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有几个宰相呢

作者&投稿:辉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太宗有几个宰相呢~

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共用过九人为相,他们是薛居正、沈伦、卢多逊、赵普、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和吕端,其中赵普、李昉和吕蒙正两次任相。薛居正与沈伦是太祖朝的旧相,太宗前期忙于巩固帝位,留用他们有利于消除舆论的非议。不过,太宗一即位还是增补了卢多逊为相,他协助太宗夺位有功,太宗既要酬谢他,还要让他在相权中发挥关键作用。薛居正五年后死于任上,沈伦和卢多逊都任相达六年之久。他俩因为与赵廷美关系过于密切,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终于招致太宗的疑忌而罢去相位。

太宗朝:赵匡义、赵光义、赵炅(976年—997年) 宰相九人: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卢多逊、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吕端

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共用过九人为相,他们是薛居正、沈伦、卢多逊、赵普、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和吕端,其中赵普、李昉和吕蒙正两次任相。薛居正与沈伦是太祖朝的旧相,太宗前期忙于巩固帝位,留用他们有利于消除舆论的非议。不过,太宗一即位还是增补了卢多逊为相,他协助太宗夺位有功,太宗既要酬谢他,还要让他在相权中发挥关键作用。薛居正五年后死于任上,沈伦和卢多逊都任相达六年之久。他俩因为与赵廷美关系过于密切,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终于招致太宗的疑忌而罢去相位。其后,太宗在任相问题上采取了三项办法,来加强皇权地位,防止宰相专权。其一,控制宰相任期。其后六位九人次的宰相,一般多在两年左右,最长的是李昉首次入相,为四年略多;最短的是吕蒙正第二次入相,仅一年半。席不暇暖的频繁易相,其目的正如王夫之所说“摇荡其且前且却之心,志未伸,行未果,谋未定,而位已离矣”,这是太宗维护独裁专制的一着妙子。其二,削夺中书事权。太平兴国七年,他命长子、次子分日赴中书视事,次年又让五子同日赴中书视事,名义上是让诸皇子熟悉政事,实际上是派他们监督宰相。太宗还削夺了中书差除权知与通判等官的任命权,另设差遣院掌管;又把中书刑房划出成立独立的审刑院。其三,机构互相牵制。太宗在中央设三班院、审官院、考课院,置签署提点枢密院诸房公事,使机构重叠,互不隶属,便于皇帝控制。取代卢多逊的是开国宰相赵普。赵普在太宗朝再次为相,除了与太宗的旧隙,来自政敌的诋毁也是防不胜防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似乎也与此有关。《宋史》本转说他“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出身小吏,早年读书不多,但晚年仍只读《论语》,显然有违史实。从其所上的奏议,可知他援古论今,涉略广博,绝不是一部《论语》所能包括的。实际上,杜甫有诗说“小儿学问只《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因而宋代世人以《论语》为童蒙之书。太宗准备起用赵普,有人就在太宗面前说他的坏话,说他是山东学究,只能读《论语》。