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没有去晋国

作者&投稿:夫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周游列国的孔子为什么没有来晋国~

当时晋国内部斗争激烈,六卿之间相互倾轧(最终导致了后续的三家分晋),时局动荡,因而没去,而且孔子周游的大多是小国,大国基本没去。

春秋时代,是一个仁人志士们奔走各地实现梦想的时代。这其中最著名的怕要数孔子了。他老人就五十五岁,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仍然一事无成,带领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14年,只为去实践自己的理想。
但是,我们山西的晋国,在整个春秋时代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孔子却没有来。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车
晋城拦车村——孔子回车处
事实上,说孔子没有来过山西,是不准确的。在今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有一座国家级传统村落叫“拦车村”。据当地传说。孔子本计划入晋国的,刚到了这个村子,就看到路中央有个小孩在玩石头筑城的游戏,玩得津津有味,十分陶醉。孔子一行人到了看到小孩挡住了路,就叫小孩让开路。结果小孩大声反驳道:“我只听说过车让城的道理,没听过城让车的道理。”孔子一听,觉得十分在理。他想,晋国的一个小孩都这么聪慧,大人岂不是更了不得?何须我继续多讲呢?于是就掉转身去,去了别的地方。
当然,同样的传说故事,还发生在临汾市襄汾县永固乡车回东村。如果这故事是真的,那说孔子没有来过山西,确实是不准确的。
襄汾县车回东村
可惜,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史籍并无记载,所以我们且听之一乐,无法深信。《史记》中的记载是:“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意思是说孔子到了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的濮阳、河北的邯郸、邢台一部分、山东的聊城西部一带,紧邻山西),却不受重用,于是就准备向西走去拜访赵简子去。到了黄河岸边,突然听说晋国的窦鸣犊和舜华这两位大臣死了,于是站在黄河边上不由的感慨作诗:“浩浩荡荡的黄河水,真是美啊!老夫过不了黄河,真是命啊!”
孔老二这诗写的,跳跃性太强啊!他的弟子子贡在一边听了半天,就听不懂了。就问道:“老师,您这是怎么个意思呢?弟子听不懂!”
孔子就解释说:“窦鸣犊、舜华,是晋国的贤大夫。这二人在帮助赵简子获得晋国权利的过程中,极有功劳。可是,赵简子如今得志了,却反将二人杀害。鸟兽尚且知道躲避不义的行为,何况是我呢?”那意思是说赵简子忘恩负义,他要去了晋国,即使立下功劳,赵简子也随时都可以杀了他,跟这种人有什么前途呢?还是回去吧。
于是孔子就作了一首歌《陬操》,踏上了回家的路:
干泽而渔,蛟龙不游;
覆巢毁卵,凤不翔留。
惨予心悲,还辕息陬。
注:陬,陬地,孔子的出生地。
这个故事见于《史记》,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孔子从卫国向西而来,未渡黄河而返,这就证明他确实没有来过山西。可是,也有史学家怀疑这段史实的真实性,因为文中所提的大夫窦鸣犊、舜华二位既然是被孔子都认可的贤人,为何在其他史料中没有一字提及呢?看来,孔子有没有来过山西,真不敢妄下断语了。
太原上兰村窦大夫祠
但除了个别专家,大多数人还是公认这段史料的真实性的。孔子没有来过山西,窦鸣犊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贤人。在今太原市的上兰村,远在唐之前,就专门为窦鸣犊建了一座祠堂,其中有一副对联写道:
太行峰巅,孔圣为谁留辙迹;
烈石山下,普贤遗泽及苍生。
当然了,这一切都仅仅是故事而已,孔子不来山西,其实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晋国尚法,孔子崇儒
晋国的变法,是诸侯中最早的。早在春秋时期,三家未曾分晋时,晋国上下就已经显现出许多依靠“法家”思想来治国的萌芽了。比如,公元前513年,晋国就把当时国家的刑律铸在鼎上,公之于众。但是孔子听到后,愤然说道:“晋其亡乎?失其度矣!”结果,过了五六十年,晋国就真亡了。
孔子真乃神人也!他为何能预测得这么准呢?因为晋国“失其度矣!”,就是做过头了。按周礼来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如今,晋国完全不搭理这一套,自己立法、铸鼎,不合礼数嘛!
