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探索的历程?

作者&投稿:祝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近代历史的探索过程~

1、经济: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向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刺激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戊戌变法。 积极作用:传播了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2、特点:
(1)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2)道路曲折: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先后都以失败告终
(3)各阶级的探索都借鉴了外国成果。

3、感想:
(1)近代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经历曲折的磨难。也不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长期探索才能成功。

(2)光靠借鉴别人的成果,照搬别人近代化的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近代化之路。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四次探索,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二、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
  1.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上升到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用民主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虽然后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3.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
  辛亥革命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而以前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陈独秀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三、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例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等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3.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一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   
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外国人手中夺回“关税主权”,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影响了政治民主化的正常发展。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庭官僚资本相结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洋务运动——从器物上学习西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

近代历史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过程,其中学思想的过程经历了先学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再转学苏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中国近代探索历程
一、洋务运动与经济近代化(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此阶段以洋务派为主导,开展了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起步。尽管政治近代化尚未展开,但洋务运动推动近代化进程由经济领域向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扩散。二、甲午战争后的综合发展(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自...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什么借鉴?
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中得到的启示: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无论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

中国近代史上五次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1.背景:清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下,陷入内外交困的困境。2.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3.派别、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如恭亲王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4.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化军事和经济发展,摆脱困境,维护清...

中国近代探索的历程?
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

近代中国的探索过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3 抗日战争后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 抗战胜利后又取得新民主义的基本胜利,建立新中国。以上探索的过程也证明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近代史 谈谈早期四次对国家出路探索的历程和失败的原因
近代化的探索先后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不触及封建制度,最终宣告失败。戊戌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根基的前提下进行改良,因为单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最后变法失败。辛...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哪些?
一、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什么是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起步阶段(1840—1895)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具体表现: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近代史上五次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近代化探索的开端(经济的工业化)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外交困。2.(1)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2)派别、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央有恭亲王奕诉、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兵...

近代中国进行了哪些探索?
近代中国不同社会力量基于寻求中国出路进行过如下探索:从鸦片战争开始, 主要有太平天国(不知道算不算派别), 他们是农民阶级, 以《天朝田亩制度》为纲领,试图建立一个平均的社会, 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他们不能完成历史使命。还有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 他们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

遵化市15768516285: 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
曹很奥丁:[答案]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生产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 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1. 洋务运动前期以...

遵化市15768516285: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 -
曹很奥丁:[答案]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10月的这段时间.你可以参考历史.中国近代、经历过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大的类型.第一个不用说,自然是失败的社会制度,并且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最客观原因.并在这之后...

遵化市15768516285: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l历程 -
曹很奥丁:[答案] 百度有啊 一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

遵化市15768516285: 简述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 -
曹很奥丁:[答案] 1、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

遵化市15768516285: 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又进行了哪些探索,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
曹很奥丁:[答案] 答案:①第一阶段,洋务运动.第二阶段,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 特点: (1)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2)道路曲折: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先后都以失败告终 (3)...

遵化市15768516285: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阶级是什么?派别是什么? -
曹很奥丁:[答案] (1)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2)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3)道路曲折: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先后都以失败告终. (4...

遵化市15768516285: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16分)(1)写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历史事件.(2分)(2)写出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4分)(3)辛亥革... -
曹很奥丁:[答案](1)洋务运动 (2)梁启超 康有为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新青年》 民主科学 (5)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回答合理即可得分)

遵化市15768516285: 请你概括中华民族探索历程的共同点回顾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历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自身的贫弱,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步伐,洋务运动、... -
曹很奥丁:[答案] 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索,寻找一条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探索先进的社会形态,加快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遵化市15768516285: 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四大事件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曹很奥丁:[答案] 1)、19世纪六十年代的“洋务运动”;2)、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戊戌变法”;3)、清宣统三年(即1911年)的“辛亥革命”;4)、“五·四”前夕的“新文化运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