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5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作者&投稿:仝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要5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其父善游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①。婴儿啼。人问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

  [注释]

  ①方——正。引——拉着。

  ②故——缘故。

  [提示]

  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游泳,这里没有什么遗传关系。人的思想、才能、技艺都不能靠遗传,而必须靠刻苦的学习和实践去获得。


  2、齐人偷金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请旦被衣冠①,往鬻金者之所②,见人操金③,攫而夺之④。吏搏而束缚之⑤,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

  人⑥,徒见金耳⑦。” ——《吕氏春秋》

  [注释]

  ①清旦——清早。被——同“披”。

  ②鬻(yù)——卖。

  ③操——拿着。

  ④攫(jué)——夺取。

  ⑤搏(bó)——捕捉。束缚——捆绑。

  ⑥殊(shū)——完全。

  ⑦徒——仅仅。耳——而

  [提示]

  人们常用“利欲熏心”来形容那些“财迷”。偷金的齐人就是一个典型。严重的发财思想迷住了他的心窍,使他想问题、看问题的方法非常主观、片面,甚至到了只见金子不见旁人的地步。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犯这种只想着个人利益的错误。


  3、齐宣王射箭

  [原文]

  宣王好射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②,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④,中关而上⑤。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⑥!”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

  [注释]

  ①好(hào)——喜欢,爱好。

  ②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喜欢别人说自己能拉硬弓。说,同“悦”。强,硬弓。

  ③石———重量单位。古时每石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左右。

  ④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他)把弓拿给臣子们看,臣子们都试着拉弓。引,拉弓。

  ⑤中关——拉弓拉到半满。关同“弯”。

  ⑥非大王孰(shú)能用是——除了大王谁能用这张硬弓。孰,哪一个。是,这,这个。这里指弓。

  [提示]

  齐宣王明明只能拉开三石力的弓,手下人却说是九石力的弓,捧得齐宣王自己也以为就是这么回事,最后落了个名不符实的坏名声。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是因为齐宣王的周围有一帮曲意逢迎的小人,更主要的是因为齐宣王自己爱听悦耳的奉承话。这则故事对于我们今天净化社会风气也有现实意义。


  4、杞人忧天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②,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③,因往晓之曰④:“天,积气耳,亡处亡气⑤。若屈伸呼吸⑥,终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⑧,日月星宿不当坠耶⑨?”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⑩,亦不能有所中伤(11)。”其人曰:“奈地坏何(12)?”晓者曰:“地积块耳(13),”充塞四虚(14),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15),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16),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

  [注释]

  ①崩坠——倒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④晓——开导。

  ⑤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⑥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⑦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⑧果——果然,果真。

  ⑨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⑩只使——即使。

  (11)中伤——打中击伤。

  (12)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13)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14)四虚——四方。

  (15)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

  (16)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
  5、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寓意】
  说明做事要善于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做事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实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琳琅故事会

成语故事都是寓言,好多呀!

1. 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2.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3. 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4. 掩耳盗铃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5. 狐假虎威
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①。婴儿啼。人问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

[注释]

①方——正。引——拉着。

②故——缘故。

[提示]

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游泳,这里没有什么遗传关系。人的思想、才能、技艺都不能靠遗传,而必须靠刻苦的学习和实践去获得。

齐人偷金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请旦被衣冠①,往鬻金者之所②,见人操金③,攫而夺之④。吏搏而束缚之⑤,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

人⑥,徒见金耳⑦。” ——《吕氏春秋》

[注释]

①清旦——清早。被——同“披”。

②鬻(yù)——卖。

③操——拿着。

④攫(jué)——夺取。

⑤搏(bó)——捕捉。束缚——捆绑。

⑥殊(shū)——完全。

⑦徒——仅仅。耳——而

[提示]

人们常用“利欲熏心”来形容那些“财迷”。偷金的齐人就是一个典型。严重的发财思想迷住了他的心窍,使他想问题、看问题的方法非常主观、片面,甚至到了只见金子不见旁人的地步。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犯这种只想着个人利益的错误。

齐宣王射箭

[原文]

宣王好射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②,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④,中关而上⑤。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⑥!”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

[注释]

①好(hào)——喜欢,爱好。

②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喜欢别人说自己能拉硬弓。说,同“悦”。强,硬弓。

③石———重量单位。古时每石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左右。

④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他)把弓拿给臣子们看,臣子们都试着拉弓。引,拉弓。

⑤中关——拉弓拉到半满。关同“弯”。

⑥非大王孰(shú)能用是——除了大王谁能用这张硬弓。孰,哪一个。是,这,这个。这里指弓。

[提示]

齐宣王明明只能拉开三石力的弓,手下人却说是九石力的弓,捧得齐宣王自己也以为就是这么回事,最后落了个名不符实的坏名声。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是因为齐宣王的周围有一帮曲意逢迎的小人,更主要的是因为齐宣王自己爱听悦耳的奉承话。这则故事对于我们今天净化社会风气也有现实意义。

