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度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什么性格?~

一、隆中对(节选):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1、诸葛亮有大抱负。诸葛亮处于东汉末年乱世,看到人民流离失所,百姓民不聊生,自然想去做一番事业,结束这一场战争浩劫,拯救万千黎民于水火之中,于是学习了各种知识和技能,以求有用武之地。他的偶像是管仲和乐毅,当然他要做现在的管仲和乐毅,他的目标就是要找到一位明主以实现自己雄伟的抱负。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这位明主该具备什么素质?显然诸葛亮是考虑过的。自己这么有才,必须托付给诚心的君主才可以。这里显示出诸葛亮对于自己的能力异常地自信。
3、以下对于曹操、东吴和刘备自身的分析就不引用了,曹操名微众寡也能克袁绍,我们为什么不能?诸葛亮更加看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心有了,方向呢?北方和江东已经被曹孙占据,那刘备呢?只有巴蜀。谋大事者需要先把根基打牢,刘备的根基在哪?巴蜀。与汉高祖刘邦如出一辙。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诸葛亮看问题不单单看表面,更加注重问题的实质,更说明了诸葛亮平时喜欢思考。
隆中对基本反映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东和孙权,北拒曹操。总结上面几点,可以看出,诸葛亮有抱负,勤思考,有自信,是一个相当光明的形象。
二、出师表
刘备此时已死,但诸葛亮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国土、恢复大汉。为了刘备的遗愿,诸葛亮数伐中原,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不得不说诸葛亮对刘备做到了有诚有恒。
北伐前诸葛亮对刘禅谆谆告诫,要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不要偏听偏信。要亲贤臣远小人,不要让贤臣心凉,以免重蹈前汉覆辙。这完全就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典范好吗?舍身为家,死而后已。这使得诸葛亮的形象更加光辉起来。

总结以上,可以得出,诸葛亮学识渊博,志大才高,自信非常,分析事物直中要害,有恒心,有诚心,更有为民请命、公而忘私、奋斗终生的决心。这样的人成为历朝历代仰慕的偶像,不是很正常吗?

1·文中最能形象地概括诸葛亮的才能和性格特点的一个问题是: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从正面表现诸葛亮抱负非凡的一句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是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表明诸葛亮知音少,从反面衬托他抱负和才能非凡的一句是: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4·从侧面表现诸葛亮才能非凡,尊严至高无上的句子是: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5.第2段写徐庶向先主流被推荐诸葛亮有什么作用?:衬托出诸葛亮的名声与才能,品德。
6.由是先主遂旨亮,凡三往,乃见”一句,表现了显著刘备怎样的品质?三顾茅庐,锲而不舍,求贤若渴的精神
7.“奸臣窃命”中的“奸臣”指谁?“窃命”是什么意思?:自董卓,篡权的意思!

二.阅读第3~6段,探究下列问题。
1.诸葛亮认为刘备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原因有哪些?: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2.“先主曰"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刘备说好!与诸葛亮惺惺惜惺惺,心意相同而成为情感相好的好朋友,好主臣,好交情!
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比喻,有衬托的作用,指的是用鱼水深情来比喻与诸葛亮的情谊,之深,之重,之诚。

从《隆中对》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眼光长远,有真知灼见的战略家,一个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作品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作者介绍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史学家,“二十四史”中《三国志》的作者。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并《三国志》。历经10年艰辛,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有强烈的 战术战略 明锐感的人

吹牛B的人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从《隆中对》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眼光长远,有真知灼见的战略家,一个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么样的人?请你再举出一个关于诸 ...
不管作者在小说中有多神话诸葛亮,不管后人对诸葛亮褒贬如何,通过这个故事,透过这段历史,我相信我们依然可以看得见他的赤胆忠心,他的旷世奇才,他的胸襟宽似海,广似天!诸葛亮七擒孟获,以理服人。诸葛亮深知孟获乃山寨之地的草莽英雄,不可与此等人硬碰硬,惟有智取。他便设计七次将孟获生擒,却又...

