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争霸的邲之战

作者&投稿:产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楚晋争霸邲之战,楚庄王大胜晋军,他为何秘不记功?~

话说,春秋中期,晋楚之间曾爆发过一场著名的邲之战,此战中,楚庄王亲率楚军击败晋军,问鼎中原。但是,获胜之后,楚庄王却拒绝了楚将潘党的记功申请,反而给其讲了一番大道理。
先来看晋楚之间的邲之战,由于晋国稳居中原霸主,而雄心勃勃的楚庄王,当然也要北上争霸一番。又因郑国两头挑拨,便成了邲之战的导火索。不过,楚军众志成城,而晋军将帅不和,主帅荀林父资历不够,难以服众,一群骄兵悍将自然在战场上总要捣鼓点事儿。

先是中军佐将先榖擅自带着部队渡河南进,引得大部队全部渡了河;后又在和谈尚未完成之时,晋将赵旃再次挑起战争,搞得两军大战一触即发;最终由于荀林父经验缺乏,临阵慌了手脚,居然喊出“先济者有赏”的口号,这相当于让士兵们抢着渡河啊,将本就混乱的晋军阵营再次搞得一团糟,最终惨败而归。

不过,楚庄王率领楚军只追击到邲地之后,便下令停止追击。这一奇怪的举动,在后来与楚将潘党的一席话中有了解释。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楚庄王霸业中反映出的军事思想——止戈为武的战争观。
当楚军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军时,楚将潘党向楚庄王建议“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集中埋葬晋尸,筑为土丘,并在顶上建木记功)”,认为“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庄王批评潘党不懂武功意义,他说,“夫文,止戈为武(从政治上讲,武功就是以战止战)”,这相当于下了秘不记功的指令。

接着他引用了《诗·周颂》有关周武王灭商后进行偃武修文的章句为例证,说明武功之意,然后总结性地提出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夫武,禁暴、戢(jí急)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
这些话的意思是:所谓武功,就是凭借强大的武力,通过战争手段,像周武王那样,制止别人使用暴力,使战争不再发生;使自己统治地位得到保持;使功勋垂之永久,使民众安居乐业,从事生产;使上下和睦共处,安定团结,使经济得到发展,保障统治集团财用不匮。这样才能使子孙后代不忘大功。

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能够认识到战争本身并非目的,只不过是达到政治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并从哲学的角度将它抽象为“止戈为武”,的确相当可贵。它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战争理论的宝库!

