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相关研究

作者&投稿:芒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自1935年以来,中国的人口分布格局在1982年和1990年的三次人口普查中保持了基本稳定。以东南部为例,尽管面积占比从42.9%降至未提及,但人口占比始终保持在94.4%至94.2%,显示出东西部人口比例在长时间内的变化不大,胡焕庸线的影响力依然显著。


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东南部与西北部的人口比例依然维持在94.2%对5.8%。虽然东南部人口数量从4亿多增长到12亿多,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并未因自然和人为迁徙而动摇。


国家统计局的姚景源强调,三十年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人口增长起到了显著影响,推迟了13亿人口日的来临。然而,中国的人口承载能力仍是一个关注点。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红利可能消失,这对国家的人口战略提出了新的考验。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预测,中国人口的最大承载极限约为16亿,理想的人口规模在7亿至10亿之间。城市化进程可能会改变胡焕庸线两侧的劳动力分布,东部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减少,西部的开发潜力将被挖掘,但西部人口总量有限,这无疑对未来发展构成挑战。


中西部地区在通过劳动力交换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牺牲了“人口红利”,加剧了区域间人口结构的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规划,根据国土区位和宜居条件划分人口密集和稀疏区域。未来30年内,中国预计还将有5亿人口需要重新安置,这不仅关乎空间拥挤,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人口布局的优化和区域发展平衡。


扩展资料

胡焕庸线即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胡焕庸线的研究历史
1. 1921年,胡焕庸进入东南大学学习,并在竺可桢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地理教育得以发展,竺可桢创建了中国首个地学系。2. 1926年,胡焕庸赴法国深造,归国后,在竺可桢的影响下,专注于探索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而选择了人口地理和农业地理作为主要研究方向。3. 胡焕庸与竺可桢的另一高足张其昀,均...

胡焕庸线的研究意义
1. 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的一条重要分界线,它揭示了我国东西两侧人口密度的巨大差异。该线从黑龙江的黑河起始,向西南延伸至云南的腾冲,清晰地划分出人口稠密与稀少的两个区域。2. 研究显示,胡焕庸线东南侧仅占全国36%的土地,却承载了全国96%的人口;而西北侧则占据了全国64%的土地,人口却仅有全...

胡焕庸线的研究成果
4.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中国人口承载的最大极限约为16亿人,最理想的人口数量则在7亿至10亿之间。王铮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胡焕庸线以东的剩余劳动力将会减少,而以西或西部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然而,西部的人口总量有限,这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产生影响,...

胡焕庸线研究意义
一项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一条独特的地理分界线,即从黑龙江瑷珲(现黑河)西南延伸至云南腾冲的直线,被命名为胡焕庸线。这条线具有显著的意义,因为它清晰地展示了两侧人口分布的显著差异。根据当时的分析,东南部,仅占全国36%的土地,却养育了全国96%的人口。相比之下,西北部广阔的土地上,仅占64%,...

胡焕庸线最早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一条划分我国人口密度...
1. 胡焕庸线的提出背景:胡焕庸在20世纪30年代对中国人口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当时,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而西部地区人口稀疏。为了更好地描述这种人口分布特点,胡焕庸提出了胡焕庸线这一概念。2. 胡焕庸线的划分标准:胡焕庸线是根据人口密度的对比进行划分的。该线...

胡焕庸线研究背景
中国历史上,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将西方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研究中国的人口分布和农业问题,以探索人地之间的深刻联系。他的学术贡献始于20世纪30年代,那时他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关于我国人口地理和农业地理的重要论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人口之分布》这篇论文。

胡焕庸线相关研究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预测,中国人口的最大承载极限约为16亿,理想的人口规模在7亿至10亿之间。城市化进程可能会改变胡焕庸线两侧的劳动力分布,东部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减少,西部的开发潜力将被挖掘,但西部人口总量有限,这无疑对未来发展构成挑战。中西部地区在通过劳动力交换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牺牲了“...

胡焕庸线研究历史
1926年,胡焕庸赴法国深造,受法国学派启发,回国后他专注于探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联系,将人口地理和农业地理作为主要研究领域。胡焕庸与张其昀(出版《本国地理》的另一位竺可桢门生)虽同出一门,却各自发展,他们的成就标志着当时地理学的高峰。1935年,胡焕庸提出了著名的“黑河-腾冲线”(即胡...

胡焕庸线形成原因
胡焕庸线的形成深受自然背景影响,尤其是气候变化。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王铮教授指出,胡焕庸线最初被视为东南季风影响的区域,然而在1230年至1260年间,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奠定了现代中国的气候格局。这个时期的气候变化与旱涝灾害的分布紧密相关,特别是大洪涝灾害,它们的空间频率与胡...

胡焕庸线指的是什么有哪些地理意义
1. 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人口密度对比线,最初称为“瑷珲—腾冲一线”。2. 该线是中国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标志着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3. 胡焕庸线东南侧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是农耕经济的基地;而...

高阳县19463767014: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
辕杰万通:[答案] 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同时,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胡焕庸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

高阳县19463767014: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这是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30年代在其最重要的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中,... -
辕杰万通:[答案] (1)从图中看出,虚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它起自黑龙江省的黑河,止于云南省的腾冲. (2)从图中看出,该线左侧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少雨,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多在10人/km2以下;该线右侧...

高阳县19463767014: 胡焕庸线指______. -
辕杰万通:[答案] 胡焕庸线即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珲,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即“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高阳县19463767014: 名词解释:胡焕庸人口线 -
辕杰万通: 胡焕庸(1901~1998 ),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他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 1940年代,胡焕庸和张其昀被遴选为全国地理学领域的两位部聘教授.提出胡焕庸线,开创了中国人口地理学. 胡焕庸线,科技名词.定义:关于中国人口地理分布密度特征的一个经典模型.此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南达云南省腾冲划分中国人口分布为两个密度特征区. 胡焕庸线,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高阳县19463767014: 为什么用黑河——腾冲一线为分界线 -
辕杰万通:[答案] 黑河-腾冲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但是黑河与腾冲这两个地方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如果把黑河换成黑河旁边的一个市... 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

高阳县19463767014: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
辕杰万通: 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同时,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胡焕庸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高阳县19463767014: 胡焕庸线两侧人地关系的差异 -
辕杰万通: 东侧人口分布较稠密,西侧人少地多,总体而言东侧人地关系比西侧紧张.略表浅见,愿有益于君.

高阳县19463767014: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西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进而我们把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的现象称为“胡焕庸现象”.据此... -
辕杰万通:[选项] A. 东多西少--自然环境 B. 东多西少--社会经济环境 C. 东少西多--自然环境 D. 东少西多--社会经济环境

高阳县19463767014: 黑河――腾冲人口地理界线,此线两侧的人口分布有何特点?并说出造成这现象的原 -
辕杰万通: 是我国一条重要的人口分界线,又叫胡焕庸线.该线以东以南土地面积占全国43%,但人口高达94%,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原因:以东以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较多,交通便利,经济发展.以西以北反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