太宗问赵普,赵普针锋相对的说了意味深长的一段话:“我确实不知书,只能读《论语》。辅佐太祖定天下,我才用了半部;还有半部可以用来辅佐陛下!”于是太宗决定用他为相。可见这一说法应出自赵普政敌之口,一经他的反击,便流传更广了。太宗再相赵普是为了让他在金匮之盟和赵廷美的问题上死心塌地得助自己一把力,为皇位传子铺平道路。赵普出卖了灵魂,换来了相位,却没有获得太宗的绝对信任。赵普再相,其权势、地位与作用已和太祖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南宋吕中一针见血的指出:“太祖时规模广大,故普慨然以天下自任而敢于事;太宗规模烦密,故普不免远嫌疑存形迹而救过之不暇。”赵普在相位时,太宗当着和尚骂贼秃:“我在藩邸时,常听说有朝臣强词利舌,陵替人物;或者遣使远方,归取财利。现在朝堂上还有这等事吗?”太平兴国七年五月,赵廷美被罢官削职,送往房州安置,七月,太宗封长子德崇为卫王。迫害廷美、传位皇子的大局已定,赵普的使用价值也就差不多了。太宗的长子德崇后来改封楚王,改名元佐,他对父亲迫害叔叔廷美十分不满,对力助其事的帮凶赵普也相当厌恶。对已有储君地位的长子的好恶,太宗不能不重视,于是一年以后赵普罢相出朝。朝辞饯行时,太宗赐诗一首,赵普捧诗而泣,表示要将诗刻石与自己朽骨同葬九泉之下。从赵普生离死别的说辞推测,太宗似乎在诗里暗示将不再起用赵普。罢相以后,赵普一直在外地做知州。雍熙北伐当年,他正在知邓州的任上,五月,正当宋军节节胜利之际,他上《班师疏》,认为北伐“劳师伤财”,批评太宗“乐祸求功”,建议尽快班师,防备契丹南下。从当时形势看,赵普的分析还是有见识的。不久,北伐果然失败,朝野都认为《班师疏》是致太平之策,赵普再次成为众望所归的宰相人选。雍熙四年(987年)十二月,赵普入朝,君臣相见,都别有感慨。再说元佐在雍熙元年(984年)听到廷美在房州去世的消息,顿时精神失常。他的病实在是受到太宗迫害廷美的刺激而引起的,病情来势汹汹,已经不能上朝。次年重阳节,太宗召诸子会饮,未召他参加,他就纵火焚宫。太宗不得不将他废为庶人,幽禁起来。太宗次子元僖接替他当上了开封府尹,取得了准皇储的地位。元僖与元佐不是同母所生,他担心太宗的心理天平会再次倾向元佐,也知道赵普与元佐的关系,便趁着太宗优遇入朝的赵普那当口,建议太宗重新起用赵普。太宗采纳了这一建议,端拱元年()宰相李昉罢政,赵普与吕蒙正同时被任命为宰相。太宗有意让赵普代吕蒙正,但对赵普并不放心,当面敲打他“勿以位高自纵,勿以权势自骄”。赵普这次入相已经六十七岁,即便心有余也力不足了,他在中书判事不到一年,就请假养病了。次年七月,有彗星现,有人鼓吹是灭辽的好兆,赵普抱病上《彗星疏》痛斥其说,使太宗打消了攻辽的想法。由于前期的嫌隙和太宗的疑忌,赵普与太宗两人始终互相猜防,心存芥蒂。太宗容不得有威望的宰相,赵普患得患失,也只能韬光自敛,富贵自保,尽管在太宗朝两次入相,除了两次劝谏伐辽的奏疏,他在政治上确实没有也不可能有多大的建树。比比与太祖在建国前后的那段风云际会的日子,这位开国宰相的晚年应该是感慨万千的。淳化三年(992年)赵普去世,太宗说了一段盖棺论定的话:“赵普追随先帝和朕,最为故旧,能断大事。过去与朕曾有不快,众所周知。朕即位以来,总是优礼他,他也竭力自效,尽忠国家,真是社稷之臣!”在太宗的宰相中,只有李昉的资格可与赵普一比短长。他是后汉进士,深受后周世宗赏识,在赵宋代周时,只有他不去朝见,因而在太祖朝他的最终官衔与他在后周时相同,都只是翰林学士。不过,当卢多逊挤兑赵普时,太祖问他,他说:“我只是草诏,赵普所为,非我所知。”李昉跳出是非圈外的表态,赢得了赵普的好感。他在赵普第二次入相时,出任参知政事,应与赵普奥援有关。太平兴国八年,赵普罢相,李昉与宋琪并居相位。宋琪虽是首相,但李昉更受太宗青睐。原来,卢多逊为相时常在太宗面前说李昉的坏话,而李昉尽管不附和卢多逊倒赵普,却与卢关系不坏。有人告以多逊攻击他的事,他总不相信,仍待之不疑。为相以后,他也并不因为卢多逊倒台而落井下石,反而为他辩解。