据《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公元前575年,晋楚爆发鄢陵之战。 据《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公元前575年春,楚共王遣公子成赴郑,以汝阴之田(今河南省郏县、叶县间)许郑,郑遂投楚叛晋。同年夏,郑子罕率兵攻宋。当郑伐宋不久,晋国准备兴师伐郑,一方面出动四军,一方面派人前往卫、齐、鲁乞师,准备协同作战。郑成公闻讯,向楚国求救。楚共王决定出兵救郑,以司马子反、令尹子重、右尹子革统领三军,会同蛮军,与晋军战于郑地鄢陵。楚军于古代用兵所忌的晦日六月二十九,欲趁晋军不备,利用晨雾掩护,突然迫近晋军营垒布阵,在援晋的齐、鲁、宋、卫联军到达之前速战速决。晋军因营前有泥沼,加之楚军逼近,兵车无法出营列阵,处于不利地位。两军对阵,晋先攻楚之左、右军,后攻中军。晋将魏锜射中楚共王目,楚共王召来养由基,给他两支箭,令其射魏锜。养由基一箭射中了魏锜的颈项,魏锜伏于弓套而死,养由基携另一支箭向楚共王复命。战斗从晨至暮,楚军受挫败走,楚王子公子筏被俘,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败逃而战死,但双方胜负未定。楚共王决定次日再战。楚派军吏视察伤员,补充步兵与车兵,修理盔甲武器,清理战车马匹,命令次日鸡鸣时吃饭,整装待命,投入战斗。晋也通告全军作好准备,次日再战,并故意放松对楚俘的看守,让他们逃回楚营,报告晋军备战情况。楚共王得知晋军已有准备后,立即召见子反讨论对策,子反当晚醉酒,不能应召入见。楚共王无奈,引军夜遁。楚军退至瑕时,子反为子重所逼,畏罪自杀。 鄢陵之战是晋楚争霸战争中继城濮之战、邲之战后第三次、也是两国最后一次主力军队的会战。鄢陵之战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走向颓势。晋国虽然借此战重整霸业(晋悼公复霸),但其对中原诸侯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史实鄢陵之战,是春秋中期,继城濮之战、邲之战之后,晋楚争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两国军队主力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元前575年春,楚人诱使郑国叛晋归楚,唆使郑国进攻晋国的盟友宋国。五月,晋厉公与齐鲁卫等国相约伐郑,楚共王领兵救郑,两军相遇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楚军采用以往的策略,在黎明时突然逼近晋军营垒,晋军营前有大片泥沼。晋军填井平灶,疏散行道,列队应战。由楚逃晋的苗贲皇献计晋厉公。他认为楚中军兵力强大,左、右军分别为郑军和蛮兵,队列不整。应首先改变晋军中、下军严整的军容,诱使楚左、右军进攻中军,这时,晋中军先分兵进击楚左、右军,俟其陷入包围时,再由上、下军配合中军聚而歼之,然后集中上、中、下军与新军共击楚精锐的中军王卒。晋厉公听从了苗贲皇的计谋。楚共王见晋军兵力薄弱,遂率中军进攻,遭到抗击。共王伤目,中军后退,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追击中晋下军将军韩厥数次几乎生擒楚王。激战自晨至暮,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士兵,准备鸡鸣再战。后因主帅子反醉酒,不能商议军机,楚军被迫夜遁。子反因贻误军机自杀。直到战争结束,鲁、卫两国都未发一兵一卒,晋军在回师的时候,齐国的盟军方才赶到。鄢陵之战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败逃而战死。(详参见《左传·成公十六年》) 鄢陵之战使晋国巩固了霸业,楚国削弱了霸权。晋军创造的攻弱避坚的战术,成为古代战争中著名的范例。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公元前597年晋楚爆发邲之战。 城濮之战后,楚北上受阻,转而向东发展。