隆中对 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试举例说明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直接描写出诸葛亮高卧隆中,静观天下风云变幻,等待时机,期遇明主,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隆中对当中对诸葛亮有哪些正面描写
隆中对当中对诸葛亮正面描写的有(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参考资料:《隆中对》以十分洗练的文笔,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是正面描写。“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全文的纲,以下都是围绕着这...

《隆中对》 中对诸葛亮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有什么不同?_百度知 ...
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

隆中对和出师表综合练习题和答案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从曹操、孙权、荆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民心所向及刘备的“思贤如渴”等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⒐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

隆中对当中对诸葛亮有哪些正面描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是正面描写.

概括《隆中对》内容
第三部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来形势的发展.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课文中诸葛亮的规划和策略部分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

《隆中对》和《后汉书。班超传》中人物描写有什么异同?
同:两文中都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异:《隆中对》除开头是正面描写外,其余为侧面描写;而《后汉书。班超传》是以正面描写为主,其中“左右皆笑之”为侧面描写

陈寿 隆中对 赏析
而文中所写隆中对后的反响,不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从文章的结构来看,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文语言的概括精练,也达到了相当完美的高度。诸如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仅仅用22个字,就把诸葛亮的生活状况、思想状貌、体躯外貌以及生平抱负勾画出来。再如诸葛亮对策...

徐汇区13280701573: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
歧巩蛇胆:[答案] 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徐汇区13280701573: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
歧巩蛇胆: 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徐汇区13280701573: 隆中对中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特点 -
歧巩蛇胆: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徐汇区13280701573: 隆中对 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歧巩蛇胆:[答案] 就是一个纵横家,以犀利的眼光看出了天下大势和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自己也是在韬光养晦,伺机而动,从他描绘天下局势图就可以看出来.这相当于是加大自己的筹码吧

徐汇区13280701573: 通过《隆中对》《出师表》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急啊 -
歧巩蛇胆:[答案] 眼光远大,并且尽职尽责

徐汇区13280701573: 从隆中对来看你觉得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
歧巩蛇胆: 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他对当时的各方势力和社会形势都有全面的了解.他想做出一番事业,必须要选择一位既有潜力,而在当时实力又不是很强的君主,刘备基本满足他这个要求.当时曹操孙权阵营都是人才济济,特别是曹操,有很多不下于诸葛亮的谋士,所以诸葛亮在他手下不一定能得到重用.而刘备手下人才不多,特别是没有一个像样的谋士,诸葛亮这时候出山就是雪中送炭.所以诸葛亮是个眼光长远,善于投资的人.

徐汇区13280701573: 隆中对课文理解问题1.在本文中,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哪些内容是对诸葛亮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
歧巩蛇胆:[答案] 诸葛亮的形象 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详细内容参看 第一、二、四从侧面烘托诸葛亮,而第三部分隆中对是正面描写.

徐汇区13280701573: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么样的人?请你再举出一个关于诸葛亮的其他故事!谢谢 -
歧巩蛇胆: 不管作者在小说中有多神话诸葛亮,不管后人对诸葛亮褒贬如何,通过这个故事,透过这段历史,我相信我们依然可以看得见他的赤胆忠心,他的旷世奇才,他的胸襟宽似海,广似天! 诸葛亮七擒孟获,以理服人.诸葛亮深知孟获乃山寨之地的草莽英雄,不可与此等人硬碰硬,惟有智取.他便设计七次将孟获生擒,却又屡屡毫发无损的将其放走,直到最后孟获心服口服的亲自找上门来,此乃“欲擒故纵也.”

徐汇区13280701573: 《隆中对》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可以看出诸葛亮什么性格特点 -
歧巩蛇胆: 1·文中最能形象地概括诸葛亮的才能和性格特点的一个问题是: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2·从正面表现诸葛亮抱负非凡的一句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是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徐汇区13280701573: 联系隆中对分析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歧巩蛇胆: 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话,即诸葛亮为刘备 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长远.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