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祭祀礼仪

作者&投稿:尉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见面礼仪有哪些~

古代见面礼比现在优雅多了

1、纳彩
其意思即是指男家使人纳其采择之礼,以表示采择此女为婚姻的意思。此外还需特别强调一点,在纳彩之前还有“下达”之礼,即男方先谴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许之,然后男方才又谴媒人到女家纳彩,即赠送彩礼。
2、问名
其意思即指在纳彩的同一天、紧接着紧接纳彩之后所行之礼,即向女家主人讯问女子之名。
3、纳吉
之所以要问名,是为了回去由男方主人占卜娶该女子是否吉利。如果吉利,男方就谴媒人至女方家中告知,此为“纳吉”。
4、纳征
纳吉之后就是纳征,即男方谴媒人向女家赠送聘礼,这是表示两性婚姻关系的正式确立,所纳之礼也最重。

5、请期
纳征之后,男方要通过占卜挑选一个好日子成亲,日期确定之后,须谴媒人到女方家报告。但报告时却是先由媒人代表男方主人向女家主人请示婚期。
此为表示谦虚不敢自专之意,故有“请期”之称。当女家主人一再推辞之后,媒人才将男方选定的日子告诉女方主人。之后,便到了婚期亲迎成婚了。
6、亲迎
指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要亲自去往女方迎娶新娘。
7、拜堂
新娘过门后拜见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亲戚及夫婿的仪节。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后依次拜见公婆及尊长亲戚。这时,拜与被拜的双方往往要互赠礼物。最后夫妻交拜,礼毕之后,新人由亲友送入新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婚礼仪

