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学大师鉴赏宋词一首。翻译成白话文。

作者&投稿:勾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也许你真是那好茶 用心品过才知道淡淡悠香 沁人心脾 翻译成大白话~

慢热型的人,需要时间才能知道她的好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出生于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内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2) 不胜:忍受不住。
  (3)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
  (4)绮(qǐ)户:彩绘雕花的门户。
  共道人间惆怅事,不为官。他曾经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希望离别的人都能健康平安,各自珍重,即使远隔千里还能共浴月光共赏明月。
  这首词是苏轼创作进入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全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咏月诗词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赏析】 
  熙宁九年(1076),苏轼知密州已有两年。时苏辙在齐州(今济南)幕府掌书记,兄弟六七年未见。中秋之夜,苏轼携客人登超然台饮酒赏月(见《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小引,《苏轼诗集》卷十四),通宵欢饮,豪兴大发。望月思亲,赋词放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位“坡仙”旷逸的情性和深邃博达的人生思考。
  词前片写“欢饮达旦,大醉”的情状,后片写佳节思亲的惆怅,全词充盈着奇特的想象和俊逸的浪漫气息。牵人神魂,沁人心脾。词的意境显然受李白诗的影响,但又有所新发。“明月几时有”两句从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化出,同时又暗用此诗“皎如飞镜临丹厥,绝烟灭尽清辉发”的诗意。明月清辉逼人,美酒香醇醉人,东坡不禁奇想联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正是《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之意,赞美、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而词人倜傥潇洒之丰神亦尽在这一问之中。进而词人以谪仙自居,意欲“乘风归去”,词境较李白《把酒问月》更为空灵蕴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接上文,欲去又止,词情一顿。“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融化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句,借用李白诗中洒脱不羁的形象和清朗空明的意境,舍却原诗孤独迷惘的情绪,表达了苏轼飘飘欲仙却又脚踏人间泥土、热爱人生的精神面貌。琼楼玉宇,乘风奔月,月宫高寒,无一不是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被词人信手拈来表现其中秋月夜的“欢”情“醉”意,舒卷自如,既写尽了“欢”,也写活了“醉”。
  下片写思亲,仍扣“月”而行,情绪略转低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流转,斯人不眠。苏轼与苏辙手足情笃。苏轼杭州通判任满时,“请郡东方,实欲昆弟之相近”(《密州谢表》《东坡集》卷二十五)。但来到密州,兄弟相隔仍遥,晤面艰难。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宵明月朗朗,思亲之情袭来,不能自已。“无眠”者,与客长饮之苏子也,然亦指今宵因月色而思亲的普天下“无眠”之人。由己及人,月光下会有多少羁旅游子辗转反侧、忧思无眠呵!月圆而人未圆,不由苏子不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间不该有什么怨恨吧?可是,何以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刻而常圆呢?倒像故意令人难堪似的。此一问,婉转真挚,体验独到,足见怀人之深之切。“人有悲欢离合”三句又反,词情再作跌宕。词人运思入理,以他特有的旷达洒脱自我排解。既然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不能十全十美,最后顺理成章,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结束全词。只要“人长久”,虽然相隔千里,总还能心心相印,共赏圆月;只要“人长久”,今虽不聚,总会有团圆之日。至此情绪一宽,圆月的光辉似乎也更为清朗可爱了。
  此词想象奇拔浪漫,笔势矫健回折,形象洒脱生动,“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其清旷健朗之格调大异于花间、金奁之柔媚婉约,初露东坡豪放词风范,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但更为启人心智、隽永有味的还是苏轼对人生、对物理的睿智的思考。宇宙里、自然界、人生中原本有无数的缺憾。鲜花娇美,芳草茂绿,但枯荣有时,美景不永;亲情系心,相依相恋,而悲欢离合,聚散无常;时光无限而人生短促;怀才有志而机缘难凭……大千世界竟是这样美好而又缺憾地奇妙融合,诗歌赋吟因此才有那么多的惜春悲秋、伤离叹老之作。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哲人困于这种人生的缺憾而悲愤不平;有多少骚人墨客惑于这种人生的缺憾而颓唐忧伤。岁月悠悠,现在轮到东坡。他“奋励有当世志”,但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只好自请外任,当有壮志难酬之恨。中秋佳节,兄弟同在齐鲁,相望而不能相晤,是有亲人不得团聚之苦。年届不惑,人生入秋,渐知人生短暂之紧促。时值中秋,霜风渐紧,将近万物萧杀之萧条。洞悉事理的东坡此时此刻对人生、物理的缺憾该有多少深切的感受!所以,他的词里才有那么多情感、思想的跌宕、回折。但是他绝不沦于忧伤颓唐。他站高一层,放开视野,以古今事理排解一己之郁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虽因离别而苦,月也并非永远团圆。万事万物之圆美、欠缺总在不容抗拒的循回轮转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耿耿于月圆人散呢?继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超越了时空、地理的局限。“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共赏明月意味着双方健在并互相思念,这就足以令人庆幸和宽慰。
  苏轼的这种自我庆幸和自我宽慰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苏轼的思想深博而复杂,以儒为根底,但并不排斥佛、老,而且善于将佛、老的某些妙理玄言与儒学理论融汇贯通,用以处理行藏、出处、进退之节。中国士大夫对待人生、事业的挫折,大体遵循两条道路:或放弃理想,与世浮沉;或坚持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哪怕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以身相殉。苏轼则以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走了第三条道路。他既不放弃理想,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走极端激烈抗争,而是听其自然,力求超脱。仕途受挫,他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忧游卒岁,且斗尊前”(《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态度来对待。天地无穷,人生短促,他以享有清风明月自矜,在寄情山水、物我交融中怡然自得。亲人分离,他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宽解祝福……作为近千年前的古人,苏轼的人生态度不无缺憾,但他一辈子处人处事坦荡圆通,随遇而安,因缘而适,有效地保持了内心的平静,一生乐观、开朗,达到了多少人心向往之而苦求不得的人生境界。这就是苏轼,这就是《水调歌头》独特艺术魅力之所在。

