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姜菱之辨

作者&投稿:符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初中文言文 诸葛恪捷辩

是这个吗?

"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一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榆。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翻译: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长似驴脸。有一次,孙权召集手下群臣宴饮,中间让人牵着一匹驴上场,孙权上前细细端详驴子的长脸,随即在驴身上题字写道“诸葛子榆”,意含调侃和取笑。诸葛恪也在场,他上前跪在孙权面前说道:“请主上同意我在您的题字后加上两个字。”孙权听从他的请求,把笔墨让给诸葛恪。于是,诸葛恪在孙权题字后续写下“之驴”二字。他的这一机智表现引得满坐欢笑,孙权也很欣赏,就把那匹驴赏赐给他了。

2. 北人啖菱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节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标题为编者所拟。)

解释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3. 汉鼎之辨文言文翻译

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这个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地下挖了个洞埋了三年。泥土和药水都腐蚀着鼎,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一天,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于是就说:“我也有一个鼎,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权贵人)看了很久说:“不是真的。”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忿忿不平,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了。”龙门子听了笑着说:“敦认识的有什么晚的?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

4. 文言文《兼爱之辨》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译文】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爱,国与国不互相攻打,家与家不互相争夺,没有盗贼,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爱,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圣人既然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怎么能不禁止人们互相仇恨而不劝导彼此相爱呢?所以,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 天下之人皆不能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译文】天下的人都不相爱,那么强大的一定会压迫弱小的,富有的一定会欺侮贫穷的,显贵的一定会轻视低贱的,诡诈的一定会欺骗愚笨的。

天下一切祸乱、篡位、积怨、仇恨等之所以会发生,都是由于互不相爱引起的。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译文】爱别人的,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残害他。 无言而不应,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译文】没有什么话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不报答,你把桃子投给我,我用李子回报你。这就是说,爱人的必定被人爱,而憎恶别人的必定被人憎恶。

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译文】爱别人并不是不爱自己,自己也在所爱之中。

爱人非为誉也,其类在逆旅。 【译文】爱人不是为个人沽名钓誉,就像旅店接待客人一样,是为了与人方便。

爱众众世与爱寡世相若,兼爱之有相若。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

【译文】爱世间多数人和爱世间少数人相同,兼爱就是这样。爱上世之人和爱后世之人,都像爱今世之人一样。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译文】现在有人犯了小过错,人们知道了就非难他;对于犯了像攻打别国那样的大错误,却不知道非难他,还加以称颂,称之为义,这能说是懂得义和不义的区别吗?。

5. 北人识菱

1.就职2.宴席3.其他(人)4.用来

2.这个北方人想要遮掩自己不识菱角的短处。

3.不懂就不懂,不要自欺欺人,要不然就会贻笑大方,更加出丑。

有一个北方人从小不认识菱角,在南方做官。在一次宴席上吃到菱角,连壳一起吃进去。有人告诉他:“吃菱角应该剥去壳”他为了掩盖自己不识菱角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让她起到清热的作用。”那人问他说:“你们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

注:菱角是长在水里的。

6. 文言文:北人食菱

解释

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辨别,护其短处

2.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死爱面子活受罪。

5.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7.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

《北人食菱》的翻译: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乌什县17159301181: 不识姜菱的译文 -
厨人牧芪归: 不识姜菱是从《北人食菱》的典故中化来的,意思是: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懂装懂,这样会闹笑话的.不要把菱当作姜北 人 食 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乌什县17159301181: 文言文 不识菱角的人 -
厨人牧芪归: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乌什县17159301181: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选自《雪涛小说》 文言文翻译 -
厨人牧芪归: 古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

乌什县17159301181: 文言文.菱. -
厨人牧芪归: 1:吃2:除去3:菱角生在水中却说是土中长出,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乌什县17159301181: 北人不识姜者的译文 -
厨人牧芪归: 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

乌什县17159301181: 文言文阅读.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里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评断、见证),以所乘驴为赌.”已... -
厨人牧芪归:[答案] (1)第一个人出丑是因为他固执己见,第二个人出丑是因为他自护所短. 文中的话一个是“固执己见”,一个是“自护所短” (2)教训是做人不能过于顽固而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用去刻意掩饰自己的短处,不要不懂装懂.

乌什县17159301181: 雪涛谐史 的文言文翻译 -
厨人牧芪归: 有个生来就不认识姜的楚国人,说:“这是从树上结出来的.”有人告诉他说:“这是从土里生成的.”那个人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说:“我和你去询问十个人,以所乘骑的驴为赌注打赌.”后来问遍了10个人,都说:“是从土里生成的....

乌什县17159301181: 文言文《北人啖菱》 -
厨人牧芪归:[答案]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乌什县17159301181: 文言文解析 -
厨人牧芪归: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

乌什县17159301181: 语文文言文北有人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
厨人牧芪归: 北土亦有此物否 ----是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者-----...的人 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 其 -----这个 以———用来,省略了之字,恢复之字是欲以之清热也 以 意思:想要用它来去火~` 于----在 全句是:这个人在南方当官 去--去除 ,剥去 欲—————想要 何------哪个 全句是:哪个地方能没有呢? 啖菱须去壳.___吃角菱应该先去除它的壳 本文题目 :何地不有 这个北方人为什么在吃菱角时会连壳都吃掉?? 因为他以前没见过角菱,他认为是可以将壳一起吃下去的 全文意思就不翻译了,哪里不懂,去我的个人中心留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