上中国祭拜网看看

古代祭祀的种类
1.祀先代帝王
《礼记·曲礼》说:“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对于“有功烈于民”的先代帝王,如帝喾、尧、舜、禹、黄帝、颛顼、契、冥、汤、文王、武王等,都要举行崇祀。后来,受祭享的先代帝王人数越来越多。
秦始皇在巡游天下、经过名山大川时,曾经祭祀先代帝王。他到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因为相传虞舜死后葬于九嶷。他到会稽,会稽有大禹陵墓,于是祭祀大禹。后来历代帝王出巡,多仿效秦皇,祭祀先王。自汉代起,开始为先代帝王维修或营建陵园,分别立祠祭祀。光武帝时,皇宫中有古代圣贤帝、后画像,不过那大概还不是用于祭奠行礼的。
隋代以祭祀先代帝王为常祀。在京城立有三皇五帝庙,另立庙祭祀三皇以前诸帝,并且在先代帝王始创基业的肇迹之地分别建置庙宇,以时祭祀。明洪武六年(1373年),太祖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择历朝名臣能始终保守节义者从祀。清代沿用此庙,初祀三皇、五帝等。后又改变原则,“凡为天下主,除亡国暨无道被弑,悉当庙祀”。(3)对于先代帝王的陵寝,清代祀典规定祭祀三皇、五帝以下数十处,春、秋二季仲月致祭,或在陵寝筑坛而祭,或在当地享殿行礼。凡皇帝巡游,途经先代帝王陵庙,皆有祭享之礼。清统治者特别对明代诸帝陵墓,更是优礼有加。这显然是出于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需要。
2.祀先圣先师
祭祀先圣先师是立学之礼,礼经并未实举其人。汉魏以后,逐渐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或者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代确定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从此以后不再变更。对于孔、颜,历代帝王益封爵,赠谥号,直至用天子之礼乐优加尊崇,祭祀典礼极为隆重。
《礼记》所载立学祀典,不过“释奠”、“释币”、“释菜”三项。“释币”,即有事之前的告祭,以币(帛)奠享,这不是常行之礼。“释奠”,是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而没有尸。“释菜”,是以菜蔬设祭,为始立学堂或学子入学的礼仪。唐、宋以后一般只用“释奠”礼,既作为学礼,也是祭孔礼,仪式则日趋繁琐。
祭孔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当时孔子的地位并不高;汉平帝才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学校祀先圣先师周公、孔子,始于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南北朝时,太学内已立有宣尼庙,祭祀时设轩悬之乐,用六佾之舞,牲牢器具,依上公之例。每年春、秋二仲月,行释奠之礼;每月初一,国子祭酒率博士以下及学生拜孔揖颜。各地郡学也都立有孔、颜之庙。唐宋以后孔子封爵加至“大成至圣文宣王”,从祀弟子、贤人封为公、侯。元代世祖时虽有一时贬黜孔子及儒家的举动,但成宗即位后立刻恢复尊孔。直到明朝嘉靖时,世宗才废除所封孔子王号,取消了塑像,降低了原用天子之礼的祀典规格,称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即建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升为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奠爵,行三跪九拜之礼。雍正四年(1726年),又定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全体官民军士斋戒一日。在孔子故里(曲阜阙里),春、秋祭祀与太学相同,其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也都以北京太学为准式。
祭孔礼仪在文庙举行。唐玄宗又为姜太公师尚父立武庙,肃宗又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其祭祀礼仪与祭孔类似。至明初,由于明太祖的反对,武成庙才被废止。
宋代又有算学先师之祭。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立黄帝为算学先师,但典仪规格较低。
3.藉田与享祀先农之礼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4)藉或作“籍”、“藉”。藉礼,就是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的礼仪。农神,也称“田祖”,又称为“先啬”,汉以后通称“先农”,认为就是教民耕作的神农氏。藉田在春天举行。
藉田礼为历代帝王所遵循,而且仪式日趋繁复。南北朝时,在先农坛北建御耕坛,围以青幕,供皇帝观看农夫耕种藉田情形之用。宋以后就直称“观耕台”。
明、清时的先农坛都在正阳门外,为一成方坛,东南方有观耕台,藉田时才加以陈设,附近又有神仓等建筑。今仍有若干古建筑保存。
藉田、祀先农是古礼之孑遗,本有重农、劝耕的良好意愿,但历代帝王的亲耕藉田,表现与宣传个人的意味太重,难怪就连有的皇帝自己也说,藉田是“空有慕古之名,曾无供祀训农之实,而有百官车徒之费”。(《晋书·礼志》)
4.亲桑与享祀先蚕之礼
天子藉田,王后就去采桑养蚕。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亲桑、享先蚕之礼就是据这项活动而制定的。(5)
史书记载,汉代已有此礼仪,皇后率领公、卿、列侯夫人到东郊苑中采桑,并以中牢羊、豕祭祀蚕神——苑窊(wā)妇人和寓氏公主。当时,宫中蚕室养蚕在千薄以上(薄是养蚕的竹帘),蚕丝由织室纺织,用作祭服。魏晋以后,亲桑礼与藉田亲耕礼比附,遂相应地建造了先蚕坛,又有皇后“采桑坛”。
明嘉靖十年(1531年)在西苑(今北海公园)新建先蚕坛,废去北郊安定门外的旧坛。实际上,当时亲蚕礼只举行过几次,嘉靖十六年起干脆明令作罢。清代的先蚕坛在西苑东北角(今北海公园后门一带),并有观桑台、亲蚕殿、先蚕神殿等建筑,但皇后很少亲自莅临,常派嫔妃或官员代祀。
历代所祀蚕神各有不同。后齐曾祀黄帝轩辕氏为先蚕,后周又以黄帝之妃西陵氏为先蚕。西陵氏名嫘祖,后代民间养蚕,多祭嫘祖为蚕神。另有一说,房星天驷为先蚕。因此,祀先蚕也有祭天驷星的。
5.享先医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将三皇定为先医,令天下郡县加以祭祀。明、清沿用其制,皆在皇宫内太医院设殿享祀。每年仲春上甲日由皇帝遣官或太医院正官主祭,全体医官陪祀。
6.五祀
五祀指祭祀门、户、井、灶、中溜,也有作户、灶、中溜、门、行的。五祀与五行、四季、五脏等搭配,春祀户;夏祀灶;季夏之月(六月)祀中溜,中溜即中室;秋祀门;祭井也在冬季。汉魏时,都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之月“腊五祀”,总祭一次。
唐、宋、元时又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中溜、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这里的“司命”,不是星辰,而是宫中小神,相传主督察人的年寿、行为、善恶。泰厉是无人祭奠的野鬼,主杀害。明、清两代仍祭五祀,岁终在太庙西庑下合祭。清康熙以后,罢去门、户、中溜、井的专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这就同民间长期流传的灶王爷(灶神)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了。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的习俗。
7.高禖(méi)
高禖是乞子之祀。《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天子亲往。”玄鸟就是燕子。《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古代相传,简狄吞鸟卵,而生契。契是商民族的始祖。高禖是求子之祭,在玄鸟由南方北归之日举行,可能与此故事有关。一说高禖之神是女娲。清代学者王引之认为,“高”是“郊”的假借字,所以祭于郊外。看来,高禖是远古妇女乞求生育之祭的延续和发展。
高禖之祭,设坛于南郊,后妃率九嫔等参加。
高禖之祭始见于《汉书·武五子传》。汉武帝年二十九始得太子(戾太子),乃“为立禖”。魏晋南北朝,各国皆有高禖之祭,但直至唐、宋时才依照礼经制定了礼仪。宋代高禖坛,以青帝为高禖,于春分之日行礼。金代高禖祀青帝,在皇城之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正位祭的是昊天上帝,台下才设高禖神位。
清代无“高禖”之祀,而有“佛立佛多鄂谟锡玛玛”之祭,又称“换索”,据说主要目的是保婴。司祝歌祷辞云:“聚九家之彩线,树柳枝以牵绳,举扬神箭,以祈福佑,以致敬诚。某年生小子,绥以多福……。”(《清史稿·礼四》)这是满族的传统习俗。
8.傩
傩(nuó)是驱除疾疫之礼,《周礼·夏官》有“方相氏”,蒙熊皮,以黄金为四目,著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百隶而于季春、仲秋、季冬三时为傩礼,索室驱疫。东汉时,傩礼在腊日前一天举行,也称为逐疫。
9.蜡腊
蜡(Zhà)、腊本是两种祭祀,蜡祭百神,为报答一年来恩佑之功;腊,原写作“腊”,祭先祖、五祀。有人认为这是同日异祭(隋杜台卿《玉烛宝典》);有人则认为是同祭异名(汉蔡邕《独断》)。按《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蜡祭八神都是与稼穑年成有关的神。腊祭则是用狩猎获取的禽兽祭享祖先。虽然两种祭祀起初并非一事,大概因为它们都是岁末的合祭,后来便混为一谈了。
史书记腊祭,始见于《左传》。虞君不听宫之奇劝谏,假道晋军伐虢,宫之奇叹曰:“虞不腊矣!”时在鲁僖公五年(前655年)。《史记》记秦惠文王十二年(前326年)初行腊祭。秦始皇信从歌谣之言,腊祭更名为“嘉平”。汉代仍改为腊,祭祀宗庙、五祀、百神,慰劳农夫,大飨燕饮。后蔡邕又有“五帝,腊祖之别名”的说法,因而各朝都依五行相代理论选择腊祭之日。
北周时,腊祭又称蜡祭,于十一月祭神农氏、伊耆氏等。
隋初沿用周制,定孟冬下亥日蜡百神,腊宗庙,祭社稷。开皇四年(584年),隋文帝下诏,停止原行蜡祭,改为十二月举行腊祭。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定蜡腊之礼,于季冬寅日蜡祭百神于南郊;卯日祭社稷于社宫,辰日腊享于太庙。祭礼同圜丘祭祀。
宋代以十二月戌日为腊日,建蜡百神坛,同日祭社稷,享宗庙。神宗元丰时又改为腊祭前一天蜡祭百神,四郊建四坛,各祭其方之神。南宋绍兴时定蜡东方、西方为大祀,蜡南方、北方为中礼。元、明后,国家祀典已无蜡腊之祭,但地方州府或有“八蜡庙”,蜡腊之祭仍在民间举行。