前627年崤之战后,秦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结盟,共同抗晋。 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所以,楚国虽未参加崤之战,但却是崤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楚庄王即位,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为争霸奠定了基础。接着率兵北上,在周的直辖区耀武扬威,并向周使询问象征王权的九鼎之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 晋、楚为争夺郑国大战于邲。晋军将帅对和战问题争论不休,步调不一,迟疑不进,在楚军突然进攻下,晋军主帅荀林父不知所措,下令先撤退到黄河者有赏(《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桓子不知所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致使中、下诸军争舟渡河,自相砍杀;仅上军在士会(随季)的率领下殿后而不败。在邲之战作战中,楚军利用晋军顾忌秦军侧后偷袭、内部分歧、指挥无力等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 邲之战后,楚庄王饮马黄河,雄视北方。鲁、宋、郑、陈诸小国又相继依附楚国,楚庄王一时称霸中原。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
话说晋景公即位三年,闻楚王亲自伐郑,谋欲教之。乃拜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先谷副之;士会为上军元帅,却克副之;赵朔为下军元帅,栾书副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更有部将魏锜、赵旃、荀罂、逢伯、鲍癸等数十员,起兵车共六百乘,以夏六月自绛州进发。到黄河口,前哨探得郑城被楚久困,待救不至,已出降于楚,楚兵亦将北归矣。荀林父召诸将商议行止。士会曰:“救之不及,战楚无名;不如班师,以俟再举。”林父善之,遂命诸将班师。中军一员上将,挺身出曰:“不可,不可!晋能伯诸侯者,以其能扶倾救难故也。今郑待救不至,不得已而降楚。我若挫楚,郑必归晋。今弃郑而逃楚,小国何恃之有?晋不复能伯诸侯分!元帅必欲班师,小将情愿自率本部前进。”荀林父视之,乃中军副将先谷,字彘子。林父曰:“楚王亲在军中,兵强将广。汝偏师独济,如以肉投馁虎,何益于事?”先谷咆哮大叫曰:“我若不往,使人谓堂堂晋国,没一个敢战之人,岂不可耻?此行虽死于阵前,犹不失志气。”说罢,竟出营门,遇赵同、赵括兄弟,告以“元帅畏楚班师,我将独济。”同、括曰:“大丈夫正当如此。我弟兄愿率本部相从。”三人不秉将令,引军济河。荀首不见了赵同,军士报道:“已随先将军去迎楚军矣。”荀首大惊,告于司马韩厥。韩厥特造中军,来见荀林父,曰:“元帅不闻彘子之济河乎?如遇楚师,必败。子总中军,而彘子丧师,咎专在子。将若之何?”林父悚然问计。韩厥曰:“事已至此,不如三军俱进。如其捷,子有功矣。万一不捷,六人均分其责,不犹愈于专罪乎?”林父下拜曰:“子言是也。”遂传令三军并济,立营于敖、鄗二山之间。先谷喜曰:“固知元帅不能违吾之言也。”
话分两头。且说郑襄公探知晋兵众盛,恐一旦战胜,将讨郑从楚之罪,乃集群臣计议。大夫皇戍进曰:“臣请为君使于晋军,劝之战楚。晋胜则从晋,楚胜则从楚,择强而事,何患焉?”郑伯善其谋,遂使皇戍往晋军中,致郑伯之命曰:“寡君待上国之救,如望时雨。以社稷之将危,偷安于楚,聊以救亡,非敢背晋也。楚师胜郑而骄,且久出疲敝,晋若击之,敝邑愿为后继。”先谷曰:“败楚服郑,在此一举矣。”栾书曰:“郑人反覆,其言未可信也。”赵同、赵括曰:“属国助战,此机不可失。彘子之言是也。”遂不由林父之命,同先谷竟与皇戍定战楚之约。谁知郑襄公又别遣使往楚军中,亦劝楚王与晋交战,是两边挑斗,坐观成败的意思。孙叔敖虑晋兵之盛,言于楚王曰:“晋人无决战之意,不如请战。请而不获,然后交兵,则曲在晋矣。”庄王以为然。使蔡鸠居往晋请罢战修和。荀林父喜曰:“此两国之福也!”先谷对蔡鸠居骂曰:“汝夺我属国,又以和局缓我,便是我元帅肯和,我先谷决不肯。务要杀得你片甲不回,方见我先谷手段!快去报与楚君,教他早早逃走,饶他性命!”蔡鸠居被骂一场,抱头而窜。将出营门,又遇赵同、赵括兄弟,以剑指之曰:“汝若再来,先教你吃我一剑!”鸠居出了晋营,又遇晋将赵旃,弯弓向之,说道:“你是我箭头之肉,少不得早晚擒到!烦你传话,只教你蛮王仔细!”鸠居回转本寨,奏知庄王。庄王大怒,问众将:“谁人敢去挑战?”大将乐伯应声而出曰:“臣愿往!”