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个古代的故事,说是二弟在京城犯法,父亲让三弟(纨绔子弟)去救,大哥自告奋勇去救,最后害死了弟弟

作者&投稿:漕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虫前,有三个兄弟,大哥在二弟的前面,二弟在三弟的前面,那三弟后面是什么?~

虫爸和虫妈

你不会想知道的是家兄,家父这些称呼吧,你大概想知道的是大郎,二郎,六郎这些称呼,x郎既可以用于兄弟之外的人称呼兄弟中的一位,父母朋友,李隆基就叫六郎,也可用于兄弟间称呼,社交场合一般不用父亲,用正式的“家父”,去世用“先父”

你好,是范蠡,故事见下:

范蠡 (陶朱公),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

关于范蠡,除了他辅佐越王勾践成就大业、功成身退等事迹之外,司马迁还在《史记》中讲了一件事:   

范蠡一家离开越国,先在齐国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到了陶地。他认为陶地道路通畅,做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与自己的儿子一齐做了商人,没过多久就积累了丰厚的家资。   在陶地,朱公生了小儿子。小儿子长大后,陶朱公的二儿子因为杀人被楚国拘捕了。自古以来,凡是家有千金的犯人不会在闹市中被处死,因此,朱公决定派小儿子去探望二儿子,并让他带一千镒黄金。就在小儿子即将出发时,大儿子说:“我是长子,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我去,却派小弟,说明我是不肖之子。”说完就要自杀。其母见状就对朱公说:“现在派小三子去,未必能救老二的命,但眼看老大说自杀就自杀,该如何是好?”不得已,朱公只好派大儿子去,并写了一封信要他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同时交代说:“你到楚国后,把金子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的吩咐,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   
老大到了楚国,依照父亲的嘱咐如数向庄生进献了黄金。庄生说:“你现在赶快离开,千万不要留在这里,即使在你弟弟释放后,也不要问原因。”老大口中答应,但并没有真的离开,而是偷偷留在了楚国,并用自己另外私带的黄金贿赂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由于廉洁正直而闻名于楚国,从楚王至下,对他都很尊重。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陶朱公的钱,以后全部还给他,千万不要动用。”   
庄生找了一个机会入宫见楚王,以天象有变将对楚国有危害为由劝楚王实行德政,楚王于是准备实行大赦。接受了贿赂的楚国达官贵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大。他寻思,既然实行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那一千镒黄金不就等于白白给庄生了吗?于是他又返回见庄生。庄生一见他惊奇地问:“你没有离开吗?”长子说:“没有,当初我为弟弟的事情而来,现在楚国要实行大赦了,我的弟弟自然可以得到释放,所以特来向您告辞。”庄生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就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取黄金吧。”老大暗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   
庄生因为遭到长子的愚弄而深感羞愧,他又入宫会见楚王,说:“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议论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关在楚国,他家派人用金钱贿赂君王左右的人,因此并不是君王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而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楚王听罢大怒,于是他命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之后才下达大赦的诏令。   
长子只好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家了。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朱公笑着说:“我就知道老大救不了老二,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他从小就与我生活在一起,经受过各种苦难,知道生活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而老三一生下来就在蜜罐子里,哪里知道钱财来得不易,弃之也毫不吝惜,本来我是打算让他去的。老大不能弃财,所以最终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的,不要悲痛了。我日夜盼的也就是老二的尸首能回来。”   
无疑,上述故事进一步表现了范蠡非凡的识人眼力,同时也验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知子莫如父。”   
抛开老二杀人偿命、咎由自取不谈,可以说是庄生要了小二子的命,而让庄生作此决定的是长子,所以是他要了弟弟的命,而他又是朱公在孩子母亲要求下才派去的,可母亲也是出于无奈……那么,究竟是谁要了小二子的命呢?   
是朱公。倘若他真想救出儿子,此前完全可以把利害关系向大儿子讲明,但他只是草草交代了几句。他难道不是在用长子的行为、次子的生命证明自己的眼力吗?   
(出自《世说新语》)   
这段故事在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是有记载的,范蠡辅佐越王复国,功成身退之后三聚三散,完全没必要向谁证明自己的眼力。上述证明眼力的结论有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个人理解这段故事的意思是说,以范蠡之智,明知事情的结果,但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因为派长子去,亡次子,少子去,长子亡;读历史,结合某些经历去读,或许会更多些体会或感触:史册,都是字字珠玑,不可能像写武侠、言情小说那样罗里啰嗦、长篇大论才能说明朱公已经把利害关系和大儿子说明白了。(朱公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范蠡帮助勾践获得成功之后,急流勇退,跟勾践汇报,“主公,俗话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主公当年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作为臣下的我早就应该自杀了,但我没有死,是因为我还要辅佐你重新收复国家,现在这件事办完了,请主公降罪,让我去死吧。”勾践说“别胡说,我要和你分天下而治,大大的封赏你。”交待过去后,范蠡收拾细软走了。范蠡到过三个地方,都取得了成功,我想说的是他死前所居住的地方—陶地的故事。

