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后面几句是什么?求全文

作者&投稿:禾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下一句是什么?~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下一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出处:春秋孔子的《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原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孔子说:“只有你这样的人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亲近了,就会看不惯你,疏远了,又会埋怨你。”
一、“女子”
“子”古义为孩子,此句“女子”即指女孩子。女孩应是“女子”的古本义,“女子”泛指妇女倒是后来的发展。
二、“养”字的古义
古代“养”字除“养育、奉养”外,还有“调教、教育”义:
三、“小人”
在周代社会里,“君子”和“小人”是对立的阶级。《周易》爻辞里“小人”大多与“君子”对言,或者与“大人、大君、公”等对举。

扩展资料
《论语》一书中,孔子最为现代人所攻击的恐怕当属《阳货》篇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人们一讲到孔子,就指斥其“轻视妇女”。证据就是此章有云:“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孔子说这句话时的背景。孔子是在卫国之行后发现自己不仅被卫国君主欺骗了,还被卫国君主身边的小人仗势愚弄。孔子于是指责卫国君主听信身边小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他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是非常麻烦的事。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阳货篇

全文是:“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孙”通“逊”,读音xùn,谦逊、尊重、礼貌的意思,不孙就是不礼貌。
译文:和那些内心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人是最难相处的,和他亲近相处时他不懂得谦逊有礼对别人,别人疏远他了,他又有怨恨。

扩展资料:
另一种译文是:“是女人和孩子赐予给予了品行败坏的人导致受困而困苦,没有生活用品不能抚养养育,品行败坏的人担负不起养家的责任啊。靠近时会看到品行败坏的人,对女人孩子没有礼貌举止骄傲、蛮横、无礼、虐待,都远离时,品行败坏的人对她们又怨恨、责怪。”孔子很同情她们的遭遇。解析:“唯”的意思“是”;“女”的意思“女人”;“子”的意思“孩子”;“与”的意思“本义:赐予,施予,给予”;“小”的意思“一般形容形状、强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阳货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全文:
论语 阳货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 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 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 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 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 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 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 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 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 者。”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子曰: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亵

你说的这句是17-25 出自论语阳货
  本篇共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原文】   17-1阳货(1)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2)。孔子时其亡(3)也,而往拜之,遇诸涂(4)。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5),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6)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7)。”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   (1)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   (2)归孔子豚:归,音kuì,赠送。豚,音tún,小猪。赠给孔子一只熟小猪。   (3)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   (4)遇诸涂:涂,同“途”,道路。在路上遇到了他。   (5)迷其邦:听任国家迷乱。   (6)亟:屡次。   (7)与:在一起,等待的意思。   「译文」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原文】   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原文】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评析」   “上智”是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下愚”指卑贱而又愚蠢的人,这两类人是先天所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这种观念如果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则有其岐视甚至侮辱劳动民众的一面,这是应该予以指出的。   【原文】   17-4子之武城(1),闻弦歌(2)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释」   (1)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2)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译文」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原文】   17-5公山弗扰(1)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2),何必公山氏之之也(3)。”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4)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5)?”   「注释」   (1)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   (2)末之也已:末,无。之,到、往。末之,无θァR眩?梗?懔恕?   (3)之之也:第一个“之”字是助词,后一个“之”字是动词,去到的意思。   (4)徒:徒然,空无所据。   (5)吾其为东周乎:为东周,建造一个东方的周王朝,在东方复兴周礼。   「译文」   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   【原文】   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原文】   17-7佛肸(1)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2)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3);不曰白乎,涅(4)而不缁(5)。吾岂匏瓜(6)也哉?焉能系(7)而不食?”   「注释」   (1)佛肸:音bìxī,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   (2)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3)磷:损伤。   (4)涅:一种矿物质,可用作颜料染衣服。   (5)缁:音zī,黑色。   (6)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   (7)系:音jì,结,扣。   「译文」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原文】   17-8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   (1)居:坐。   (2)愚:受人愚弄。   (3)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4)贼:害。   (5)绞:说话尖刻。   「译文」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原文】   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1),可以观(2),可以群(3),可以怨(4)。迩(5)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3)群:合群。   (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5)迩:音ěr,近。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原文】   17-10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1)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2)也与?”   「注释」   (1)《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这是当地的民歌。   (2)正墙面而立:面向墙壁站立着。   「译文」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吧?”   【原文】   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   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原文】   17-12子曰:“色厉而内荏(1),譬诸小人,其犹穿窬(2)之盗也与?”   「注释」   (1)色厉内荏:厉,威严,荏,虚弱。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   (2)窬:音yú,洞。   「译文」   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吧?”   【原文】   17-13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   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评析」   孔子所说的“乡愿”,就是指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孔子反对“乡愿”,就是主张以仁、礼为原则,只有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原文】   17-1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评析」   道听途说是一种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不仅是道听途说,而且四处打听别人的隐私,然后到处传说,以此作为生活的乐趣,实乃卑鄙之小人。   【原文】   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   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评析」   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原文】   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1)也肆(2),今之狂也荡(3);古之矜也廉(4),今之矜也忿戾(5);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注释」   (1)狂:狂妄自大,愿望太高。   (2)肆:放肆,不拘礼节。   (3)荡:放荡,不守礼。   (4)廉:不可触犯。   (5)戾:火气太大,蛮横不讲理。   「译文」   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   「评析」   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与上古时代有所区别,上古时期人们的“狂”、“矜”、“愚”虽然也是毛病,但并非不能让人接受,而今天人们的这三种毛病都变本加厉。从孔子时代到现在,又过去了两三千年了,这三种毛病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有增无已,愈益加重,到了令人无法理喻的地步。这就需要用道德的力量加以惩治。也希望有这三种毛病的人警醒。   【原文】   17-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注释」   (1)本章已见于《学而篇》第一之第三章,此处系重出。   【原文】   17-18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   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原文】   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原文】   17-20孺悲(1)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注释」   (1)孺悲: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   「译文」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原文】   17-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1),期(2)可已矣。”子曰:“食夫稻(3),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4)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   (1)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   (2)期:音jī,一年。   (3)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种稻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   (4)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译文」   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评析」   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孔子的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族就已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袭到今天。这是以“孝”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   【原文】   17-22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原文】   17-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原文】   17-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1)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2)而讪(3)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4)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5)以为知(6)者,恶不孙(7)以为勇者,恶讦(8)以为直者。”   「注释」   (1)恶:音wù,厌恶。   (2)下流:下等的,在下的。   (3)讪:shàn,诽谤。   (4)窒: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   (5)徼:音jiǎo,窃取,抄袭。   (6)知:同“智”。   (7)孙:同“逊”。   (8)讦:音jié,攻击、揭发别人。   「译文」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原文】   17-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评析」   这一章表明孔子轻视妇女的思想。这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   【原文】   17-26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   孔子说:“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被人所厌恶,他这一生也就终结了。”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为不逊,远之为怨。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释义: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意思是和他亲近相处时他不懂得谦逊有礼对别人,别人疏远他了,他又有怨恨。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作者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原文为: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译文:孔子说:“和那些内心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人是最难相处...

