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的相关研究

作者&投稿:伍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胡焕庸线的研究背景~

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腾冲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20世纪30年代,胡焕庸就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我国人口地理和农业地理方面第一批论文。其中,最重要的论文包括《中国人口之分布》。《中国人口之分布》里,第一次用等值线的方法,绘制《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着重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特别是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在人口密度方面的鲜明对比。我国东南部地狭人稠,而西北部地广人稀。这是人所共见的。

胡焕庸线形成有其自然背景。“它是气候变化的产物。”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王铮表示,现在认为胡焕庸线是中国东南季风的影响范围,而在1230年以前,气候形势并不如此。1230年—1260年的气候突变,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现代气候特征。由此时期开始,各种旱涝灾害特别是大洪涝灾害空间频率分布的走向与胡焕庸线日趋吻合,越到近代越明显。所以说,胡焕庸线表现出中国的现代气候特征。王铮等学者研究发现,因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潜力波动,人口则因农业产出的区域不同作相应变化,从而形成了后来胡焕庸所发现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这仅是解释胡焕庸线成因的一个主要理论。在汉唐时期,西部的黄土高原及关中地区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因而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口,从而成为历代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唐中期曾频繁从长安迁都洛阳,除了政治、经济上的解释,长安地区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宋代以后,气候变化日益表现出“胡焕庸方向”的趋势,中国人口、文化、经济重心遂逐渐南迁长江流域。明清两代,政府虽然大力经营甘肃,但胡焕庸线以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粮食自给已成问题。王铮、吴静通过建立“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演变的自主体模拟模型”,重现了伴随气候变化而来的土地资源数量和农业产出的波动,并模拟显示出大约在公元918年,中国南方人口总数超过北方人口总数,此后人口分布南重北轻的格局始终再未改变。换言之,中国人口分布的南重北轻的格局在唐末到五代之间开始形成。此后随着气候温暖期的结束,至1240年,中国人口的东西分布差异最终形成,从而出现胡焕庸线所展示的人口分布特点。也就是说,胡焕庸线是气候变化的产物。近代发现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该线与胡焕庸线基本重合,也揭示出气候与人口密度的高度相关性。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土地便向荒漠化发展,正如西北部的草原、沙漠、高原等景色和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东南部降水充沛则地理、气候迥异,农耕经济发达。

1982年和1990年中国进行的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自1935年以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不变。以东南部地区为例,1982年面积占比42.9%,人口占比94.4%,1990年人口占比为94.2%,经历了55年时间,东西部人口比例变化不大。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东南、西北两部分的人口比例还是94.2%比5.8%。与当年前相比虽然相差不大,但是线东南的人口数量已非4亿多,而变成12亿多。沧海桑田、物转星移,其间种种自然和人为的人口迁徙并没有撼动胡焕庸线确定的人口分布格局。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曾表示,30年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然而中国这块土地究竟能承载多少人口仍然堪忧。姚景源指出,中国老龄化的问题正在加剧,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人口红利将会消失,这些都对我国下一步人口战略的实施提出新挑战。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中国人口承载的最大极限约为16亿人,最理想的人口数量是7亿—10亿。王铮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胡焕庸线以东的剩余劳动力将日益减少,以西或者西部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将得到开发利用,但西部的人口总量不大,这必将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发展。这也正是“胡焕庸线的限制或者挑战”。
也就是说,中西部在以劳动力从东部换取的经济补偿,同时也送走了“人口红利”,将加大区域间人口结构的不均衡性。如何从源头上解决这一不均衡性,则需要按国土区位和宜居条件规划形成人口密集区、稀疏区。未来30年,中国还将新增2亿人口,还将有3亿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这意味着,至少有5亿中国人需要在有限的国土空间上重新布局。而这将不仅仅是拥挤的问题。




胡焕庸线指的是什么
胡焕庸线是指中国地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界线。它是一条无形的理论界线,主要是为了揭示中国人口地理的空间分布特点,对中国的人口地理特征进行划分。这条线的提出者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胡焕庸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为界。这条线的提出是基于对中国人口分布情况的深入研究。胡焕庸发现,...

「胡焕庸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胡焕庸线的形成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王铮介绍,胡焕庸线被认为是中国东南季风影响范围的界线,而这种气候现象是在1230年以前并不存在的。气候在1230年至1260年间发生了突变,这一时期的基本气候特征奠定了中国现代的气候格局。从那时起,旱涝灾害,尤其是大洪涝灾害...

胡焕庸线指的是什么
它不仅是地理学上的一个概念,也是理解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关键线索。这条线以东,即中国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华东,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而线西的西部地区,如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胡焕庸线的划分,揭示了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征,对于研究区域发展、资源分配以及政策规划...