范蠡来到陶地后,贸易做得非常成功,家大业大,人们都称他陶朱公。来到陶后,他生了一个小儿子。这一年,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犯罪了,关在监狱里要处死。这样陶朱公就要派小儿子去营救二儿子。但是陶朱公的大儿子不干了,跟他的父亲说,我是家中的长子,所以应该派我去营救弟弟。陶朱公不同意,他儿子就说我作为长子不能去代表父亲办事情,说明我不称职,父亲也不信任我,那我还不如死了算了。陶朱公的老婆就商量陶朱公说,你看,老二能不能救出来还不知道,别先赔上一个老大,让他去吧。陶朱公笑了笑,说,那就让老大去吧。然后他就交待老大,你带上一千金,到了楚国去找我的老朋友庄生,把一千金给他,就说我让他帮忙搭救老二,然后什么话也别说,回来行了。老大一听,简单。帐上支了一千金,走了。老大多了个心眼,凡是不能一条路,就自己又带了几百金,好疏通打点。

到了楚国,老大找到了庄生,把一千金给了他,庄生就收下了。庄生是楚国有名的穷人,可以说一穷二白,但是却是道德的领袖,楚国的皇帝到大臣大部分都以师礼对待他,他也不想要陶朱公的一千金,只不过装装样子,办完了事再退还给他,借以加强自己的名望。庄生收下东西,跟老大说,你什么也别干,赶紧走吧。老大答应了就走了,但他没回家,他干什么呢?上下贿赂,想营救弟弟。这个时候庄生找到了楚王,说大王,我最近夜观天象,感觉不太好,形势不利于社稷。楚王说,那怎么办啊?庄生说,我看是我们的囚犯太多,戾气所致,不行我们大赦吧,功在百姓,利在社稷。楚王一想,好吧。这就下诏,大赦天下。消息传到老大的耳朵里,老大就来到了庄生家,庄生吓了一跳,“不是让你回家了吗?”老大说,我这就走,我弟弟也蒙大赦了。庄生一下明白了,噢,要那一千金呢!庄生把一千金还给了老大,老大走了。庄生就想了,这是在侮辱我的人格,不能就此罢休。连夜他就赶进宫去,说,大王,情况好像不对,外面都传您是因为不想杀陶朱公的儿子才下令大赦的,我们大赦的目的好像没有达到。大王一听不高兴了,寡人不认识什么陶朱公,他算个什么?把他儿子杀了!于是,老大就拉着老二的尸体回到了陶地。家里人很伤心,只有陶朱公乐呵呵的,夫人就问了,“你有病啊,孩子都死了,你还那么开心?”陶朱公说,“我有心理准备,我就知道老大去会葬送了老二,所以我开始不让他去。”夫人就问啦,这又是为什么?陶朱公说,老大这个人,不是不爱他的弟弟,是因为他从小跟着我吃苦,他知道钱来得不容易,所以花钱缩手缩脚,瞻前顾后,他肯定会留在那里看钱怎么消费的,所以搞砸了。老小不会,他从小富足,根本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花起来没有压力,所以很洒脱,就会办成这件事。

范蠡救子的故事 我没查摆渡 记得一点是一点
范蠡 的二儿子犯法 ,大儿子想去救他 ,范蠡 不让。因为他知道大儿子和他一起创业,知道钱来的不容易,舍不得花钱。但是西施让大儿子去了。
长子带着钱去找了范蠡 的朋友,朋友向楚王求情,楚王大赦天下。
长子不知道楚王大赦天下是朋友的功劳,反正弟弟没事了,开始心疼那些钱,又跑去向范蠡的朋友要。朋友觉得受到羞辱,又进宫向楚王进言,楚王收回大赦令,二儿子终被杀头。
长子觉得很愧疚,也上吊自杀了。
范蠡知道以后非常后悔。在坟前痛哭,本想救一个儿子,结果反而搭进去一个。完
(全是手打的,给点鼓励吧)

《史记》没清楚的记录范蠡儿子的姓名,只说他有三子,称之为: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

