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言探究历史

作者&投稿:磨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研究历史?~

近代的中国人,只因我们一时科学落后,遂误认为中国以往历史上一切文物制度全都落后了。此实是一种可笑的推断。最低限度讲来,中国人所一向重视不断讲究的修齐治平之道,较之并世各民族,断不能说是落后。此一分辨,近代惟孙中山先生最先提出。而且据孙先生意见,中国人所讲治平之道,实在比之并世诸民族远为先进。惟孙先生亦只是粗枝大叶地有此看法而已。若要来仔细发挥阐述,自然应该是有志研究史学者的责任。 今天我们要研究中国制度史,必须注意两点: (一)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着与此制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这有两点原因,一因制度必针对当时实际政治而设立而运用。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通之于当时之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之实际影响。一因每一制度自其开始到其终了,在其过程中也不断有变动,有修改。历史上记载制度,往往只举此一制度之标准的一段落来作主,其实每一制度永远在变动中,不配合当时的史事,便易于将每一制度之变动性忽略了,而误认为每一制度常是凝滞僵化,一成不变地存在。 (二)研究制度,必须明白在此制度之背后实有一套思想与一套理论之存在。在西方历史上,所谓政治思想家,他们未必亲身参预实际政治,往往只凭著书立说来发挥其对于政治上之理想与抱负。如古代希腊之柏拉图,如近代欧洲之卢骚、孟德斯鸠等人皆是。但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一种士人政府,许多学者极少著书纯讲政治理论。这并非中国人没有政治理想,乃因他们早多亲身参预了实际政治,他们所抱负的多少可在实际政治上舒展。当知中国历代所制定所实行的一切制度,其背后都隐伏着一套思想理论之存在。既已见之行事,即不再托之空言。中国自秦以下历代伟大学人,多半是亲身登上了政治舞台,表现为一个实践的政治家。因此其思想与理论,多已见诸其当时的实际行动措施中,自不必把他们的理论来另自写作一书。因此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乃似没有专门性的有关政治思想的著作,乃似没有专门的政论家。但我们的一部政治制度史,却是极好的一部政治思想史的具体材料,此事值得我们注意。 我根据上述,敢于说,中国人自古代历史开始,实已表现有一种极大的民族性的天赋能力,即是政治的能力。就空间讲,能完成而统治此广大的国土。以时间言,能绵延此一大一统规模达于几千年之久而不坠。此何以故?一言蔽之,因其能有一种良好的政治故。何以能有此良好政治?则因中国民族天赋有此能创立优良政治制度之能力故。故我说创制立法,是中国人天赋上一种优异表现。试举一简单易明之例,如中国的赋税制度,全国各地租税全是一律。而且能轻徭薄赋,主张藏富于民。只要此制度一订立,便易获得全国人民心悦诚服。社会便可藉此安定几百年。综有变坏,经一番乱事之后,此项制度又复活了。此事似极寻常,不值得我们来夸大宣扬。但以此和西方历史比观,我们的赋税正为没有制度,遂致引起革命,产生近代的民主政治,一切预算决算都要由民选议会来通过。现在我们偏爱说中国人无法制,无定宪,永远在帝王专制下过活,那岂非冤枉了中国历史。这因我们自己不了解自己以往的历史,遂误认为自己以往一切完全要不得,于是只想抄袭别人。即就家庭作比,各国家庭,各有贫富职业种种不同,哪有能全部抄袭别人家的一套规模,来应用于自己家庭,而可以获得理想安乐的?何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而立国规模却要完全向外国去学习模仿,那实在是近代中国一悲剧。 近代的中国人,每每夸耀西方,如电灯,如无线电,如原子弹和火箭等,莫不是别人家在发明。一切近代科学确是如此。但我要试问,如中国历史上一切传统政制,如上述宰相制度、选举制度、考试制度和赋税制度等,这不是一种发明吗?这究是谁在发明的呢?我们历史上的古人,他们究自何处抄袭这一套,而把来传入中国的呢?我之钦佩孙中山先生,正因他不但能采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亦能不将自己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一笔抹杀。他的伟大处,在能确见中国人在政治方面之高明处,实早已凌驾在西方之上。孙先生此说绝非无据。孙先生固不是一位史学家,但他对中国传统政治之优点,已能洞若观火。在这一点上,他确是近代一位先知先觉者。 国家之存在,民族之绵延,历史之持续,自当有随时革新改进之处。但从没有半身腰斩,把以往一刀切断,而可获得新生的。我们要重新创建新历史、新文化,也决不能遽尔推翻一切原有的旧历史、旧传统,只盲目全部学习他人,便可重新创造自己。这并不是说西方民主制度有什么不好,但西方有西方的传统来历。即如英国和美国,他们的民主制度即已各有不同。中国有中国自己的国家、民族与历史传统,几千年来的国情民风,有些处迥异于他邦。若中国人不能自己创制立法,中国今天将永远无望。我们若只知向外抄袭,不论是民主抑是极权,终究是一种行不通的一面倒主义! 我们今天来研究中国政治制度,一面固当比较参考西方的,固当要能追上世界潮流,但亦不可数典忘祖,我们实无此能力来把自己腰斩了而还能生存。我们若从头再来研究中国传统政治,第一步不妨先加以分门别类。如政府组织、地方自治等项目,一一弄清楚了,然后再汇在一起。须能看其乃是一整体。又须能配合现实,坐而言,能起而行。当知政治理论并不是纸上谈兵。在中国古人中任意举出一两位,如董仲舒、司马光,他们都绝不单是一书生。他们之作为中国的政治家,都是有抱负而又能见诸实施的。又如唐初名相房玄龄、杜如晦等,他们创立出一套制度来,垂之几百年,即朝代换了,亦并不能完全盖过他们,超越他们。这是中国政治家之伟大处。我们今天如能有人来写一本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史,或中国历史上的大政治家这一类书,必可对此下国人发生大影响。 (摘自钱穆先生著《中国历史研究法》,标题为编者所加。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由钱穆先生1961年在香港的8次演讲汇集而成,从通史和文化史的总题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6个分题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大意与方法。为作者此后30年史学见解之本源所在,亦可视为钱穆先生对中国史学大纲要义的简要叙述。)