东墙下、烟雨中,一枝黄花独瑟瑟,实在令人断肠。不是因为秋风萧瑟天已凉,也不是因为金乌西坠日已暮,可有谁堪怜山高水远,行人更在青山外?
相思在明月下,相思在竹林外,尚可担当,只怕琼楼人贪恋梦中相会,到明朝这一枝瑟瑟菊已残。

翻译;天上下着蒙蒙细雨细削东面的墙壁,这么凄凉的情景让我悲痛到极点。不是因为天气寒冷,太阳西沉,哪个人哀怜道路遥远艰险,我想念在月光下,想念在竹林外那些我们的场景,还自己承受相思之苦,只是害怕你在妓楼贪图与别人美梦,输出与那人的沁人心脾的清香(泛指与男人风花雪夜)。

连绵的雨打湿了墙壁,真是让人断肠,不是因为天气寒冷,夜晚将至,而是有谁可怜我思念远方的你,在月下思念,在竹林思念,不能自已,害怕夜晚贪念和你在一起的美梦,整夜都沉浸在清香气质里!

此词作于作者调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赴桂林上任途中 。据作者《骖鸾录 》,乾道九年(1173)闰正月末过萍乡(今江西萍乡市),时雨方晴,乘轿困乏,歇息于柳塘畔。柳条新抽,春塘水满,这样的环境既便小憩,又易引发诗兴。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 日脚”,云缝斜射到地面的日光。“紫烟”,映照日光的地表上升腾的水气。“ 酣酣”,其色调之深。这一句是写初春“乍晴”景色,抓住了主要特征:云彩、地气都显得特别活跃,云脚低垂,地气浮腾;日光也显得强烈了,“日脚”给人夺目的光亮;天气也暖和了 ,“酣酣”、“紫”的色调就给人以暖感。“妍暖”,和暖 、轻暖。“轻裘”,薄袄。这时的温度也不是一下子升得很高,并不是带给人热的感觉,这种暖意首先是包裹在“轻裘”里的躯体感觉到了,它一阵阵地传了过来。这一句是写感觉 。总之,这天气给人的是暖乎乎的感觉。
“ 困人天色 ,醉人花气,午梦扶头。”“天色”即天气。这天气叫人感到舒服,因而容易使人陶醉,加上暖乎乎的花香沁人心脾,更使人精神恍惚了。暖香与“冷香”对人的刺激确乎不同。“扶头”,本是指一种易使人醉的酒 ,也状醉态。“午梦扶头”就是午梦昏昏沉沉的样子。
上阕是写乘舆道中的困乏,下阕写“小憩柳塘”。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这片“春慵”紧接“困”字“醉”字来,意脉很细。这里即景作比。“縠纹”,绉纱的细纹比喻水的波纹。这两句说:春慵就象春塘中那细小的波纹一样,叫人感到那么微妙,只觉得那丝丝的麻麻痒痒、阵阵的软软绵绵。这个“愁”字的味道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下面又进一步进行描写:“溶溶泄泄(y ìy ì),东风无力,欲皱还休。”“溶溶泄泄,水缓缓掠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墉水皱了;可你认真去看,又“风静縠纹平”(苏轼《临江仙》)了。这里写水波就是这种情形。这是比喻春慵的不可捉摸,又似曾可见恍恍惚惚,浮浮沉沉的状态。这几句都是用比喻写春慵,把难以言状的困乏形容得如此具体、形象,作者的写作技巧真令人叹服。同时还要体会,这春水形象的本身又给人以美感。它那么温柔熨贴,它那么充溢、富于生命力,它那么细腻、明净,真叫人喜爱。春慵就是它,享受春慵真是人生的快乐。