乐伯乘单车,许伯为御,摄叔为车右。许伯驱车如风,径逼晋垒。乐伯故意代御执辔,使许伯下车饰马正鞅①,以示闲暇。有游兵十余人过之,乐伯不慌不忙,一箭发去,射倒一人;摄叔跳下车,又只手生擒一人,飞身上车。余兵发声喊,都走。许伯仍为御,望本营而驰。晋军知楚将挑战杀人,分为三路追赶将来。鲍癸居中,左有逢宁,右有逢盖。乐伯大喝曰:“吾左射马,右射人,射错了,就算我输!”乃将雕弓挽满,左一箭,右一箭,忙忙射去,有分有寸,不差一些。左边连射倒三四匹马,马倒,车遂不能行动。右边逢盖面门亦中一箭,军士被箭伤者甚多,左右二路追兵,俱不能进。只有鲍癸紧紧随后,看看赶著。乐伯只存下一箭了。搭上弓靶,欲射鲍癸,想道:“我这箭若不中,必遭来将之手。”正转念间,车驰马骤之际,赶出一头麋来,在乐伯面前经过。乐伯心下转变,一箭望麋射去,刚刚的直贯麋心。乃使摄叔下车取麋,以献鲍癸曰:“愿充从者之膳。”鲍癸见乐伯矢无虚发,心中正在惊惧,因其献麋,遂假意叹曰:“楚将有礼,我不可犯也!”麾左右回车。乐伯徐行而返。有诗为证:
单车挑战骋豪雄,车似雷轰马似龙。
神箭将军诸不怕?追军缩首去如风。
晋将魏锜知鲍癸放走了乐伯,心中大怒曰:“楚来挑战,晋国独无一人敢出军前,恐被楚人所笑也。小将亦愿以单车,探楚之强弱。”赵旃曰:“小将愿同魏将军走遭。”林父曰:“楚来求和,然后挑战。子若至楚军,也将和议开谈,方是答礼。”魏锜答曰:“小将便去请和。”赵旃先送魏锜登车,谓魏锜曰:“将军报鸠居之使,我报乐伯,各任其事可也。”
却说上军元帅士会,闻赵、魏二将讨差往楚,慌忙来见荀林父,欲止其得。比到中军,二将已去矣。士会私谓林父曰:“魏锜、赵旃,自恃先世之功,不得重用,每怀怨望之心。况血气方刚,不知进退,此行必触楚怒。倘楚兵猝然乘我①,何以御之?”时副将却克亦来言:“楚意难测,不可不备。”先谷大叫曰:“旦晚厮杀,何以备为!”荀林父不能决。士会退谓却克曰:“荀伯木偶耳!我等宜自为计。”乃使却克约会上军大夫巩朔、韩穿,各率本部兵,分作三处,伏于敖山之前。中军大夫赵婴齐,亦虑晋师之败,预遣人具舟于黄河之口。
话分两头。再说魏锜一心忌荀林父为将,欲败其名,在林父面前只说请和,到楚军中,竟自请战而还。楚将潘党知蔡鸠居出使晋营,受了晋将辱骂,今日魏锜到此,正好报仇。忙趋入中军,魏锜已自出营去了,乃策马追之。魏锜行及大泽,见追将甚紧,方欲对敌,忽见泽中有麋六头,因想起楚将战麋之事,弯起弓来,也射倒一麋,使御者献于潘党曰:“前承乐将军赐鲜,敬以相报。”潘党笑曰:“彼欲我描旧样耳!我若追之,显得我楚人无礼。”亦命御者回车而返。魏锜还营,诡说:“楚王不准讲和,定要交锋,决一胜负。”荀林父问:“赵旃何在?”魏锜曰:“我先行,彼在后,未曾相值。”林父曰:“楚既不准和,赵将军必然吃亏。”乃使荀罂率钝车二十乘,步卒千五百人,往迎赵旃。
却说赵旃夜至楚军,布席于军门之外,车中取酒,坐而饮之。命随从二十余人,效楚语,四下巡绰①,,得其军号,混入营中。有兵士觉其伪,盘诘之;其人拔刀伤兵士。营中乱嚷起来,举火搜贼,被获一十余人。其余逃出,见赵旃尚安坐席上,扶之起,登车,觅御人,已没于楚军矣。天色渐明;赵旃亲自执辔鞭马,马饿不能驰。楚庄王闻营中有贼遁去,自驾戎格,引兵追赶,其行甚速。赵旃恐为所及,弃其车,奔入万松林内,为楚将屈荡所见,亦下车逐之。赵旃将甲裳挂于小小松树之上,轻身走脱。屈荡取甲裳并车马,以献庄王。方欲回辕,望见单车风驰而至,视之,乃潘党也。党指北向车尘,谓楚王曰:“晋师大至矣!”这车尘却是荀林父遣佹车,迎接赵旃者。潘党远远望见,误认以为大军,未免轻事重报,吓得庄王面如土色。忽听得南方鼓角喧天,为首一员大臣,领著一队车马飞到。这员大臣是谁?乃是令尹孙叔敖。庄王心下稍安,问:“相国何以知晋军之至,而来救寡人?”孙叔敖对曰:“臣不知也。但恐君王轻进,误入晋军,臣先来救驾,随后三军俱至矣。”庄王北向再看时,见尘头不高,曰:“非大军也。”孙叔敖对曰:“《兵法》有云:‘宁可我迫人,莫使人迫我。’诸将既已到齐,吾王可传令,只顾杀向前去。若挫其中军,余二军皆不能存扎矣。”
庄王果然传令:使公子婴齐同副将蔡鸠居,以左军攻晋上军;公子侧同副将工尹齐,以右军攻晋下军;自引中军两广之众,直捣荀林父大营。庄王亲自援桴击鼓。众军一齐擂鼓,鼓声如雷。车驰马骤,步卒随著车马,飞奔前行。晋军全没准备。荀林父闻鼓声,才欲探听,楚军漫山遍野,已布满于营外,真是出其不意了。林父仓忙无计,传令并力混战。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晋兵如久梦乍回,大醉方醒,还不知东西南北。“没心人遇有心人”,怎生抵敌得过?一时鱼奔鸟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乱杀一回。杀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荀罂乘着辀车,迎不着赵旃,却撞著楚将熊负羁,两下交锋。楚兵大至,寡不敌众,步卒奔散,荀罂所乘左骖,中箭先倒,遂为熊负羁所擒。
