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教育: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作者&投稿:莫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D董仲舒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劝学提出了什么思想?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

高一历史必修三总结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教育家?谁收集到他们的照片可以给我看看啊?谢谢啦...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 古代有李光、孔子、墨子、荀子、老子、董仲舒、王安石、朱熹、王夫之、王阳明、顾炎武、颜元;近代中国则有何子渊、陈垣、陶行知、晏阳初、黄质夫、夏丏尊、林伯襄、蔡元培、马君武、许寿裳、严范孙(严修)、胡雨人、胡敦覆、叶圣陶、张伯苓、严修、杨昌济、梁漱溟、吴稚晖、陈嘉庚、李光、...

怎样评价曾国藩
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论者们还进一步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即曾国藩引进了西方近代文化,是否因此使自己的文化思想有所改变呢?有...每逢军队操演都要亲自训话,对那些以农民为主体的军人们进行儒家思想和精神的教育,“反复开说至千百语...

洛阳为何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但他对孔子学说的改造特别是“三纲五常”说的确立也给孔子学说蒙上了灰尘。太学的设立无疑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汉代也建图书馆,重史学,文化的发展与农业的进步使得汉代有一种浩大宏阔的风度。汉代同周边的民族争战不已。与匈奴的战争持续了多年,著名的将军霍去病,24岁暴病身亡,汉武帝异常悲痛,为他...

儒家文化发展、演变的原因与意义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

用辩证否定观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文化礼仪之邦:有着近四千历史的优美的汉字,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灿若星辰的文学之秀,浩如烟海的古籍图书,众彩纷呈的哲学思想,悠久富宏的教育...比如说,儒家学派所提倡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在今天,就要实行“拿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挑选,占有”的原则。 (一)解读中国传统文化 1、...

2022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
3、思想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4、历史意义:他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汉武帝加以...主张知德合一,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2、评价:其思想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四年级下册怎样写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呢
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是:把今天教的这篇课文读给爸爸或妈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发展,再把他们的话写下来。一回到家,我就放开嗓门大声嚷嚷道:“妈妈请你告诉我,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妈妈说:“以前的生活可苦了,哪像现在,要什么有什么.。”“有哪...

高中历史必修三怎么学。
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4、新儒学内容:① 天人感应 ② 君权神授 ③ 三纲五常 ④ 大一统 ⑤施政以德为主,刑为辅5、新儒学的影响:(1)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3)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4)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商水县15711821046: ”三纲五常“具体指哪些? -
蹉阮奥美:[答案] 三纲五常 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

商水县15711821046: 三纲五常指什么?
蹉阮奥美: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 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 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商水县15711821046: “三纲五常”是指什么?
蹉阮奥美: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商水县15711821046: 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
蹉阮奥美:[答案] 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 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

商水县15711821046: 何谓“三纲?何谓五常”?
蹉阮奥美: 常说“天理人伦、三纲五常”,其中“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要的是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近乎绝对的服从,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 臣、...

商水县15711821046: 三纲五常指什么?
蹉阮奥美: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商水县15711821046: 什么是三纲五常?
蹉阮奥美: 三纲五常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维基百科,是中国伦理文化的基本架构,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三纲指三种绝对服从的关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五种人伦关系的原则: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儒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瓷器上绘三只缸和五个人尝酒,以寓“三纲五常”之意. 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有学者认为,正是在“三纲五常”的意识薰陶下,国人对权力的追逐,是无以复加的.平时压抑的个性一旦为了官,就有了最好的发泻途径.

商水县15711821046: 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什么?
蹉阮奥美: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商水县15711821046: 君君臣臣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意思?儒家理论中的三纲五常”各指什么?
蹉阮奥美: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儒家用三纲五...

商水县15711821046: 三纲五常的“三纲”?
蹉阮奥美: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 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