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宰相是谁?

作者&投稿:马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宋时期范仲淹当副宰相的时候宰相是谁?~

北宋的副宰相,其实就是参知政事;
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李元昊请求议和,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枢密副使 ,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俗称“四谏”) ,锐意进取。六月,谏官上言范仲淹有宰辅之才,仁宗欲拜为参知政事,范仲淹推辞不就;八月,仁宗罢免副宰相王举正,再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这就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反对声愈加激烈,范仲淹请求出知邠州,仁宗准奏,遂罢免其参知政事之职,改为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 随着范仲淹、富弼等大臣的离京,历时仅一年有余的新政也逐渐被废止,改革以失败告终。
同期的宰相: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庆历四年,晏殊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杜衍官拜宰相,庆历五年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富弼遭攻讦,杜衍为之辩白,遂罢相出知兖州,杜衍罢相后,由贾昌朝接任宰相。

共23位,分别:王钦若、丁谓、冯拯、王曾、李迪、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贾昌朝、陈执中、文彦博、 宋庠、庞籍、 梁适、刘沆、韩琦、曾公亮、 富弼 。
1、王钦若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北宋初期奸臣,五鬼之一。宋真宗时期官至宰相、主和派代表。
王钦若为淳化三年(992年)进士甲科及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丞、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之战时,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与宰相寇准对立,出判天雄军。
大中祥符初年,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封禅泰山。累官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他二度为相,被时人称为“瘿相”。
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病逝,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因主导编纂《册府元龟》而知名。
2、丁谓
丁谓(公元966~公元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河北。北宋宰相、奸臣。
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封晋国公。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
通籍后官运亨通,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加枢密直学士。后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
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节度使,衣锦归里,“建节本镇,一时为荣”。
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
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丁谓任苏州军节度使时,宋真宗曾为他在苏城西南横山吴王拜郊台后丁家山下建造过第宅。又,蓝家巷(今钮家巷)原有丁晋公庙。
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
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3、冯拯
冯拯,字道济,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历知数州。
真宗咸平四年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德二年拜参知政事。以疾罢。大中祥符四年知河南府。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出知陈州。
天禧四年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充枢密使,进左仆射。仁宗天圣元年罢相,出判河南府(同上书),卒,年六十六。谥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4、王曾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名相。
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
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丁谓,朝廷倚以为重。后罢知青州。
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和,一同被罢免,王曾出判郓州。
宝元元年(1038年),王曾在郓州去世,年六十一。获赠侍中,谥号“文正”。有《王文正公笔录》。
5、李迪
李迪(971年-1047年 ),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今山东鄄城旧城)。北宋名臣、诗人。
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状元及第,历任通判、知州、知制诰、节度使等职,多次出入内外,两度官至宰相。晚年以太子太傅致仕。
庆历七年(1047年),李迪去世,年七十七。追赠司空、侍中,谥号“文定”,仁宗亲题其碑首为“遗直之碑”。《全宋诗》录其诗,《全宋文》录有其文。
6、张知白
张知白(?-1028年),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北宋宰相。
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
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节俭,“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天圣六年(1028年),卒于任上。赠太傅、中书令,谥文节。
7、 张士逊
张士逊(964年—1049年),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一说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除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今河南邓县一带)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真宗、仁宗二朝三次拜相。
8、吕夷简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路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祖籍京东路莱州(今属山东)。北宋政治家,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
咸平三年(1000年),吕夷简登进士第,初补绛州军事推官。后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职参知政事。
天圣六年(1028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明道二年(1033年)罢相,不久复职。景祐二年(1035年),加右仆射,封申国公。
次年,因与王曾争事,二人同时罢相。康定元年(1040年)再次拜相。庆历元年(1041年),徙封许国公,兼枢密使。其后因病以太尉致仕。
庆历四年(1044年)去世,年六十六。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靖”。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庙庭。宝庆二年(1226年),绘像于昭勋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吕夷简辅佐年少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社会诸多矛盾,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宋代名相之一。原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全宋诗》录其诗十一首。
9、王随
王随(约975~1039年),字子正,北宋河阳(河南孟县)人。宋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竟明大法。
曾为长水子璇禅师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作序,并删次《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为《传灯玉英集》十五卷行世。宋仁宗明道年间,出任宰相(也有史书作“丞相”)。临终书偈而逝。
10、陈尧佐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 ),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宰相、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