再说晋将逢伯,引其二子逢宁、逢盖,共载一小车,正在逃奔。恰好赵旃脱身走到,两趾俱裂,看见前面有乘车者,大叫:“车中何人?望乞挈带!”逢伯认得是赵旃声音,吩咐二子:“速速驰去,勿得反顾。”二子不解其父之意,回头看之,赵旃即呼曰:“逢君可载我!”二子谓父曰:”赵叟在后相呼。”逢伯大怒曰:“汝既见赵叟,合当让载也!”叱二子下车,以辔授赵旃,使登车同载而去。逢宁、逢盖失车,遂死于乱军之中。荀林父同韩厥,从后营登车,引著败残军卒,取路山右,沿河而走,弃下车马器仗无算、先谷自后赶上,额中一箭,鲜血淋漓,扯战袍裹之。林父指曰:“敢战者亦如是乎?”行至河口,赵括亦到,诉称其兄赵婴齐,私下预备船只,先自济河:“不通我每得知,是何道理?”林父曰:“死生之际,何暇相闻也?”赵括恨恨不已,自此与婴齐有隙。林父曰:“我兵不能复战矣!目前之计,济河为急。”乃命先谷往河下招集船只。那船俱四散安泊,一时不能取齐。正扰攘之际,沿河无数人马,纷纷来到。林父视之,乃是下军正副将赵朔、栾书,被楚将公子侧袭败,驱率残兵,亦取此路而来。两军一齐在岸,那一个不要渡河的?船数一发少了。南向一望,尘头又起,林父恐楚兵乘胜穷追,乃击鼓出令曰:“先济河者有赏!”两军夺舟,自相争杀。及至船上人满了,后来者攀附不绝,连船覆水,又坏了三十余艘。先谷在舟中喝令军士;“但在攀舷扯浆的,用刀乱砍其手。”各船俱效之。手指砍落舟中,如飞花片片,数掬不尽,皆投河中。岸上哭声震响,山谷俱应,天昏地惨,日色无光。史臣有诗云:
舟翻巨浪连帆倒,人逐洪波带血流。
可怜数万山西卒,半丧黄河作水囚!
后面尘头又起,乃是荀首、赵同、魏锜、逢伯、鲍癸……一班败将,陆续逃至。荀首已登舟,不见其子荀罂,使人于岸呼之。有小军看见荀罂被楚所获,报知荀首。荀首曰:“吾子既失,吾不可以空返。”乃重复上岸,整车欲行。荀林父阻之曰:“罂已陷楚,往亦无益。”荀首曰:“得他人之子,犹可换回吾子也。”魏锜素与荀罂相厚,亦愿同行。荀首甚喜。聚起荀氏家兵,尚有数百人。更兼他平昔恤民爱士,大得军心,故下军之众,在岸者无不乐从,即已在舟中者,闻说下军荀大夫欲入楚军寻小将军,亦皆上岸相从,愿效死力。此时一股锐气,比著全军初下寨时,反觉强旺。荀首在晋,亦算是数一数二的射手,多带良箭,撞入楚军。遇著老将连尹襄老,正在掠取遗车弃仗,不意晋兵猝至,不作准备,被荀首一箭射去,恰穿其颊,倒于车上。公子谷臣看见襄老中箭,驰车来救。魏锜就迎住厮杀。荀首从旁觑定,又复一箭,中其右腕。谷臣负痛拔箭,被魏锜乘势将谷臣活捉过来,并载襄老之尸。荀首曰:“有此二物,可以赎吾子矣!楚师强甚,不可当也。”乃策马急驰。比及楚军知觉,欲追之,已无及矣。
且说公子婴齐来攻上军。士会预料有事,探信最早,先已结阵,且战且走。婴齐追及敖山之下,忽闻炮声大震,一军杀出,当头一员大将在车中高叫:“巩朔在此,等候多时矣!”婴齐倒吃了一惊。巩朔接住婴齐厮杀,约斗二十余合,不敢恋战,保著士会,徐徐而走婴齐不舍,再复追来,前面炮声又起,韩穿起兵来到。偏将蔡鸠居出车迎敌,方欲交锋,山凹里炮声又震,旗旆如云,大将却克引兵又至。婴齐见埋伏甚众,恐堕晋计,鸣金退师。士会点查将士,并不曾伤折一个人,遂依敖山之险,结成七个小寨,连络如七星,楚不敢逼。直到楚兵尽退,方才整旆而还。此是后话。
再说荀首兵转河口,林父大兵尚未济尽,必甚惊皇。却喜得赵婴齐渡过北岸,打发空船南来接应。时天已昏黑,楚军已至羭城。伍参请速追晋师。庄王曰:“楚自城濮失利,贻羞社稷,此一战可雪前耻矣。晋、楚终当讲和,何必多杀?”乃下令安营。晋军乘夜济河,纷纷扰扰,直乱到天明方止。史臣论荀林父智不能料敌,才不能御将,不进不退,以至此败,遂使中原伯气,尽归于楚,岂不伤哉!有诗云:
阃外①元戎无地天,如何裨将敢挠权②?
舟中掬指真堪痛,纵渡黄河也靦然③。
郑襄公知楚师得胜,亲自至邲城劳军。迎楚王至于衡雍,僭居王宫,大设筵席庆贺。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庄王曰:“晋非有罪可讨,寡人幸而胜之,何武功之足称耶?”命军士随在掩埋遗骨,为文祭祀河神,奏凯而还。论功行赏。嘉伍参之谋,用为大夫。伍举、伍奢、伍尚、伍员即其后也。令尹孙敖叹曰:“胜晋大功,出自嬖人,吾当愧死矣!”遂郁郁成疾。