太祖告诉他说,卢多逊平时诋毁你不值一钱,李昉才知道真相。而太宗越加认为他是忠厚长者,因而在宋琪“素好诙谐,无大臣体”罢相后,就让他独相二年有余,这在太宗朝只有后来的吕蒙正和吕端才可与其相比。李昉独相不久就是雍熙北伐,太宗与亲信控制枢密院的决策,中书无法过问,李昉也难有作为。但就在这种情势下,他大胆上书,反对北伐,甚至将太宗比为隋炀帝。北伐失败,太宗也没有立即降罪于他。端拱元年(988年),有个好事的布衣,叫做翟马周的,击登闻鼓上书,说李昉在北寇入边之际,不忧边事,列置女乐赋诗饮酒,强烈要求严肃处理。太宗便将其罢相,让他做了北征失败的替罪羊。接替李昉任相的是赵普和吕蒙正。吕蒙正是太宗意欲培养的状元宰相,时年四十五,可谓春风得意。但赵普还能视事时,自然轮不到他来充分表现自己。赵普在淳化元年因衰病罢相,吕蒙正独相,正可以大展抱负时,却不慎惹怒了太宗。这事与准储君赵元僖有关。元僖的地位日渐巩固,独相的蒙正与他的关系也日渐密切。由于元僖毕竟还没有被立为太子,而太宗共生过九子,除了元亿早夭,元佐精神失常,元僖至少还有六个竞争者。这时,度支判官宋沆与冯拯等五人伏閤上书,请求太宗立元僖为皇太子。宋沆是吕蒙正的妻族,也是蒙正所提拔的,太宗有理由怀疑是蒙正在背后唆使,表明蒙正与元僖关系已非同寻常。在威胁到君权时,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哪怕是自己提拔的状元宰相,也都是不能容忍的。淳化二年,太宗便以“援引亲暱”的理由将吕蒙正罢相。淳化三年,元僖暴死,年仅二十七岁,终于没能圆上太子梦。但皇储问题始终是太宗的一块心病。接替吕蒙正的又是李昉,与他同是拜相的还有张齐贤。齐贤是吕蒙正同榜进士,得到赵普的推重,在太宗朝进士中第二个位至宰相,至于以李昉为首相,太宗还是有以老带新的用意。但太宗很快就对他俩表示不满,说李昉未进用时以管、乐自许,任相以后却循默不言;说张齐贤是力不从心,名浮于实。两年以后,他俩被先后罢相,吕蒙正再次入主中书,独居相位。吕蒙正这次入相,已无元老重臣需要他谦让三分,他以“清净致治”为说辞,让太宗感到打消出兵攻辽有充分的理由。由于君相投契,蒙正再相敢说敢为,与第一次大不相同。淳化五年元宵节,太宗设宴招待近臣,大吹大擂自己“躬览庶政,致此繁盛”的太平景象。吕蒙正则敢于大扫其兴,离座说:“京师所在,才繁盛如此。我见到都城外数里,饥寒而死者就不少。愿陛下视近及远,这是苍生之幸!”太宗作色不语,蒙正泰然就位。有一次,吕蒙正拟好出使西夏使臣的人选,太宗不同意。数日后,蒙正仍将原来的名单呈上,太宗仍不同意。不久,问他,仍坚持己见。太宗盛怒之下把蒙正的奏疏扔到地上,要他一定换人。蒙正说:”其人可使,他人不及。我不敢枉随君意,贻误国事!”说着捡起章奏,揣怀退下。太宗事后对人说:“是翁气量我不如。”终用其人,国称其职,太宗更感蒙正知人善任。蒙正此举,显然在学赵普,他大概也希望太宗像太祖对待赵普那样待他。吕蒙正再相,确实大展身手,但皇位传承问题一直困扰着太宗,而要让蒙正接受托孤的大任,似乎还不是最佳人选。在元僖死后的近两年里,太宗一直没有提及立储之事,但内心还是着急的。淳化五年秋天,寇准入朝,太宗突然问他:“朕诸子中谁可以付以神器?”寇准说:“陛下为天下择君,绝不可谋及妇人、内侍与近臣,只有陛下选择能够负天下之望者。”寇准的话暗有所指,妇人指太宗的李皇后,内侍则指帮助太宗继位有功的王继恩。太宗问襄王元侃行吗,寇准说:“知子莫若父,既以为可以,就立即决定。”太宗就让元侃出任开封尹,成为准皇储,寇准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储君既定,太宗就有意改相吕端。有人对太宗说吕端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不久,太宗在曲宴后苑时赋诗说“欲饵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用吕尚辅佐武王的典故,表明对吕端的属意。