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和出师表综合练习题和答案

作者&投稿:逯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隆重对和出师表的综合练习题~

  《隆中对》《出师表》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时先主屯新野( 驻扎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应当,应该 )�(3)躬耕于南阳( 亲自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中“君”指代诸葛亮。)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3.翻译下列句子。�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
  5.甲段中的哪句话与乙段中划线句相照应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6.“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
  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
  7(乙)段中,刘备的话有三层意思,请概括大意:
  ⑴概述形势,对“奸臣窃命”深表愤恨,对汉王朝命运表示深切关注
  ⑵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表以兴复汉室、铲除奸恶为已任
  ⑶表明几次相访的诚挚心意。
  8.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出师表》诸葛亮抒忠。(能用对仗并能反映文章情感内容即可。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先帝。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Zhòu; “身”的意思是 亲自 。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不长庄稼(的地方) ,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5、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3分)
  答: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甲]段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原文回答)
  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诸葛亮在答计中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从曹操、孙权、荆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民心所向及刘备的“思贤如渴”等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⒐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示例:太精彩了!孔明真是神人啊!真乃天助我也!有了孔明,不愁我大业不成!
  1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①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②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③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④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 第[甲]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
  2. 选出“于”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D )
  A躬耕于南阳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不求闻达于诸候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1)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是天府之地。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5.诸葛亮始终以“报先帝,忠陛下”为职分,在心理上体现为: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在行动上的体现为: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在打算上认为北伐时机成熟的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摘录原文词、句回答)
  6、文段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哪两件事?
  (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 (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乙]段中的“报先帝”呼应了[甲]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按要求写句子
  表述作者志趣(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表述刘备知人的句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千古名句,说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北定中原,攘除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答“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可)
  9、甲乙两段文字回顾了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 临危重任和临崩寄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追述往事表达对氏父子的忠诚和北伐的决心,告诫后主应明确自己的职责
  10、假如你是某一公司负责人,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从先帝三顾茅庐的举动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可从选拔人才的标准角度谈。如:选拔人才应重才,不重出身、地位。也可从管理者的行为这方面来谈。如:作为管理者就应像刘备那样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四】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鄙陋)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把) ④由是先主遂诣亮(由是:因此)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指的是《隆中对》 。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两份,两份出师表的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隆中对策大相径庭完全对立。  第一次上书出师表是在蜀建兴四年,是在刚平孟获之后,兵疲人乏的情况下提出的,当时就有一些大臣提出异议:“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强为?”后主也认为,“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没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但诸葛亮仍然坚持北伐,“以告先帝之灵”。  蜀国建兴六年九月,诸葛亮第二次进出师表,当时东吴遣使致书蜀中,请兵联合伐魏。五虎上将赵云刚去世,但是诸葛亮既没有同意与东吴联合,也不顾大将刚逝的现状,一意孤行,认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知子莫如父。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曾经对诸葛亮说,阿斗能扶则扶,不能扶则废。本来诸葛亮完全可以继续贯彻执行自己制定的隆重对策,但此时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他,为何放弃初衷,而采取一个完全对立的方针行事,是诸葛亮糊涂了吗?是三国鼎立的格局发生变化了吗?是蜀国强盛了吗?都不是!一代名相诸葛亮已经清清楚楚看到了蜀国败局已定,如果废幼主取而代之,不仅回天无力,而且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落个千秋骂名。如果继续贯彻隆中对策,也只能坐而待毙,落个碌碌无为的败名。与其坐而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落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名。此时的诸葛亮和当年的刘备一样,在立身与立国的选择上,选择了前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立身之本,而隆中对仍然是立国之本。刘备与诸葛亮都维护了自己完美的人格,放弃了国家的根本利益。  呜呼哀哉!战死在五丈原的诸葛亮终于成功塑造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一代名相从此流芳百世,垂名青史!

《隆中对》《出师表》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时先主屯新野( 驻扎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应当,应该 )�(3)躬耕于南阳( 亲自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中“君”指代诸葛亮。)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3.翻译下列句子。�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
5.甲段中的哪句话与乙段中划线句相照应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6.“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
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
7(乙)段中,刘备的话有三层意思,请概括大意:
⑴概述形势,对“奸臣窃命”深表愤恨,对汉王朝命运表示深切关注
⑵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表以兴复汉室、铲除奸恶为已任
⑶表明几次相访的诚挚心意。
8.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出师表》诸葛亮抒忠。(能用对仗并能反映文章情感内容即可。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先帝。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Zhòu; “身”的意思是 亲自 。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不长庄稼(的地方) ,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5、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3分)
答: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甲]段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原文回答)
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诸葛亮在答计中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从曹操、孙权、荆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民心所向及刘备的“思贤如渴”等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⒐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示例:太精彩了!孔明真是神人啊!真乃天助我也!有了孔明,不愁我大业不成!
1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①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②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③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④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 第[甲]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
2. 选出“于”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D )
A躬耕于南阳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不求闻达于诸候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1)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是天府之地。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5.诸葛亮始终以“报先帝,忠陛下”为职分,在心理上体现为: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在行动上的体现为: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在打算上认为北伐时机成熟的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摘录原文词、句回答)
6、文段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哪两件事?
(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 (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乙]段中的“报先帝”呼应了[甲]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按要求写句子
表述作者志趣(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表述刘备知人的句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千古名句,说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北定中原,攘除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答“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可)
9、甲乙两段文字回顾了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 临危重任和临崩寄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追述往事表达对氏父子的忠诚和北伐的决心,告诫后主应明确自己的职责
10、假如你是某一公司负责人,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从先帝三顾茅庐的举动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可从选拔人才的标准角度谈。如:选拔人才应重才,不重出身、地位。也可从管理者的行为这方面来谈。如:作为管理者就应像刘备那样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四】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鄙陋)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把) ④由是先主遂诣亮(由是:因此)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指的是《隆中对》 。


2011初三二模昌平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日。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中国教育文化的...阅读《出师表》,完成第12—14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昌平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古文翻译技巧 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 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体现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力求...