但晋国之亡,不是被他国所灭,而是自我内部的分化,是一种自杀式的涅??。分晋后的韩魏赵三国,魏国先行李悝变法、赵国再行胡服骑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引领着战国局势的发展。
儒法之间各有各的理,各有各的优劣,并且在那个时代,这两种思想还是水火不容的。这样,孔子来晋国也注定不会有什么作为,不如不来。
晋国多乱,孔子奉礼
晋国从唐叔虞建国之初,就处于一个戎狄杂处的环境中。为了和少数民族和谐交往,唐叔虞实行了“一国两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意思是在夏朝旧地,实行夏朝的政策;在边疆戎狄居住的地区,就用少数民族的政策来治理。这样时间长了,民族融合,晋国就渐渐地沾染了许多少数民族的习气,对周朝的“礼数”就不太讲究了。
一连串地发生了好多事情,比如曲沃代翼,以小宗灭大宗,尽杀群公子;比如骊姬之乱,废长立幼,废嫡立庶,也开创了中国历史在这方面的先河;比如晋文公弟弟夷吾对秦国,背信弃义,还落井下石,都不算什么君子行为。对于一贯奉行周礼,“非礼勿动”的孔子来说,到这么个并不愿意跟他讲理的地方来,也很难有什么作为。
晋文公谲而不正
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父亲要杀他、后妈要杀他、弟弟要杀他,甚至连侄儿都要杀他,可谓是尝尽了人世冷暖的一个人。后来归国后,以六十多岁高龄迅速建立的晋国霸业。这样一个人,无疑是有资格受很多人敬重并尊崇的。
但孔子却不这么认为。孔子对晋文公的评价是“谲而不正”。就是不走正道,尽爱玩邪门歪道的一个人。额,孔夫子啊,您是专门出来负责给我们毁三观的吗?
事实上,孔子说得也有理有据。理在哪里?
第一,晋文公的母亲本身就是戎狄之女,所以他的血液中就带有些不合中原“正道”的东西;其次,他被父亲晋献公追杀的时候,为了避难跑到了姥姥家,一住就是12年。这12年内,常住在戎狄之乡,难免不再沾点儿“谲而不正”之气;第三,晋文公手下的好多得力助手也是戎狄之人,比如狐偃、狐毛等,有这些人辅佐,他做事也难免不受些影响。
那么据在哪里呢?
第一,晋文公娶了侄儿媳妇儿怀嬴为妻。尽管他自己也不太愿意,可事关国家利益个人前途,就是不愿意也不纠结,娶就是了,这时候可讲不得什么原则。但这事儿要给了孔夫子,可就不一样了,不能娶就是不能娶,杀了我也不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二,跟秦穆公玩阴的。秦穆公本是晋文公的贵人,既帮助他回国当上晋国国君,又把女儿嫁给他。按理来说,他应该对秦穆公感恩戴德才好。可是,他更爱玩阴的。一次,周王室内乱,周襄王向各路诸侯国求救。他怕秦国跑到晋国前面,就跑到秦穆公那里说,咱俩相跟着一起去勤王吧!秦穆公说好。这边把秦穆公刚稳住,另一边就暗中派兵出发,平定了内乱,迎周襄王回朝去了。那边秦穆公还傻不愣登地在等消息,他这边就独吞了勤王的功劳。为了感谢晋文公的功劳,周襄王赐给了他一大片土地。而那边的秦穆公,却在咬牙切齿,恨不得撕了他。对这种忘恩负义,暗度陈仓的下流伎俩,孔老夫子也是看不上的。
第三,以臣召君。城濮之战后,晋国大败楚国,为进一步称霸,晋文公就胁迫周天子一起会盟诸侯,以周天子的权威,让晋国以后能“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意思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安抚四方诸侯,惩治不忠于王室的邪恶之人。听起来好高大上啊,其实还不是晋国以后一家独大,除了周天子,想打哪个就打哪个?孔夫子看着就不爽,说:“以臣召君,不可以训。”重耳你这家伙到底懂不懂规矩,懂不懂规矩,懂不懂规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晋国历史上子牛逼的君上,在孔老夫子的眼里都是这么件邪物,那其他的君上还有救吗?唉!都是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这么想着。算了,还是回家去吧!
孔老夫子说得没错,晋国的确是个不太讲礼数的国家,更多时候是重实际、近功利的。这种性格,不用说在两千多年前的晋国了,即使在现在的山西人身上,都很容易找到。
但是呆呆还是要感慨,孔老夫子恁有学问的一个人,一辈子拜访了恁多的国家,愣是没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有一次还差点儿饿死,也是蛮可怜的。反而是晋国,虽然不太讲究礼数,可是却称霸百年,三家分裂后,各家也都发展得挺好。
这么看来,这世界真是复杂得很,是是非非一句两句真是说不清楚。

