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文言文句子及意思

作者&投稿:汗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陋室铭文言文~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原文: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扩展资料:
《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
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
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
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
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柳公权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作者籍贯争议之说:
彭城说,但是白居易却称"彭城刘梦得",不知白居易此说有没有根据。《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著文,力辩刘禹锡的籍贯和出生地是彭城而非嘉兴。
主要理由有:一,刘师"联墙住",不是"联墙生",曾"住"嘉兴。并不能推定他就"生"在嘉兴。二。刘,裴二人"踏芳"。同钓,至少以十几岁。
刘生于七七二年,"踏芳"同钓当在七八三年左右,而此时上距刘绪天宝末东迁已近三千年。三十年间刘绪不一定长期定居嘉兴。刘禹锡可能是生长在外地而后避地或求学才客居嘉兴。
他的诗文中常说"少为江南客",这证明刘禹锡少年在江南是"作客",而不是以江南为家乡。三、刘禹锡曾自称"我本山东人","山东一书生"。
唐代山东,指太行山之东,淮河之北,嘉兴在江南,显然不对,而刘禹锡的郡望中山,正在"山东",彭城也在"山东",彭城当是刘的籍贯。
四,据作者考证,刘绪东迁后作官,是在七六一-七六九年间。他与卢氏结婚当在此间,七十二年生刘禹锡很可能就在彭城,这样,彭城也是刘禹锡的出生地。

译文
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水不在乎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屋子,但好在屋子的主人品德高尚。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有学问的人,往来的没有没有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扰乱身心的华丽的乐声,没有使身体劳累的官府公文。(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年代出处及作者
[编辑本段]
唐·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诗人,哲学家,洛阳人。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本文选自《全唐文》.

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理清晰,论证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内容及注释与翻译
[编辑本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可以调素琴(7),阅金经(8)。无丝竹之乱耳(9),无案牍之劳形(10)。南阳(11)诸葛庐,西蜀子云(12)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3)
注释:
((14)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之”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比喻意义: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编辑本段]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和分析证明“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编辑本段]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
“德馨”统领全篇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作品赏析
[编辑本段]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写作特色
[编辑本段]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向立意的构思



写作背景
[编辑本段]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文体介绍
[编辑本段]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陋室铭
目录·年代及作者
·内容及注释与翻译
·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作品赏析
·写作特色
·写作背景
·文体介绍
·刘禹锡的“陋室”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年代及作者
唐·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内容及注释与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⑧。南阳⑨诸葛庐,西蜀子云⑩亭。孔子云:何陋之有?⑾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馨: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吾,我。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7)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劳形: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的扬子云(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出处: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

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和分析证明“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不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作品赏析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一、(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二、(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注:第六句为正面描写,看出作者从容淡定;第七句为反面描写,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8—9句):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向立意的构思

写作背景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文体介绍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刘禹锡的“陋室”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年代及作者
唐·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内容及注释与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⑧。南阳⑨诸葛庐,西蜀子云⑩亭。孔子云:何陋之有?⑾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馨: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吾,我。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7)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劳形: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的扬子云(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出处: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

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和分析证明“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不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作品赏析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一、(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二、(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注:第六句为正面描写,看出作者从容淡定;第七句为反面描写,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8—9句):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向立意的构思

写作背景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文体介绍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刘禹锡的“陋室”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有关于铭或说的文言文
1. 古代题目中带"铭"和"说"的文言文 1、《陋室铭》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

用文言文写书房陋室铭
室不在大,清爽洁静,物不在奢,素雅齐整,斯小书房,怡吾心灵,东阳初照暖,夜可看繁星,夏赏檐前雨,冬观窗花冰,茶香盈 无商海之乱脑,无宦场之劳形,红酒醉人意,燃烟凝心清,朱子云:“美由心生。” 补充: 6. 根据 陋室铭 改变的一个古文写自己房间的 陋室铭的仿写球迷铭 人不在多,同好就行。 钱不用多,...

仿写文言文陋室铭写一篇学生铭,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努力上进的,写一下...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改编:学不在多,以精为先。思不在深,以广为行。此为学士,为思而...

陋室铭文言文主要内容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4. 陋室铭文言文句子及意思 陋室铭 目录·年代及作者·内容及注释与翻译·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作品赏析·写作特色·写作背景·文体介绍·刘禹锡的“陋室”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

用文言文写师生铭
6. 感恩老师的古文 千禧八年,辛酉之月。余有广大中文十又一学子叨扰六十七中,时近月余,有感于受师长育教之恩,是以为情造文,铭而致谢。 六十七中,肇于国立,锡名棠溪。临白云山之灵气,承三元里之英华。樱木掩路,桂树当庭。五十二载风雨,历经沧桑。七十二门子弟,遍布华夏。弦歌继响,薪火相传。 吾等自入贵...

在六室铭这篇文言文中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谪之后的作品。文章说明作者刘禹锡是一个不趋炎附势,安于贫困,洁身自好且特立独行的人。此外,他不畏权贵,不惧压迫,绝不低头,斗争到底的高尚品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正说明了他高尚的情趣,喜欢读书弹琴,修身养性。文章主要表现了刘禹锡不与世俗...

仿写陋室铭文言文家庭
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新闻。谈笑无边际,放来有后门。可以打毛衣,练气功。无书声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一样升。斯人云:“乐在其中。”2. 仿照《陋室铭》写一篇文言文 1、清朝盐运弊端丛生,好事者仿造...

陋室铭的对比文言文
9、翻译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何陋之有 9、“说”和“铭”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的含文体标志的文言文题目:序,记,赋 10、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

文言文 陋室铭复习笔记
1、中心:全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2、层意:第一层: 运用类比点明主旨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不陋)“山”“水” → “室”“仙”“龙” →...

《铭》的文言文200字
3、《厨房铭》房不在大,有锅就伶。火不在旺,能熟就行。厨室虽小,五脏俱新。锅碗瓢盆筷,个个均皆勤。煎炸烹调煮,食材喜相迎。可以听音乐,做美食。无城市之喧嚣,无肚子之呻吟。左手关煤气,右手掀锅盖。妈妈云:“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4、《假期铭》假不在长,自在则灵。考不...

遂溪县13385068656: 陋室铭古文翻译 -
用振氨酚: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遂溪县13385068656: 陋室铭全文 解释 -
用振氨酚: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

遂溪县13385068656: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
用振氨酚: 陋室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遂溪县13385068656: 刘禹锡的《陋室铭》全文翻译 -
用振氨酚: 刘禹锡《陋室铭》翻译: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遂溪县13385068656: 《陋室铭》译文刘禹锡的文言文 -
用振氨酚:[答案] 陋室铭》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

遂溪县13385068656: 文言文陋室铭的重点翻译和字词意思 -
用振氨酚: 译文 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水不在乎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屋子,但好在屋子的主人品德高尚.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有学问的人,往来的没有没有学问的人....

遂溪县13385068656: 陋室铭原文及原文翻译. 急急急啊! -
用振氨酚: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生存)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而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损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遂溪县13385068656: 谁有<<陋室铭>>的原文和解释
用振氨酚: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遂溪县13385068656: 陋室铭原文及其翻译 -
用振氨酚: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 ...

遂溪县13385068656: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 -
用振氨酚: 原文: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希望能够解决您的问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