相信一个原则,每个人都以利益先行,无私的人不存在,只是从他的性格出发,看他的利益着眼于个人利益还是集体利益。
大事件相信正史,从稗官野史中补充细节。以人之常情为准绳。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在 2006年1月11日发表了《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不到两个月,在2006年3月1日又发表了张海鹏的《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下面简称《反帝》文)。该文评论前文“……其观点是要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术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近代史所取得的基本结论,对青少年产生严重误导。”如此严肃批判一篇文章近年来是罕见的,但文章刊出后反响并不大。我没有看到1月11日的文章,仅就《反帝》文谈一下应该如何研究历史,又如何能做到以史为鉴。
记得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谈到:我们只是希望把过去的事情告诉大家,但道德家要用来规范社会风尚;政治家要用来巩固政权。(话的大意如此)。我们分析一下对历史的研究,不难看出有这样两部分,一是对过去事情的考证与记录,也就是顾颉刚先生做的工作;二是由过去的事件“引申”出一种认识、一种看法、一种思想、一种意义……,较多的是给历史事件贴上“标签”,进行“归属”工作。前一种历史研究追求的是事件“真”与“伪”的区别,“就事论事”,没有“对错”、“先进落后”的区分,也没有历史的“意义”、“性质”等属性。而历史的“引申”涉及面极广,有对历史的认识,更多是将历史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
历史是不可能再现的,对历史真实情况的记述和考证也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任何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情况也是极其复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从历史事件中引申出任何结论都是可以找到理由的。而且这个结论是无法反驳倒的,也就是讲没有任何可证实性,对“引申”的争论可以无休止进行下去。《反帝》文写道“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如果不抵抗,不打,中国早就成为一个完全的殖民地了。”这一从历史中引出的结论有可证实的地方吗?有人说历史是个小姑娘,怎么打扮都可以;或者是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些都是指对历史的“引申”。人们研究历史,喋喋不休诉说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从中引申出一些“东西”,并希望这些“东西”让别人接受,这可以讲是爱好历史人的常情。但一个严肃的历史工作者对历史事件应当认真记述和考证,而对于历史的“引申”应该保持低调,对别人的看法(“引申”)要“宽容”。这应该是历史工作者应该抱有的态度。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告诉青少年更多的历史事实,有条件要把多种对历史的评价介绍给学生。全面多方位介绍历史,而不是对片面的东西肆意渲染,不负责任地拔高对历史的“引申”。真正的、严肃的专业历史工作者应该主要只是讲述、考证真实历史的工作,要认识到历史的“引申”已经谈不上是什么历史了,而是涉及到政治、哲学(认识论)等诸多方面。
美国经历过内战,但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的不是这段历史的意义,而是美国社会对这段历史的处理态度。即:只有南北战争这段历史事实,而没有什么战争的“意义”;没有对胜利者的赞扬,也没有对失败者的批判。大家都可以对这段“历史”发表看法,可以赞扬、纪念战争中死去的任何一个人,而无须有什么“主流声音”,政府对这段历史事件只有遵守所签订合约的责任,而没有作出历史评价的权力,也没有让人们接受某种认识观的权力。
《反帝》文提到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主要谈了鸦片战争、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入侵、诸多条约的签订等。这部分历史并不是十分久远,对具体事件产生的争议是次要的,争议集中在对这件事的“引申”上。《反帝》文的题目直接就是一个历史“引申”问题。当年参加义和团的人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反帝”的革命行为,也不会意识到来中国的“洋人”代表了西方“帝国主义者”,打他们就是“反帝”。给义和团运动贴上“反帝”这样一个标签显然是对历史的“引申”,不贴这个标签为什么就是对青少年误导呢?对于历史“引申”的东西,正确与否的判断只有通过逻辑分析来看。例如义和团的行为如果认为是正义的,是值得赞赏的,那么今天是否可以效仿呢?我们赞美太平天国运动,是否今天解决农民问题也可以采取过激行动呢?我们是否要对当年入侵的“八国”要抱敌视态度呢?如果认识到今天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强调给历史贴这个“标签”有何意义呢?中国历史上“汉奸”极多,其中相当多不过是贴“标签”罢了。李鸿章由于多次签订合约而被定为“汉奸”,试问在当时情况下不签和约,难道让社会一直动乱下去,牺牲更多生命就是“爱国者”了?
谈到历史教科书,对历史的“引申”比比皆是,而历史的考试更是体现了这一点。例如秦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帝国,我们知道这件历史就可以了,一定要冠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这一标签,有什么意义呢?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对历史的“引申”无论是什么,也不可能阻挡日月的流逝。如果我们希望“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就要让人们更多知道真实的历史,而不是让人们接受对历史的“引申”,要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只有先知道真实的历史事件,再通过个人的正确思维而做到。如果历史都由今天的人做出基本“结论”,用此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这不是“以史为鉴”,也恰恰是不顾历史事实的做法。《反帝》文通篇用马克思主义、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诠释中国近代史,这就不是在谈历史,也不是希望“以史为鉴”了,此时也没有必要考证什么历史了。
历史事实和由历史“引申”的东西是两部分内容,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可以讲前一部分是“客观”,另一部分是“主观意识”。客观的历史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证据来统一我们的看法,如果我们要统一“主观意识”,强调对历史只有一种看法,不能有个人的见解,让历史充满了“引申”,这种历史是没有价值的,它可以喧嚣一时,但不会持久。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解读,要看解读者的目的和需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这样的历史研究才有意义。