  孔丘周游列国为何没去晋?

  孔丘周游列国,没去秦国是因为秦国尊崇法家,厌恶儒学。没去晋国是为何?是两个事件让孔丘觉得晋国人聪明胜过自己。自己创立的儒学到了晋国没有市场,于是放弃了周游晋国的念头。

  孔丘洞

  今河南省修武县,春秋战国时期曾属晋管辖,该县西村乡有一名胜“孔丘洞”,相传孔丘周游列国向晋都进发时途经于此歇脚,在这个地方,孔丘碰到了一个无法解答的难题。有两个小孩为太阳的问题争执不下,请孔丘解答。一小孩说,早晨太阳磨盘大,正午太阳烧饼大,早晨太阳离地近,中午太阳离地远;另一小孩说,早晨寒冷,正午温热,早晨太阳离地远,正午离地近。孰对孰错,孔丘思索许久,竟无言以对。此时的孔丘,已经感到晋国的人聪明过人,难以对付。

  孔丘回车处

  自孔丘洞西行百里,今河南省济源市,春秋战国时期也曾属晋,现有一名胜,曰“孔丘回车处”,正是孔丘在此处打道回府,终止了周游晋国的旅程。已入晋国,中途回车,为什么呢?崎岖的山道上,两个幼童在玩筑城游戏。孔丘弟子让幼童让路。幼童问:城大车大?孔丘答道:当然是城大。幼童又问:车该给城让路,还是城该给车让路?孔丘无语。遂告诉弟子,晋国幼童如此聪明,晋国去之无益。遂调转车踏上了回程。

  孔子被历代尊崇了两千年,今又受宠。而这两个名胜对孔子仍然只言孔丘

因为孔子生活的时代,晋国已经没救了,已经到了礼崩乐坏的最糟糕时代。
相比较而言,鲁国、卫国、楚国的发展还没有这么快,在孔子看来,这些国家还有救。

那时候晋国已经被分了。三家分晋,魏赵韩三家分晋,都没有晋了。怎么去。

那是因为晋文化重视现实问题和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区域文化,与老孔提倡仁的学说是对立的。也可以这么说,就是老孔的学说在晋地没有什么出售的市场。也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体现。

个人观点:春秋末期,晋国的权力斗争已经很严重了,稍有不慎,就会被灭族,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赵氏孤儿,当然被灭的被除名的还有很多大家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晋厉公灭三郤之后,因为怕政局动荡,没灭栾书和中行偃,而后反而厉公被栾书和中行偃所杀。所以孔子的儒家仁爱思想在晋国是行不通的。因为你一稍仁慈,敌人就会灭你,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晋国。


孔子周游列国,为什么不来山西?
第一,晋文公的母亲本身就是戎狄之女,所以他的血液中就带有些不合中原“正道”的东西;其次,他被父亲晋献公追杀的时候,为了避难跑到了姥姥家,一住就是12年。这12年内,常住在戎狄之乡,难免不再沾点儿“谲而不正”之气;第三,晋文公手下的好多得力助手也是戎狄之人,比如狐偃、狐毛等,有这些人辅佐,他做事也...

奚齐为什么没有当上晋国国君?他是怎么死的?
可是献公死后,晋国国内的公子们带领自己的臣子们掀起了内乱,里克等大臣也趁此机会杀掉了奚齐,打算迎接重耳回国,利用重耳在晋国的势力对付公子们的势力。奚齐被杀,是因为他实力不够,在晋国这么多年,奚齐的母亲骊姬只教会了奚齐如何讨献公欢心,从来没有教奚齐应该如何经营自己在晋朝的势力。在内乱这...

孔子周游列国唯独没有到秦国,对戎狄之地有什么影响?
可能从"列国"这两个字,有些读者朋友认为孔子把东周时所有国家跑遍了,而因为秦国和《孔子历史地图集》内没有记载孔子去过秦国,因此会脑补成"因为秦国是蛮夷小国,重视礼乐制度的孔子不屑于前往,所以孔子没有动身前往秦国。"但事实不是这样的,首先,作为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孔夫子是很喜欢"教诲...

晋文公于骊姬之乱后不立即回晋国争位, 是智还是不智?
从史记对晋文公重耳的记载,晋文公在外流浪时,很大段时间根本没有丝毫回国争取君位的决心,甚至是个贪图短暂安逸,毫无大志的窝囊之辈。 当年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因为受骊姬迷惑,迫令重耳兄长太子申生自杀,改立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更迫宫重耳及其弟夷吾,令两人逃离晋国。夷吾走到秦国求妹夫秦穆...

为什么会有三家分晋,晋国国君为何不能阻止,后来国君去了哪里?
由于晋献公杀了所有宗室,所以晋国没有宗室掌权,只有外姓大臣掌权,当晋献公的儿子都离开晋国后,晋国开始频繁发生动乱,后来几任国君都死于权臣之手,比如晋献公指定的继承公子奚齐在晋献公去世后就被权臣所杀,还有奚齐之后的公子姬卓也被权臣所杀,后来流亡国外的公子姬夷吾的儿子晋怀公也被杀,直...