胡焕庸线的研究成果
4.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中国人口承载的最大极限约为16亿人,最理想的人口数量则在7亿至10亿之间。王铮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胡焕庸线以东的剩余劳动力将会减少,而以西或西部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然而,西部的人口总量有限,这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产生影响,...

胡焕庸线指的是什么
而西北方则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条线的提出,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胡焕豫线也是地理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对我国的区域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胡焕庸线的相关信息,可查阅专业的地理学文献或书籍。

胡焕庸线相关研究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预测,中国人口的最大承载极限约为16亿,理想的人口规模在7亿至10亿之间。城市化进程可能会改变胡焕庸线两侧的劳动力分布,东部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减少,西部的开发潜力将被挖掘,但西部人口总量有限,这无疑对未来发展构成挑战。中西部地区在通过劳动力交换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牺牲了“...

胡焕庸线指的是什么什么是胡焕庸线
改称为爱辉-腾冲线,最终确定为黑河-腾冲线。2、作为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胡焕庸线在中国人口地理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该线对于人口分布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被国内学者广泛接受和引用,也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田心源教授甚至将其称为“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4. 西北方人口密度低,以草原、沙漠和高原为主,是游牧民族的传统居住地。5. 胡焕庸线不仅是人口分布的分界,也与气象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分割线以及民族界线有重合之处。6. 现代研究表明,胡焕庸线与我国东南季风的影响范围相吻合,旱涝灾害尤其是大洪涝灾害的空间频率分布与该线关系显著...

胡焕庸线反映了哪些自然地理特点?
胡焕庸线不仅是人口分布的界线,也是中国的生态环境界线。沿线地区地貌灾害如滑坡、泥石流集中,同时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此外,中国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和旱灾,其发生频率和空间布局也沿着胡焕庸线呈现过渡性特征,从西北的无涝区向东南的洪涝区过渡。研究者们进一步发现,自元代以来,洪涝和旱灾等级...

历史上的“胡焕庸线”难道是真的天命难违吗?
一、什么是中国人口分布线1935年,胡焕庸先生在《地理学报》中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人口之分布》的论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第一次明确指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胡焕庸先生根据当时民国政府创制的1933年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提出了著名的黑龙江爱辉一云南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他指出:“自黑龙江之爱辉,向西南作一直线...

凌河区18676411518: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
包炕益心:[答案] 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同时,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胡焕庸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

凌河区18676411518: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这是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30年代在其最重要的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中,... -
包炕益心:[答案] (1)从图中看出,虚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它起自黑龙江省的黑河,止于云南省的腾冲. (2)从图中看出,该线左侧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少雨,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多在10人/km2以下;该线右侧...

凌河区18676411518: 名词解释:胡焕庸人口线 -
包炕益心: 胡焕庸(1901~1998 ),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他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 1940年代,胡焕庸和张其昀被遴选为全国地理学领域的两位部聘教授.提出胡焕庸线,开创了中国人口地理学. 胡焕庸线,科技名词.定义:关于中国人口地理分布密度特征的一个经典模型.此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南达云南省腾冲划分中国人口分布为两个密度特征区. 胡焕庸线,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凌河区18676411518: 胡焕庸线指______. -
包炕益心:[答案] 胡焕庸线即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珲,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即“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凌河区18676411518: 胡焕庸线两侧人地关系的差异 -
包炕益心: 东侧人口分布较稠密,西侧人少地多,总体而言东侧人地关系比西侧紧张.略表浅见,愿有益于君.

凌河区18676411518: 为什么用黑河——腾冲一线为分界线 -
包炕益心:[答案] 黑河-腾冲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但是黑河与腾冲这两个地方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如果把黑河换成黑河旁边的一个市那么这条线的意义是不是会完全不同?为什么?要详细说明. 一、 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该线从中国东北边境的...

凌河区18676411518: "胡焕庸线"怎么破 -
包炕益心: 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凌河区18676411518: 黑河――腾冲人口地理界线,此线两侧的人口分布有何特点?并说出造成这现象的原 -
包炕益心: 是我国一条重要的人口分界线,又叫胡焕庸线.该线以东以南土地面积占全国43%,但人口高达94%,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原因:以东以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较多,交通便利,经济发展.以西以北反之.

凌河区18676411518: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西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进而我们把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的现象称为“胡焕庸现象”.据此... -
包炕益心:[选项] A. 东多西少--自然环境 B. 东多西少--社会经济环境 C. 东少西多--自然环境 D. 东少西多--社会经济环境

凌河区18676411518: 想要关于爱辉 - 腾冲线的资料 -
包炕益心: 1935年,在中国的自然地图上,出现了一条人口地理的分界线:瑗珲—腾冲线.这条线是当时著名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在创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的同时考定的.它是一条在地图上看得见,但在当地考察时却找不到的线,但实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