿酒前,还必须将块状的酒曲打碎。古人为何多此一举? 其中的道理是块曲的性能优于散曲。从原理上看,我国酒曲上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有的霉菌菌丝很长,可以在原料上相互缠结,松散的制曲原料可以自然形成块状。酒曲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如细菌,酵母菌,霉菌。这些不同的微生物的相对数量分布在酒曲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也不同。有专家认为,酿酒性能较好的根霉菌在块曲中能生存并繁殖,这种菌对于提高酒精浓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块曲的使用更适于复式发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时,将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转化成酒精)的工艺。
  西汉的饼曲,只是块曲的原始形式。其制作也可能是用手捏成的。 到了北魏时期,块曲的制造便有了专门的曲模,<<齐民要术>>中称为“范”,有铁制的园形范,有木制的长方体范,其大小也有所不同。如<<齐民要术>>中的“神曲”是用手团成的,直径2.5寸,厚9分园型块曲,还有一种被称为“笨曲”的则是用1尺见方,厚2寸的木制曲模,用脚踏成的。当时块曲仅在地面放置一层,而不是象唐代文献中所记载的那样数层堆叠。使用曲模,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统一曲的外型尺寸,所制成的酒曲的质量较为均一。采用长方体的曲模又比园型的曲模要好。曲的堆积更节省空间。更为后来的曲块在曲室中的层层叠置培菌奠定了基础。用脚踏曲,一方面是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曲被踏得更为紧密,减少块曲的破碎。总之,从散曲发展到饼曲,从园形的块曲发展到方形的块曲,都是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择优汰劣的结果,都是为了更符合制曲的客观规律。
  三 麦曲制造技术的发展
  在汉代以来,麦曲一直是北方酿酒的主要酒曲品种,后来传播到南方。<< 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后世也有少量的改进。


酒是怎么发明的?(确切说怎么发现的)…
在这个时期,由于有了火,出现了五谷六畜,加之酒曲的发明,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用曲酿酒的国家。醴、酒等品种的产出,仪狄、杜康等酿酒大师的涌现,为中国传统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在这个时期,酿酒业得到很大发展,并且受到重视,官府设置了专门酿酒的机构,酒由官府控制。酒成为帝王及诸候的...

关于中国白酒的历史
从白酒工艺看,它的生产可分小曲法、大曲法、麸曲法和液态法(新工艺白酒),以传统固态发酵生产名优白酒,新工艺法为普遍白酒,已占全国白酒总产量70%。从白酒发展看,全国酿酒行业的重点,在鼓励低度的黄酒和葡萄酒,控制白酒生产总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节粮和满足消费为目标,以认真贯彻“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

酿酒业与现代的渊源
7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已往研究酒曲微生物区系、改进生产工艺及解剖酒类芳香成分等工作的基础上,大量推广新技术,对提高酿酒工业的技术水平起了重要作用。葡萄酒行业,在红葡萄酒方面应用热浸技术,对防止原酒氧化、保留果香、增加色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节约了20%以上的发酵容积;在白葡萄酒方面,应用果汁...

白酒有多少年历史了?
中国白酒的历史至少有2000年,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酒器给出了有力证据。世界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3000多年;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属于粮食酒。中国酒的历史 中国酒的历史悠久,中国酿酒技术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的贾湖文化时期,所用原料包括...

酒是谁发明的?
杜康。酒是杜康发明的,起源夏朝。有一天,杜康想研制一种可以喝的东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制作方法,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来到他面前,对他说:“你以水为源,以粮为料,再在粮食泡在水里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说完老翁就不见...

酒的历史是怎样的?
独特的地理环境,铸就了悠久的双沟酿酒 历史 ,据《泗虹合志》记载,双沟酒业始创于1732年(清雍正十年)据今已有近300年的 历史 。 中国的酒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就是以生长霉菌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为糖化发酵剂,复式发酵,半固态发酵为特征。这成为东方酿酒业的典型...

税酒税酒的由来
中国酿酒业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老的家族手工艺发展成为现代工业的一部分。这个行业的演变历程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其中酒的管理方式也随之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起初,从周公时期开始,统治者并未将酒业视为敛财的主要途径,其管理政策相对宽松,发布的《酒诰》主要关注的是饮酒文化的规范和社会秩序。然而,...