春慵,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感觉,虽然在前人诗词里经常出现这字眼,但具体描写很少,苏轼(《 水龙吟-杨花词 》)借杨花写了女子的慵态,但没有这首词写得生动、细腻、充盈。此词用了许多贴切的文言汉语天气给人的困乏感觉,又用了一系列比拟写感觉中的春慵,使人刻画如沐其中;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闻到了醉人的花香,感受到了柳塘小憩的恬美

楼上的解释很详细了


求文学大师鉴赏宋词一首。翻译成白话文。
东墙下、烟雨中,一枝黄花独瑟瑟,实在令人断肠。不是因为秋风萧瑟天已凉,也不是因为金乌西坠日已暮,可有谁堪怜山高水远,行人更在青山外?相思在明月下,相思在竹林外,尚可担当,只怕琼楼人贪恋梦中相会,到明朝这一枝瑟瑟菊已残。

求文学大师鉴赏宋词一首。翻译成白话文。
连绵的雨打湿了墙壁,真是让人断肠,不是因为天气寒冷,夜晚将至,而是有谁可怜我思念远方的你,在月下思念,在竹林思念,不能自已,害怕夜晚贪念和你在一起的美梦,整夜都沉浸在清香气质里!

浣溪沙欧阳修
浣溪沙,这是一首让人耳熟能详的宋词,也是欧阳修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女子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下面,我们将一起来深入探究这首词的内涵,以及欧阳修的创作背景和技巧。欧阳修:唐诗宋词中的文学大师 欧阳修,是唐诗宋词中的文学大师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以清...

对宋词、宋诗很有研究的文学大师分别是( )
B D都对 钱的《宋诗选编》王的对宋文学研究也很深刻!他们两人同时被吴宓称为:人中之龙,你我只是尔尔!下一首为王研究不错的一篇: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斯人远离。眼欲穿时肠欲断,明月当窗,夜夜难眠,秋风起时独登楼,欲言无语,更说与谁听,铺纸研墨,提笔难言,不知寄送何处...

苏轼词成就简析
苏轼是关键人物,因为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苏轼的理论进一步开拓发展的。苏轼对词的贡献巨大,是一代文学大师,他的词也是无与伦比的。;

靓丽的风采——宋词 300字作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是那一幅精美隽永的图画,散发着庭院深深里芳草的气息,流淌着自然之韵。东坡居士,时而汪洋恣律,时而清新秀丽,这就是一代文学大师。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是那个独守空房的妻子吗?痛失丈夫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伫立在...

