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全诗

作者&投稿:储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示儿全诗的意思~

一、原文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原文如下: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三、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四、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五、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六、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
古诗今译
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就什么都不复存了,只是悲伤看不到祖国的统一。朝廷军队向北挺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一定不要忘记把这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最喜小儿无赖全诗
最喜小儿无赖全诗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

《孩儿立志出乡关》全诗是什么意思?
意思: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骨的青山。这是一首典型的 言志诗。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 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后两句将...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这首诗叫什么?
全诗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译文如下: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

李商隐骄儿诗鉴赏赏析和解读
诗中几乎全取儿童情事,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立体地、多层次和全方位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聪慧美俊、天真活泼的,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儿童形象,并充分地体现出诗人对骄儿衮师的深爱。完全可以说,“骄”字是全诗之眼,而诗人的爱子之情则是全诗之魂。后一部分虽入议论,但由于始终紧紧围绕着衮师这个特定的描写...

儿行千里母担忧全诗是什么?
儿行千里母担忧全诗如下: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品出处】出自《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言乐府诗。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

杨万里的《牧童》全诗原文是什么?
《安乐坊牧童》杨万里 前儿牵牛渡溪水, 后儿骑牛回问事。一儿吹笛笠簪花, 一牛载儿行引子。春溪嫩水清无滓, 春洲细草碧无瑕。五牛远去莫管他, 隔溪便是群儿家。忽然头上数点雨, 三笠四蓑赶将去。赏析:水清草碧,正是放牧的好地方。牛儿悠然远去,牧童竟然不加理会,这是因为他们深知牛虽...

儿孙自有儿孙福全诗
这句话的出处是来自,二十四史通俗演义中第四回《尧让舜舜让禹总为斯民》的开篇诗,完整的四句诗是这样的:百岁光阴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但是原诗中的后半句“莫与儿孙作远虑”却并没有因此而流传下来。从流传于河北的一个民间故事说起 传说从前在河北有...

《劝孝歌》的全诗是什么?
《劝孝歌》的全诗如下: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儿秽...

求辛弃疾的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全诗的翻译。是翻译不是赏析!_百度知 ...
翻译: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

堂前再无唤儿声的整首诗句
“堂前再无唤儿声”的整首诗句为:门后训子棍犹在,堂前在无唤儿声。儿时记忆今还在,难见双亲在何方?出自汉子刘《孝》。译文:曾经教训孩子的木棍依然摆放在在门的后面,但在屋堂中却再也听不到呼唤孩子的声音,小时候的记忆至今还记得,但却再也见不到父亲母亲。赏析:《孝》这首诗的内核围绕...

德钦县18918934488: 《示儿》全诗 -
勤肤滋心: 【作品名称】《示儿》【创作年代】南宋【作者姓名】陆游【作品体裁】诗 七言绝句 遗嘱诗 爱国诗 体现陆游忧国忧民之情.陆游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他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诗词原文示儿 【宋】陆游死 去 原 知 万 事 空 ,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家 祭 勿 忘 告 乃 翁 ~~~

德钦县18918934488: 陆游《示儿》全诗是什么? -
勤肤滋心: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德钦县18918934488: 示儿这首诗写的是啥? -
勤肤滋心:[答案] 《示儿》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此“元”=“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

德钦县18918934488: 南宋的陆游写的《示儿》的全文是什么?我以前看书的时候,发现了示儿这首诗,但不知道这首诗的全文. -
勤肤滋心:[答案]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德钦县18918934488: 古诗 示儿 -
勤肤滋心: sǐ qù yuán zhī wàn shì kōng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 dàn bēi bù jiàn jiǔ zhōu tóng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 wáng shī běi dìng zhōng yuán rì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jiā jì wú wàng gào nǎi wēng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作者背景陆游(1125-1210),南...

德钦县18918934488: 示儿全诗和译文以及写作背景 -
勤肤滋心:[答案] 这首诗应该是[2]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

德钦县18918934488: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 诗.《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__诗.诗人向儿子交代的遗嘱之事是__,__.对儿子的嘱托和希望是__, - .全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 - __... -
勤肤滋心:[答案]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爱国)诗.诗人向儿子交代的遗嘱之事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对儿子的嘱托和希望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全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

德钦县18918934488: 《示儿》全诗是围绕关键字---写的.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诗人的心情-----.杜甫的作品《文官受河南河北》是围绕关键字---写的,可以用------(成语)概括是人... -
勤肤滋心:[答案] 喜字,欣喜若狂

德钦县18918934488: 示儿是宋代诗人谁写的什么诗 -
勤肤滋心: 陆游 【作品名称】示儿 【创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陆游 【作品体裁】诗 七言绝句 爱国诗 《示儿》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德钦县18918934488: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爱国诗.对儿子嘱托和希望是 , .全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 思想感情. -
勤肤滋心: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