不久,太宗宣布:今后中书事必须经吕端酌定才可奏闻。以太宗疑忌心之重,这是一种罕见的信任。八月,太宗正式立元侃为皇太子,改名赵恒。掐指一算,自唐末以来,已经近百年没有举行册立皇太子的大典了,京师士庶见到皇太子都说是社稷之主。太宗听到李皇后传给他的这一消息,又是老大的不高兴,他先忌其侄,后忌其弟,现在竟忌及亲生儿子,他召见寇准说:“四海心归太子,欲置我于何地!”寇准宽解道:“陛下把天下交给自己选择的社稷之主,这是万世之福啊!”明代李贽读史至此,不禁感慨道:“倘非寇公调停其间,安知自刎之祸不再见耶!”寇准早在太平兴国五年,就向太宗推荐过吕端器识非常,希望能早日用他。太宗不以为然道:“我知道此人,是人家子弟,能吃大酒肉,其他没什么能耐!”但太宗后来完全改变了对吕端的看法。太平兴国五年,吕端在开封府判官任上,受一件无关之事的牵连。太宗对那件事很恼火,命令在他头上戴上大木枷,安置商州(今陕西商县)。判罪以后,恰巧开封府还有一些公文要他签署,吕端怡然吩咐:“只管拿来!只管拿来!戴枷判事,自古就有。”太宗还下令只能步行,不能骑马,吕端身体肥硕,戴枷步行千余里自是够呛。宰相薛居正安慰他暂且认灾,他大笑说:“不是我吕某的灾,是长耳(指驴)的灾。”谈笑幽默,一如平日。淳化三年,追究开封府尹元僖中毒暴死事,吕端这时又是担任开封府判官之职,与其他属吏以辅导无状受到审查。最后发落时,别人都哭泣着请求减轻处分,只有他声称“罪大而幸甚”,自求外贬。端拱元年,吕端出使高丽,突然风急浪高,樯摧舵折,副使与同舟之人惊恐万状,他却始终稳坐舱中,安然读书,全无惧色。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吕端的稳重、决断和镇定广为人知,也传到了太宗耳中,从而得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高度评价。而吕端也确实没有辜负太宗托孤的厚望。皇太子赵恒与赵元佐倒是同母兄弟,都不是依然健在的李皇后的儿子。李皇后是宋初大将李处耘的女儿,他的哥哥李继隆这时正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执掌着京师禁军的指挥权。他自己所生的儿子早已夭折,应该说太宗任何一个儿子继承皇位,对他都关系不大。官史上说她忌惮赵恒“英明”难以驾驭,看中元佐有病易于控制,这话未必完全可信。另有记载说她钟爱元佐,还在宫中抚养元佐之子,这一说法似乎比较合理。也许出于同样动机,在赵恒立为太子时,她在太宗面前离间过他们父子的关系,令太宗大生疑忌之心。太宗死后,李皇后就和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翰林学士胡旦结成了拥立赵元佐的联盟。王继恩这次是被江湖文士潘阆说动的。潘阆早年曾为宰相卢多逊策划谋立赵廷美,被朝廷长期追捕,多亏王继恩向太宗说情,才被宽赦。他对王继恩说:“你若扶立太子,显不出功劳。若扶立赵元佐,就是把被遗弃的人扶上了皇位,其功甚大。”潘阆似乎是一个同情被剥夺应有权利者的侠义之士,但拥立一个精神病患者显然说不过去。至道三年三月,太宗去世前不久,吕端入宫探视,见赵恒不在宫中,便先在笏板上书写“大渐”两字,密派亲信去通知赵恒立即进宫。太宗撒手当天,李皇后让王继恩到中书去召吕端。吕端知道王继恩要故伎重演,就诓骗他去诏书阁取太宗诏书,把他锁在了里面,让人看住他,自己立即进宫。李皇后对吕端说:“皇帝去世,立嗣以长,顺理成章,你看如何?”吕端反驳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岂容另有异议!”因王继恩不在场,李皇后不知如何应对,便默然不语。吕端于是奉皇太子即位。即位仪式上,太子垂帘召见群臣。吕端立殿下不行君臣跪拜之礼,请卷帘相见,他亲自升殿审视,见确是太子,才下阶与群臣拜呼万岁,真宗终于顺利登位。