11、章得象
章得象(978~1048年),字希言,建宁军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
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及第,授大理寺评事,知玉山县,拜大理寺丞等。天圣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景祐三年,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
宝元元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八年(1048年),去世,赠太尉兼侍中,谥号文宪。皇祐年间,改谥文简,著有《章文简公诗集》等。
12、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13、杜衍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
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历任知审官院、知永兴军、枢密使等职。庆历四年(1044年),拜同平章事,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
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杜衍寓居南都十年后,于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年八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14、贾昌朝
贾昌朝(997年—1065年),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北宋宰相、训诂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赐同进士出身,任为国子监说书。宋仁宗朝,历任天章阁侍讲、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等职。
官至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封魏国公。治平二年(1065年)去世,年六十八。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元”。宋英宗亲题其墓碑为“大儒元老之碑”。
15、 陈执中
陈执中(990-1059),字昭誉,参知政事陈恕之子,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
后历知江宁府、扬州、永兴军。仁宗宝元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庆历元年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四年,召拜参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皇祐元年出知陈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逾年辞节,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谥恭。
16、文彦博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
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宋哲宗即位后,经宰相司马光举荐,起授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
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
17、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双塔乡)人。
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
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
18、庞籍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北宋宰相。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
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太子太保等,封颖国公。
庞籍不仅与韩琦、范仲淹等人交好,还提携了司马光、狄青等人。
嘉佑八年(1063年),庞籍去世,年七十六。追赠司空、侍中,谥号“庄敏”。
19、 梁适
梁适,字仲贤,公元1000年(宋咸平三年)出生于山东东平。其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以父荫为官。虽然“状元父子”双双早逝,仲贤却带领家族走向繁盛。
称“忠孝三梁”(梁颢,梁固,梁适),可与“文情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比肩。
宋代,是东原梁氏家族最为显赫之时,其族人居朝为官宦者颇多,当时就有着“满堂笏,梁半朝”之称,与东汉时期梁统家族一样辉煌盛名。
20、刘沆
刘沆,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刘沆进士及第,名列第二。
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
21、韩琦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 ),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
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
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 。
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
22、曾公亮
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刑部郎中曾会次子。
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等,累封鲁国公。
卒年八十,获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3、 富弼
富弼(1004年2月13日 —1083年8月8日),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富弼举茂才异等,历授将作监丞、直集贤院、知谏院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据理力争,拒绝割地要求。
任枢密副使时,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出知郓州、青州等地。任内救助数十万灾民。至和二年(1055年)拜相。宋英宗即位,召为枢密使,因足疾解职,进封郑国公。曾劝宋神宗“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富弼多次出使辽国,对西夏情形也十分关注。他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助宋朝撬开辽夏同盟,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
熙宁二年(1069年),再度为相,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亳州。拒不执行青苗法,声称“新法,臣所不知”。后以司空、韩国公致仕,退居洛阳,仍继续请求废止新法。
元丰六年(1083年),富弼去世,年八十。累赠太师,谥号“文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宰相

范质(911~964),字文素,河北威县东人。

王溥(922~982),字齐物,山西祁县人。

魏仁浦(911—969),字道济,河南卫辉人。

吴廷祚(918—971),字庆元,太原人。

赵普(922~992),字则平,北京人,

李崇矩(924-988):字守则,江苏省宿迁县

薛居正(912~981),字子平。开封人。

沈义伦(沈伦)(909—987)字顺宜,开封人

吕馀庆(927—976),原名胤,字馀庆,河北安次西人,

刘熙古(903—976),字义淳,宋州宁陵(今属河南)人,

卢多逊(934~985),河南沁阳人。

曹彬(931~999)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

石熙载(928—984)字凝绩,洛阳人,

郭蛰(935~1010)字仲仪,河南睢县人,

宋琪(917~996),字叔宝,北京人。

吕蒙正(946~1011),字圣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李昉(925~996)。字明远,河北正定人.

张齐贤(943~1014),字师亮,山东曹县人。

贾黄中(941~996),字娲民,沧州南皮人。

李沆(947~1004),字太初,

吕端(935~1000),字易直,幽州安次(今属河北)人。

苏易简(958~997),字太简,四川绵阳人,

向敏中(949~1020),字常之,开封人。

赵昌言(945~1009),字仲谟,汾州孝义(今属山西)人。

张洎(934~997),字师黯,改字偕仁,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

寇准(962~1023),字平仲,陕西渭南人。

王化基(944~1010),字永图,河北正)人。

王旦(957~1017)。字子明。山东莘县人。

毕士安(938~1005)字仁叟,山西大同人,

王钦若(962~1025),字定国,江西新馀人。

赵安仁(958~1018),字乐道,河南洛阳人。

陈尧叟(961~1017),字唐夫,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

王曾(978~1038),字孝先,山东青州人。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江苏吴县人。