中国古代酒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最早的酒是自然发酵酒,有果酒和粮食酒。在远古时代,人们可能 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醴”字,足以证明酿酒的存在可能更早。关于最早酿酒师,我国夏有杜康(曹操是铁粉),仪狄等说。《吕氏春秋》中有记载:"仪狄作酒",他被高青人尊为酒祖,一直保持着...

古人发明酒的最初用途是什么?
最初目的是为了机械地简单重复大自然的自酿过程。可以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人类酿酒的历史约始于距今4~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人”阶段。当时人类有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食物,且又能短期地贮存食物,从而有条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中国古代在酿酒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就是用曲造酒。酒曲...

文化草根:谁是中国最早的酿酒者
中国是酒的故乡,是酒的最早发祥地之一,酒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就是以生长霉菌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作为发酵剂。这成为东方酿酒业的典型特点。中国的酒主要是以粮食为原料酿制而成,目前已发展为发酵酒、蒸馏酒和配制酒三大系列。 酒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它却...

博乐市15550151862: 中国酿酒行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鄢狠悦复: 从辛亥革命至今,中国各省的酿酒业在继承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酿制出了众多的美酒.由于军阀混战和外敌人侵,民国时期中国的酿酒业整体发展滞后,大多 数老牌名酒依然延续着传统的作坊酿酒,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之后,国家对酿酒行业投人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加以扶持,同时对中国的传统酿酒工艺加 以总结和革新,使得中国酿酒行业开始步人正规化、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不同种类、 不同风格的名酒不断涌现,产量不断提升.酒,这种亘古常新的饮料,而今已经渗透到了人 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博乐市15550151862: 中国的造酒发展历史如何?
鄢狠悦复: 一.酒的起源 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关于酒的起源,古书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仪狄酿酒 《战国策》、《世本》等书均...

博乐市15550151862: 酒的发展历史 -
鄢狠悦复: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中国酒的历史极为悠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05-10-27-------------------------------------------------------------------------------- 在我们的祖先尚为猿的时候,就已经和酒发生了关系.因为,地球上最早的酒,...

博乐市15550151862: 中国古代酿酒工艺的发展是怎样的?
鄢狠悦复: 酒的发明,历来有猿猴、杜康、仪狄、黄帝、神农造酒说几种考古资料表明酒的出现... 夏代酿酒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两位酿酒大师,一是 夏禹时期的仪狄,酿酒甘...

博乐市15550151862: 中国白酒的历史
鄢狠悦复: 中国的酒有五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就是以生长霉菌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为糖化发酵剂,复式发酵,半固态发酵为特征.这成...

博乐市15550151862: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造酒?
鄢狠悦复: 中国造酒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8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了自然发酵的果酒,此后发展到利用谷物糖化再酒化的酿酒工艺.再到后来的公元前16世纪(商代)至公元前200年(先秦时期),又发展到用谷物或其副产品培养出了一种能发酵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它酶类的“曲”的直接酿酒法,这大大早于19世纪的欧洲.到了秦汉时期,造酒业就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制酒六法.汉代以后又发明了制“曲”技术,东汉时期又引进了葡萄酒的生产工艺.从宋代时期的药酒再到元明时期的蒸馏酿酒法等等,这让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博乐市15550151862: 酒最先是在哪里,怎么发明的?
鄢狠悦复: 中国酿酒史可追溯至9000年前. “狗鲨头”酿酒厂所选用的啤酒配方来自中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石器时代遗址,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至7000年,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

博乐市15550151862: 酿酒的发明朝代 -
鄢狠悦复: 民间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曹操的诗歌里有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说到中国古代的酒具和酒文化,首先第一个话题就涉及到酒的发明.很可能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就是说中国古代的酒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那你有了酒才能有酒具,没有酒...

博乐市15550151862: 最早开始酿酒的是哪个国家?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会酿酒的?
鄢狠悦复: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 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生活在公元前7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老祖先已经开始发酵酿酒了,发酵酿酒地点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

博乐市15550151862: 中国酒文化起源的历史过程? -
鄢狠悦复: 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统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宋代《《酒谱》》曾提出过质疑,认为“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这虽然不足于考据,但作为一种文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