文言文训练邹忌
听到小题2:翻译文言文语句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所占分值较多,做这类题是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4. 邹忌讽齐王纳谏 练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巩固练习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 ) 形貌昳丽 () 朝服衣冠( ) 孰视之( )...

播音主持怎样练嗓音
胸腹联合式呼吸基本状态练习:1、慢吸慢呼:放慢速度完成呼吸过程,边吸气心中边默数1、2、3、4……渐渐完成扩张,然后保持七八个数,再同理慢速呼气。在这个慢动作中,对身体进行感知,深刻感受自己的每部分肌肉的逐渐变化,与自己的身体培养深厚的感情。2、狗喘气(蛤蟆气):把开口狗喘气改为闭口,...

...慢怎么办有没有好的方法提高效率?有没有秘诀。古文:「出师表」
[例]如要背诵诸葛亮《出师表》,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总结 1 综述...

播音主持怎么来练习声音?
《水调歌头》 《出师表》【舌尖后音练习】债主 战争 长者 招展 查抄 戳穿 铲除 长城 沙石 山水 闪烁 赏识 荏苒 忍痛 仁人 仍然 【平翘舌音辨别练习】z—zh辨音对比训练 造势—肇事 栽花—摘花 自力—智力 支援—资源 阻力—主力 自愿—志愿 钻营—专营 赠品—正品 c—ch辨音对比训练 彩铃—拆零 ...

文言文两则怎么容易背
2.一般的文言文,像《出师表》《黄生借书说》之类的,相对较长。依然按照先理解、再熟读、再背的顺序。注意找文中有规律的句子。3.如果你想背老师没讲的文言文,建议先熟读、再梳理文意、再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4.还有一些,比如《蒹葭》什么的,容易背混。只有强化记忆(死记硬背),或...

文言文分析行文思路
该法是利用古汉语中同义词连用、对偶、互文等语言特点来了解古义,如《出师表》中“咨诹善道”中的“咨”、“诹”即为同义词连用,都是“询问”的意思,...其次,要把握好文言文阅读题综合性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题的综合性体现在对多种知识的考查上,其中对选文的出处、作者所在的朝代、与作者相关的其他情况、...

数学考研方向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本世纪迅速发展的学科,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中各种类型数据的科学的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各种体系的日益庞大、复杂、精密,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概率统计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4、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与...

老外读文言文
第四:如果你能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不是老外,有则更好),一起练习,一起进步,这样可以将你所学融入实际生活,是提高口语的非常有效的手段!总而言之,在学习上做一个有心人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借口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那都是些幼稚的掉渣的借口!!。 4. 老外翻译文言文,出师表是什么,完全看不懂 先帝...

河西区18941549857: 出师表隆中对对比文言文阅读理解 -
翟瑾小儿:[答案] 《出师表》与《隆中对》练习【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

河西区18941549857: 出师表和隆中对 上联 隆中对刘玄德屈尊问计 下联 -
翟瑾小儿:[答案] 隆中对刘玄德屈尊问计 出师表汉孔明呕心陈情 请君笑纳!

河西区18941549857: 有关《出师表》的对联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大事出师表,慷慨陈词,…………………………(我实在对不出来了, -
翟瑾小儿:[答案] 如果下联一定要用出师表,慷慨陈词 这两句的话,那么此题不难解,因为这不是一个对仗非常工整的联,即只要句式和词性相对,就算正确. 我对的是 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大事 出师表,慷慨陈词,划定几万里中九州势力

河西区18941549857: 帮忙出一张关于《隆中对》与《出师表》的卷子 -
翟瑾小儿: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河西区18941549857: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相关的题和答案
翟瑾小儿: 陈涉世家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2.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3.提出的策略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倡导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唐雎不辱使命 1.秦王性格:狡猾,奸诈,骄横狂妄,色厉内荏2.唐雎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3.潜台词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们最好把安陵给我,否则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若……伏尸……是也如果你一定要发怒,我将效法他们与你同归于尽我没书,就记了这么多 出师表 三条建议 1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陟罚……同〈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最重要:3 北伐目标:北……旧都

河西区18941549857: 隆中对对出了什么,出师表表出了什么?(答案必须含有三这个字)请问三分天下和三国鼎立有什么不同吗 -
翟瑾小儿:[答案] 隆中对对出了“三顾茅庐”,出师表表出了“三分天下”. 对问题补充的回答: 其实没什么不同...

河西区18941549857: 隆中对的几个问题1 隆中对的 ( )部分,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主要内容是( )2 出师表中( )话与这部分内容相对应 -
翟瑾小儿:[答案] NO.1 第三部分(第3至5段)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这是全文的重点,刘备怎样问、诸葛亮怎样答,都写得相当详细,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天才预见. NO.2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河西区18941549857: 《隆中对》和《出师表》两文都写到了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人物诸葛亮,他为蜀汉基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曾称赞他到:___... -
翟瑾小儿:[答案] 第一个记不清了 貌似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第二个肯定对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河西区18941549857: 问几道《隆中对》《出师表》等等练习题 -
翟瑾小儿: 好是交好 前四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亡羊补牢、鹤蚌相争、一叶障目、叶公好龙 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六出祁山 二川:东川、西川,八阵:八卦阵,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东和:东和东吴,北拒:北拒曹魏

河西区18941549857: 出师表与隆中对的对比阅读 -
翟瑾小儿: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