唐太宗时期宰相行政职责如何体现在中央官制上其名称及主要作用_百度知 ...
唐朝没有宰相一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

宰相,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历史上哪两个皇帝任用宰相最多?
宰相,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历史上哪两个皇帝任用宰相最多?在唐代,有许多官职可以称为宰相。尚书省、中书省和门峡省的官员可以称为宰相。唐朝的宰相数量普遍超过其他朝代。例如,在唐太宗统治的23年间,任命了25位首相。然而,历史上任命首相最多的皇帝是武则天,有73位。唐朝历史上任命最多宰相...

三宰相四进士两状元的宋朝家族,到底有哪些成就?
在教育子女上,陈省华十分严厉,除了注重文化教育,在为人处世上陈家三个儿子身上丝毫没有官宦子弟的玩世不恭和纨绔无用,陈省的三个儿子都先后考上了进士,其中两个是状元,这种荣耀,纵观整个大宋王朝也没有几个。陈尧叟,陈省华的长子,宋太宗端拱二年已丑科状元。陈尧叟步入仕途之后,担任广南西路...

唐代设几个宰相?
宰相是辅佐皇帝总领天下大政的官员。《新唐书·百官志》说:“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后来,因为唐太宗即位前虽曾任过尚书令,臣下避而不敢居其职,便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门下侍中、中书令号称宰相。据《册府元龟·宰相总序》说,自隋代以来,就有“或以他官参掌机事及专掌...

请问,唐朝时的著名宰相有哪些,以及他们的排名?
请问,唐朝时的著名宰相有哪些,以及他们的排名?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芥末芥末的1uxh 2014-07-02 · TA获得超过51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唐太宗 侍中 魏征 我个人认为魏征最...

历史上崔氏宰相都有谁?
唐代宰相名单,崔家37位!太宗:崔仁师。高宗:崔敦礼、崔知温。武周:崔?、崔神基、崔元综、崔元暐。中宗:崔元暐、崔湜。睿宗:崔日用。玄宗:崔湜、崔圆、崔涣。肃宗:崔圆、崔涣。德宗:崔佑甫、崔损。宪宗:崔群、崔植。穆宗:崔植。文宗:崔珙、崔郸。武宗:崔郸、崔珙、崔铉。宣宗:崔元式、...

唐朝中后期最高级的宰相是不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同时能有几个人?
二、太宗朝中期开始:政事堂制度确立,侍中、中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情况到了李世民即位后就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李世民自己做过尚书令,所以他即位后明确这个职务不再授予别人(到中晚唐虚衔化后有再次授予官员),尚书省事务全由左右仆射负责。而后,李世民又发现由于尚书省级别...