从中吸取有用的部分,另一方面也助于我们更好的了历史!!!

真实丶客观探究历史便可!


史官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的绝密事件的?
一、记录本朝历史 正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记载历史的史官也是有分工的,分为一天到晚跟着皇帝左右记录的起居郎,皇帝与大臣谈话是他也要在一旁待着,手持毛笔快速记录他们的谈话内容。他所记录的东西是不允许皇帝查看的,不然皇帝要是可以随时查看,那历史就变成了史官们对当朝皇帝的...

中秋节探究的过程与步骤怎么写
2、根据历史记载,中秋节的来历还有其他的版本。在唐代,中秋节成为官方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要向皇帝进贡月饼,并且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还有一种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农民起义,起义者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举起义旗,以月亮为盟誓,誓死捍卫自己的权益。3、然而,尽管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它的...

结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谈谈中国应该怎样铭记历史
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 1.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

古代史官都是怎样记录历史的?
1.史官与帝王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历代帝王对于史官们载言记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计较。至于君举必书,却是有选择、有条件的。有了功绩,做了好事,当然要大书特书。就是没有功绩,没干好事,也要虚构一些载入史册;或者假人之...

求,如何写好历史论文?
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

历史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当代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当代青少年的品质,到底应该如何实现。当代青少年的品质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当代青少年的品质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地,为了根本解决当代青少年的品质而努力。我希望大家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进行...

如何在历史课上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

如何让历史与现实结合成为历史教学的常态
对历史上没有定论的人物,同学们比较感兴趣,设计讨论课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很好的途径。不论学生在辩论中给出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言直有据即可,辩论后教师要进行讲评,将正反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反馈给学生。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和对...