历代礼书“吉礼”事项最繁。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周密而庞大的神鬼体系,几乎可以说无处不有神鬼,无物不有神鬼,这里所介绍的,仅是纳入国家祀典的、比较重要的神鬼祭祀。


古代祭祀礼仪
后来历代帝王出巡,多仿效秦皇,祭祀先王。自汉代起,开始为先代帝王维修或营建陵园,分别立祠祭祀。光武帝时,皇宫中有古代圣贤帝、后画像,不过那大概还不是用于祭奠行礼的。 隋代以祭祀先代帝王为常祀。在京城立有三皇五帝庙,另立庙祭祀三皇以前诸帝,并且在先代帝王始创基业的肇迹之地分别建置庙宇,以时祭祀。明...

祭祀这个礼仪为何在唐代开始才被载入法典中?
所有这些具体的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都抽象为对天堂的崇拜。 周代天神崇拜是在殷代“帝王”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高统治者是天子。 国王的神圣权利被授予。 例如: 夏至是祭祀大地的日子,礼仪和崇拜大致相同。 在汉朝,大地之神被称为大地之母。 最早的祭祀场所是血祭。 汉代以...

燔玉元代祭祀用玉礼制
元代的祭祀礼仪中,玉器的使用遵循金代的制度,但有所变化。在主要的祭祀活动中,例如对昊天上帝、皇地祗的祭祀,使用的玉器包括苍璧、燎玉、黄琮、青币等,每种神祇对应一种特定的玉器。大明青圭、夜明白圭以及帝后的专用玉器,如天皇大帝青圭和北极玄圭,也都有固定的存放位置。在宗庙祭祀中,元...

清明祭祀礼仪须知
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以下是一些清明祭祀礼仪须知,以供参考:1. 择日祭扫:尽量避免双休日或其他扫墓高峰时段,以缓解交通压力。可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将扫墓时间拉长或错开重点时段。2. 随时清点:无论是到达祭祀地点还是离开,都要清点随身携带的物品,以免丢失。集体...