唐太宗身边的十八学士和两大威武将军是谁?
于志宁(588~665年),字仲谧,雍州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师于谨曾孙。出身河南于氏,初仕隋朝,授冠氏县令。晋阳起兵后,投奔唐朝,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迁天策府从事中郎,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唐朝建立后,拜中书侍郎,封黎阳县公,担任太子左庶子,迁太子詹事,教导皇太子李...

狄仁杰身为宰相,为什么只有三品?
为何唐朝的杜佑不敢写天策上将这个职位呢?因为这个职位只有唐太宗李世民担任过。武德四年,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消灭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两大割据势力,并俘获二人。唐高祖李渊认为李世民已经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名义上主管全国军事)兼尚书令(尚书省长官,宰相之首),实在无官可封了,且已有的官职无法...

求问,宋朝,元朝,明朝分别有多少位丞相(宰相)?列举下,顺便请附加下查询资...
左、右丞又称左、右辖,负责裁决日常政务,参知政事则参与其事,位列左、右丞之下。 元朝入主中原后,以中书令为宰相,常以皇储兼领,但形同虚设,而实际上的宰相为左、右丞相,又设平章政事为次相,而以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元太宗(窝阔台)朝(公元1229~1241年)耶律楚材\\镇 海\\粘合重山元乃马真后朝(...

武山县18856488595: 宋太宗有几个宰相呢 -
单有枫蓼: 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共用过九人为相,他们是薛居正、沈伦、卢多逊、赵普、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和吕端,其中赵普、李昉和吕蒙正两次任相.薛居正与沈伦是太祖朝的旧相,太宗前期忙于巩固帝位,留用他们有利于消除舆论的非议.不过,太宗一即位还是增补了卢多逊为相,他协助太宗夺位有功,太宗既要酬谢他,还要让他在相权中发挥关键作用.薛居正五年后死于任上,沈伦和卢多逊都任相达六年之久.他俩因为与赵廷美关系过于密切,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终于招致太宗的疑忌而罢去相位.

武山县18856488595: 宋太宗时代宰相哪几个如题 谢谢了 -
单有枫蓼: 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卢多逊、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吕端

武山县18856488595: 赵匡胤的历史功绩? -
单有枫蓼: 1. 赵匡胤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至其胞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复灭亡吴越、漳泉及北汉后,方才完成统一全国大业.赵匡胤于961年及969...

武山县18856488595: 北宋封爵制度很完善吗?介绍北宋爵制. -
单有枫蓼: 宋代爵制分十二等. 一、王.皇子、兄弟封亲王. 二、嗣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 三、郡王.宗室近亲继承亲王者,特旨封郡王. 四、国公.宗室近亲多封此爵. 五、郡公宗室近亲多封此爵. 六、开国公. 七、开国郡公.现任或前任宰...

武山县18856488595: 赵匡胤与北宋政治 - 赵普对赵匡胤有哪些贡献?
单有枫蓼: 一、宋朝宰相赵普 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后唐末年,相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

武山县18856488595: 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
单有枫蓼: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打开书本,总有益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武山县18856488595: 开封历代皇帝 -
单有枫蓼: 一、宋太祖赵匡胤(北宋) 宋太祖 (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

武山县18856488595: 宋代都有哪些帝王、及在位时间
单有枫蓼: 宋朝历代皇帝 宋太祖 宋太祖 (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 可怜一个不到10岁的小皇上宋端宗经此颠簸,又惊病交加,几个月后便死去了,葬于...

武山县18856488595: 宋朝一共有的多少位太师 -
单有枫蓼: 宋朝共有**27位**太师.以下是部分太师的简介:1. 赵普:佐命元勋,开国功臣,去世后被追封为郑王,配飨太庙,位列昭勋.2. 赵元佐:宋太宗赵光义长子,封楚王,历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师、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