杞人忧天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②,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③,因往晓之曰④:“天,积气耳,亡处亡气⑤。若屈伸呼吸⑥,终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⑧,日月星宿不当坠耶⑨?”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⑩,亦不能有所中伤(11)。”其人曰:“奈地坏何(12)?”晓者曰:“地积块耳(13),”充塞四虚(14),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15),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16),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

[注释]

①崩坠——倒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④晓——开导。

⑤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⑥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⑦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⑧果——果然,果真。

⑨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⑩只使——即使。

(11)中伤——打中击伤。

(12)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13)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14)四虚——四方。

(15)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

(16)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

[提示]

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杞人忧天 四面楚歌 熟能生巧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纪人忧天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


要5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其父善游 [原文]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①。婴儿啼。人问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注释]①方——正。引——拉着。②故——缘故。[提示]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游泳,这里没有什么遗传关系。人的思想、才能、技艺都不能靠遗传,而必...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琳琅故事会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5篇
1、揠苗助长: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琳琅故事会

中国古代寓言有什么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自相矛盾》、《买椟还珠》。1、《揠苗助长》揠苗助长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该成语嘲笑了那些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味求快,反而把事情弄糟的人。它对人们的启示是,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办好一...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掩耳盗铃 春秋时期,有个小偷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便想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

要5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 其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提示: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游泳,这里没有什么遗传关系。人的思想、才能、技艺都不能靠遗传,而必须靠刻苦的学习和实践去获得。2. 齐人偷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

春秋战国时期的5则寓言故事
2、管鲍之交: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春秋时期很有才能的人,少时二人经商分利时,管仲曾欺哄鲍叔牙,多分给自己一些,鲍叔牙则因他家贫,不以为言。后来,两个好友分属齐国两个敌对的政治势力,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失败身亡,管仲被囚身问罪。鲍叔牙劝说桓公,立...

古代寓言故事大全(5篇)
《三个和尚》是根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而成的,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直至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的情节,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尚,与现实生活紧密。 2.古代寓言故事: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

中国古代寓言五则和寓意
5. 狐假虎威 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

阳山县17333323481: 要5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漫念复方: 1、其父善游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①.婴儿啼.人问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 [注释] ①方——正.引——拉着. ②故——缘故. [提示] 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游...

阳山县17333323481: 中国古代寓言五则和寓意 -
漫念复方:[答案] 1. 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

阳山县1733332348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
漫念复方:[答案] 讳疾忌医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

阳山县17333323481: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 -
漫念复方:[答案] 求千里马 传说古代有一个非常喜爱骏马的国君,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骑,曾许以一千金的代价买一匹千里马.普天之下,可以拉车套犁、载人驮物的骡、马、驴、牛多的是,而千里马则十分罕见.派去买马的人走镇串乡,像大海里捞针一样,三年的时...

阳山县17333323481: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 -
漫念复方: 掩耳盗铃、叶公好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杞人忧天、狐假虎威、画蛇添足 郑人买履 南辕北辙

阳山县17333323481: 中国的寓言,至少五个 -
漫念复方: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龟兔赛跑

阳山县1733332348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短一些 -
漫念复方: 揠苗助长——有一人看禾苗长得很慢,想它快长高,就把苗拔高,结果苗全枯死了 掩耳盗铃——有一人,看别人门口上挂的一铃铛很漂亮,害怕偷的时候被别人听见,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 刻舟求剑——在舟上,一人的剑掉到水里,他就拿刀在舟上刻下剑掉的位置,然后想下次再来按照刻的位置来捞剑. 守株待兔——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兔子撞在一树上死了,结果他天天等在那,等兔子过来撞死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惊弓之鸟 、鹬蚌相争 、井底之蛙 、杞人忧天、滥竽充数、四面楚歌、纸上谈兵、 画蛇添足.

阳山县1733332348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主要内容 -
漫念复方: 寓言故事主要内容是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指鹿为马》...

阳山县1733332348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漫念复方: 爱钱如命 爱驴 暗室 百发百中 扁鹊说病 鹬蚌相争 杯弓蛇影 卞庄子刺虎 鲍君神 伯乐识骥 不同的评价 唇亡齿寒 丑女效颦 吹管的猎人 此地无银三百两 长竿入城 楚王葬马 鳄鱼的偏见 大王降祸 戴渊投剑 打草惊蛇 得过且过 对牛弹琴 坟间乞食 法术 焚鼠毁庐 古琴高价 高山流水觅知音 哥儿俩 割肉相啖 公输刻凤 公输为鹊 公仪休嗜鱼 更渡一遭 猴子捞月 悍牛和牧童 韩娥善歌 好酒被捉 后羿射箭 狐假虎威 画鬼最易 汉阴丈人 虺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邯郸学步 合种田 河豚鱼 井底之蛙 季子投师 刻舟求剑 惊弓之鸟 嗟来之食 涓蜀梁 胶柱鼓瑟 纪昌学射箭 假人 桔生淮北为枳 匠石运斤 棘刺母猴 枯梧不祥 可笑的南歧人 ……

阳山县17333323481: 中国有哪些寓言故事 -
漫念复方: 琳琅故事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