楚共王五个儿子四个称王,为什么唯独公子皙不能称王?
这两位国君,与子干完全不同。子干对百姓无施舍,也无外援,离开晋国时都没能求得晋人护送,回去时楚国内部又无人迎接,怎么会得楚国?流亡海外并非是得国的必要条件,并非每位流亡海外的公子最终都能得国。齐桓公、文公之所以能得国,是因为他们本人贤明,能吸引士人归附;身边有国士,外有外援、内有内援,所以国内一旦...

春秋晋国是怎么灭亡的?为什么会被三家分晋?
后来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因为打败楚国而正式崛起,成为当时一霸。不过春秋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没有哪个诸侯国能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此后晋国也是同样开始步入衰落,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等晋静公被杀后,晋国就算是彻底灭亡了。为什么曾为天下一霸的晋国最后会落得一...

介子推是怎么死的?晋文公有没有可能吃了介子推?
因为早在流亡时期,介子推就已经死了,而且他很有可能是被饿慌了的重耳给吃了。否则,你能解释整件诡异的事吗?介子推不接受封赏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而且晋文公回国时,根本就没有人见到介子推这个人。再来说晋文公放火烧山的这个举动也说不过去,这分明是在玩弄别人的性命,哪里是想要报答介子推...

晋阳有多重要?赵襄子为何放弃邯郸选择晋阳?
赵襄子赵无恤即位后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以晋阳为根本。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卿族的斗争势不可免,从知氏先兴起了波澜。从选继承人的角度来讲,赵氏和知氏有不同的标准。赵无恤只是赵鞅一个庶子,而且生母出身低贱,在父亲赵鞅已经立了太子伯鲁的情况下,无恤逆袭而上重被选为太子,令父亲废掉了原来...

假如历史上没有出现三家分晋的故事,最后统一天下会不会是晋国呢?
六卿不可能自己主动去变法削弱自己的权力,只可能角逐出最后的胜利者,而公室力量太弱,国君基本废掉,也没有变法的能力,所以晋国唯一的可能就是,六卿打生打死,完成最后的大权统属。基于题主的假设,那么对于晋国最理想的局面,应该是六卿最后只剩下一位,是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还是智伯瑶,题...

慈溪市18561058665: 孔子去秦国了吗? -
秦茜依路: 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后来带着学生来到了楚国.由于令尹子西的反对,孔子没有得到重用,打算去秦国.楚怕...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后来带着学生来到了楚国.由于令尹子西的反对,孔子没有得到重用,打算去秦国.

慈溪市18561058665: 春秋时期孔子巡游列国,那个国家没去 -
秦茜依路: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濮阳——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慈溪市18561058665: 孔子周游列国,到过巴蜀的阆中吗? -
秦茜依路: 没有.孔子西行连秦国都没有去过,他只是在现在苏北、山东、河南一带转悠.楚昭王曾想请他入楚,可以孔子将要成行时,楚昭王又反悔,取消了邀请.还有他曾打算去晋国,可是听到赵襄子做了一件后就取消了行程.

慈溪市18561058665: 历史让我们看见阅读答案 -
秦茜依路: 13. 围绕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1) 大叙事:赵襄子用诡计残杀了代国精英,灭了代国,拓展了疆土.(2) 小细节:赵襄子的姐姐代国夫人在丧夫亡国后,不堪忍受仁与义的纠结而自尽.14. 围绕选取典型形象或语意的对...

慈溪市18561058665: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都去过哪些国家?有燕国吗? -
秦茜依路: 没有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濮阳——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

慈溪市18561058665: 有谁知道,孔子当初为什么没有去楚国 -
秦茜依路: 当时孔子带领一帮弟子周游列国,满怀信心要去当时文化大国楚国都城郢都推销学问.孔子师徒一行驾着一辆马车进入楚国边境后,沿途所见后果然发现南方楚国不同北方诸国大为不同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沿途风光,饱览无余....

慈溪市18561058665: 历史让我们看见阅读答案让我们看见赵简子是春秋后期的牛人,据说孔子都对他望而生畏,止步黄河南岸,没敢去晋国.从他考察儿子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此人... -
秦茜依路:[答案] 13. 围绕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1) 大叙事:赵襄子用诡计残杀了代国精英,灭了代国,拓展了疆土.(2) 小细节:赵襄子的姐姐代国夫人在丧夫亡国后,不堪忍受仁与义的纠结而自尽.14. 围绕选...

慈溪市18561058665: 孔子周游列国是不是出自史记 -
秦茜依路: 不是,但是史记有记录.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慈溪市18561058665: 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秦茜依路: 我们都知道“圣人”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据史料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按今名大致路线...

慈溪市18561058665: 春秋列国不采纳孔子的意见为什么不驱赶他 -
秦茜依路: 以前那个时候以养食客为荣的啊.而且孔子在那个时候很有声望, 就算不采纳,拿来当吉祥物供着都能赢的人心好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