楚庄王称霸:问鼎中原,( )之战,大败晋军正确答案
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即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晋、楚争霸中原的战争,楚庄王率军在郑地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的重要作战。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为了争夺霸主,曾展开多次较量,其中邲之战是楚、晋两国爆发的第二次大规模战役。当时楚庄王派兵攻郑,晋国则出兵救郑。战争开始时,双...

晋楚两国之间的_之战是怎么回事
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战役,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前627年崤之战后,秦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结盟,共同抗晋。 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

大楚蛮夷:76、邲之战
荀林父在战事中深感忧虑,面对逼近的敌军,他果断下令撤退,并设法鼓舞士气。然而,渡河时的混乱和伤亡让人心痛,士会的伏击行动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邲之战后,荀林父虽因战事失利而免死,但他的整顿军纪和战功依然令人瞩目。先谷的阴谋失败,家族被灭,而荀首与智罃则策划了疲楚策略。荀林父退位后...

晋楚争霸的邲之战
在邲之战作战中,楚军利用晋军顾忌秦军侧后偷袭、内部分歧、指挥无力等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 邲之战后,楚庄王饮马黄河,雄视北方。鲁、宋、郑、陈诸小国又相继依附楚国,楚庄王一时称霸中原。《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话说晋景公即位三年,闻楚王...

邲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战争概述: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派苟林父率三军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楚军大败内部不和的晋军,一洗城濮之耻,并一举奠定了楚庄王春秋五霸的地位。 将帅星数:★熊侣士会 精彩星数: 政治影响星数:★ 综合星数:3.5☆ 战争类型:离战——楚国人在此战中充分利用了晋国人内部的内讧与...

楚军在什么地方打败晋国?
邲之战或称两棠之役(因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故此战又作两棠之役),即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晋、楚争霸中原的战争,楚庄王率军在郑地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晋军的重要作战。 战役背景 春秋中期,由晋文公开创的晋、秦联合对楚的局面,因崤之战的发生而改变。 由于晋、秦关...

公元前597年晋楚_之战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 先行词 公元前627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国大败。一方认为晋军已经来到了黄河边,如果不打,会给楚国留下顽强抵抗的机会,最终可能导致晋国受到更大的损失。另一方则认为郑国已经投降,若是打下去,可能会引发一场无谓的战争,损害晋国的国力。最终,晋国采取了主动放弃战斗的策略...