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解释:对孔子所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朱熹《论语集注》将"小人"解为"仆隶下人",将"女子与小人"解为"臣妾",即家里的女仆与男仆,把孔子所言仅限于家的范围。出处:《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全句
全文是:“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孙”通“逊”,读音xùn,谦逊、尊重、礼貌的意思,不孙就是不礼貌。译文:和那些内心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人是最难相处的,和他亲近相处时他不懂得谦逊有礼对别人,别人疏远他了,他又有怨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什么意思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意思是: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出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写的《论语·阳货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译文:孔子说,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相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又会埋怨你。现代大部分学者肯定,表明...

古人云,唯女子于小人难养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妇女和小人,这两种人是很难以相处的。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译文:和那些内心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人是最难相处的,和他亲近相处时他不懂得谦逊有礼对别人,别人疏远他了,他又有怨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翻译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翻译是:恃宠者和小人都很难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难养身、心、性、命,和他们相处时要有远近分寸,太亲近容易失礼,坏了规矩;太过疏远,容易招致他们怨恨。这句话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论语·第十七...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 求解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孔子说:是的!你的儿女跟随小人就产生灾难、痒疾。依附小人,就失去子嗣;违背小人,就埋下仇恨。详解:“唯”,发语词,用在句首引出句子,没有含义;“女”,《论语》中通“汝”,如“女与回也”、“女为君子儒”等;在《论语》时代...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孔子说:"妇女和小人,这两种人是很难以相处的。接近他吧,他会肆无忌惮,妇女归家吧,她会跟你吵架,不悦后疏远小人,他则会故意折磨你。生气后离开家门,妇女又会变成怨妇,埋怨你。"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是什么意思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说:“女人(你)和小人很难以相处。亲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却又会埋怨你。”另一种译文是:“是女人和孩子赐予给予了品行败坏的人导致受困而困苦,没有生活用品不能抚养养育,品行败坏的人担负不起养家的责任啊。靠近时会看到...

五河县19514671579: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下一句是什么?
茶董常欣: 出自(《论语·阳货》. 子曰:“唯女子(1)与小人(2)为难养(3)也,近之则不逊(4),远之则怨.”....另外要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要神马都问,多多的动手去搜去查

五河县19514671579: 唯女人和小人难养也 后面一句是什么? -
茶董常欣: 只有家里的妾伺和仆人最难养.你若和他们接近了,他将不知有逊让.你若和他们远了,他便会怨恨你. 女,家中小妾.子,家中男仆.其实,孔子的这句话没有鄙视女子的意思,只是告诫人们处事要小心.特别是交朋友,要注重人品.

五河县19514671579: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下一句 -
茶董常欣: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此句出自《论语.阳货》.

五河县19514671579: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下一句? -
茶董常欣: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五河县19514671579: “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下一句是什么,我只记得“近之...远则怨“
茶董常欣: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五河县19514671579: 孔子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后面是什么?全意什么意思 -
茶董常欣: 你好!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孔子说的,他的女儿结婚后过得不好,他很无奈,也没有办法帮助女儿,这就是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出处了.与是给的意思.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五河县19514671579: 唯有(女子小人难养也)下句是什么呢?
茶董常欣: 子曰 唯女子与小人 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 远之则怨

五河县19514671579: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下一句是什么?
茶董常欣: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五河县19514671579: 子曰: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也.什么意思 -
茶董常欣: 第一句你肯定懂,后面是说: 走得近,就跟你没尊重了就嬉闹随便了,走得远,则怨恨你.因

五河县19514671579: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则逊之,近则怨之.这是什么意思啊! -
茶董常欣:[答案] 应该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孔子说:“这个世上只有女子和小人难以与之相处,亲近他们,他们就表现出不庄重;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抱怨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