清明祭祀礼仪须知
扫墓当日早晨起身至到达扫墓地点,尽量食用素食,衣着整齐素严,以示对先人礼貌和尊重。 6、忌偏僻地 不要去太偏僻,人烟罕至的地方祭祀,最好依照常走的路线进行形成规划,切勿在偏僻地方长时间逗留,确保自身安全。 7、勿扰他灵 墓地为阴灵安居之所,切忌嬉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斗,随处小解,路遇其他坟冢,切忌用脚...

祭祀怎么做
祭祀的注意事项:1、保持肃静:祭祀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因此,在祭祀过程中,要保持肃静,避免喧哗和嘈杂。同时,要避免在祭祀场合进行无关的活动,如玩手机、拍照等。2、注意礼仪:在祭祀过程中,要注意礼仪,尊重祭祀的规范和传统。例如,在鞠躬时,要保持身体挺直,目视前方;在叩拜时,要双手合十,...

唐朝有哪些祭祀方式?
《旧唐书·礼仪志》:“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祗、神州及宗庙为大祀。孟冬,祭神州于北郊。”唐高宗永徽年间废除神州之祀。武则天于南郊合祀天地。 太社即社稷,土地和五谷之神称为社稷。社稷祭祀是土地祭祀的变形。 蜡(音zhà),祭名。《礼记·郊特牲》记载:“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传统的祭祀礼仪都有哪些?从何时开始延续的?
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黄帝崩,葬桥山”,就是今天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每年清明时都在这里进行黄帝陵祭祀。重视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

在家里怎么样祭祀祖先的礼仪
最先是拿起桌上的香三支,点燃,切记一定三支都要点燃,然后吹灭香头上的火苗,插在香炉里 然后双膝跪地.然后拿起桌上准备的纸钱.烧化.然后端起桌上供着的酒和茶,往地上稍稍洒一点.以上动作都是双膝跪地之后一气做完的.然后磕三个头,然后起身。作揖,就完事了 ...

什么是祭祀礼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祇...

清远市14769806159: 祭祀礼仪的介绍 -
驷脉如意: 祭祀1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附录).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组成的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清乾隆七年额定地坛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可见当时乐舞队伍之庞大.

清远市14769806159: 古代祭祀的方法 -
驷脉如意: 1、古代的祭祀方法有献食、玉帛、用人、用血这四种. 2、献食 食物民以食为天,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要手段.《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

清远市14769806159: 古时候的礼仪 -
驷脉如意: 古时候礼仪主要可分为五种: 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有:(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2)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

清远市14769806159: 古代的“礼”有哪些? -
驷脉如意: 中国古代有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一、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如下: (1)、祀天.主要包括:圜丘祀天;祈谷,大雩,名堂;祭祀五帝;祭祀日月星辰. (2)、祀地.主要包括...

清远市14769806159: 古代祭祀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吗?
驷脉如意: 在祭祀仪式上,古人认为祭地与祭天应该“同服” “同器”“同牲”, 而且祭祀仪节基本相同,不过,祭法不同.例如祭天用燔柴升烟,祭地却 是血祭,即将牺牲等祭品的血浇灌于地,使牲气下达于地,让地神歆享. 祭祀用的牺牲,祭天为苍色,祭地为黝黑之色;在用玉方面,祭天为苍 璧,祭地为黄琼,前者为青蓝色圆形玉,后者为黄色方形玉.

清远市14769806159: 古代祭祀的习俗和流程是什么,想要具体的解释和说明 -
驷脉如意: 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把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

清远市14769806159: 中国的古代的跪拜礼仪有哪些 -
驷脉如意: 跪拜礼有所谓“九拜”之称:一曰“稽首”,即拜头至地;二曰“顿首”,即拜头叩地;三曰“空首”,即拜头至手;四曰“振动”,即两手相击而拜;五曰“吉拜”,即拜而后以额抵地;六曰“凶拜”,即以额抵地后而拜;七曰“奇拜”,即...

清远市14769806159: 古时祭祀的起源与发展 -
驷脉如意: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

清远市14769806159: 什么是祭祀礼 -
驷脉如意: 西周时期,丧葬之礼已变得日益重要.人们“事死如事生”,死者的葬礼是非常复杂的.人初死,先有招魂之礼,即复礼.由人持死者衣物到屋顶,对北方(主阴)对天、中、地三呼死者的名字.招魂不成,再举办...

清远市14769806159: 古时候的人,礼节礼仪有那些、? -
驷脉如意: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 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 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