冯拯(958~1023),字道济,河南孟县人。

吕夷简(979~1044),字坦夫,安徽凤)人。

鲁宗道(966~1029),字贯之,安徽亳州人。

张士逊(964~1049),字顺之,湖北老河口人。

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西德安人。

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号知馀子,四川阆中人。

王曙(963~1034),字晦叔,河南洛阳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宋绶(991~1041),字公垂,河北赵县人。

蔡齐(988~1039),字子思,其先洛阳(今属河南)人,徙居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

盛度(968~1041),字公量,馀杭(今属浙江)人。

章得象(978~1048),字希言,世居泉州(今属福建),

杜衍(978~1057),字世昌,浙江绍兴人。

贾昌朝(998~1065),字子明,开封人。

韩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苏苏州人。

富弼(1004~1083),字彦国,河南洛阳人。

陈执中(990~1059),字昭誉,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

文彦博(1006~10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

宋庠(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

庞籍(988~1063),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

刘沆(995~1060),宋吉州永新(今属江西)人,字冲之。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吕公弼(1007—1073)。字宝臣,安徽凤台人,

张方平(1007~1091),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陈升之(1011~1079),字旸叔,初名旭,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后徙居丹徒(今江苏镇江),

韩绛(1021~1088),字子华,河南杞县人,

王珪(1019~1085),字禹玉,四川成都人。

吕惠卿(1032~1111),字吉甫,晋江(今属福建)人。

吴充(1021-1080) 字冲卿,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蔡确(1037~1093),字持正,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章敦(1035—1105)字子厚,福建浦城人.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吕公著(1018~1089),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凤台)人。

吕大防(1027-1097),字微仲,蓝田(今属陕西)人。

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刘挚(1030~1097),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

苏颂(1020~1101),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

韩忠彦(1038~1109),字师朴,安阳(今属河南)人。

曾布(1036~1107),字子宣,南丰(今属江西)人,

蔡京(1047~1126),字元长。

赵挺之(1040-1107)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

张商英(1042-1122年)字天觉,四川新津县永兴镇人,

何执中(1044—1117),字伯通,浙江省龙泉市人。

郑居中(1059-1123)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字达夫,

刘正夫(1062~1119),字德初,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

王黼(1079~1126),初名甫,字将明,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北宋存在两百多年,宰相何其多哉
首推的自然是寇准
接下来丁渭,韩崎,富弼,王安石,赵普等人都较有建树

北宋很多宰相,具体指哪个时期的?

那朝的?

查宋史即知


北宋的宰相是谁 宋真宗时期
吕端(935---1000),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出生在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上进,终成大器。 其祖父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做过后晋的兵部侍郎。吕端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禁卫官),后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等职。 入宋后,曾任太常丞、 浚仪知县、...

宋朝的宰相是什么官职?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

宋朝有多少宰相?其中进士出身的有哪些?分别是谁?
王溥(18)、魏仁浦(33)、薛居正(32)、沈义伦(31)、卢多逊(39)、窦偁(31)、郭贽(33)、李昉(15)、李穆(23)、李至(13)、吕至(13)、苏易 简(48)、李沆(15)、吕端(21)、寇准(25)、张洎(21)、温仲舒(31)、***龄(35)、向敏中(21)、赵安仁(24)、丁谓(18)、张知白(24)、王曾(16)、...

“宰相肚里能撑船”中的宰相说的是谁?
“宰相肚里能撑船”中所说的宰相指的是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时期颇具知名度的一个历史人物,他于宋仁宗在位期间考取进士,又于宋神宗统治时期拜相。相传,王安石曾于中年续娶了一名名叫姣娘的侍妾。姣娘当时年仅十八岁,长得不仅貌美且还精通琴棋书画。然而身任宰相之职的王安石却时常因公务...

在北宋时期,预言了北宋灭亡,让苏轼赞不绝口的宰相是谁?
另外,宋哲宗把章惇调到京城,任命他为宰相,并让他负责新法的实施。章惇是有仇必报之人,他不仅劝皇帝对保守派的大臣予以严惩,还想追废宣仁太后,以及废黜高太后所立的孟皇后,这一做法的确有些过分。章惇当宰相期间,北宋对西夏、吐蕃出兵,并取得不错的战绩,收复了一些失地。虽然章惇与苏轼政见...