中国军事人物辞典邲之战
春秋时期,楚庄王在争霸之路上的关键战役——邲之战于公元前597年上演。这一年,周定王十年,楚庄王正值十七岁,他决定对郑国发动攻势。在楚军的进攻下,郑国向晋国求援,晋国军队匆忙集结,渡过黄河,他们选择了敖山和鄗山之间的驻地,准备迎战。然而,晋军内部意见分歧,主战与主和的声音交织,这为...

邲之战的战役背景
至于论者多以为楚军没有实施猛烈的追击,以致未能取得更大的战果。这其实是不谙春秋时作战遵循“逐奔不远”军礼原则的误解。在当时军礼原则的规范下,楚军只能是“不穷不能”,而无法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去聚歼晋军。邲之战的失败,虽使晋在与楚争霸中暂处下风,但并未损害晋国元气,所以晋国仍然有力量与楚对抗。两国...

楚晋争霸邲之战,楚庄王大胜晋军,他为何秘不记功?
话说,春秋中期,晋楚之间曾爆发过一场著名的邲之战,此战中,楚庄王亲率楚军击败晋军,问鼎中原。但是,获胜之后,楚庄王却拒绝了楚将潘党的记功申请,反而给其讲了一番大道理。先来看晋楚之间的邲之战,由于晋国稳居中原霸主,而雄心勃勃的楚庄王,当然也要北上争霸一番。又因郑国两头挑拨,便...

云霄县18518108673: 楚庄王打败晋国的战役是 -
烛农河车: 邲之战或称两棠之役,即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晋、楚争霸中原的战争,楚庄王率军在郑地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的重要作战.

云霄县18518108673: 楚庄王在哪里打败晋国 -
烛农河车: 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原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无法控制诸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全地、人口及拥有对其他国家的支配权,发动争霸战争.

云霄县18518108673: 晋楚邲之战起因是什么 晋楚邲之战是谁称霸的关键之役 -
烛农河车: 你可以百度一下,大致上我记得是因为某个国家攻打另外一个国家的附属国,好像是郑国,接着该国家救援,战后应该是楚国获胜,暂时确立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云霄县18518108673: 邲之战有什麽意义?(初中一年级历史作业) -
烛农河车: 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三军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在作战中,楚军利用晋军内部分歧、指挥无力等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楚庄王也由于此役的胜利而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因为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如《吕氏春秋·至忠》和贾谊《新书·先醒》都写作“战于两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有《两棠之役》多种.

云霄县18518108673: 什么是二山战役?
烛农河车: 邲之战或称两棠之役(因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故此战又作两棠之役),即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晋、楚争霸中原的战争,楚庄王率军在郑地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晋军的重要作战.

云霄县18518108673: 晋楚之战过程 -
烛农河车: 一般认为,战国的起点是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是战国的起点.所以,晋是一个存在于西周和春秋的国家,自然不可能在战国时期和楚国有过战争.回到正题,从晋文公重耳之后,晋楚争雄其实是春秋的主旋律.虽然春秋号称五霸,其实大多数...

云霄县18518108673: 晋楚邲之战 译文 -
烛农河车: 癸酉1,师陈於鞌2.邴夏御齐侯3,逢丑父为右4.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5.”不介马而驰之6.郤克伤於矢7,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8!”张侯曰9:“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

云霄县18518108673: 谁打败晋军,成为中原的霸主? -
烛农河车: 邲之战是晋、楚争霸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楚胜晋败,郑国自然屈从了楚国.楚庄王为控制整个中原,又进击宋国.周定王十二年(公元前595年)秋九月,楚庄王出师伐宋,经九个月围困,宋国陷入困境,达到了“易子而食,析骨以爨”的程度...

云霄县18518108673: 晋楚两国争霸的战役有什么之战和什么之战 -
烛农河车: 晋楚争霸战争,是指在春秋中期,晋、楚两国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进行的战争.因两国实力都很强大,谁也制服不了谁,最终晋、楚均未能独自控制中原各国,战争以两强并霸中原而告终.其主要战役有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并称晋楚三大战役.

云霄县18518108673: 晋楚争霸 为什么楚军会打败晋军 -
烛农河车: 不知你说的是晋楚争霸的哪场战斗, 是否是邲之战?你可以看百度百科内的介绍.邲之战是晋、楚争霸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楚胜晋败,郑国自然屈从了楚国.楚庄王为控制整个中原,又进击宋国.周定王十二年(公元前595年)秋九月,楚庄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