“知子莫如父”的出处就是范蠡和儿子的故事,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犯下死罪,范蠡知道是他咎由自取,但也想保住孩子一命,散尽家财去贿赂楚国宰相,本想让小儿子去,可大儿子却以死相逼的请求范蠡让他去救二弟,结果搞砸了事,害死了范蠡次子。范蠡无奈的说出了这个成语。---详情请查询“知子莫如父”的故事。

很遗憾的告诉你,范蠡的儿子没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就连他们的老妈是谁,都没人知道,但很肯定的一点就是:绝对不是西施!!如果你非要我告诉你他们的名字,那么我只能说:大儿子叫范统;二儿子叫范健;小儿子叫范仁。

春秋时期 范蠡


有关毅力的古代故事有哪些呢?
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侮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

记得有一个中国古代故事 就是大王问大臣三次可不可以出兵打仗 然后第一...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

哪六个古代的小故事,都是做一个好母亲的榜样?
所以,张汤的葬礼极其简陋,就连下葬时也只有棺木而无外椁。汉武帝听说后,对张汤母亲的做法很佩服,“有其母必有其子!”随后,汉武帝开始彻查此事,丞相庄青翟非常害怕,被吓得自尽了。第三个故事出自于《史记》,刘邦还在沛县混迹时,结交了许多豪强好汉,王陵便是其中之一。后来,刘邦拉...

有关孝顺的古代名人故事
(3)有关孝顺的古代名人故事扩展阅读: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谁知道古代有哪些感人故事?
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

记得有个古代的故事,说是二弟在京城犯法,父亲让三弟(纨绔子弟)去救,大 ...
而老三一生下来就在蜜罐子里,哪里知道钱财来得不易,弃之也毫不吝惜,本来我是打算让他去的。老大不能弃财,所以最终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的,不要悲痛了。我日夜盼的也就是老二的尸首能回来。”无疑,上述故事进一步表现了范蠡非凡的识人眼力,同时也验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知子莫如父...

要5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都是寓言,好多呀!1. 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古人有哪些诚实守信的故事
琳琅故事会

中国古代故事(300字左右,10篇)
中国古代故事(300字左右,10篇) 5  我来答 7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小王子的谜底 推荐于2017-10-11 · TA获得...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

岚山区19167945860: 横渠撤虎皮而使其子弟从讲于二程的故事 -
邹宋消癌: 张载在京城以师自居,召集门徒,每日坐于虎皮上向弟子讲授《周易》,后来当时还是书生的程颢和 程頣来京,张与二人会面谈《周易》,其深感自己的所学不及二程.于是翌日鼓起勇气,撤掉虎皮,对弟子说'吾平日为诸公说者,皆乱道.有二程近到,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岚山区19167945860: 名落孙山的孙山是个什么样的人 -
邹宋消癌: “名落孙山”是人们熟知常用的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参加考试或选拔而没有被录取.可是许多人对成语中“孙山”一词的意思不是很清楚,甚至会有一些人想当然地把它当作一座山的名字.如果这样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孙山”不...

岚山区19167945860: 关于乾隆的小故事200字左右,大家帮帮忙+++分谢谢你们啊!
邹宋消癌: 一、脚踢乾隆: 清朝乾隆年间,滕县地出了一名武状元,他的名字叫满德坤. 那时国家还怪太平,满德坤虽是武状元,有段时间,既没有挂帅领兵,也没有镇守一方.仅是把守宫门,也就是站岗值勤的低等差事. 常言道,狗仗人势.宫女、太...

岚山区19167945860: 舍得一身寡,敢把皇帝拉下马.谁说的? -
邹宋消癌: 【典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是古人有言,其人叫王熙凤,又名凤姐儿,就是她说的.” 故事 明朝年间,有父子二人在京城里开了一家珠宝店....

岚山区19167945860: 有关君子的故事 -
邹宋消癌: 1、柳下惠 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於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2、郑濂 郑濂是明朝...

岚山区19167945860: 名落孙山 成语故事 -
邹宋消癌: 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放榜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却没有考上,叫做“名落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于是,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而那...

岚山区19167945860: 洛阳纸贵指的是哪部作品 -
邹宋消癌: 洛阳纸贵 ------《三都赋》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洛阳纸贵”由此得来.

岚山区19167945860: 《口技》原文和翻译 -
邹宋消癌: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

岚山区19167945860: 汉朝时期的蔡中郎是如何成为千古渣男的? -
邹宋消癌: 因为有人借他的名字写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里面的蔡中郎变成了一个抛弃妻子的渣男,导致后世很多人都以为蔡中郎真的很渣.

岚山区19167945860: 角哀,伯桃是什么人,为什么叫他们舍命之交? -
邹宋消癌: 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来自于“羊左”的典故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战国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