论怎样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论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江安民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教育之艺术在于,让学生喜欢你传授的内容。”的确,浓郁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动力源泉,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学好各门功课。而中学历史课堂往往死气沉沉,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可言。1 中学生历史学习劲头萎靡的原因 为什么学生们会如此忽略...

人类是怎样重现宇宙的演化历史的?
现在,由于近代粒子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有了一个在宇宙创生最初一分钟里所发生事件的合理图像。下面就来叙述一下这一图像。 我们从宇宙创生大爆炸以后的1\/100秒时期的历史开始叙述。那时,宇宙温度高达1000亿开以上,因此不存在普通物质。原子和分子尚未形成,便因高温而爆炸开了。整个空间充满着基本粒子组成的“汤”...

扶绥县13727418832: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史料以探求历史的真实? -
狐殷四维: 能说探求这两个字,都是需要一定的思维逻辑和庞大的信息资料,要不你不会了解全面,毕竟历史就是靠猜,不能穿越回去亲眼见证,一切都是可能的,只是那种可能是更被认可,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

扶绥县13727418832: 历史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
狐殷四维: 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探究历史的方法:1,基本的方法:史料的搜集、考证和编订;2,重要方法:结构分析和阶级分析;3,其他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分析方法、基因分析方法、考古学方法、理学方法、人类学方法、民族学方法、民俗学方法以及自然科学的方法.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理解、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

扶绥县13727418832: 为什么人们要探索历史?
狐殷四维: 历史是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更替; 古人曾言:"温故而知新" 有人言:"要想了解它的现在,必须要了解它的过去" 就像您从小不想知道自己怎么来的吗? 如果,人不知道历史,不知道过去,那么,人类就从此没有了进步!

扶绥县13727418832: 探索历史之谜的方式有哪些? -
狐殷四维: 查看相关书籍、进行考古研究、参观博物馆、了解各地人情风俗

扶绥县13727418832: 研究历史应该如何对待各种资料 -
狐殷四维: 取其精华,去之糟柏.去伪存真.成一家之言! 历史是发生过的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只能是把他掩盖.我们现在所做的事,转瞬间也成了历史.对于历史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把已过去的事实全面的展现...

扶绥县13727418832: 什么是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我们该如何学习历史? -
狐殷四维: 从前发生的事叫历史 学习历史是为了引以为戒,启发未来 学习历史,应该学会深入寻找历史发生的规律,即偶然性与必然性,以此来启迪我们未来的生活

扶绥县13727418832: 我们应该如何探求事物的真相 -
狐殷四维: 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 and the rest is prejudice 大部分历史是猜的剩下那小部分是偏见 威尔杜兰特大师所说颇有见地,当你研究的越多你就会发现真相越模糊,所以只探求自己的真想,无论其他人怎么说,培养自己的见地,无论世界如何众说纷纭,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我们无法通过文字和影像去还原过去和每个人的内心. 而且太遥远的历史因为丢失太多我们看不清,太近的历史因为资料太多而看不清.

扶绥县13727418832: 我们怎么去对待历史,未来就会怎么对待我们 -
狐殷四维: 历史是发生过的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只能是把他掩盖.我们现在所做的事,转瞬间也成了历史.对于历史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把已过去的事实全面的展现在给现在和未来.而不是只抓住历史的某一部分...

扶绥县13727418832: 人们是怎样认识历史的 -
狐殷四维: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所谓的历史.历史是“曾经发生的过的事情,出现过的人”.然后,你再搞清楚历史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其实,很简单,自古至今,无外乎三种方式,书籍,遗址和传说.书籍是大家接触最多,了解程度最深的历史转述载...

扶绥县13727418832: 历史探究活动课怎么上 -
狐殷四维: 1,话题性和热点.历史由于本身的因素,往往缺乏吸引力.如果能够从当前的热点或者具有话题性的新闻事件开始入手,细究一点或者一个元素,进行深层次的发掘,联系历史上类似事件或者线索性因素进行展开,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2,话题的开放性和发散性.受众的知识沉淀和关注重点不同,往往得出的结论的兴趣点也不同.个性化的主观动机只有得到尊重和支持,才能激发探究的积极性.3,举个例子:比如嘉德春拍.可以挑选一个字画的拍卖品,从字画的作者、创作手法或者相关事件进行展开,初步讨论结束,还可以从画风的历史演变,主体反应的生活变迁嵌入历史同时期社会生活特征和历史性事件.不拘泥于固定答案,合情合理就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