结合学过的文学作品谈唐诗宋词的意境美 700字左右
诗仙李白的诗,气势磅礴,狂敖不羁,飘逸潇洒诗圣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诗魔白居易,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写诗非常刻苦。宋词中,我喜欢苏轼、李清照、秦观、李煜、陆游的词。应该说,我的文学修养,还远远不能很好地领略鉴赏这些文学大师...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作者简介
北宋前期的婉约派文学大师,晏殊,字同叔,出身于抚州临川文港乡。他十四岁即因其卓越才华被朝廷赐予进士身份,开始了他的文学之路。进入秘书省担任正字后,随着宋仁宗即位,他官至集贤殿学士。在宋仁宗至和二年,即公元1055年,六十五岁的晏殊与世长辞。他性格刚直俭朴,乐于荐拔后辈,诸如范仲淹、欧阳修...

国学大师周邦彦与王国维是什么关系
可以说,一代才子的陨落,是我们国家的巨大损失。周邦彦王国维了解宋词的人都知道周邦彦这个名字。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与苏轼齐名。他的文字不仅精准优雅,而且他的长音特别擅长叙事。他也是后来格律诗人的大师。他的作品在婉约派被称为“正宗”,享有很高的评价。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对周邦彦赞不绝口...

今年正月十四日与子由别于陈州五月子由复至齐安未至以诗迎之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生于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是一位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师。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作家,共同构成了苏氏一门文学世家的辉煌。苏轼在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和礼部尚书,曾因敢于直言...

凌云县18311312386: 求文学大师鉴赏宋词一首.翻译成白话文. -
禄性君瑞: 东墙下、烟雨中,一枝黄花独瑟瑟,实在令人断肠.不是因为秋风萧瑟天已凉,也不是因为金乌西坠日已暮,可有谁堪怜山高水远,行人更在青山外?相思在明月下,相思在竹林外,尚可担当,只怕琼楼人贪恋梦中相会,到明朝这一枝瑟瑟菊已残.

凌云县18311312386: 文学高手帮我写一篇宋词赏析,只是宋词是现代人写的.《西江月》 道是不如不见,相逢何处何乡.旧书一束坐新凉,忽忆槐花小巷.我已十年无梦,忘了明月如... -
禄性君瑞:[答案]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情人别后相逢复杂的内心感受. 此词首句“不如不见”“何处何乡”反复的追问把情写得深致,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令人动容.“旧书一束坐新凉,忽忆槐花小巷”这两句,似乎是一...

凌云县18311312386: 一首宋词的原文和赏析 -
禄性君瑞: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赏析: 毫无疑问,这首词是宋代词史上流传最广...

凌云县18311312386: 求《咏柳》的翻译(成白话文),要是宋朝诗人曾巩的!!!快 -
禄性君瑞: 曾巩《2113咏柳》赏析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者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5261散文家,诗也写得...

凌云县18311312386: 苏幕遮 周邦彦 这首宋词的解释和赏析 急用! -
禄性君瑞:[答案] 作品原文 燎①沉香②,消溽暑③.鸟雀呼晴④,侵晓⑤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⑥,水面清圆⑦,一一风荷举⑧. 故乡遥,何... 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可把这三句译成白话:“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

凌云县18311312386: 求一首苏轼的诗词和赏析,赏析不要太长,诗要课外的.救急! -
禄性君瑞:[答案] 临江仙——苏轼《临江仙》原文赏析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凌云县18311312386: 急需!5首优美的宋词!以及每一首词约50字的赏析! -
禄性君瑞: 1、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阴斜阳天节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诗别题作《别恨》或《怀旧...

凌云县18311312386: 求苏轼一首诗的赏析 -
禄性君瑞: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

凌云县18311312386: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的译文及鉴赏. -
禄性君瑞: 【年代】:唐 【作者】: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内容】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诗文解释】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