宋代的书生竟然敢骂当朝宰相,王旦,是谁给他的胆量?
1. 当时北宋时期天下正值大旱,百姓们的庄稼收成非常不好。2. 民生惨淡,百姓们的生活异常艰苦,但是为官的人们却依旧拿着高官俸禄,这个书生才非常的恼怒,当街大骂当朝宰相王旦。3. 翻看北宋的历史,真是非常的有趣。一介书生当街大骂宰相,可谓是耐人寻味。4. 宋人的一本笔记《郭老潭原》中记载了...

宋高宗赵构的宰相居然有15人,为何最短的只在位70多天?
只在位七十天的宰相是李纲,他因为主张“主战”得罪很多人,并且他直言不讳向皇帝进谏,导致皇帝很难下台,最后就被罢免了宰相之位。李纲、张浚等人主张主动出击,和金国一较高下,这样宋就不会再受到金国的威胁,他觉得只要我们懦弱一下,那么金国就会得寸进尺,所以李纲主张主动出击,但是朝中还有许多人...

赵普是宋朝哪个皇帝的宰相
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而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将士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按律披龙袍即谋叛,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假惺惺地从后周幼主恭帝手里接过所谓“禅位”书而正式当了皇帝,建立了宋朝.旧史记载这段历史虽然也留有蛛丝马迹,但认为赵匡胤是...

温公 指的是谁?
温公就是宋朝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人称司马温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贤明的宰相和知名的学者。他投注了一生的心血所编纂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中国历史中许多善恶成败的经验教训,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部珍贵的政治殷鉴的宝典。

宋太宗有几个宰相呢
这时,度支判官宋沆与冯拯等五人伏閤上书,请求太宗立元僖为皇太子。宋沆是吕蒙正的妻族,也是蒙正所提拔的,太宗有理由怀疑是蒙正在背后唆使,表明蒙正与元僖关系已非同寻常。在威胁到君权时,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哪怕是自己提拔的状元宰相,也都是不能容忍的。淳化二年,太宗便以“援引亲暱”的理由将吕蒙正罢相...

如皋市15860879300: 北宋的宰相是谁 宋真宗时期 -
豆郝复方:[答案] 吕端(935---1000),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出生在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上进,终成大器. 其祖父吕兖曾在... 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

如皋市15860879300: 北宋时期的名相都有谁
豆郝复方: 刘挚、王安石,寇准、韩琦、司马光、赵普、李沆、陈恕、富弼、吕端、文彦博、吕蒙正、曾公亮、毕士安、曹利用、李昉、王曾、韩瑜…… 应该还有,想不起来了.没有一个不是名相

如皋市15860879300: 宋朝时期的历史宋朝的宰相有那些 -
豆郝复方:[答案] 宋朝宰相一览表北宋(960年—1127)与南宋共称宋朝,北宋乃由赵匡胤代后周开始,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灭亡.共有九帝,168年.太祖朝:赵匡胤(960年—976年)宰相六人:范质、王溥、魏仁浦、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太宗朝...

如皋市15860879300: 宋朝历任宰相都是谁? -
豆郝复方: 范质 (911~964)河北威县王溥 (922年-952年),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魏仁浦 (911-969)(今河南卫辉)人赵普 (922-?)生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薛居正 (912~981)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沈义伦(909—987),开封太...

如皋市15860879300: 谁是北宋最有名的宰相 -
豆郝复方: 有很多.宋朝是重文轻武,因为怕武将篡位.有王安石,寇准,司马光.

如皋市15860879300: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时北宋在职的宰相是谁?
豆郝复方: 司马光砸缸

如皋市15860879300: 谁是北宋最有名的宰相 -
豆郝复方:[答案] 有很多.宋朝是重文轻武,因为怕武将篡位.有王安石,寇准,司马光.

如皋市15860879300: 宋徽宗在位时的宰相是谁? -
豆郝复方: 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

如皋市15860879300: 宋朝的第一任丞相是谁? -
豆郝复方: 宋朝的第一任丞相是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如皋市15860879300: 为了吃敢与强盗争食,敢阻皇上车驾,北宋时期的“大肚宰相”是谁? -
豆郝复方: 而在北宋初年,也产生了一位“大肚宰相”张齐贤,他的特点是胃口好、饭量大,一顿餐要是吃饱的话,常常是几个人的饭量总和,令与他同餐的人惊叹:到底是当宰相的,连“肚量”也是大于常人!张齐贤(942年—1014年),曹州冤句(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